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会兴

作品数:5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育秧
  • 3篇旱床育秧
  • 2篇移栽
  • 2篇移栽期
  • 2篇水稻
  • 1篇低产田
  • 1篇增产
  • 1篇中低产田
  • 1篇生化
  • 1篇生理
  • 1篇生理生化
  • 1篇生理生化特性
  • 1篇穗期
  • 1篇配套技术规程
  • 1篇热量指标
  • 1篇晚稻
  • 1篇温度
  • 1篇结实率
  • 1篇技术规程
  • 1篇旱育

机构

  • 5篇江西省农业科...

作者

  • 5篇李会兴
  • 3篇刘仁根
  • 3篇涂枕梅
  • 2篇刘勋
  • 1篇吴美华

传媒

  • 4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江西农业科技

年份

  • 1篇1998
  • 1篇1996
  • 1篇1995
  • 2篇199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水稻旱床育秧高产的生态、生理、生化特性研究被引量:3
1995年
研究结果表明,旱床育秧在旱态条体下,秧苗根系发达,有抗逆、早发、早熟、高产的生长优势和生理生化基础,早稻理论产量分析,比水育秧增产8,9%~22.0%,同江西1991年7.89万公顷大面积试验示范、每公顷增产稻谷901.5公斤、增产16.4%的结果相吻合。
涂枕梅李会兴刘勋刘仁根
关键词:水稻旱床育秧生理生化特性
中低产田综合改良与增产配套技术规程
1990年
一、中低产田类型和主要障碍因子 (一)红壤性中低产田:耕层浅薄,结构不良(过粘或过砂),盐基代换量低,有机质和养分缺乏,保肥供肥力不强,水稻生长量不足,主要障碍因子是“浅薄、板结、瘠瘦”。其中结板田,禾苗前期发根慢、分蘖迟;结板砂田,则发根快、分蘖早,但后期易出现早衰。
刘勋李会兴
关键词:中低产田
水稻蓝膜育秧光质效应的研究
1990年
本研究采用蓝色聚乙烯薄膜在自然光温条件下育秧,分析了蓝膜光质处理的光温变化规律,生物效应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蓝膜育秧在短波(波长410~530nm)、弱光(1~3Lux)下透光率高;保温性能好,膜内温度平稳;胚乳利用率和叶绿素含量高,氮、磷、钾吸收量增加,干物质累积加快,超重期提前,秧苗素质好,栽后分蘖速度快,供试的转蓝光膜,蓝色膜分别比透明膜平均增产8.9%和7.7%。
李会兴张敢
关键词:水稻育秧
二季晚稻旱床育秧品种、播量、移栽期的产量结构和热量指标的研究
1996年
水稻旱床育秧原为北方寒地一季稻区抗低温育秧技术,引入南方双季稻区用于早稻育秧后,为拓宽该技术的应用面,我们于1993年对二季晚稻旱床育秧品种、播量、移栽期的产量结构和热量指标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南昌地区的热量条件下,二季晚稻旱床育秧选用中熟、大穗型杂交稻组合,7月28日前移栽,秧龄控制在25d左右,可获得节约专用秧田和增产的良好效果,产量可超过7500kg/ha。播量与移栽期的产量关系,以移栽期的作用效果>播量。早、中、迟三类不同熟期品种.全生育期所需总积温依次为2731.6~2707.2、2890.3~2947.1、3032.5~3140.9℃,早栽早熟系数分别为0.29、0.43、0.86。
涂枕梅李会兴刘仁根吴美华
关键词:旱床育秧播量移栽期晚稻二季晚稻
二晚旱育播扦期和穗期温度与结实率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1998年
本试验以中熟杂交稻“协优2374”为供试组合,采用盆栽,对二晚旱床育秧播期、播量、栽期、栽插深度和抽穗期温度与结实率的关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适期早播(6月22~27日)、稀播(每公顷450kg)、早栽(7月28日以前),是争取早熟、确保安全齐穗、稳产高产的重要措施。浅栽分蘖早发,熟期提前,穗粒数多,结实率高。抽穗日平均温度与结实率呈正相关,低于20℃和苞期低温、抽穗期温度回升,结实率均低。
李会兴涂枕梅刘仁根
关键词:旱床育秧移栽期温度结实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