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戴福丽

作品数:14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黄山学院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纯真年代》
  • 7篇纯真
  • 7篇纯真年代
  • 6篇华顿
  • 2篇大学英语
  • 2篇英语
  • 2篇教学
  • 2篇成长主题
  • 1篇大学英语教学
  • 1篇迪斯
  • 1篇压抑
  • 1篇英语教学
  • 1篇永恒
  • 1篇人性
  • 1篇思性
  • 1篇女性
  • 1篇女性生存
  • 1篇批改
  • 1篇情感
  • 1篇微妙

机构

  • 12篇黄山学院
  • 1篇安徽大学

作者

  • 13篇戴福丽
  • 2篇孙峰

传媒

  • 3篇黄山学院学报
  • 1篇黑龙江教育学...
  • 1篇长沙铁道学院...
  • 1篇福建工程学院...
  • 1篇淮海工学院学...
  • 1篇湖北经济学院...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赤峰学院学报...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3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冲突、解构与重塑:成长主题视角下的《纯真年代》被引量:1
2018年
美国作家伊迪丝·华顿的代表作《纯真年代》塑造了一系列重要形象,其中以男主人公纽兰·阿切尔最为突出。以成长的视角来审视男主人公的人生经历,发现他与两位女主人公以及自身所处的纽约上层社会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冲突,这让他在自我中形成了一个矛盾体。探究男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为进一步了解其如何实现自我突破、进而产生价值观的变化和心灵的成长提供全新的视野。
孙峰戴福丽
关键词:男权主义《纯真年代》解构
伊迪丝·华顿在《纯真年代》中对人性的理解被引量:1
2012年
伊迪丝·华顿是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女性作家之一,她的作品体裁广泛,尤以小说见长。其中《纯真年代》是最具代表性的一部。通过分析华顿对几位主人公的细致刻画和描写来探寻她在这部小说中对人性的理解,认为其理解具有明显的矛盾性和局限性。这些在三位主人公身上有着很好的体现。纽兰·阿切尔是一个勇敢的懦夫和理想主义者;梅·伟兰是一个复杂的社会产物,貌似单纯无知的外表下深藏心机;艾伦·奥兰斯卡是一个对社会传统的温和的反派人物,神秘、勇敢、崇尚自由却最终只能向传统低头。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她本人的人生经历是密不可分的。
戴福丽
关键词:《纯真年代》矛盾性
《老处女》和《班纳姐妹》中“钟”的象征意义解析
2018年
美国著名女作家伊迪丝·华顿的两部中篇小说《老处女》和《班纳姐妹》中都多次出现了"钟"这个重要意象,借着对这一意象的生动细致的描写和灵活运用,"钟"的象征意义跃然纸上。在《老处女》中,"镀金钟"是对女主人公被压抑的对美好自由爱情向往之情的最好印证;而在《班纳姐妹》中,"钟"象征着时间和时代变迁的力量。因此,"钟"具有突出的象征意义,对表现两部作品的主题含义起了很大的烘托作用。
戴福丽李兰
高校英语反思性教学探讨被引量:1
2010年
教师队伍是影响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校英语教师不能仅凭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教学技能从事教学,教师应该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进行不断的反思,才能把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通过研究教师与学生这两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反思性教学是外语教师进行教学研究与自我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戴福丽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大学英语
新形势下大学英语作业设计,批改和讲解策略研究
2018年
作业是大学英语教与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一个重要的渠道。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英语教学的形势在不断的变化,出现不同的特点,为了顺应新形势和大学英语教学的不同需求,大学英语作业的设计,批改和讲解等环节也要有相应的策略变化,才能对教学效果起到更好的辅助作用,使学生的综合语言技能得到有效的提高,达到大学英语学习的最终目标。
戴福丽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批改
不同世界的融合
2008年
《简.萨默斯的日记》中萨默斯和马奥迪这对人物关系体现了不同世界融合的一个普遍原理,有利于我们理解人类社会的各种关系,为创建未来和谐社会打下理论基础。
戴福丽
关键词:《简·萨默斯的日记》和谐社会
《纯真年代》和《班纳姐妹》中微妙的花语
2013年
《纯真年代》是伊迪丝.华顿长篇小说的代表作,为她赢得了普利策文学奖和很高的声誉。《班纳姐妹》是她有名的一部中篇小说。两部小说分别描绘了老纽约上层贵族和下层贫民区两个不同人群的生活画面,但它们的共同点在于,都反映了华顿细腻的观察、精致的语言和巧妙的艺术表现手法。微妙的花语中蕴含了丰富的人物情感和多彩的人生。
戴福丽
关键词:《纯真年代》花语情感
走向理性与成熟的成长之路——读华顿的《纯真年代》和《夏季》
2017年
作为19世纪末美国文坛最重要的女性作家之一,伊迪丝·华顿一生著作颇丰,作品题材丰富多样,其中小说方面的成就突出。《纯真年代》和《夏季》就是她很优秀的两部小说,小说背景虽有不同,但对主人公阿切尔和切丽缇的成长经历的描写都符合成长小说的基本模式,都明显体现了主人公内心不断走向理性与成熟的成长之路,凸显了成长的主题,丰富了对成长小说的研究。两位主人公的成长也反映出作者华顿本人的成长和成熟。
戴福丽
关键词:《纯真年代》成长主题
消逝的永恒——读《纯真年代》
2012年
伊迪丝.华顿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女作家。其代表作《纯真年代》为她赢得了普利策文学奖及在文学史上的永久声誉和地位。这部作品堪称历史巨著,描绘了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纽约上流社会。里面有象征着永恒的人和物,他们看似不朽的,永远屹立在那里,不变老不褪色,能抵挡一切新事物;也有朽的代表,他们和普通的人和物一样会慢慢老去,渐渐消退。在朽与不朽的对立中,所谓的永恒在消逝,这反映了时代的变迁,新旧事物的更替在所难免。
戴福丽
关键词:《纯真年代》不朽消逝
从成长的视角解析伊迪丝·华顿的《夏季》被引量:1
2017年
伊迪丝·华顿的《夏季》描述了女主人公切丽缇与2位男性的情感历程,展现了她从诱惑、反叛、逃离到考验、迷茫、顿悟并认识自我的成长过程。小说内容上契合了成长小说的叙述模式,具备成长小说的基本特征,凸显了成长的主题。同时,小说体现了作者对女性生存状态的关注和作者自身的成长体验。
戴福丽孙峰
关键词:成长小说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