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再军

作品数:24 被引量:165H指数:7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生物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天文地球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8篇古环境
  • 7篇新生代
  • 6篇青藏高原
  • 3篇盆地
  • 3篇青藏
  • 3篇青藏高原隆升
  • 3篇晚新生代
  • 3篇隆升
  • 3篇兰州盆地
  • 3篇环境意义
  • 3篇高原隆升
  • 3篇古环境意义
  • 3篇风成沉积
  • 3篇干旱
  • 2篇地层
  • 2篇第三纪
  • 2篇第四纪
  • 2篇演化历史
  • 2篇塔克拉玛干沙...
  • 2篇塔里木盆地

机构

  • 24篇兰州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
  • 2篇甘肃省地质调...
  • 2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云南大学
  • 1篇兰州城市学院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4篇李再军
  • 21篇王飞
  • 19篇孙东怀
  • 16篇王鑫
  • 13篇张月宝
  • 9篇陈发虎
  • 7篇李宝锋
  • 6篇郭峰
  • 6篇韩飞
  • 6篇朱彦虎
  • 6篇易治宇
  • 6篇张焱
  • 5篇李宝峰
  • 5篇吴晟
  • 3篇梁百庆
  • 3篇马志伟
  • 2篇陈建徽
  • 2篇顾磊
  • 2篇胡文伟
  • 1篇侯居峙

传媒

  • 4篇兰州大学学报...
  • 3篇第十一届全国...
  • 2篇海洋地质与第...
  • 2篇第四纪研究
  • 2篇地球环境学报
  • 2篇第十届全国第...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沉积学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地学前缘
  • 1篇高等理科教育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兰州地区晚新生代沉积的岩石磁学记录及其古环境意义被引量:3
2011年
位于黄土高原和西北干旱区过渡带的兰州地区,在晚新生代发育了一套风成红黏土和冲积—河湖相沉积.这套地层详细的岩石磁学研究结果表明,磁化率等一些磁学参数在细节上可能反映成壤作用强弱,但在大的趋势上大致反映干旱化,在长尺度研究中可作为干旱化的指标.S-300mT等另一些磁学参数主要反映赤铁矿质量分数,与红度值明显相关,因此同红度一样可作为温度的指标.底部冲积一河湖相沉积中黏土的主要载磁矿物是磁铁矿和赤铁矿;中下部红黏土沉积的主要载磁矿物是磁赤铁矿和赤铁矿,可能含针铁矿;中上部红黏土主要的载磁矿物是磁赤铁矿、磁铁矿和赤铁矿,可能含针铁矿.利用岩石磁学恢复的古环境表明,兰州地区在8.35~7.2 Ma是一个较为温暖的以冲洪积和河湖相为主的沉积环境;7.2~3.5 Ma主要为干陆地环境,同主体黄土高原一样接受粉尘沉积;6.3 Ma风尘沉积在沉积物中开始占主导地位;5.2 Ma兰州及其周边地区发生了急剧干旱化,可能伴随着快速降温;3.5 Ma开始的青藏高原运动A幕使兰州盆地瓦解,并于1.4 Ma开始接受黄土沉积,成为了黄土高原的西缘部分.
胡文伟张月宝郭峰孙东怀张焱王鑫李宝峰吴晟李再军韩飞王飞
关键词:岩石磁学古环境
基于数字图像分析的沉积物色度测量方法及其古环境应用被引量:3
2010年
沉积物的色度是沉积物在可见光波段的反射光谱特性,取决于其中的矿物组成和有机质含量,是反映古环境演化的重要指标.本文在详述几种颜色空间原理以及数字图像分析原理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基于数字图像分析的沉积物色度的测量方法,并通过采用多种方法对于实际案例的对比性研究,论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这种基于数字图像分析技术的测量方法,其最大特点是操作简单快捷,测量结果较为可靠,大大提高了提取沉积物色度指标的效率.
顾磊吴晟李宝锋孙东怀王飞王鑫张月宝李再军
关键词:沉积物色度
巴丹吉林沙漠腹地WEDP02钻孔揭示的沙漠形成演化历史
亚洲内陆干旱化的形成与演化历史,与青藏高原隆升、全球降温以及亚洲风尘沉积的演化历史等科学问题密切相关,一直以来是古环境研究的热点问题.作为干旱化的直接产物,亚洲内陆沙漠的形成和演化较之常见的黄土沉积,能够更为直接、客观地...
王飞孙东怀陈发虎郭峰李再军李宝锋张月宝王鑫
关键词:巴丹吉林沙漠青藏高原
过去8Ma兰州盆地古温度、古降水和古高度的半定量估算被引量:2
2012年
兰州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晚新生代全球降温和青藏高原的构造隆升对这一地区的温度、降水和高程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利用红度-温度和磁化率-降水转换函数并结合古生物、地层地貌资料对兰州盆地过去8Ma的温度、降水和高度的半定量重建,结果表明:8.3~3.5Ma兰州盆地气候较为暖湿,期间经历了3个阶段两次显著的降温和变干过程,年均温度从16.7±2.9℃降低到11.9±3.2℃,年均降水从1150±350mm减小至500±100mm,这一时期盆地的冷干化可能受到全球降温和高原隆升的双重影响,但盆地海拔可能一直维持在1000m以下;3.5~1.7Ma盆地经历了青藏运动的A,B和C三幕,形成了一级山麓剥蚀面,代表了兰州盆地演化的新高度,海拔可能达到了1400~1600m,年均温度变为6.0±2.5℃,年均降水为240±40mm;1.70~0.45Ma山麓剥蚀面海拔达到1791~1991m,年均温度和年均降水分别为4.7±3.8℃和145±135mm;0.45~0Ma期间青藏高原再次隆起使兰州盆地继续抬升,达到现今的高度,并最终形成了目前的地貌格局,年均温度为5.2±4.8℃,年均降水为363±237mm,现今的气候特征也由此形成。
王飞孙东怀张月宝李再军王鑫李宝峰吴晟郭峰
关键词:兰州盆地古温度
兰州盆地记录的新生代亚洲内陆干旱化历史
中国西北新生代沉积盆地连续的沉积序列,直接记录了亚洲内陆干旱化的发展过程.兰州盆地新生代沉积超过3000米,通过盆地内皋兰山剖面和风凰山剖面年代学研究表明,兰州盆地新生代沉积开始于~54Ma,西柳沟组、野狐城组、咸水河组...
李再军孙东怀张月宝王飞李宝峰王鑫
关键词:兰州盆地干旱化青藏高原隆升全球变化
黄土高原灵台剖面过去7Ma古温度、古降水的半定量重建被引量:3
2012年
晚新生代以来黄土高原古气候参数的定量、半定量重建一直是黄土古气候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利用磁化率一古降水和红度a。值一古温度转换函数.并结合古植被重建结果对黄土高原灵台剖面古气候参数的综合重建,初步结果表明:7.1~4.5Ma可能受到青藏高原隆升的驱动,气候变的相对暖湿.年均温度和年均降水从9.8±4.3℃和456±98mm增加到晚新生代以来最大的12.5±4.2℃和531±170mm;4.5~2.6Ma随着全球降温和上新世青藏高原隆升,气候趋于千冷.年均温度和年均降水变为10.4±3.9cI=和508±43lnm:2.6~1.8Ma年均温度降低到为8.4±3.4℃,年均降水减小为462±113mm;1.8~0.5Ma,随着全球降温的进一步持续,以及中更新世青藏高原的再次隆升,气候变的相对干冷,年均温度和年均降水分别变为8.5±1.7℃和457±118mm;0.5~0Ma,可能受到高原隆升和冰期旋回的共同作用,黄土高原干冷化显著。年均温度和降水分别减小为7.4±2.6℃和44±78mm。
王飞孙东怀郭峰王鑫李再军张月宝李宝峰吴晟
关键词:黄土高原晚新生代古温度
强化学科交叉构建多元化地球科学通识课程——以“地质公园”课程为例被引量:2
2022年
强化学科交叉、创新教学内容是地球科学通识教育改革的紧迫任务。本文提出以地质公园为主线,围绕基础知识、科学发现、野外实践3个模块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深化课程思政、强化过程考核,融合地理学、地质学等地球科学分支学科知识,构建一个全新的地球科学通识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时空思维和综合性思维能力,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意识,达成普及地球科学知识、提升学生科学认知人类生存环境变化的通识教育目标。
王鑫王蜜李再军王飞勾晓华
关键词:通识教育地球科学课程改革教学方式
雅鲁藏布江流域风成沉积空间格局、沉积模式及其环境效应
2023年
青藏高原南部雅鲁藏布江(雅江)流域位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产生的缝合带,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热点地区。该区域中更新世以来的风成沉积物不仅是揭示青藏高原气候变化与大气环流演化的重要窗口,而且有助于深入认识构造、气候及地表景观之间的内在联系,然而我们对于该区域风成沉积物的空间格局、沉积模式及其环境效应至今仍然缺乏系统的认识。本文在大量野外考察和已有研究结果基础上,结合典型沉积物样品的综合分析,对雅江流域风成沉积体系进行了梳理,绘制了《雅江风成沉积空间分布图》,包括1幅序图和6幅区域分布图,其中风沙和黄土沉积呈斑块状分布,二者通常相伴而生。黄土与沙丘、河流砂等松散沉积物之间存在密切的物质联系,区域内的风成沉积以自循环过程为主,记录了区域气候的空间差异。河谷沉积物在接受有限的远源粉尘输入的同时,在高空西风的作用下向全球贡献粉尘物质。中更新世以来的粉尘活动受控于构造运动和全球气候变化的耦合,而全新世粉尘活动受河谷环境影响表现较为复杂,区域气候变化受中纬度西风和印度夏季风的协同作用影响。
夏敦胜杨军怀王树源刘鑫陈梓炫赵来牛潇毅金明高福元凌智永王飞李再军王鑫贾佳杨胜利
关键词:青藏高原南部沙丘全新世
晚新生代塔里木盆地西部沙漠形成与演化的粒度记录被引量:2
2017年
塔里木盆地腹地的麻扎塔格剖面出露了连续的晚新生代地层,深入研究其沉积环境对认识塔里木盆地西部沙漠的形成演化有重要意义.对剖面全部样品进行粒度测试,应用粒度分布函数拟合方法进行粒度组分分离,依据组分的粒径/含量-频率变化,结合岩性判断,系统分析了沉积序列粒度组分的成因.粒度组分分析结果显示:风成沉积中超细粒、细粒粉尘、粗粒粉尘、风成砂组分粒径范围分别为<1.9、1.9~8.6、8.6~33.3、33.3~270.0μm.湖相沉积常呈双峰分布,湖相悬移粒径为2.4~8.6μm,含量>60%,叠加超细粒组分;河流沉积中河流砂粒径>270.0μm.剖面620 m处大套风成砂沉积出现,对应3.4 Ma风成组分含量显著增大,指示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出现,420 m后风成砂沉积占据主导,对应2.8 Ma之后风成砂组分含量及粒径显著增大,指示沙漠环境进一步扩张.3.6 Ma以来河流组分含量阶段性增大,指示了多期河流发育,可能与青藏高原隆升有关.
马志伟孙东怀易治宇朱彦虎王鑫李再军梁百庆李宝锋王飞
关键词:粒度古环境晚新生代塔克拉玛干沙漠
中国中部沙区沙漠形成历史与发育模式探讨
中国西北主要沙漠的形成是新生代亚洲内陆干旱化的最直接体现。位于中部沙区阿拉善高原之上的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是青藏高原东北缘极端干旱区的代表,被认为是黄土高原的主要近源粉尘源区;而沙漠内部的地层序列以及沙漠基底特征,...
李再军王飞孙东怀李宝峰陈发虎
关键词:地质构造沉积学年代学古环境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