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凡

作品数:3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点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育种
  • 2篇水稻
  • 2篇纹枯病
  • 2篇枯病
  • 2篇基因
  • 2篇TQ
  • 1篇等基因
  • 1篇等基因系
  • 1篇性状
  • 1篇性状研究
  • 1篇叶枯病
  • 1篇育种价值
  • 1篇水稻抗纹枯病
  • 1篇条纹叶枯病
  • 1篇近等基因
  • 1篇近等基因系
  • 1篇聚合育种
  • 1篇卷曲
  • 1篇卷曲度
  • 1篇互作效应

机构

  • 3篇扬州大学
  • 3篇扬州职业大学
  • 1篇江苏里下河地...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3篇陈宗祥
  • 3篇左示敏
  • 3篇马玉银
  • 3篇潘学彪
  • 3篇张亚芳
  • 3篇冯凡
  • 2篇王龙平
  • 1篇华鹤良
  • 1篇潘存红
  • 1篇李国生
  • 1篇朱俊凯
  • 1篇冯明辉
  • 1篇姜伟

传媒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作物学报
  • 1篇扬州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水稻抗纹枯病QTLqSB-9TQ和抗条纹叶枯病基因Stv-bi的聚合育种被引量:7
2012年
以携带抗纹枯病QTLqSB-9TQ的籼稻品种特青和携带抗条纹叶枯病基因Stv-bi的粳稻品种镇稻88为优良等位基因供体亲本,江苏省推广的粳稻品种武育粳3号和武粳15为受体亲本,分别杂交并连续回交。在回交及自交分离世代,利用开发的覆盖目标基因区间的双侧分子标记对目标基因进行辅助选择。至回交BC4F1世代,同一遗传背景2个回交方向的中选单株间聚合杂交,获得2个目标基因位点均纯合的聚合F3株系。条纹叶枯病抗性鉴定和纹枯病抗性接种鉴定结果表明,聚合株系对条纹叶枯病均表现抗病;以0~9级评级标准评价,聚合株系的纹枯病较相应的轮回亲本分别低1.1~1.6级和0.8~1.4级。结合回交低世代抗性鉴定结果分析,自行开发的分子标记对目标基因的辅助选择是有效的。讨论了抗纹枯病育种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育种的相关问题。
陈宗祥左示敏张亚芳朱俊凯王龙平冯凡马玉银潘学彪
关键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纹枯病条纹叶枯病聚合育种
抗纹枯病基因qSB-9^(TQ)和分蘖角基因TAC1^(TQ)在抗病育种中的互作效应及育种价值被引量:4
2014年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获得两个粳稻背景(镇稻88、武陵粳1号)四种基因型(只带有抗纹枯病基因qSB-9TQ、只带有分蘖角基因TAC1TQ、同时带有两个基因和两个基因都不带即对照)近等基因系。设置轻发病、中等发病和重发病3种纹枯病发病条件,调查近等基因系基本农艺性状、纹枯病病情及产量性状。结果表明:1)同一背景下,带有TAC1TQ的株系分蘖角度极显著大于不带TAC1TQ的株系,所调查农艺性状基本一致;2)同一基因型株系,不同发病条件下纹枯病病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轻发病条件下,四种基因型纹枯病病情差异不显著,中等发病条件下,同时带有两个基因的株系纹枯病病级显著低于对照,重发病条件下,同时带有两个基因和只带有qSB-9TQ的株系纹枯病病级极显著低于对照,而只带有TAC1TQ的株系纹枯病病级显著低于对照,表明qSB-9TQ对纹枯病的抗性确实存在,TAC1TQ有利于减轻纹枯病,qSB-9TQ和TAC1TQ间有一定的负向互作效应;3)同一发病条件下,四种基因型株系产量性状差异不显著;随着病情加重,单株产量降低,且结实率、千粒重也表现下降趋势。与轻发病条件相比,4个株系在重发病条件下产量均显著下降,其中以对照系减产幅度最大。就增强纹枯病抗性而言,选择qSB-9TQ的同时宜选择TAC1TQ,带有TAC1TQ的粳稻品种生产能力有待实践检验。
陈宗祥左示敏张亚芳陈红旗冯明辉姜伟冯凡马玉银华鹤良李国生潘学彪
关键词:纹枯病
一组水稻卷叶近等基因系的构建及性状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以剑叶卷曲度不同的4个水稻卷叶资源5408、卷珍B、YSBR1、培矮64S为供体亲本,平展叶品种奇妙香为受体亲本,通过连续回交再自交,获得BC7F3卷叶株系。随机区组试验结果显示,株系间剑叶卷曲度存在极显著差异,在剑叶叶基角、一次枝梗数、千粒重3个性状上,部分株系与奇妙香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其他所调查的性状,不同的株系与奇妙香表现基本一致,表明已获得剑叶卷曲度为目标性状的近等基因系。不同株系与奇妙香的杂种F1的剑叶卷曲度也存在极显著差异,且卷曲度基本低于对应双亲卷曲度的平均值,推测所研究的卷叶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对如何利用卷叶近等基因系进一步研究卷叶性状和卷叶基因进行了讨论。
陈宗祥左示敏张亚芳潘存红王龙平冯凡马玉银潘学彪
关键词:水稻卷曲度近等基因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