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崇巍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建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冶金工程

主题

  • 5篇低碳钢
  • 5篇碳钢
  • 5篇超低碳
  • 5篇超低碳钢
  • 4篇脱碳
  • 4篇RH
  • 3篇RH真空
  • 2篇真空处理
  • 2篇数学模型
  • 2篇精炼
  • 2篇RH精炼
  • 2篇RH真空处理
  • 1篇压降
  • 1篇冶炼
  • 1篇真空
  • 1篇数学
  • 1篇炼钢
  • 1篇机理及控制
  • 1篇表面脱碳
  • 1篇吹氧

机构

  • 5篇北京科技大学
  • 3篇首钢股份公司...
  • 1篇首钢集团

作者

  • 5篇李崇巍
  • 4篇王新华
  • 4篇崔爱民
  • 4篇朱国森
  • 4篇成国光

传媒

  • 2篇钢铁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炼钢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RH真空压降模式对超低碳钢脱碳速率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以迁钢RH炉为背景,通过RH真空处理脱碳数学模型研究了不同真空压降模式对整体碳含量的影响。模型计算结果表明,真空度提高越快,脱碳反应的脱碳速率越大,所得到的终点碳含量也越低,真空度达到5kPa的时间提前3min,终点碳的质量分数可降低20×10-6左右;真空压降平台出现前后,整体脱碳速率分别出现峰值的变化;消除真空压降平台后增加了2个峰值之间的脱碳速率,达到了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低碳含量的目的。
李崇巍成国光王新华朱国森崔爱民
关键词:RH精炼数学模型脱碳
RH冶炼超低碳钢脱碳机理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通过RH真空处理脱碳数学模型研究了钢液表面以及飞溅液滴表面的脱碳机理。模型计算结果表明,真空度是影响表面脱碳以及飞溅液滴脱碳反应进行的主要因素;真空处理9min以后,飞溅液滴脱碳占据优势,脱碳结束时其脱碳量比例高达72%;表面脱碳以及飞溅液滴的累计脱碳量比例分别为18.7%,24.4%,加在一起达到43.1%,在整体脱碳过程当中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
李崇巍成国光王新华朱国森崔爱民
关键词:RH真空处理表面脱碳
RH吹氧操作对超低碳钢脱碳速率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以迁钢RH精炼炉为背景,建立了RH强制脱碳数学模型,确定了脱碳的4个反应地点:真空室内钢液自由表面,氩气表面,真空室钢液内部与飞溅液滴表面,并进行了RH强制脱碳机制研究。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在真空处理前期,钢液内部脱碳速率在4个脱碳地点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在后期以液滴脱碳为主;在迁钢现有的压降模式下,确定了第3分钟进行吹氧操作,保证40m3/min的吹氧流量为最佳的工艺处理方式,并通过迁钢实际生产炉次的对照验证了模型计算结果。
李崇巍成国光王新华朱国森崔爱民
关键词:RH精炼真空数学模型
RH冶炼超低碳钢内部脱碳机理及控制工艺被引量:4
2011年
为了研究RH真空处理过程脱碳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并有效地控制超低碳钢在RH真空处理过程中碳含量的变化,根据热力学、动力学原理建立了RH真空处理脱碳数学模型,通过RH真空处理脱碳数学模型研究了内部脱碳反应深度和脱碳速率之间的关系.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反应深度的变化和内部脱碳的反应速率是相对应的,采取预真空操作,提升了反应深度,淡化了前期脱碳转折点的影响,加速了前期的脱碳反应,并在RH处理后期找到了内部脱碳向表面脱碳转变的时间临界点.
李崇巍成国光王新华朱国森崔爱民
关键词:炼钢低碳钢脱碳
RH自然脱碳数学模型的建立以及脱碳机理研究
建立了RH真空处理自然脱碳数学模型,并通过迁钢210t RH工业试验结果对此数学模型加以验证。根据模型分析了各脱碳地点对脱碳效果的影响。并进一步优化了自然脱碳的生产工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李崇巍成国光王新华朱国森崔爱民
关键词:RH真空处理脱碳超低碳钢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