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兆昌
- 作品数:10 被引量:95H指数:4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淄博市地下水饮用水原地石油污染处防治技术
- 刘兆昌李广贺朱琨赵荫薇张淑兰等
- 一、成果内容简介、关健技术、技术经济指标1.成果内容简介该专题是中国首次污染地下水体的现场治理和净化技术研究,并将可行、有效的技术直接应用到依托工程之中。研究成果主要为:(1)地下水污染物及石油污染物控制技术研究,主要研...
- 关键词:
-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治理
- 污染物在下包气带非饱水条件下迁移转化的研究被引量:8
- 1989年
- 一、前言 城市污水施于农田,其中的污染物可能潜入地下水中造成危害,为了控制这种现象的发生,有必要开展污染物在地下包括下包气带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以供制订有关标准的依据。
- 聂永丰刘兆昌李亚东
- 关键词:污染物
- 利用粉煤灰输送与贮存系统处置粘胶纤维污水场污泥的研究被引量:1
- 1994年
- 通过对粘胶纤维污水场的中和脱锌污泥、二沉池剩余污泥和煤灰水混合体的沉降性能实验,证实其固液分离性能良好;吸附与渗透实验取得了粉煤灰、亚粘土对锌、汞的吸附等温线和地下水影响预测所需的参数;并分析了灰泥混合流体对电厂原输灰系统和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粉煤灰输送与贮存系统处置粘胶纤维污水场污泥的处理工艺在技术上可行,操作简单、运行可靠、投资少,每年可节省污泥处理费用40.5万元。外排污染物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 李剑涛傅学忠吴晓刘兆昌刘翔
- 关键词:粉煤灰贮灰场粘胶纤维污泥处理
- 平度市东现河污水处理与回用规划被引量:2
- 1994年
- 平度市地处山东半岛西部,流经市区的东现河水体已被严重污染,水资源十分紧缺,作者利用东现河废旧河床和两岸荒芜砂地,选用快速渗滤+稳定塘组合工艺对污水治理进行了规划,预计规划实现后,出水可以回用于工农业,其处理成本为0.046元/m^3,是常规生化二级处理的1/4,总投资是生化二级处理的1/3,此外,作者还就具体规划设计的有关参数的确定作了介绍.
- 贺北平金勤献刘兆昌张兰生叶书明
- 关键词:废水处理河流
- 地下水油类污染防治技术综述(下)
- 1994年
- 现场物理化学法,大部分都没有得到很好地发展,这是由于需要确定大量的物理参数.包括含水层的透水性,指标污染物的性质,以及土壤物质的天然地球化学性质。
- 刘新华刘兆昌
-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油类污染物理化学法生物净化
- 氮污染含水层治理技术综述被引量:3
- 1992年
- 本文通过对“三氮”(NO_3^-、NO_2^-、NH_4^+)的迁移转化机理研究,指出反硝化作用是地下水中去除氮的主要过程,并分析了影响反硝化作用的主要因素,进一步推导出地下水系统中硝化与反硝化作用的数学模型。去除含水层中的氮是当今国内外重点研究的现场净化技术之一,文中介绍了双井系统、多井系统、Nitredox 法、综合系统法及麦杆生物反应器法的基本原理、应用条件、处理效果等,各种方法均可使受氮污染的含水层得以再生。
- 刘兆昌朱琨刘翔唐克望孙瑞征
-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三氮反硝化含水层
- 二氧化氯的稳定性及储存方法研究
- 1996年
- 研究了在常规条件下酸碱度、温度及光照条件等因素对纯二氧化氯溶液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了在不投加化学稳定剂情况下如何储备二氧化氯。
- 王树岩朱明扬刘兆昌朱琨朱琨朱琨
- 关键词:二氧化氯稳定性消毒剂储存方法
- 氮对地下水的污染预测模型被引量:38
- 1991年
- 本文利用分段模拟试验法,研究氮在土壤中的行为及其污染地下水的途径.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地下水污染的氮预测模型,并用现场试验监测数据对该模型进行验证和修正.模型预测表明:产生地下水氮污染的主要因子是硝酸根,而反硝化过程是土壤去除硝酸根的主要途径.因此,保持一定厚度的厌氧土层以利于反硝化作用是防止产生土壤和地下水氮污染的最有效方法.
- 刘翔刘兆昌朱琨
- 关键词:水污染地下水氮
- 天然和人工叠加流场下弥散试验研究被引量:8
- 1990年
- 在污灌区浅层含水层进行了现场弥散试验,采用氚做为示踪剂,瞬时投放.因为天然流速较弱,通过注水形成天然的和人工的叠加流场.根据流场特性。建立以Φ-Ψ坐标表示的移流弥散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差数值方法求解,其中二维模型应用分裂格式.通过计算的浓度曲线与实验曲线拟合,求得纵、横向弥散率.
- 吕贤弼刘兆昌王君连聂永丰王占生白庆中
-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弥散试验
- 重金属污染物在下包气带饱水条件下迁移转化的研究被引量:36
- 1990年
- 不同的重金属污染物进入饱水的下包气带土层之后,由于其形态和价态变化差异较大,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特征有明显差别,其迁移顺序为Cr_2O_7^(2-)>AsO_2^->>Hg^(2+)>Cd^(2+)>Pb^(2+).不同土质对重金属污染物迁移的影响为:在砂土中迁移最快,亚砂土中次之,亚粘土中最慢.
- 刘兆昌聂永丰张兰生王占生白庆中杨崇洁
-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物迁移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