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洁
- 作品数:13 被引量:199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 北京气候中心气候系统模式研发进展——在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48
- 2014年
- 较全面地介绍了北京气候中心气候系统模式(BCC_CSM)研发所取得的一些进展及其在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全球近280 km较低分辨率的全球海-陆-气-冰-生物多圈层耦合的气候系统模式BCC_CSM1.1和110 km中等大气分辨率的BCC_CSM1.1(m),以及大气、陆面、海洋、海冰各分量模式的发展。BCC_CSM1.1和BCC_CSM1.1(m)气候系统模式均包含了全球碳循环和动态植被过程。当给定全球人类活动导致的碳源排放后,就可以模拟和预估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BCC_CSM1.1和BCC_CSM1.1(m)已应用于IPCC AR5模式比较,为中外开展气候变化机理分析和未来气候变化预估提供了大量的试验数据。还介绍了BCC_CSM1.1和BCC_CSM1.1(m)参与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的大量试验分析评估结果,BCC_CSM能够较好地模拟20世纪气温和降水等气候平均态和季节变化特征,以及近1000年的历史气候变化,所预估的未来100年气候变化与国际上其他模式的CMIP5试验预估结果相当。初步的分析表明,分辨率相对高的BCC_CSM1.1(m)在区域气候平均态的模拟上优于分辨率较低的BCC_CSM1.1。
- 吴统文宋连春李伟平王在志张华辛晓歌张艳武张莉李江龙吴方华刘一鸣张芳史学丽储敏张洁房永杰汪方路屹雄刘向文魏敏刘茜霞周文艳董敏赵其庚季劲钧Laurent Li周明煜
- 关键词:大气环流模式陆面过程模式海洋环流模式
- 赴美国参加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能源与水专项项目年度会议总结
- 2017年
- 1概况
2017年3月14—16日,国家气候中心肖潺、许红梅、张洁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以下简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参加了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能源与水专项项目年度会议。
- 肖潺许红梅张洁
- 关键词:清洁能源
- 交互集合耦合模式系统对北太平洋SST变率和ENSO的模拟检验被引量:1
- 2014年
-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在一个标准耦合模式(SC)的基础上建立了交互集合耦合模式系统(IE),该系统可以实现多个不同大气模式或者同一大气模式采取不同初值组成的多个分量集合之后与海、陆、冰模式进行耦合.本文利用同一大气模式七个不同初值分量与其它模式分量开展在线集合耦合试验,利用积分稳定之后100年的试验结果,分析了IE在减小海-气界面大气噪音的情况下,对北太平洋海表面温度(SST)变率和ENSO的模拟,并与SC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IE减小了北太平洋中高纬度SST方差的85%以上,表明该区域SST变率主要受大气的影响,且主要是通过改变海表湍流热通量实现的.黑潮延伸体区和北太平洋中部副热带涡旋区域平均SST 8年左右的低频周期主要受来自大气内部动力过程的驱动.在集合耦合模拟中,无论是副热带涡旋区SST与ENSO的联系,还是ENSO与北太平洋中高纬度SST的联系都能模拟出来,而标准模式未能模拟出这些现象,意味着大气噪音过强将掩盖ENSO与太平洋热带外SST的联系.IE对与ENSO关联的"太平洋—北美"(PNA)遥相关型的合理模拟,并通过湍流热通量对海表温度的影响,是其能够更好模拟ENSO与北太平洋中高纬度SST关系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分析验证了所建立的交互集合耦合模式系统的合理性,揭示了该系统在海-气相互作用研究领域方面具有一定应用前景.
- 辛晓歌薛巍张明华李慧岷张涛张涛
- 关键词:ENSOPNA海-气相互作用
- 赴美国访问交流总结
- 2018年
- 1概况
2017年12月7日,国家气候中心一行7人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以下简称“加州”)大学尔湾分校进行技术访问,参加中美清洁能源研究中心能源与水项目(CERC-WET)能源与水纽带关系及高效绿色利用关键技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政府问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项目编号:2016YFE0102400)议题间研讨会议,执行项目双边合作任务(图1)。
- 肖潺许红梅张洁吴焕萍张莉辛晓歌刘绿柳
- 关键词:清洁能源
- 次季节-季节-年际尺度一体化气候模式集合预测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次季节‑季节‑年际尺度一体化气候模式集合预测系统,包括初始化模块、高分辨率气候模式模块、集合预测模块和预测后处理模块,初始化模块用于下载、提取和处理包含大气、陆面、海洋、海冰的多源资料,利用外部参数控制并实现...
- 吴统文李巧萍颉卫华宇如聪梁潇云姚隽琛颜京辉程彦杰刘向文路屹雄王在志张芳刘一鸣张艳武李伟平吴方华李江龙储敏辛晓歌张洁房永杰张莉魏敏
- 文献传递
- 第18届世界气候研究计划模式调试研讨会和耦合模式工作组会议简介
- 2015年
- l概况
20l4年10月6—10日,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模式调试研讨会和第18届WCRP耦合模式工作组(WGCM)会议在德国举行。
- 吴统文张洁
- 关键词:世界气候研究计划工作组
- 次季节-季节-年际尺度一体化气候模式集合预测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次季节‑季节‑年际尺度一体化气候模式集合预测系统,包括初始化模块、高分辨率气候模式模块、集合预测模块和预测后处理模块,初始化模块用于下载、提取和处理包含大气、陆面、海洋、海冰的多源资料,利用外部参数控制并实现...
- 吴统文李巧萍颉卫华宇如聪梁潇云姚隽琛颜京辉程彦杰刘向文路屹雄王在志张芳刘一鸣张艳武李伟平吴方华李江龙储敏辛晓歌张洁房永杰张莉魏敏
- 文献传递
- BCC气候系统模式开展的CMIP5试验介绍被引量:64
- 2012年
- 气候系统模式是研究气候变化机理和预测未来气候变化不可替代的工具。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组织的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为国际耦合模式的评估和后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参与该计划的试验数据资料被广泛应用于气候变化相关机理以及未来气候变化特征预估等方面的研究,其研究结果是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评估报告的重要内容之一。
- 辛晓歌吴统文张洁
- 关键词:气候系统模式BCC未来气候变化世界气候研究计划气候变化特征
- BCC模式对北半球阻塞高压的模拟偏差评估及原因被引量:2
- 2021年
- 基于NCEP/NCAR、日本气象厅的JRA55以及欧洲中期预报中心(ECMWF)最新发布的ERA5三套逐日再分析资料数据,考察国家气候中心中等分辨率(约110 km)的气候系统模式BCC-CSM2-MR和单独大气模式BCC-AGCM3-MR对北半球中高纬度阻塞高压(阻高)的模拟能力。再分析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北大西洋—欧洲地区"以及"北太平洋中部地区"分别为北半球阻高发生的最高频及次高频区域;冬春季为阻高高发季节,夏秋季阻高频率减少至冬春季的一半左右;ERA5再分析资料中各个季节的阻高频率均高于另两套资料结果,尤其在北太平洋地区。模拟评估结果显示,单独大气模式BCC-AGCM3-MR对北半球中高纬度阻高发生频率、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均有较好的模拟能力,其主要偏差表现为冬春欧亚大陆特别是乌拉尔山地区阻高频率偏高,而北大西洋地区阻高频率偏低;春季北太平洋阻高频率偏低。这与模式北半球高纬度地区500 hPa位势高度场气候态偏差有关。BCC-CSM2-MR耦合模式的阻高模拟偏差总体与大气模式类似。但耦合模式中冬季欧亚大陆特别是乌拉尔山地区阻高频率减小、北太平洋春季阻高频率增大,模拟偏差减小。同时,耦合模式能够再现夏季北太平洋东西阻高频率双峰值特征。因此,海气耦合过程有助于改善对欧亚及北太平洋地区阻高频率模拟。阻高频率年际变率受到气候系统内部变率不确定性的较大影响,这也是制约阻高预测水平的重要因素。
- 张洁董敏吴统文辛晓歌
- 关键词:再分析资料
- BCC-AGCM-Chem0模式对20世纪对流层臭氧变化趋势的模拟研究被引量:8
- 2016年
- 利用IPCC第5阶段试验计划(CMIP5)整理提供的全球臭氧(O_3)分析资料和全球O_3和紫外线辐射数据中心(WOJDC)提供的O_3台站观测资料评估了国家气候中心最新发展的全球大气化学环流模式BCC-AGCM-Chem0对对流层大气O_3变化趋势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BCC-AGCM—Chem0模式对对流层O_3的变化趋势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具体表现在:(1)BCC-AGCM—Chem0模式可以较好地模拟出1871-1999年全球对流层不同高度O_3浓度逐渐升高的基本特征;(2)BCC—AGCM-Chem0模式对1871-1999全球对流层O_3柱浓度纬圈平均异常变化的模拟与CMIP5资料一致,北半球升高趋势明显大于南半球,且升高最大区域的中心位置和强度也与CMIP5资料一致;(3)BCC-AGCM—Chem0模式对1000~300 hPa整体O_3柱浓度变化趋势模拟较好,对O_3柱浓度快速上升的区域和上升速度的模拟都与CMIP5资料一致,但对低层O_3柱浓度升高模拟偏强,对高层O_3柱浓度变化模拟偏弱;(4)与台站观测资料对比,在对流层中低层模拟结果在亚洲Sapporo站和欧洲Hohenpeissenberg站与实际观测比较接近,并与CMIP5资料相似,均呈升高趋势。对流层中高层模式模拟的O_3浓度异常存在明显的周期变化,与台站观测结果一致。
- 张芳吴统文张洁李书博Wang Jun
- 关键词:臭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