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之清

作品数:14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狂犬
  • 9篇病毒
  • 7篇犬病
  • 7篇伪狂犬病
  • 7篇伪狂犬病毒
  • 4篇疫苗
  • 4篇重组伪狂犬病...
  • 3篇疫苗株
  • 3篇重组病毒
  • 3篇基因
  • 3篇PRV
  • 3篇变异株
  • 2篇蛋白
  • 2篇弱毒
  • 2篇弱毒疫苗
  • 2篇弱毒疫苗株
  • 2篇双杂交系统
  • 2篇宿主
  • 2篇宿主蛋白
  • 2篇酵母

机构

  • 11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河南科技学院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14篇于之清
  • 11篇童武
  • 11篇李国新
  • 11篇童光志
  • 11篇郑浩
  • 8篇梁超
  • 7篇王涛
  • 6篇叶超
  • 4篇李林
  • 4篇徐晶晶
  • 3篇马金友
  • 2篇余燕
  • 2篇高飞
  • 1篇单同领
  • 1篇欧长波
  • 1篇陈金山
  • 1篇周恩民
  • 1篇李涛
  • 1篇于海
  • 1篇吴世秀

传媒

  • 3篇中国动物传染...
  • 2篇河南科技学院...
  • 1篇中国兽医学报
  • 1篇中国家禽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伪狂犬gG蛋白相与作用的宿主蛋白
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给我国的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能够感染除了灵长类外的几乎所有的哺乳动物,其中猪是PRV的唯一宿主,而其他动物都是致死性的。...
李林童武梁超叶超王涛武吉强于之清徐晶晶郑浩李国新童光志
使用CRISPR/Cas9构建互换掉的PRV重组病毒
本研究采用CRISPR/Cas9技术,结合同源重组,互换Bartha-K61和JS-2012-△gE/gI的gB基园,拯救重组病毒并进行测序。对重组病毒及其亲本毒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致病性分析。以小鼠为动物模型,对重组毒...
于之清童武黄勤峰郑浩梁超王涛武吉强李国新童光志
关键词:猪伪狂犬病毒GB基因生物学特性
PRV变异株与疫苗株主要糖蛋白的免疫原性差异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本研究使用CRISPR/Cas9与HDR结合的技术,以疫苗株Bartha-K61和变异株JS-2012-ΔgE/gI为骨架,成功构建了gB基因互换的重组病毒BJB和JBJ、gC基因互换的重组病毒Bar-JSgC和JS-BargC、gD基因互换的重组病毒Bar-JSgD和JS-BargD。基因替换的重组病毒与其亲本病毒的体外生物学特性较为相似。其中,与亲本毒株JS-2012-ΔgE/gI相比,JS-BargC在PK-15细胞上的复制能力显著降低。小鼠免疫保护试验证明了gB替换能够显著改变Bartha-K61和JS-2012-ΔgE/gI的免疫原性,提示疫苗株免疫对变异株不保护现象与gB变异密切相关;gC和gD的变异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Bartha-K61的免疫原性。本研究为揭示PRV毒株间变异和免疫逃避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周莎莎于之清童武郑浩李国新徐晶晶程雪飞陈静童光志
关键词:PRV抗原变异保护性抗原
ATGL在鸡胚出壳前后肝脏中的表达变化及延迟喂食的影响
2015年
研究旨在探索鸡胚出壳前后ATGL m RNA在肝脏中的表达变化及延迟喂食对刚出壳雏鸡ATGL m RNA表达的影响。Ross肉鸡受精蛋120个,分别于孵化的第15(E15)、18(E18)、21胚龄(E21)和出壳后24、48、72、96和120 h,收集鸡胚或雏鸡,采集肝脏,采用RT-PCR方法,检测鸡胚出壳前后ATGL在肝脏中的表达。出壳后剩余的雏鸡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正常饲养作对照,另一组饥饿72 h(正常饮水),然后开始喂食,分别在饥饿的0、24、48、72 h(F0、F24、F48、F72)和开始喂食的4、8、12、24、48 h(SF4、SF8、SF12、SF24、SF48)取6只雏鸡,采集肝脏,采用RT-PCR方法检测延迟喂食对雏鸡肝脏ATGL表达的影响。从E15~E18,肝脏中ATGL m RNA的表达量随着胚龄的增加迅速增加,E18达到最高,为2.52±1.06(P〈0.05);到E21出壳时,ATGL m RNA的表达量仅为E18的36.11%。鸡胚出壳后肝脏中ATGL m RNA的表达量持续下降,到出壳后24 h达到最低,为0.11±0.02(P〈0.05);出壳后48 h的表达量稍高于出壳时水平,而后逐渐接近于出壳水平并趋向稳定。延迟喂食24 h,肝脏ATGL m 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开始喂食12 h后,肝脏ATGL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继续喂食,ATGL m RNA的表达量上升。肝脏中ATGL m RNA的表达量随鸡胚和雏鸡的发育而发生变化,而且短时间的喂食变化对肝脏脂肪代谢有较大影响。
余燕吴世秀于之清欧长波王秋霞马金友
关键词:肝脏
伪狂犬病毒基因工程gB重组弱毒疫苗株及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伪狂犬病毒基因工程gB重组弱毒疫苗株及应用,本发明利用CRISPR/Cas9结合同源重组等技术,以伪狂犬病毒疫苗株Bartha‑K61基因组为骨架,通过将Bartha‑K61的gB基因替换为我国流行的伪狂...
童光志于之清童武郑浩李国新
使用CRISPR/Cas9构建互换gB的PRV重组病毒
<正>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可导致猪群出现神经系统疾病以及呼吸困难、繁殖障碍、高烧、奇痒等临床症状,在许多国家造成养猪业巨大损失。2011年来,变异伪狂犬病毒在许多Bartha-K61...
于之清童武黄勤峰郑浩梁超王涛武吉强李国新童光志
文献传递
ATGL在后期鸡胚不同组织中的分布
2015年
甘油三酯脂肪酶(adipose triglyceride lipase,ATGL)是脂解反应过程中第一步关键酶,其在鸡胚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未见报道.研究随机选取6只18胚龄(E18)鸡胚,采集脾脏、腿肌、胸肌、十二指肠、回肠、空肠、肝脏、卵黄囊、腺胃、皮下脂肪、肺、心脏、下丘脑、肾、法氏囊等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技术检测ATGL m RNA在鸡胚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表明:ATGL m RNA的表达水平在皮下脂肪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织中的表达(P<0.05),卵黄囊次之,为5.117,而脾脏组织中未检测到ATGL m RNA的表达,ATGL m RNA在鸡胚中的表达水平具有组织特异性.
薛佳佳于之清赵莹李文马金友余燕
关键词:鸡胚组织特异性
应用Cre/loxp系统构建含有BAC序列的重组伪狂犬病毒被引量:3
2017年
近年来我国出现伪狂犬病毒变异株,导致猪伪狂犬病重新爆发流行。为研究伪狂犬病毒变异株毒力增强与抗原变异的分子机制,需要建立该病毒的感染性克隆操作系统。本研究通过构建转移载体pTEGGF,利用同源重组将含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表达框及两翼各一个loxp位点,插入到伪狂犬病毒变异株PRV JS-2012 gG编码区下游,获得重组病毒rJS2012-gG/EGFP。将表达Cre重组酶的质粒pcDNA3.1-Cre转染BHK-21细胞,再感染rJS2012-gG/EGFP,筛选获得含有单一loxp位点的重组病毒rJS2012-gG/loxp。将rJS2012-gG/loxp基因组、含有EGFP标记基因的BAC载体p Belo BAC11-EGFP和pcDNA3.1-cre共转染BHK-21,获得含有BAC序列插入的重组病毒rJS2012-BAC。一步生长曲线与空斑试验显示,重组病毒rJS2012-BAC在体外生长略慢于亲本病毒。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含有BAC载体的重组伪狂犬病毒,为进一步建立伪狂犬病毒变异株的感染性克隆操作系统,开展变异株的分子病原学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王涛童武叶超于之清梁超李国新高飞单同领于海郑浩童光志
关键词:细菌人工染色体CRE/LOXP系统
伪狂犬病毒基因工程gB重组弱毒疫苗株及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伪狂犬病毒基因工程gB重组弱毒疫苗株及应用,本发明利用CRISPR/Cas9结合同源重组等技术,以伪狂犬病毒疫苗株Bartha‑K61基因组为骨架,通过将Bartha‑K61的gB基因替换为我国流行的伪狂...
童光志于之清童武郑浩李国新
文献传递
基于iTRAQ技术伪狂犬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差异表达蛋白质组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为了研究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感染宿主细胞后宿主蛋白的差异表达情况,寻找PRV与细胞相互作用的重要分子,本试验将PRV接种PK-15细胞,运用同位素标记(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TRAQ)结合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开展病毒感染细胞后差异表达蛋白分析,并通过qPCR对其数据进行验证。以未接毒细胞为对照,通过数据库检索,分析出3 062个蛋白,共鉴定到27个差异表达蛋白,其中21个蛋白下调,6个蛋白上调。这些差异蛋白主要参与代谢过程、生物调控、应激反应以及定位等生物学过程,具有结合活性、催化活性、转录活性等分子功能。NFκB1、PIK3R2、HSPA1L等差异蛋白在多条通路中发挥作用。POP1、UTP15和ND4的表达变化情况与iTRAQ结果变化趋势一致,证明了该数据的可靠性。本试验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PRV致病机制及宿主免疫应答提供理论依据。
梁超童武郑浩刘飞李林叶超于之清李国新周恩民童光志
关键词:伪狂犬病毒ITRAQ差异表达蛋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