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亚芳

作品数:70 被引量:668H指数:18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65篇农业科学
  • 7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1篇水稻
  • 26篇枯病
  • 24篇纹枯病
  • 22篇基因
  • 16篇抗性
  • 14篇育种
  • 13篇性状
  • 10篇稻纹枯病
  • 7篇水稻抗纹枯病
  • 7篇水稻纹枯病
  • 6篇数量性状
  • 6篇粳稻
  • 6篇卷叶
  • 5篇分子标记
  • 5篇QTL
  • 4篇叶肉
  • 4篇叶肉细胞
  • 4篇基因定位
  • 4篇分子标记辅助
  • 4篇分子标记辅助...

机构

  • 69篇扬州大学
  • 9篇江苏里下河地...
  • 8篇扬州职业大学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华中农业大学
  • 4篇教育部
  • 3篇扬州教育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遗...
  • 3篇扬州市职业大...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江苏丘陵地区...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南通农业职业...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70篇张亚芳
  • 64篇潘学彪
  • 63篇陈宗祥
  • 55篇左示敏
  • 19篇马玉银
  • 14篇潘存红
  • 11篇陈夕军
  • 10篇殷跃军
  • 7篇朱俊凯
  • 7篇李爱宏
  • 7篇李磊
  • 5篇薛芗
  • 5篇王子斌
  • 5篇王辉
  • 4篇戴正元
  • 4篇李前前
  • 4篇吴昌银
  • 3篇王龙平
  • 3篇顾世梁
  • 3篇娄丽娟

传媒

  • 18篇中国水稻科学
  • 11篇扬州大学学报...
  • 7篇江苏农业科学
  • 7篇作物学报
  • 4篇植物病理学报
  • 3篇Journa...
  • 3篇分子植物育种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生物工程...
  • 1篇生物技术
  • 1篇科学通报
  • 1篇遗传
  • 1篇江苏科技信息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稻米
  • 1篇科技创新导报
  • 1篇中国科学:生...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2009年全...
  • 1篇江苏省遗传学...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5
  • 8篇2014
  • 7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10篇2009
  • 3篇2008
  • 6篇2007
  • 6篇2006
  • 7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稻抗纹枯病QTLqSB-9TQ和抗条纹叶枯病基因Stv-bi的聚合育种被引量:7
2012年
以携带抗纹枯病QTLqSB-9TQ的籼稻品种特青和携带抗条纹叶枯病基因Stv-bi的粳稻品种镇稻88为优良等位基因供体亲本,江苏省推广的粳稻品种武育粳3号和武粳15为受体亲本,分别杂交并连续回交。在回交及自交分离世代,利用开发的覆盖目标基因区间的双侧分子标记对目标基因进行辅助选择。至回交BC4F1世代,同一遗传背景2个回交方向的中选单株间聚合杂交,获得2个目标基因位点均纯合的聚合F3株系。条纹叶枯病抗性鉴定和纹枯病抗性接种鉴定结果表明,聚合株系对条纹叶枯病均表现抗病;以0~9级评级标准评价,聚合株系的纹枯病较相应的轮回亲本分别低1.1~1.6级和0.8~1.4级。结合回交低世代抗性鉴定结果分析,自行开发的分子标记对目标基因的辅助选择是有效的。讨论了抗纹枯病育种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育种的相关问题。
陈宗祥左示敏张亚芳朱俊凯王龙平冯凡马玉银潘学彪
关键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纹枯病条纹叶枯病聚合育种
江苏省“十五”前后主栽粳稻品种纹枯病抗性评价被引量:8
2010年
对江苏省"十五"前后主栽的64个常规粳稻品种进行2年纹枯病抗性接种鉴定。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纹枯病发病程度及趋势在年度间、同年度重复间表现一致;早、中熟晚粳品种对纹枯病抗性相对较好,其次是迟熟中粳,中熟中粳品种抗性相对较差;参试品种中没有发现抗病或高度抗病品种,8个中抗品种分布于不同生育期类型。对水稻抗纹枯病鉴定方法和评价标准以及抗纹枯病育种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陈宗祥左示敏王龙平朱俊凯张亚芳王辉马玉银潘学彪
关键词:粳稻纹枯病抗性评价
水稻恢复系选育的轮回选择法及其应用效果研究被引量:9
2004年
利用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性作为遗传工具 ,进行水稻恢复系的轮回选择。试验证明 :(1)由于构建基础群体时加入了一定比例具有保持系性质的常规品种 ,以及在后续世代中不断将经过后裔测验 ,证实在主要恢复基因位点上均为杂合型的中选可育株种子返回群体 ,给不育株授粉 ,因而保证了每轮次轮回选择群体内不育株比例基本稳定在 1 4左右 ,有足够数量的不育株可供进行表型选择和构建下一轮次的轮回选择群体 ,使轮回选择可以代代进行。 (2 )经过 1~ 2个轮次的轮回选择 ,群体内绝大多数植株的出穗期和株高已经符合育种目标要求 ,这为群体经济性状和品质性状的选择提供了前提条件。 (3)在改良群体的同时 ,从轮选群体中不断选择可育单株进入选种圃 ,培育了一些优良恢复系纯系 ,配制出优良杂交组合 ,其中以优良恢复系P0 0 4与粤丰A配制的杂交组合 30 37较为突出 ,该组合已进入江苏省水稻中间试验。
佴军潘学彪陈宗祥张亚芳
关键词:水稻轮回选择恢复系
水稻不完全隐性卷叶主基因以rl(t)的精细定位被引量:32
2005年
利用奇妙香(QMX)为轮回亲本,与卷叶珍汕97B(JZB)杂交并回交的BC4F2和BC4F3两群体为研究材料,对卷叶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并对卷叶基因进行精细定位.遗传分析表明,卷叶性状主要受1对不完全隐性主基因的控制,命名为rl(t),并同时受到数量性状基因和或环境的影响.利用500个SSR标记和新开发的15个InDel标记,通过BSA法在卷叶DNA池和平展叶DNA池间筛选到8个多态性标记,并用MAPMAKER/EXP3.0构建遗传连锁图.基因定位方法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利用BC4F2分离群体将rl(t)初步定位于第2染色体长臂,位于标记InDel 112-RM3763之间,两标记之间的遗传距离为2.4cM,rl(t)距离InDel 112约1.0cM.为精细定位rl(t),从BC4F2代经标记选择得到1个中度卷叶植株,自交扩繁成855株个体的BC4F3代株系,另发展4个新的InDel标记.连锁分析表明,InDel 112.6和InDel 113位于标记InDel 112和RM3763之间.利用BC4F3株系中分离出的191个卷叶株和185个平展叶株,将rl(t)定位于InDel 112、6-InDel113之间,物理距离为137kb、对该区段进行了初步的侯选基因分析,推测rl(t)可能参与了microRNA(miRNA)系统对叶片发育的调控.
邵元健潘存红陈宗祥左示敏张亚芳潘学彪
关键词:SATIVA卷叶性状主基因INDEL标记卷叶
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QTL分析被引量:24
2009年
利用珍汕97B/明恢63的重组自交系群体,采用自然发病鉴定的方法,以穴发病率为表型值,对各株系进行黑条矮缩病抗性鉴定。群体的穴发病率偏向于抗病亲本,且呈连续性分布,表明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受数量性状基因控制。利用WinQTLcart2.5软件对黑条矮缩病抗性QTL进行分析,共检测到6个QTL,其中第6、11染色体上各有2个,第7、9染色体各有1个。第6、7、9染色体上的4个QTL在两个地点都能检测到,是稳定表达的QTL,尤其是第6染色体上的2个QTL,LOD值分别为12.09和9.77,贡献率分别为20.20%和18.68%,是主效QTL,能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中加以利用。
潘存红李爱宏陈宗祥吴林波戴正元张洪熙黄年生陈夕军张亚芳左示敏潘学彪
关键词:水稻黑条矮缩病重组自交系群体QTL分析
四川省稻瘟病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被引量:17
2015年
由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 )侵染引起的稻瘟病是全球水稻生产上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利用6对 SSR 荧光标记对采自四川绵阳、营山、雅安、北川和武胜地区的5个稻瘟病菌群体的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124个稻瘟病菌中检测出43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的观测等位基因数为7.2,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1,所有位点均显著偏离 Hardy-Weinberg平衡.5个群体的平均观测杂合度(0.374)低于期望杂合度(0.502),暗示群体内存在因近交而导致的杂合子缺失. AMOVA 分析显示,绝大多数遗传变异(81.17%)存在于群体内个体间,仅有18.83%的变异来自于群体间的差异.5个地理群体间呈现高水平的遗传分化(遗传分化系数为0.057~0.528).Mantel 检验表明,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相关未达显著水平,说明稻瘟病菌的遗传变异呈现随机分布的空间模式.群体遗传学数据分析表明5个群体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基因流(基因流水平为0.472~4.347),基于贝叶斯聚类法的 Structure 分析也证实了这一结果.
王玲左示敏张亚芳陈宗祥潘学彪黄世文
关键词:稻瘟病稻瘟病菌SSR
水稻抗纹枯病苗期快速鉴定技术研究被引量:39
2009年
以抗感反应不同的5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人工气候箱、控温室中进行水稻苗期抗纹枯病接种试验,并与田间相应的成株期抗性试验进行比较,研究水稻苗期快速鉴定技术。结果表明:85%的相对湿度为纹枯病菌侵染危害水稻苗期植株的适宜湿度;苗期5个水稻品种对纹枯病抗性差异极显著,可将其分为相对感病(Lemont、武育粳3号)和相对抗病(YSBR1、Jasmine85、特青)2大类;接种叶龄对发病程度有显著的影响,5个品种在四叶期接种时的平均病级显著高于五叶期接种的平均病级;苗期水稻品种间抗感差异小于田间鉴定试验结果,但两者间品种抗感趋势基本一致。苗期快速鉴定技术可用于大规模水稻品种(组合)的抗性筛选或初步鉴定。
王子斌左示敏李刚陈夕军陈宗祥张亚芳潘学彪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抗性接种
一个水稻多重颖壳突变体的形态学观察及初步遗传分析被引量:15
2006年
从T-DNA插入突变体库中筛选获得1份多重颖壳突变体。解剖镜下观察发现其内外稃伸长,同时伴有类颖壳状结构而普遍呈现多重颖壳。在所观察的215朵颖花中,14.27%的颖花没有雌、雄蕊,23.72%的颖花包含有额外小花,62.01%的颖花其雌、雄蕊数耳变化分别为1~3枚和1~9枚,部分颖花的花丝基部可看到泡状透明瘤状物;突变体浆片稃片化而使其颖花在自然条件下不能开放;完全雄性和雌性不育。扫描电镜观察揭示其颖花原基分化正常,但进人雌、雄蕊原基的分化较迟,会继续进行类似多重颖壳状器官的分化;同时,颖花原基进行不均衡分裂,产生数目不等的雌、雄蕊。遗传分析显示该突变是一个单基因控制的隐性性状,并与T-DNA插入表现共分离。推断它是E类基因引起的功能突变。
李爱宏武茹张亚芳汤雯吴昌银潘学彪
关键词:水稻
水稻抗纹枯病育种成效的初步评价被引量:33
2001年
以广东省和江苏省里下河农科所新近育成的部分籼稻品种 (系 )、扬州大学农学院的研究组以不同抗源杂交后代向抗感两个极端选育的 9份籼稻品系以及另一组合向抗病方向选育的 5份籼稻品系为材料 ,设置抗感病对照 ,进行田间纹枯病菌接种试验。结果表明品种间对纹枯病的抗性存在极显著差异 ;聚类分析将参试材料按抗性水平高低聚为 6类 :高度感病、感病、中等感病、中等抗病、抗病和更高水平抗病。广东品种在 6种类型中均有分布 ,但属于抗和更抗类型的品种只有 3个。扬州大学农学院对抗×抗杂交向抗感两个极端选育的品系在病级的中间类型中几乎没有分布 ;而向抗病方向选育的品系则仅分布于中抗至抗病的范围内 ,且属于抗的品种数占此类品种的 6 0 %。江苏省里下河农科所近些年育成的几个品种则只分布于后 4类之中 ,且最高水平抗性的 3个品种中 ,其品种占 2 / 3。表明水稻对纹枯病的抗性是可遗传的性状 。
潘学彪陈宗祥张亚芳朱建纪雪梅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聚类分析抗病性育种
水稻纹枯病寄主-病原物互作鉴别品种与菌株的筛选被引量:25
2009年
经过近十年的病原菌接种试验,从国内外数百份水稻种质中,筛选出了抗病水平不同的5个代表品种Lemont、武育粳3号、Jasmine85、C418和YSBR1,作为水稻纹枯病菌致病力的鉴别品种。从江苏、广东、广西、海南、云南、湖南、福建等省采集、分离的水稻纹枯病菌中,初步筛选出致病力有差异的30个菌株,于温室苗期接种上述5个品种,确定了不同致病力的5个代表菌株C30、GD-118、E67、YN-7和YN-3。将选出的品种和菌株在江苏扬州和浙江富阳进行大田成株期抗性和致病力分析,结果表明:品种的抗病性和菌株的致病力都存在极显著差异,分别属于5个和3个不同的显著性级别,均可暂时作为鉴定材料使用。据以上结果,初步建立了一套可供水稻纹枯病菌致病力检测和寄主抗病性鉴定的鉴别体系。本文还讨论了建立水稻纹枯病鉴别体系的必要性、可行性和需要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陈夕军王玲左示敏王子斌陈宗祥张亚芳鲁国东周而勋郭泽建黄世文潘学彪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抗性鉴定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