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海三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1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动脉
  • 4篇冠状
  • 4篇冠状动脉
  • 3篇中性粒细胞
  • 3篇细胞
  • 3篇粒细胞
  • 3篇介入
  • 3篇介入治疗
  • 2篇动脉介入治疗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溶血
  • 2篇溶血磷脂
  • 2篇溶血磷脂酸
  • 2篇经皮冠状动脉...
  • 2篇经皮冠状动脉...
  • 2篇急诊
  • 2篇急诊经皮冠状...
  • 2篇急诊经皮冠状...
  • 2篇梗死

机构

  • 5篇郑州大学第一...
  • 5篇安阳市人民医...
  • 2篇郑州大学
  • 1篇新乡医学院第...

作者

  • 5篇金培印
  • 5篇李凌
  • 5篇韩勤甫
  • 5篇王淑红
  • 5篇张海三

传媒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年份

  • 5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中性粒细胞水平与ST段回落及血浆N末端利钠肽原相关研究
2010年
目的评价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中性粒细胞水平与ST段下降幅度(STR)及血浆N末端利钠肽原(NT-proBNP)相关性。方法入选发病12小时内成功接受PCI的STEMI患者195例。PCI术前、术后2小时分别记录18导联心电图,PCI术后12小时进行中性粒细胞计数和NT—proBNP水平检测,随访6个月。记录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根据其中性粒细胞水平分为3组:A组(中性粒细胞〈4.78×10^9/L)32例;B组[中性粒细胞(4.78~8.79)×10^9/L]118例;C组(中性粒细胞〉8.79×10^9/L)45例。结果C组PCI术后2小时STR〉70%所占比率较A组明显减少(17.8%VS43.8%,P<0.05);STR〈30少6组高中性粒细胞(〉8.79×10^9/L)血症、高血浆NTproBNP(〉600pmo/L)比率均明显高于STR〉70%组(33.3%vs13.8%、34.9%vs12.3%,P〈0.05或〈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C组中性粒细胞与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r=0.401,P〈0.01);随访6个月,3组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后中性粒细胞水平与STR和NT—proBNP水平密切相关,PCI后中性粒细胞数早期监测有利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心肌组织灌注水平和临床预后的评价。
金培印张海三韩勤甫王淑红李凌
关键词:血管成形术中性粒细胞利钠肽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中性粒细胞水平与心肌灌注和心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评价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中性粒细胞水平与心肌灌注和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入选发病12 h内195例成功接受PCI的STEMI患者。PCI后12 h进行中性粒细胞计数检测,随访6个月记录心脏不良事件。根据其中性粒细胞水平分为3组:中性粒细胞〈4.78×10^9/L组(A组),32例;中性粒细胞4.78-8.79×10^9/L组(B组),118例;中性粒细胞〉8.79×10^9/L组(C组),45例。结果:①急诊PCI后B组和C组患者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0-1级所占比例高于A组、TMPG达3级所占比例低于A组(均P〈0.05);②C组心功能Killp分级≥2级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A组和B组(均P〈0.05);③随访6个月时C组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均P〈0.05)。结论:STEMI患者PCI后中性粒细胞水平越高,心肌灌注越差。PCI后中性粒细胞数早期监测有利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临床预后的评价。
金培印韩勤甫王淑红张海三李凌
关键词:心肌梗死中性粒细胞心肌灌注
冠心病患者溶血磷脂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2010年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并探讨溶血磷脂酸与炎症和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关系。方法按照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冠心病处理指南的诊断标准并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85例患者纳入该研究,分为三组:急性心肌梗死组3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24例;并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20例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入选者溶血磷脂酸、C反应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按照Jenkins评分系统进行评分。比较各组溶血磷脂酸水平,并对溶血磷脂酸与Jenkins评分、高敏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进行Spearma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溶血磷脂酸水平(分别为4.85±0.36μmol/L、3.67±0.84μmol/L和3.11±0.76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2.15±0.57μmol/L),急性心肌梗死组溶血磷脂酸水平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溶血磷脂酸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均<0.01)。冠心病患者溶血磷脂酸的表达水平与Jenkins评分(r=0.901,P<0.01)、高敏C反应蛋白(r=0.755,P<0.01)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549,P<0.01)水平呈正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明显升高,溶血磷脂酸水平可反映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溶血磷脂酸可能与炎症和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金培印李凌韩勤甫王淑红张海三
关键词:冠状动脉狭窄溶血磷脂酸高敏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中性粒细胞水平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
2010年
目的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中性粒细胞水平与ST段下降幅度(STR)及血浆B型脑利钠肽(BNP)的相关性。方法入选发病12h内成功接受PCI的STEMI患者195例。PCI术前、术后2h分别记录18导联心电图,PCI术后12h进行中性粒细胞计数和BNP水平检测,随访6个月记录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根据中性粒细胞水平分为3组:第1组(中性粒细胞〈4.78×10^9/L)32例;第2组[中性粒细胞(4.78—8.79)×10^9/L]118例;第3组(中性粒细胞/〉8.79×10^9/L)45例。结果第3组PCI术后2hSTR〉70%的患者较第1组明显减少(P〈0.01);高中性粒细胞(〉8.79×10^9/L)血症和高BNP(〉580pmol/L)的患者比例STR〉70%组(13.8%;11.1%)比30%~70%组和〈30%组(20.96%和33.33%;28.7%和35.3%)均显著增高(均为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第3组中性粒细胞与BNP水平的相关性最为密切(r=0.401,P〈0.001);随访6个月第3组MACE的发生率(13.33%)明显高于第1组(6.25%)和第2组(6.78%)(均为P〈0.01)。结论PCI术后中性粒细胞水平与STR和BNP水平密切相关,PCI术后中性粒细胞数早期监测有利于STEMI患者PCI术后心肌组织灌注水平和临床预后的评价。
金培印张海三韩勤甫王淑红李凌
关键词:心肌梗死中性白细胞介入治疗
溶血磷脂酸在冠心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2010年
目的观察溶血磷脂酸(LPA)在冠心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并探讨LPA与炎症和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关系。方法将按照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冠心病处理指南的诊断标准并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85例患者纳入研究,分为3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组24例;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20例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入选者均测定其LPA、C-反应蛋白(CRP)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按照Jenkins评分系统进行评分。比较各组LPA的表达情况,并对LPA与Jenkins评分、CRP、LDL-C进行Spearma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4组患者LPA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LPA的表达水平[(4.85±0.36)μmol/L明显高于UA组(3.67±0.84)μmol/L]、SA组[(2.61±0.73)μmol/L]和对照组[(1.75±0.49)μmol/L],UA组LP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A组和对照组,SA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冠心病患者LPA的表达水平与Jenkins评分(r=0.901)、CRP水平(r=0.755)和LDL-C水平(r=0.549)均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随着冠心病病情加重,LPA的表达水平升高,LPA的表达水平可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LPA与炎症和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金培印韩勤甫王淑红张海三李凌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溶血磷脂酸C-反应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