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动脉
  • 8篇动脉粥样硬化
  • 7篇年轻人
  • 6篇冠状
  • 5篇冠状动脉
  • 4篇细胞
  • 3篇低发区
  • 3篇主动脉
  • 3篇内膜
  • 3篇病变
  • 2篇蛋白
  • 2篇蛋白聚糖
  • 2篇动脉壁
  • 2篇渔区
  • 2篇早期病变
  • 2篇增厚
  • 2篇食鱼
  • 2篇主动脉壁
  • 2篇细胞培养
  • 2篇内膜增厚

机构

  • 10篇军事医学科学...
  • 4篇广西医科大学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解放军第11...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113...
  • 1篇北京市公安医...
  • 1篇北京市刑事科...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5篇张振声
  • 10篇杨瑞彪
  • 7篇王爱忠
  • 6篇赵培真
  • 5篇武阳丰
  • 3篇贾杭若
  • 3篇韩晓男
  • 3篇赵红
  • 2篇张英珊
  • 2篇杨方
  • 2篇邓卓霖
  • 2篇李坤雄
  • 2篇陈忠
  • 1篇赵斌
  • 1篇赵斌
  • 1篇赵斌
  • 1篇李闻
  • 1篇魏民
  • 1篇李宝珠
  • 1篇李伯光

传媒

  • 5篇中国体视学与...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青岛医学院学...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第四届全国生...

年份

  • 1篇2000
  • 2篇1998
  • 3篇1997
  • 4篇1996
  • 2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无损伤性白内障定量检查方法的研究
1994年
应用TOPCON裂隙灯显微镜及其Mishima-Hedbys校准装置行晶体定位摄影术,用QUANTIMET970型图像分析仪测量晶体平均光密度,建立了无损伤性白内障定量检查方法。为了检测该方法的准确度,随机对57眼进行了同一眼重复两次照相的晶体平均光密度测量,两次光密度测定值分别为0.06420±0.05611和0.06694±0.05349,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此种无损伤性白内障定量检查法的误差极小,有助于对白内障非手术疗法进行深入研究。对该法的原理及提高其灵敏度的条件进行了重点探讨。
王传富王永勋廖金城李洪勤张振声杨瑞彪
关键词:白内障晶体数据收集
正常与宫内缺氧胎盘合体结节计量观察
1 目的:通过形态计量学手段,了解不明原因宫内缺氧胎盘合体结节(亦称合体细胞结节,syncytial Knot)与正常组的差异,探讨其数量增减在宫内缺氧的意义.2 材料与方法2.1资料:56例宫内缺氧实验对象为足月存活、...
李宝珠张振声刘广明
关键词:VSM正常组宫内缺氧
活血泄浊汤抑制肾小球上皮下免疫沉积物形成的电镜图像分析
1998年
采用图像分析技术研究中药活血泄浊汤对实验性膜性肾小球肾炎大鼠肾小球上皮下免疫沉积物形成的影响。结果发现,治疗组大鼠上皮下免疫沉积物的平均周长、平均截面积、平均体积、面密度及体密度均显著小于对照组,而数密度则明显增大。上述研究表明,活血泄浊汤显著地抑制膜性肾小球肾炎大鼠上皮下免疫沉积物的形成。
武宝玉魏民魏民张振声袁申元
关键词:膜性肾小球肾炎
动脉粥样硬化高、低发区冠状动脉血管壁定量形态学对比性研究被引量:1
1996年
为研究平滑肌细胞(SMC)在冠状动脉血管壁中的增殖消长、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以及在AS高低发区的差异,应用Quantimet970图像分析仪及其Quips软件测试268例AS高(北京109)低(宁波64、南宁95)发区15~39岁意外死亡者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血管管壁细胞核数密度及面密度,应用特殊染色方法及偏振光显微镜观察胶原纤维的变化。结果为:三地区男性内膜细胞核数密度之间无明显差异,但均有随年龄增加而逐渐降低的趋势,并以北京为明显,女性年龄性变化趋势均不明显;男性绝大多数年龄组的内膜细胞核面密度北京均低于宁波及南宁,男性及北京女性均有年龄性变化趋势;三地区男性中膜细胞核数密度均有年龄性变化的趋势,女性则无;三地区男性或女性中膜细胞核面密度的年龄性变化趋势均不明显,但大多数年龄组北京均低于宁波及南宁。随着年龄增加左前降支血管壁内膜Ⅰ、Ⅲ型胶原纤维均逐渐增多,高发区较低发区明显。AS病变中Ⅰ、Ⅲ型胶原纤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多。结果提示AS高发区人群左前降支血管壁年龄性老化趋势较低发区明显,此可能是AS发生发展较快的局部因素。
陈忠赵培真韩晓南武阳丰张振声李坤雄王爱忠
关键词:胶原纤维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高、低发区年轻人冠状动脉管壁结构重塑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被引量:3
1996年
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主要发生在内膜,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近侧端居首位,故对我国动脉粥样硬化高(北京)、低(南宁、宁波渔区)发区327例意外死亡年轻人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近侧端做了多参数形态测量,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以探讨动脉粥样硬化高、低发区同龄年轻人冠状动脉管壁结构重塑的差异及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发现北京年轻人冠状动脉管壁结构重塑改变早、进展快,各项指标明显高于低发区同龄年轻人,其中35~39岁组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检出率达10.7%,与动脉粥样硬化中、晚期病变的高检出率相符;宁波渔区居民总趋势与北京相似,但管腔狭窄检出率4.7%;南宁年轻人管壁结构重塑晚于北京两个年龄组,程度轻、进展慢,管腔狭窄检出率1.8%。说明三地区同龄年轻人在增龄过程中,由于环境因素等的影响,冠状动脉管壁结构的重塑存在明显差异,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血管壁结构重塑;冠状动脉;年轻人;动脉粥样硬化;
赵红赵培真武阳丰韩晓男杨瑞彪张振声唐金河王爱忠李坤雄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
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与年轻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被引量:2
1995年
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与年轻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杨方,赵培真,张英珊,韩晓男,杨瑞彪,梁凤玲,武阳丰,赵红,张振声动脉壁蛋白聚糖(PG)主要由平滑肌细胞(SMC)和内皮细胞(EC)合成、分泌,为细胞外基质(ECM)的重要成分之一,PG在维持血管壁的完...
杨方赵培真张英珊韩晓男杨瑞彪梁凤玲武阳丰赵红张振声
关键词: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年轻人病理
食鱼因素对年轻人主动脉壁的影响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变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
1995年
食鱼因素对年轻人主动脉壁的影响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变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王爱忠,贾杭若,缪明泉,赵培真,张英珊,丛祥凤,杨瑞彪,张振声1材料和方法收集渔区(宁波、舟山)36例意外死亡的年轻人(15~39岁)的新鲜(死后24h内解剖)主动脉。取胸主动...
王爱忠贾杭若缪明泉赵培真张英珊丛祥凤杨瑞彪张振声
关键词:主动脉壁青年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变
中国动脉粥样硬化高、低发区年轻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物学研究
1998年
为揭示我国动脉粥样硬化(As)和冠心病(CHD)的变化趋势,为防治提供形态依据,本研究由As高发区(北京)、低发区(广西南宁地区和浙江渔区居民)随机收集了427例15~39岁非正常死亡者的新鲜心脏标本进行冠状动脉(冠脉)As高、低发区的比较性研究。以人体标本为重点,采用了形态测量和分子细胞生物学技术进行了多指标、多参数和多层次的分析。在获得可靠结果的基础上,还设计了动物实验和体外细胞培养,
赵培真张振声王爱忠邓卓霖杨方赵斌武阳丰赵红陈忠韩晓男
关键词:低发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体外细胞培养分子细胞
肝硬变、肝细胞癌DNA含量的形态计量研究
1992年
本文应用二倍体离差指数(2cDI)、五倍体超过率(5cER)和恶性指数(MI)等参数,对肝癌和肝硬变DNA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在肝癌组这三个指标都显著高于非癌组,有助于肝癌的诊断.近、远癌肝和肝硬变的2cDI和MI与正常肝之间无显著差异,提示近、远癌肝和肝硬变的增生程度未发生质的变化,而5cER却显著高于正常肝,表明这些部位的异倍体细胞数已较正常肝显著增多.
李闻黄昌霞杨瑞彪刘彤张仁元张振声
关键词:DNA含量肝细胞癌肝硬变
晶体上皮细胞经辐射后AgNORs的形态定量研究
1997年
利用银染和图像分析技术对受照不同剂量60Coγ线(0、10、20、30和50Gy)和照后不同培养时间(3、5和7天)的兔晶体上皮细胞的AgNORs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各剂量组AgNORs颗粒的面积、面积百分比、平均光密度和积分光密度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的差异(P<001)。随照射剂量和照后培养时间的增加,AgNORs颗粒面积进行性减小(P<001),尤其50Gy组比对照组降低了7982%,表明晶体上皮细胞的增生明显受到抑制。辐射剂量在20Gy以下时,AgNROs颗粒的平均光密度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P<005);在30Gy以上时,结果与此相反。细胞核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大,20Gy达到高峰。上述结果为探索放射性白内障的发生机理提供了客观指标。
杨瑞彪王德文高亚兵张健张振声张振声彭瑞云崔玉芳
关键词:晶体上皮细胞细胞培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