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玲
- 作品数:77 被引量:241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 低光照强度白光发光二极管光生物安全性初步研究
- 目的:
探讨低光照强度白光发光二极管(LED)长期照明的光生物安全性.
方法:
无特定病原体(SPF)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暖白光组和纯白光组,每组12只,分别采用低...
- 宋向荣李雪谦高洪彬马超亚罗雪婷黄曼琪曾玉梨钟蝶娴罗国灵李宏玲
- 关键词:视网膜损害视神经损害致病机制生物安全性
- 文献传递
- 三氯乙烯及其代谢产物致豚鼠皮肤过敏和肝损伤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研究三氯乙烯(TCE)及其代谢产物三氯乙醇(TCOH)、三氯乙酸(TCA)对豚鼠的皮肤致敏作用,及其致敏豚鼠肝脏功能和结构改变。方法无特定病原体级健康白化Hartley豚鼠106只,分为TCE、TCOH、TCA实验组及溶剂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共8组,用TCE、TCOH和TCA按照豚鼠最大值实验法进行皮肤致敏实验,计算各组致敏率。TCOH、TCA实验组根据皮肤致敏结果分为致敏阴性和致敏阳性亚组。在终末激发24 h后取肝脏、心脏、脾脏、肺和肾脏称质量计算脏器系数,采血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P)和碱性磷酸酶活力,并对肝脏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TCE、TCOH和TCA的致敏率分别为80.0%、35.0%和0.0%;TCE致敏率高于TCOH致敏率(P<0.01)。TCE、TCOH实验组中,雌、雄豚鼠致敏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0.0%vs 70.0%,50.0%vs 20.0%,P>0.05)。TCE致敏阳性亚组分别与空白对照组、TCE溶剂对照组和TCE致敏阴性亚组比较,其肝脏系数均升高[(3.89±0.42)vs(3.30±0.35)、(3.89±0.42)vs(3.47±0.49)、(3.89±0.42)vs(3.42±0.37),P<0.05],ALT活力均升高[(68.86±14.09)vs(45.50±11.39)、(68.86±14.09)vs(46.06±10.13)、(68.86±14.09)vs(47.56±12.10)μmol/(min·L),P<0.05],γ-GTP活力均升高[(22.19±6.86)vs(12.92±5.37)、(22.19±6.86)vs(12.29±2.98)、(22.19±6.86)vs(12.84±6.70)μmol/(min·L),P<0.01]。TCOH致敏阳性亚组分别与空白对照组、TCOH溶剂对照组和TCOH致敏阴性亚组比较,其ALT活力均升高[(59.86±12.55)vs(45.50±11.39)、(59.86±12.55)vs(44.10±4.79)、(59.86±12.55)vs(43.61±9.07)μmol/(min·L),P<0.05],γ-GTP活力均升高[(16.83±4.96)vs(12.92±5.37)、(16.83±4.96)vs(12.71±5.59)、(16.83±4.96)vs(13.36±2.46)μmol/(min·L),P<0.05]。TCE致敏阳性亚组ALT、γ-GTP活力分别高于TCOH致敏阳性亚组[(68.86±14.09)vs(59.86±12.55)、(22.19±6.86)vs(16.83±4.96)μmol/(min·L),P<0.05]。病理检查显示TCE致敏阳性亚组和TCOH致敏阳性亚组肝�
- 赵娜宋向荣李宏玲刘莉莉黄永顺王海兰
- 关键词:三氯乙烯三氯乙酸肝损伤
- 1-溴丙烷经口染毒大鼠亚急性毒性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观察1-溴丙烷经口灌胃染毒28 d对SD大鼠的亚急性毒性作用。方法将无特定病原体级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染毒组,每组8只。采用经口灌胃染毒法,染毒组大鼠予剂量为800 mg/kg体质量的1-溴丙烷(玉米油配制),对照组大鼠予等体积玉米油,1次/d,每周染毒5 d,连续4周。末次染毒后采集大鼠血液和尿液进行1-溴丙烷水平检测,并进行血液学检查,采集大鼠脑、心脏、肺脏、肝脏、肾脏、脾脏,进行大体病理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染毒组大鼠染毒第3周开始出现站立不稳、后肢无力、跛行及卧伏等症状。染毒组大鼠染毒第1~4周体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染毒组大鼠尿中1-溴丙烷水平高于血中(P<0.05),但两者呈正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0.954,P<0.01);对照组大鼠尿和血中均未检出1-溴丙烷。与对照组比较,染毒组大鼠脑组织和肺脏绝对质量均降低(P<0.05),心脏、肝脏、脾脏和肾脏的脏器系数均升高(P<0.05),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和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均降低(P<0.05)。染毒组大鼠各主要脏器均未观察到与1-溴丙烷染毒相关的病理病变。结论1-溴丙烷经口染毒的亚急性毒性作用主要表现为神经毒性和血液毒性;尿中1-溴丙烷的水平可作为其生物接触标志物。
- 宋向荣罗巧戎伟丰陈晓燕李宏玲张爱华谢国强陈丹苹
- 关键词:1-溴丙烷亚急性血液毒性
- 三氯乙烯接触工人及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补体相关免疫指标的变化被引量:12
- 2012年
- 目的观察三氯乙烯(TCE)接触工人及职业性TCE药疹样皮炎(OMDT)患者体内补体相关免疫指标的变化情况,为其发病机制研究提供线索。方法收集8例确诊为OMDT患者人院时、人院第1、2、3、4、5周和出院时共7次血液样本,进行肝功能、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相关指标检测,同时以39名未发病的TCE接触工人为接触组.检测车间空气中TCE浓度以及T人8hTCE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收集工人尿液和血液样本,检测尿液中三氯乙酸(TCA)含量;分析接触工人血液中补体相关免疫指标与病例组的差异。结果与人院时[C3d.CIC:(92.86±44.80)mg/L,C3:(0.91±0.19)mg/L1相比,OMDT患者出院时C3d—CIC水平[(52.41±17.75)mg/U降低,c3含量[(1.14±0.22)mg/L]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3含量随着病情好转逐渐上升。4家调查工厂空气中TCE浓度为(351.96±36.72)mg/m3,均超过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接触工人8hTCE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与尿中TCA含量超过国家规定职业接触限值的人数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28.21%和56.41%。与OMDT患者出院时[IgG:(10.03±1.21)mg/L;CIC:(103.50±29.17)mg/L]相比,TCE接触组IgG[(17.21±1.85)mg/L和CIC[(227.46±111.67)mU/L]含量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MDT发病机制中可能涉及Ⅱ型和Ⅲ型变态反应,从而引起脏器损伤。
- 赵娜王海兰越飞曾泽明李宏玲黄永顺陈润涛
- 关键词:三氯乙烯皮炎补体
- 亚急性1,2-DCE染毒SD大鼠血清MBP、NSE及S100蛋白的变化
- 目的:探讨大鼠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及S100蛋白在反映亚急性1,2-二氯乙烷(1,2-dich...
- 伍津宋向荣张爱华林作侃戎伟丰邓莹玉殷霄李宏玲蔡婷峰高洪彬黄曼琪
- 关键词:髓鞘碱性蛋白S100蛋白
- 手传振动工人累积暴露量及末梢血管损伤程度与血浆TGF-β水平的相关研究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探讨手传振动暴露职业人群血浆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水平与手传振动接触水平、手部末梢循环血管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77名某金属制品厂的手传振动作业工人为振动暴露组,以30名健康男性作为对照组,现场检测手传振动接触水平并计算累积振动暴露剂量(CVEL),采用问卷调查了解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和手臂症状,采集抗凝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中TGF-β水平;振动暴露组进行冷水复温试验(CWLT)检测,记录是否出现振动性白指(VWF)。结果作业场所的CVEL为7.4-15.7(13.2±1.3)m^2/s^4,92.2%的振动暴露工人自诉有各种手臂症状;对照组的TGF-β水平中位数(M)为341.49(151.29-1040.41)ng/L,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振动暴露组的TGF-β水平为1519.27(610.18-5417.46)ng/L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校正吸烟、饮酒和年龄等混杂因素后,TGF-β水平与CVEL高水平组和有VWF症状相关(P〈0.05),CVEL高水平组的OR值及95%CI为15.33(1.06,221.89),有VWF亚组的OR值及95%CI为4.55(1.05,19.78)。结论接触手传振动可导致暴露人群TGF-β水平升高,TGF-β水平升高与手传振动的暴露剂量及手部末梢血管损伤程度明显相关。
- 李宏玲陈青松肖斌郎丽林瀚生王海兰杨爱初
- 关键词:手传振动血管损伤
- 1-溴丙烷致中国仓鼠肺细胞hprt基因位点突变作用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1-溴丙烷(1-BP)对中国仓鼠肺细胞(V79)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prt)基因位点的致突变作用。方法将V79分为大鼠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S9)代谢活化系和非S9代谢活化系,每系各设3.375、6.750、13.500 g/L 3个不同质量浓度的1-BP实验组;另设1.000 g/L甲磺酸乙酯阳性对照组(非S9代谢活化系)、0.001g/L甲基硝基亚硝基胍阳性对照组(S9代谢活化系)和溶剂对照组,溶剂对照组加等体积的无血清培养基。染毒时间为6 h。应用细胞克隆检测法检测V79 hprt基因位点的突变率。结果非S9代谢活化系,1-BP实验组突变率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9代谢活化系,3.375、6.750 g/L 1-BP实验组突变率均高于溶剂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不存在剂量-反应关系。结论 1-BP经代谢活化后可能对V79 hprt基因位点具有致突变作用。
- 李宏玲殷霄王海兰赵娜王恰宋向荣越飞
- 关键词:1-溴丙烷中国仓鼠肺细胞
- 1,2-二氯乙烷及其代谢产物对人星形胶质细胞毒性研究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探讨1,2-二氯乙烷(1,2-DCE)及其体内代谢产物对人星形胶质细胞(HAs)的毒性。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HAs建立离体细胞培养实验模型,分别采用不同剂量的1,2-DCE(5.00、10.00、25.00、50.00、100.00mmol/L)、2-氯乙醇(5.00、25.00、50.00、100.00、200.00 mmol/L)、2-氯乙醛(1.00、5.00、10.00、20.00、50.00mmol/L)和氯乙酸(0.01、0.05、0.10、0.50、1.00 mmol/L)对HAs进行染毒,培养24 h后,采用荧光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HAs形态,采用CCK-8比色法检测HAs的存活率和抑制率,估算24 h半抑制浓度(24 h-IC50),采用磷脂结合蛋白Ⅴ-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双标记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染毒24 h后,1,2-DCE、2-氯乙醇、2-氯乙醛和氯乙酸均可使HAs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表现为胞体变小、伪足变尖、胞内颗粒增多,细胞透明度下降,圆形悬浮细胞增多。随着1,2-DCE、2-氯乙醇、2-氯乙醛和氯乙酸染毒剂量的增加,HAs的细胞存活率均下降(P<0.01),细胞抑制率均增加(P<0.01),均呈剂量-效应关系;上述4种受试物对HAs的24 h-IC50分别为56.25、235.00、26.43和1.38 mmol/L。1,2-DCE、2-氯乙醇和氯乙酸均可诱导HAs凋亡,HAs的凋亡率与上述3种受试物的染毒剂量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 1,2-DCE及其代谢产物2-氯乙醇、2-氯乙醛和氯乙酸均可对HAs造成毒性损伤,并可诱导HAs发生凋亡,以氯乙酸毒性作用最强。
- 赖关朝罗国忠曾丽海张碧珠李宏玲葛怡琛刘晓勇黄振烈
- 关键词:1,2-二氯乙烷氯乙酸细胞毒性半抑制浓度
- 亚急性1-溴丙烷吸入对雄性大鼠海马区SYP、GluR2、NR2B蛋白表达影响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探讨亚急性1-溴丙烷(1-BP)吸入染毒对雄性大鼠大脑海马区突触特异性标志物突触素(SYP)、谷氨酸受体2亚基(GluR2)、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亚基(NR2B)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无特定病原体级成年雄性Wistar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组4组,每组12只。采用动式吸入染毒法,对照组给予新鲜空气,各剂量组分别予质量浓度为1 250、2 500和5 000 mg/m31-BP吸入,每天染毒6 h,每周染毒5 d,连续4周。染毒结束后处死大鼠,取出全脑,分离大脑(含海马组织)、脑干和小脑,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SYP、GluR2、NR2B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高剂量组大鼠于染毒第3周时出现反应迟钝和后肢肌力下降等表现。高剂量组大鼠染毒第1~4周体质量均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1)。高剂量组大鼠全脑、大脑和脑干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大鼠海马组织海马3区和齿状回区可见少量神经元细胞坏死。各组大鼠海马组织SYP、GluR2和NR2B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海马组织SYP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大鼠海马组织GluR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NR2B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鼠海马组织GluR2和NR2B蛋白可作为1-BP中枢神经毒性的生物标志物,但其具体的生理意义尚需进一步研究。
- 刘浩中宋向荣李宏玲陆丰荣戎伟丰赵娜吴洁张爱华王海兰
- 关键词:1-溴丙烷突触突触素
- 1-溴丙烷吸入对大鼠肝和血液毒性研究
- 目的:探讨大鼠吸入染毒1-溴丙烷(1-BP)对肝脏和血液系统的毒性效应特点.
方法:无特定病原体级雄性Wi 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组.4组分别给予质量浓度为0、1250、2 500、5...
- 李宏玲宋向荣蒋柳权赵娜王海兰
- 关键词:1-溴丙烷肝毒性血液毒性剂量-效应关系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