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振宇
- 作品数:19 被引量:89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小切口改道挂线术一次治愈高位蹄形肛瘘的效果被引量:20
- 2014年
- 目的提高高位蹄形肛瘘患者手术治疗的一次治愈效果,减少手术次数、手术创伤、切口愈合时间及对肛门功能的损害。方法随访应用小切口改道挂线术治疗的68例高位蹄形肛瘘患者,观察患者术后伤口一次愈合时间、肛门功能、复发情况。结果小切口改道挂线术后患者一次伤口愈合时间为(27.3±3.5)d,肛门外观无明显变形,肛门功能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为2.94%(2/68)。结论小切口改道挂线术治疗高位蹄形肛瘘既能一次性根治肛瘘,又减少了手术创伤、保护了肛门功能,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 鲜振宇林宏城谢尚奎任东林胡邦彭慧
- 关键词:肛管直肠测压
- 无辅助切口腹腔镜切除超低位直肠癌两种改良Parks术吻合方法比较被引量:10
- 2013年
- 超低位直肠癌切除保肛术中,结肠肛管吻合多数采用手工缝合Parks术式及其改良术式的传统方式,手术操作较繁琐,术后患者存在吻合口瘘及肛门狭窄发生率高等并发症。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2008--2011年在无辅助切口腹腔镜切除超低位直肠癌同时,应用吻合器行结肠肛管吻合术,术后对吻合效果进行观察,并与手工改良Parks吻合术式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 鲜振宇任东林谢尚奎胡邦林宏城苏丹
- 关键词:改良PARKS术超低位直肠癌腹腔镜切除辅助切口结肠肛管吻合术低位直肠癌切除
- 骶尾部藏毛窦Bascom臀沟抬高术要点解析被引量:5
- 2022年
- 骶尾部藏毛窦是一种发生于臀沟处的后天性、感染性疾病。据估计,其发病率为26/10万,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两倍[1]。骶尾部藏毛窦的主要症状是病变部位皮肤持续有分泌物、流脓或/和疼痛,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感染症状的骶尾部藏毛窦需手术治疗,手术策略的核心在于消除窦道、一期缝合创面并促进创面愈合,也可开放创面、二期愈合。目前对于骶尾部藏毛窦的治疗尚无“金标准”术式,选择开放或闭合手术尚存在争议[2]。
- 鲜振宇邹齐胡邦蔡克宇张恒苏丹彭慧任东林
- 关键词:一期缝合骶尾部藏毛窦二期愈合感染性疾病
- 女性肛管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与痔的关系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研究绝经前后女性患者肛管性激素受体表达与其痔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接受痔切除术(Miligan-Morgan)患者128例,分为绝经组和未绝经组,每组64例。分别在术前行体格检查并评估其痔病严重程度。切除的标本送病理检查并检测其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然后对两组间阳性率进行对比。结果绝经组与未绝经组ER阳性率分别为20.3%和56.3%(P<0.01),PR阳性率在两组间分别为15.6%和50.0%(P<0.01)。再根据痔病严重程度将所有研究对象分成Ⅲ度和Ⅳ度组:Ⅲ度组患者ER阳性率为30.2%,而Ⅳ度组阳性率为62.5%(P<0.01),而PR在两组间的阳性率分别为24.0%和65.6%(P<0.01)。未绝经患者中,痔病为Ⅲ度的ER阳性率为52.0%,Ⅳ度的ER阳性率71.4%(P=0.195),而PR阳性率在Ⅲ度和Ⅳ度组分别为46.0%和64.3%(P=0.226)。绝经患者中,痔病为Ⅲ度和Ⅳ度的ER阳性率各为17.4%和27.8%(P=0.560),而PR阳性率在两组间为15.2%和16.7%(P=1.000)。结论女性肛管ER及PR水平与患者是否绝经及痔病严重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女性性激素对痔病的发生发展或起到一定作用。
- 鲜振宇张恒谢尚奎任东林
- 关键词:肛管激素受体女性
- 8例改良乙状结肠双筒湿造口用于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后重建尿液—大便流出通道的疗效分析并文献复习
- 2023年
- 目的 探讨改良乙状结肠双筒湿造口用于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后重建尿液—大便流出通道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2年9月由笔者团队施行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后采用改良乙状结肠双筒湿造口重建尿液—大便流出通道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例,女性2例,中位年龄为55.5(52.3,56.8)岁;3例为复发性直肠癌,2例为肛瘘癌变侵犯盆壁,1例为局部晚期直肠癌,1例为骶前恶性肿瘤,1例为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所有患者术前均经病理确诊,接受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2例加做全尿道切除术)。记录术后恢复情况及随访期间临床结局。结果 所有患者均一期出院,术后7~10 d拔除输尿管内引流管,术后中位住院时间为13.0 (12.3,15.5) d,均无严重的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9.0 (5.5,12.8)个月,患者肾功能指标水平均在正常值参考范围,未出现静脉应用抗生素处理尿源性感染的情况;1例复发性直肠癌患者出现造口回缩,因腹主动脉瘤破裂死亡;1例肛瘘癌变患者出现盆腔癌灶复发;其余患者未出现造口相关并发症,疾病无复发。结论 在对患者进行谨慎筛选的前提下,改良乙状结肠双筒湿造口可作为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后重建尿液—大便流出通道的术式选择。
- 陆立鲜振宇王淼兰王兰邹齐胡邦胡邦任东林
- 腹腔镜腹侧直肠补片固定术(LVMR)治疗直肠脱垂的操作要点被引量:5
- 2020年
- 直肠脱垂是指直肠壁全层经肛管括约肌脱出于肛缘以外的现象。直肠脱垂的病因不明,一般认为与以下几个解剖异常有关:(1)直肠支持悬吊结构的松弛;(2)直肠—骶骨分离;(3) Douglas窝过深;(4)乙状结肠冗长;(5)洞状肛门括约肌。手术是唯一可治愈直肠脱垂的手段。目前治疗直肠脱垂的手术方式有200多种,而腹腔镜腹侧直肠补片固定术(laparoscopic ventralmesh rectopexy, LVMR)是其中较新的术式[1]。
- 鲜振宇胡邦张恒苏丹张迪谢尚奎任东林
- 关键词:直肠脱垂直肠壁补片固定肛门括约肌腹侧悬吊结构
- 1例先天性结直肠肛门发育缺陷性疾病——肛门畸形合并巨结肠病例报告及文献回顾
- 2021年
-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ARM)是一种复杂的先天性肛门、直肠和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位居新生儿消化道畸形之首,其发病率为1/5000~1/1500,但同时合并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SCR)却十分少见,有学者曾报道其发病率为1/250000~1/75000^([1-3])。HSCR是由于某一肠段的肠肌间神经丛神经节细胞缺如,导致该神经所支配肠段的蠕动收缩功能丧失,病变肠段近端结肠由于肠内容无法排出而被动继发性扩大,故又称先天性无神经节细胞症,是小儿外科较常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HSCR发病率为1/5000~1/2000,仅次于肛门直肠畸形,居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第二位^([4]),男女比例为(3~4):1,且其有遗传倾向^([5])。
- 刘访苏丹张恒鲜振宇任东林
- 关键词:肠肌间神经丛巨结肠近端结肠病例报告
- 全结肠切除联合全直肠保留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探讨全结肠切除联合全直肠保留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TC)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排便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1例STC全保留组手术患者行全结肠切除,保留全部直肠,回肠直肠吻合,观察术后3、6、24个月临床效果及排便功能变化,同期18例STC残留组患者行全结肠、部分直肠切除手术患者作对比。结果术后便秘无效、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腹痛残留组高于全保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24个月患者每天大便次数、Wexner失禁评分残留组高于全保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直肠最大耐受容量残留组低于全保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结肠切除治疗联合保留全直肠治疗STC安全、有效,术后对排便功能影响小于经典全结肠切除术式。
- 谢尚奎任东林鲜振宇彭慧胡邦林宏城苏丹
- 关键词:慢传输型便秘结肠切除术大便失禁
- MEK5基因-1118C>T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关联性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通过实验探讨MAPK信号通路MEK5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法,收集737例散发性CRC患者(实验组)及703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液DNA,利用TaqMan-MBG荧光探针法检测MEK5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实验组饮酒和吸烟者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EK5基因位点-1118C>T等位基因在CRC患者人群与健康对照中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BMI≥24kg/m2的肥胖人群中,-1118C>T突变基因型(CT+TT)较野生型CC有增加CRC风险的趋势(OR=1.42,95%CI=0.97~2.08,P>0.05),-1118C>T突变基因型与饮酒和肥胖存在交互作用,使CRC发病风险增加(OR=1.73和1.19;95%CI=1.24~2.42,1.04~1.37,P<0.01,P<0.05)。结论:饮酒和吸烟是散发性CRC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MEK5基因-1118C>T多态性单独与CRC的发病无显著相关性,但其突变基因型(CT+TT)与饮酒和肥胖两个环境因素在增加CRC风险性上存在交互作用,使CRC发病的风险增加。
- 刁德昌刁德昌王磊万进王磊彭俊生鲜振宇陈志强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单核苷酸多态性
- 腹腔镜腹侧直肠补片固定术(LVMR)治疗直肠脱垂的现状与展望被引量:10
- 2019年
- 直肠脱垂是指直肠壁全层套叠、脱出肛门外的疾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便秘和肛门失禁,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手术是目前有可能将其治愈的唯一手段。但其手术方式众多,至今尚无足够的证据表明某一术式有突出的优势。常用手术入路可分为经腹入路和经会阴入路,由于经会阴手术复发率较高,经腹手术应用得越来越多。首创于20多年前的腹侧直肠补片固定术(ventral mesh rectopexy,VMR)与以往经腹手术相比,前者仅游离直肠前壁,保留了盆腔自主神经,患者术后肛门直肠功能较好、复发率和补片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现已成为欧洲治疗直肠脱垂的标准术式,在北美地区也越来越普及。本文将主要介绍腹腔镜腹侧直肠补片固定术(lapracopic ventral mesh rectopexy,LVMR)治疗直肠脱垂的现状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肛门功能改善情况,并围绕与其相关的几个热点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 鲜振宇许裕杰张迪苏丹胡邦张恒谢尚奎彭慧任东林
- 关键词:直肠脱垂腹腔镜固定术补片盆腔自主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