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智

作品数:57 被引量:536H指数:14
供职机构:昆明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春晖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哲学宗教
  • 24篇文化科学
  • 11篇医药卫生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11篇教育
  • 10篇大学生
  • 10篇儿童
  • 5篇心理
  • 5篇文化
  • 4篇心理健康
  • 4篇心理学
  • 4篇影响因素
  • 4篇情绪
  • 3篇社会
  • 3篇中学生
  • 3篇理学
  • 3篇家庭
  • 2篇心身
  • 2篇心身健康
  • 2篇学理
  • 2篇英语
  • 2篇英语阅读
  • 2篇元认知
  • 2篇少年

机构

  • 52篇云南师范大学
  • 8篇昆明理工大学
  • 4篇昆明大学
  • 4篇云南广播电视...
  • 3篇伯明翰大学
  • 2篇昆明医学院
  • 2篇中南大学湘雅...
  • 2篇红河学院
  • 1篇昆明学院
  • 1篇云南省第一人...
  • 1篇昆明师范高等...
  • 1篇乐山师范学院
  • 1篇云南省教育科...
  • 1篇四川中医药高...

作者

  • 56篇张智
  • 4篇姬兴涛
  • 4篇李辉
  • 4篇郭磊魁
  • 4篇周永红
  • 4篇张宝明
  • 3篇宗明华
  • 3篇胡发稳
  • 2篇马瑜
  • 2篇吴永波
  • 2篇李建华
  • 2篇倪安琪
  • 2篇周波
  • 2篇杜丽华
  • 2篇王景政
  • 2篇乔粉
  • 2篇申建朝
  • 2篇廖峻
  • 2篇苏雯
  • 2篇李文权

传媒

  • 6篇云南师范大学...
  • 6篇应用心理学
  • 4篇中国临床心理...
  • 3篇中国行为医学...
  • 3篇云南师范大学...
  • 3篇昆明理工大学...
  • 2篇中国心理卫生...
  • 2篇云南电大学报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昆明大学学报
  • 2篇中国社会医学...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现代远距离教...
  • 1篇心理科学
  • 1篇当代青年研究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社会心理科学
  • 1篇青少年犯罪问...
  • 1篇文教资料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2
  • 4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7篇2005
  • 6篇2004
  • 4篇2003
  • 6篇2002
  • 6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5
  • 1篇1990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社会互依性理论的发展及教育意义被引量:15
2004年
社会互依性理论是理论、研究和实践良好结合的范例 ,主要研究人们在合作性或竞争性互依时的行动效率、内在心理过程、互动方式及其结局。本文分析了社会互依性理论的发展脉络与框架内涵。讨论了戴维·约翰逊提出的团队背景下的积极互依、个体职责、促进式互动、社交技能、组进程、竞争与努力条件等合作学习的关键要素。提出学校教育应从知情意行入手 ,通过开展合作性学习、倡导学习型团队 ,教会学生建构性地管理和解决冲突 ,减少消极互动和不良行为 ,促进心身健康。
张智
关键词:心身健康
从中国文化背景看群体社会化理论
2010年
群体社会化理论认为父母对儿童的人格发展没有长期的影响,同伴群体才是影响儿童人格发展的主要因素。该理论基于西方文化背景提出,西方文化认为家庭不是一个群体,但在我国的文化背景下,家庭被认为是一个群体。因此,国内学者在对群体社会化理论进行研究和应用时,应考虑我国的文化背景,同时重视家庭和同伴群体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马瑜张智
关键词:中国文化背景家庭
应高度关注教师的问题行为被引量:14
2003年
教师的问题行为 ,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和产生的原因。如果教师不能处理好自己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必然会导致教育行为出现偏差 ,进而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 ,重视指导教师处理好自己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对学生、对教师自身的成长、人生幸福都是十分重要的。
张宝明张智
关键词:教师
4~6岁儿童人物画结构比例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00年
本研究旨在探索不同文化背景下影响 4~ 6岁儿童人物画结构比例的因素及认知发展的规律。研究分为自由画人与按照规定要求画人两部分。发现多因素导致儿童自由画人结构失调 ,如绘画顺序、空间统筹安排能力、头躯包含的器官以及对其重要性的认识等均会影响儿童自由人物画的头躯比值。儿童能按要求事先安排规定人物画的结构比例 ,根据细节多寡相应加大或缩小人体有关部分 ,如增大躯干部分以容纳夹克衫的纽扣、口袋等细节 ,或相应缩小头的轮廓以示背影等。此外 ,注意与重要性等因素也会对规定人物画结构产生影响。
张智GlynV.Thomas
关键词:影响因素
全文增补中
青少年挫折教育研究综述被引量:16
2007年
以培养青少年承受挫折能力为目标的挫折教育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的热点。加强挫折教育的理论支撑和加快挫折教育完整方案的制定是今后挫折教育研究的重要任务。
申建朝张智
关键词:挫折挫折教育
昆明市空巢老人抑郁状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4
2010年
目的:调查空巢老人抑郁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昆明市四城区300名老人,采用老年抑郁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幸福感指数量表和人口统计学调查表测查。结果:(1)空巢独居老人抑郁得分以及检出率显著高于空巢同居与非空巢老人,社会支持得分显著低于非空巢老人(P<0.05);(2)从抑郁状况看,丧偶空巢老人显著高于有配偶者、中专文化程度者显著高于其他文化程度者、低于当地经济水平者显著高于其他经济水平者(P<0.05或P<0.001);(3)抑郁与社会支持、幸福感指数呈显著负相关(P<0.01),而幸福感指数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抑郁严重影响空巢老人特别是空巢独居老人的心身健康,社会支持、经济等因素影响空巢老人的抑郁和生存质量。答,最高为30分。0~10分为正常范围,11~20分为轻度抑郁,21~30分为中重度抑郁。1.2.4幸福感指数量表(IWB)[1]共9个条目,包括总体情感指数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问卷,测查受试者目前所体验到的幸福程度。前8个条目用以描述情感内涵,后1个条目测查生活满意度。总分为总体情感指数量表均分与生活满意度问卷得分(权重1.1)相加,其范围在2.1(最不幸福)和14.7(最幸福)之间。1.3统计学方法用SPSS15.0软件进行t检验、F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2结果2.1不同家庭类型老人抑郁、社会支持、幸福感的测查结果比较见表1。表中空巢独居老人的抑郁检出率高于空巢同居和非空巢老人,抑郁得分也显著高于以上两者。在社会支持得分上,空巢独居老人显著低于非空巢老人。在幸福感指数得分上,空巢与非空巢老人差异不显著。2.2影响空巢老人抑郁的人口学变量差异比较见表2。表中显示空巢老人中,丧偶者抑郁得分显著高于有配偶者,但民族、性别差异均不显著。2.3空巢老人抑郁的年龄、文化、经济水平的差异比较见表3。表�
张智钱丽梅苗吉王荣孝
关键词:抑郁城市空巢老人社会支持幸福感影响因素
不同节理岩石中应力波传播与能量传递规律研究
为了研究应力波在节理岩体中的传播规律,揭示不同强度应力波在节理岩石中的传播规律,以及不同地应力下应力波在节理岩石中的传播规律。本文在分析节理不连续变形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时域递推法,通过数学推导整理出应力波垂直入射多条平行节...
张智
关键词:节理岩石应力波传播
文献传递
儿童对图画兴趣和表征发展差异的跨文化研究被引量:3
1997年
本实验是一项跨文化的比较研究 ,旨在探索儿童对图画兴趣的动态变化及表征的发展。被试年龄跨度为 4岁至成人 ,均未受过美术训练。通过他们各自根据线条画中所含的颜色或主题或情绪的特性匹配的特点 ,来发现内在的规律。实验发现年幼儿童以颜色为匹配标准 ,年长儿童和成人则以主题或情绪为主。中国儿童比英国儿童对图画中的语义联系 (表达的情绪 )更敏感。在主题 /情绪匹配中 ,中国 1 0岁儿童和成人都侧重情绪特征 ,而英国儿童随年龄发展由主题特性转向情绪特性这一兴趣的发展趋势并不明显。本文从美学的角度应用当代有关图画表征发展的理论对实验进行了分析 ,探讨了在中英不同文化背景下影响儿童兴趣变化及表征能力发展的因素。
张智RichardP.JolleyGlynV.Thomas
关键词:跨文化研究
维果茨基中介概念的发展及其对教育的影响被引量:27
2001年
本文对维果茨基的中介概念进行了分析。中介分为元认知中介和认知中介两种主要类型 ,元认知中介指自我调节的符号工具的获得 ,认知中介指获得解决问题所必需的认知工具。在介绍近年来俄、美有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 ,探讨了维果茨基中介概念对当前教育的影响。
张智
关键词:教学内化互动维果茨基教育
儿童对抽象画情绪寓意理解的发展及文化因素的影响被引量:3
1999年
本实验旨在探索儿童对抽象图画情绪寓意敏感性的发展规律以及文化因素的影响。被试年龄跨度从 5岁至高中学生。根据被试利用形态、主题、情绪等图片特性作为识辨依据的特点来发现规律。儿童对抽象图画寓意敏感性的发展与表征水平相关。年幼儿童只能利用颜色或图形等单一信息维量进行判断 ,年长儿童及中学生可以综合利用形态、主题、情绪等多个维量判断。在寓意明确的图片识辨中 ,儿童对积极寓意的识辨成绩较优。在双关寓意的图片识辨中 ,儿童组倾向于选择具有积极寓意的线索 ,而中学生组会受到识辨经验的影响。文化与教育方式影响儿童对抽象图画情绪寓意的理解。中国幼教方式有助于儿童对图画认知与情绪成分的识辨。
张智RichardP.Jolley
关键词:文化影响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