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彤宇

作品数:58 被引量:286H指数:9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45篇建筑科学
  • 4篇经济管理
  • 4篇文化科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社会学
  • 1篇艺术

主题

  • 28篇城市
  • 21篇建筑
  • 16篇城市设计
  • 13篇公共空间
  • 8篇城市公共
  • 8篇城市公共空间
  • 4篇建筑设计
  • 4篇教学
  • 3篇学术
  • 3篇学术前沿
  • 3篇住区
  • 3篇网络
  • 3篇校园
  • 3篇绿色建筑
  • 3篇街道
  • 3篇居住
  • 3篇课程
  • 3篇公众
  • 3篇共治
  • 3篇城市更新

机构

  • 52篇同济大学
  • 6篇中国建筑学会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上海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上海建筑设计...
  • 1篇中船第九设计...
  • 1篇五合国际
  • 1篇上海现代建筑...
  • 1篇凯达环球建筑...
  • 1篇中建国际(深...
  • 1篇浙江省交通运...
  • 1篇上海同济城市...
  • 1篇上海水石建筑...
  • 1篇上海现代建筑...

作者

  • 52篇孙彤宇
  • 8篇许凯
  • 4篇刘悦来
  • 3篇杨洁
  • 2篇李勇
  • 1篇卢求
  • 1篇陈国亮
  • 1篇叶洋
  • 1篇管俊霖
  • 1篇卜冰
  • 1篇姚俊兰
  • 1篇陈云琪
  • 1篇李军
  • 1篇王世福
  • 1篇翟国方
  • 1篇孙澄宇
  • 1篇王海松
  • 1篇张桦
  • 1篇章明
  • 1篇赵玉玲

传媒

  • 9篇时代建筑
  • 9篇城市建筑
  • 7篇住宅科技
  • 4篇新建筑
  • 3篇建筑技艺(中...
  • 3篇西部人居环境...
  • 2篇中国建筑教育
  • 1篇世界建筑
  • 1篇建筑学报
  • 1篇室内设计与装...
  • 1篇华中建筑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上海城市规划
  • 1篇建设科技
  • 1篇风景园林
  • 1篇住区
  • 1篇城市设计
  • 1篇当代建筑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7篇2021
  • 13篇2020
  • 7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1997
  • 1篇1992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域性主导下的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被引量:9
2009年
地域性是城市文化的集中体现,城市文化特色来源于城市的历史底蕴、城市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以及丰富多彩的市民生活形态,而城市公共空间则是城市体现城市文化的舞台,城市中的建筑塑造了城市公共空间,同时城市公共空间则成为了建筑表达地域性的土壤。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建筑反映了城市市民日常活动的特点,是当代建筑和城市形成地域特色的基础,良好的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不仅是满足多样化、地域性的城市生活的前提,同时也可以激发人们的激情和创造力,从而上演更加生动的城市生活场景,人们的生活特色造就了城市的文化、文化造就了地域性,建筑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
孙彤宇
关键词:地域性城市文化城市公共空间
建筑外墙降温回水用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外墙降温回水用系统,其包括墙体、回水系统和电控系统,回水系统附着在墙体上,电控系统控制回水系统进行循环往复;回水系统中蓄水管的进水口与自来水管网相连接;蓄水管的出水口与水箱相连接,水箱位于建筑高处...
孙彤宇陈梦梦
文献传递
智慧技术驱动下的城市交通网络结构类型构建研究
2022年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智慧技术的发展,以共享、电动化和无人驾驶为主要特征的新交通模式对交通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本文综述了智慧技术的发展现状,对城市交通网络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在现代城市交通网络特征和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共享自动驾驶安全高效的特征,提出了自动驾驶背景下的城市交通发展趋势、城市交通模式和城市交通网络类型,并对未来城市交通网络布局、道路等级体系等进行了展望。
王登忠孙彤宇郑皓袁超翁旭艳
关键词:自动驾驶人工智能
居住建筑绿色评价标准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实施在即。与2014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相比,2019版标准从原先仅关注绿色建筑的“四节一环保”,扩展到重点关注人对环境的感受,构建安全、健康、舒适和宜居的高品质人居环境。新版标准具有指标分类减少、认证等级增加、指标达标率降低和可直接判断指标增多,但评价范围扩大和评价要求提高的总体特征。居住建筑相关指标中,调整指标项最多,大多在分值、等级和内容要求上均高于2014版标准,新增指标项大多可直接判断,仅有个别指标项沿用2014版标准。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颁布,表征了绿色建筑的关注点从节约型转向人性化、均衡化、智慧化和区域化的发展趋势。
赵玉玲杨洁孙彤宇
关键词: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居住建筑
走向居住社区绿色性能多要素协同优化
2019年
在建筑单体绿色性能分析和节能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可持续城市和绿色建筑的目标仍然任重道远。对城镇居住社区建设而言,绿色性能的问题远不止是将单体建筑最优化绿色性能简单叠加,城市街区尺度下复杂多元要素的协同优化还存在着广泛的挖潜空间。通过对国内外可持续城市和绿色建筑前沿研究的分析,认为目前学界出现的关于多要素协同计算元模型的概念是符合设计思维的源头创新工具,以期对推动绿色建筑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孙彤宇赵玉玲
关键词:城市设计绿色建筑
国内外绿色校园评价标准与导则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绿色校园作为绿色产业人才的培养中心,以及绿色建筑和规划实践的示范基地,在绿色和可持续理念的发展和推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通过对比分析LEED、BREEAM、CASBEE和中国绿色校园评价标准,指出绿色校园评价应以校园整体作为评价对象,以评分项作为绿色校园前端设计和策划的指引。通过对比国内外绿色校园导则,表明绿色校园建设采用预影响、先易后难、分步操作,以及总体目标和阶段性方案并行等是推广实践的良好策略。在此基础上,该文提出绿色校园未来发展的五点建议,以期指引后续校园建设。
杨洁赵玉玲孙彤宇
关键词:绿色校园
基于混合现实平台的建筑类“自主学习”实验教法初探被引量:1
2020年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类专业的传统"传授型"教法,很难在有限的课内学时中,覆盖不断扩张的跨专业知识群。因此,衡量教学效果的指标不再是知识点的掌握数量,而是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综合性专业问题的能力提升程度。虽然"自主学习"教法在其他专业教学中被证明行之有效,但由于建筑类实验教学具有以"形式"为载体的特点,而目前又缺乏相应的教学平台支撑,所以至今尚未能在此有效开展。此研究即从一个基于混合现实技术的开放型实验教学平台研发入手,以高层高密度居住建筑群的布局实验教学为例,介绍了"自主学习七环节教法"。教学结果表明,学生能够被设计任务所驱动,充分利用教师准备的各种学习资源,在课外碎片化时间内进行自主学习探索,通过反复实验,将一系列知识内化为一种关于布局的专业能力,最终还通过课内讨论实现了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孙澄宇赵鑫孙彤宇
关键词:实验课程教学方法人机互动
基于步行行为特征的城市空间拓扑结构类型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步行空间网络在中观尺度的城市空间中体现为可达性和公共性两个基本特征。本研究运用空间句法理论对全球106个城市中心城区进行空间网络抽象建模和量化分析,并基于统计学方法对其进行类型学分析。采用SPSS的层次聚类法对106个城区样本进行双变量聚类分析,得出均布-扁平型、均布-层级型、核心-扁平型和核心-层级型4个空间拓扑结构类型。这4个空间拓扑结构类型的划分揭示了深层的城市空间结构特征及空间自组织机制,为我国新城的步行化改造和老城区的空间更新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指标。
李勇孙彤宇
关键词:类型学城市更新
建筑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引擎2022杭州亚运会亚运村公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建筑设计被引量:1
2018年
城市公共建筑不仅应满足建筑功能所要求提供的实用性和建筑形态的美观,在特定的城市环境中,公共建筑如何定义场所、创造丰富的城市外部空间、激活作为日常生活场所的城市空间活力,也是其重要的.不可或缺的责任。2022杭州亚运会亚运村公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对于建筑物塑造场所精神.刺激和带动周边的城市环境联动.最大限度地创造城市公共空间.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建筑用地内的公共空间率超过100%.这意味着.公共建筑的建造.不仅将城市土地完全返还城市公共领域.同时.利用建筑物的实体要素对公共空间进行限定.创造多层次、高品质的市民生活场所.利用建筑物的相关功能为开放空间提供功能支持.建筑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动力源.激发了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
孙彤宇许凯郭智超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
智慧城市治理国际学术前沿动态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文章在对国际前沿的智慧城市治理文献回顾梳理中,总结了智慧城市技术作为嵌入科技工具,融合公众参与的新型城市治理模式,将为新时代城市治理带来更精细化、更优化的解决方案。智慧城市治理要素主要体现在智慧工具、智慧模式、智慧成果三个方面,奠定了未来智慧城市治理的框架是以数据为基础、以算法为工具、以公民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的高响应度混合治理模式,努力寻求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对自然环境的低影响和大众参与的精细化。在此基础上,探索未来智慧城市治理的研究方向,为转型期城市可持续发展、创造人类福祉的城市治理方式提供启发和参考。
孙彤宇史文彬
关键词:智慧城市城市设计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