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雪萍

作品数:7 被引量:47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学

主题

  • 2篇社会
  • 2篇降水
  • 1篇冬小麦
  • 1篇冻灾
  • 1篇需水
  • 1篇需水量
  • 1篇灾害
  • 1篇社会调查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生态系统服务
  • 1篇适应度
  • 1篇适应性
  • 1篇霜冻
  • 1篇霜冻灾害
  • 1篇农业
  • 1篇农业生产
  • 1篇气候
  • 1篇作物
  • 1篇作物需水

机构

  • 5篇北京师范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北京农学院

作者

  • 7篇孙雪萍
  • 4篇苏筠
  • 2篇沈鸿
  • 1篇刘某承
  • 1篇张永勋
  • 1篇白艳莹
  • 1篇房艺
  • 1篇杨帅
  • 1篇闵庆文
  • 1篇何璐璐
  • 1篇林晓梅

传媒

  • 2篇灾害学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生态合作的概念、内涵和合作机制框架构建被引量:7
2015年
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方式使生态环境问题由个别地区小范围问题已发展成为普遍的跨行政区域问题,迫使各级政府部门必须联合行动应对,生态合作必将走向普遍化和常态化。目前,关于生态合作的概念和内涵既无相关研究给出明确界定,也无系统的生态合作研究框架可供参考,使区域生态合作面临重重困难,为此论文综述国内外生态合作的相关研究,梳理生态合作起源和发展演化历程,提出并阐释了生态合作的概念和内涵。以此概念为基础,构建出了包括生态合作组成、生态合作研究步骤、生态合作方式和生态合作监管与评价四部分的生态合作研究基本框架。其中,生态合作组成包含生态合作基础和目的、生态合作主体、生态合作方式和生态合作监管与评价体系;生态合作机制的构建包含10个步骤,分别为诊断区域生态问题,确定生态合作的主体,确定生态合作对象,梳理合作主体间关系,拟定合作方案,意见征询,方案实施,实施监督,评价,对生态合作协议、实施方案和监督方案的改进;生态合作方式包括劳务合作、工程技术合作、产业发展合作、经济补偿合作、区域生态环境管理合作和教育人才合作等六大类;生态合作的监管与评价包括方案实施的监督与评价、合作方案的合理性评价、协调和监管能力评价、实施后的生态环境质量阶段性评价和终期评价。
张永勋闵庆文白艳莹刘某承孙雪萍何璐璐
降水约束条件下的粮食生产适应度评价——以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为例被引量:4
2016年
基于年际间降水波动性与粮食生产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粮食生产适应度评价的概念模型,并建立评价标准,将粮食生产适应度分为1~4级。以位于北方干旱半干旱雨养农业区的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为例,选取乌兰察布市1959—2009年逐年粮食产量、播种面积数据,逐年逐日气温、降水量数据,结合数学统计分析揭示了区域粮食生产适应水平的变化趋势。气象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该区域降水在波动中有小幅降低,近30年年平均降水量比20世纪60年代减少约30 mm;同期气温升高约3.1℃,区域整体暖干旱化趋势明显。粮食生产状况统计结果显示:这一时段内粮食单产上升趋势明显、气象产量波动较大。基于适应度评价模型,该区粮食生产适应水平大致经历了由4级降至1级、至1995年后又升至3级的高→低→高的变化过程。在区域气候条件变化和技术经济进步的情况下,人们通过不断调整适应措施来应对变化,其间,适应水平呈现高低不同的变化。
孙雪萍苏筠
关键词:适应度
科技信任、管理信任及其对公众水灾风险认知的影响——基于长江中下游的社会调查被引量:10
2012年
信任和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互为因果,两者通过认知行为决策及行为后果这一环节构建互馈关系。探索公众对社会减灾能力的信任及其对灾害风险认知的影响机制,有助于揭示灾害风险的潜在因素,调适风险认知与避灾行为,从而降低灾害风险。选取水灾发生频繁、强度大、防洪措施多样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为研究区,运用随机抽样调查和入户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获取资料,研究公众的水灾科技信任和管理信任的水平、影响机制、动机-效应差异。主要结论有:①公众科技信任水平普遍高于管理信任。信任水平受到公众性别、年龄、灾害经历、城乡差异等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信任具有区域共构的特点;②科技信任改变了公众水灾风险认知,加强了其灾害应对信心,降低了其对受灾风险的估测,对其避灾行为倾向影响显著,而管理信任对公众水灾风险认知及防灾备灾行为倾向的影响均不大;③信任的产生动机以认可减灾措施有用性为前提,科技减灾和管理减灾由于具有不同的减灾原理及作用时段,导致了公众的不同信任动机及其效应。
沈鸿孙雪萍苏筠
关键词:社会调查长江中下游
基于旱情演变的社会应灾过程分析——以2009-2010年云南旱灾为例被引量:6
2013年
旱灾作为渐发性灾害,社会应灾的过程研究有助于理解成灾机制,但"过程"量化方法有待探讨。应用文献阅读法、问卷调查与访谈法,以2010年西南旱灾的重灾省份云南省为例,基于逐日的气象观测资料、报刊资料,以及实地入户访谈结果,分别构建了云南省2009-2010年气象干旱等级的演变序列,以及不同社会主体(政府、社会组织团体、灾民)的应灾过程序列。通过比对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气象干旱重旱持续时间长,为秋冬春连旱;社会各主体的应灾过程同气象干旱演变过程,存在从启动、持续加强到减少的完整周期,但在时序上应灾滞后于致灾,干旱初期滞后明显,末期基本同步;社会各主体的应灾行为在时序和强度上均存在差异,其中灾民的应对持续时间长,以找水节水为主,而政府应灾行为集中高效,重在抗旱指导与部署。根据上述特点,提出了加强气象监测预警、媒体宣传及时性、灾民应灾能力的建议,以提高社会应灾的时效性。
孙雪萍房艺苏筠
基于空间流动视角下的生态系统服务特征分析
近年来有关区域性生态问题的讨论日渐升温,表明空间维度是明晰区域间生态联系的重要切入点,以生态系统服务为代表的生态学问题的研究需要由"静态的断面分析"向"动态的过程评价"转变.由生态系统结构、服务功能之间的关系分析可得,生...
孙雪萍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
基于种植结构调整的农业生产适应性分析——以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为例被引量:5
2014年
提高农业旱灾适应性,有利于降低农业旱灾风险,使农业生产在与旱灾风险共存中求得可持续发展,而种植结构调整是主要的农业生产适应措施之一。以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为案例区,基于统计年鉴数据,分析了该市近50 a以来的种植结构调整情况;并结合区域降水年内及年际变化特征,对基于政府政策驱动下的种植结构调整进行了分析。基于粮食产量波动与降水波动的关系,评价了农业生产的气候适应度。结果显示,种植结构调整作为旱灾适应性的有效调整措施,保证了该区农作物单产在降水波动增大的条件下仍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1995年以来区域农业旱灾适应性明显增强,更适于气候暖干化条件。
孙雪萍杨帅苏筠
关键词:作物需水量适应性
黄淮地区冬小麦霜冻灾害风险评估被引量:15
2011年
黄淮地区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冬小麦的主产区,易受霜冻灾害的影响,研究该区的霜冻灾害风险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现实意义。结合分区的冬小麦物候期及其霜冻指标,以该地区56个气象站点1951—2005年日最低气温为基础数据,提取霜冻日记录。并基于年霜日数-年减产率曲线,以信息扩散理论为指导,通过IDW插值得到减产率≥10%、20%、30%、40%、50%下的冬小麦霜冻灾害概率风险图,由此评估黄淮地区冬小麦霜冻灾害风险。主要结论有:(1)同一灾害强度下,风险概率值相同的地区往往成片分布。(2)不同灾害强度下,高风险区集中分布在两个地区:一是鲁北与冀南地区,二是陕晋豫交界地区。相较而言,低海拔与低纬度地区的风险概率值相对较低。(3)灾害强度低的霜冻灾害在区内的风险概率普遍较高;随着强度增加,概率值降低。当灾害引起的减产率≥40%时,多数地区的风险概率在0.1以下;减产率增至50%时,多数地区概率降为0.001以下。
沈鸿孙雪萍林晓梅
关键词:风险评估霜冻灾害冬小麦黄淮地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