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春华

作品数:12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北京市教委科技计划面上项目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衰竭
  • 6篇急性肝
  • 4篇细胞
  • 4篇急性肝衰
  • 4篇急性肝衰竭
  • 4篇肝衰
  • 4篇肝衰竭
  • 3篇预后
  • 3篇功能衰竭
  • 3篇肝功
  • 3篇肝功能
  • 3篇肝功能衰竭
  • 3篇病毒
  • 2篇氧合酶
  • 2篇手足
  • 2篇手足口
  • 2篇手足口病
  • 2篇慢加急性肝衰...
  • 2篇患者预后
  • 2篇急性

机构

  • 1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2篇马春华
  • 5篇梁连春
  • 5篇陈煜
  • 4篇李璐
  • 4篇张丹丹
  • 3篇李珊珊
  • 3篇段钟平
  • 3篇丁美
  • 2篇李侗曾
  • 1篇倪鎏达
  • 1篇徐斌
  • 1篇杨雪
  • 1篇陈成伟
  • 1篇窦爱华
  • 1篇惠威
  • 1篇赵娟
  • 1篇段忠辉
  • 1篇高原
  • 1篇魏琳琳
  • 1篇张美

传媒

  • 2篇临床肝胆病杂...
  • 2篇北京医学
  • 2篇肝脏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广西医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药物警戒
  • 1篇2013北京...
  • 1篇第7届全国疑...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5-脂氧合酶在急性肝衰竭大鼠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5-脂氧合酶(5-lipoxygenase,5-LO)及其产物白三烯B4(Leukotriene B4,LTB4)在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中的变化及其在肝脏炎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30只成年雄性Wistar品系大鼠分为实验对照组(6只)和肝衰竭模型组(24只)。通过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及脂多糖建立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动态观察4、8、16、24 h各时间点大鼠肝组织的病理变化以及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的变化。荧光定量PCR测量肝组织5-LO mRNA变化,免疫组化法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5-LO蛋白表达,ELISA试剂盒检测肝组织LTB4含量。结果联合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后,血清中ALT、AST及T-BIL逐渐升高,24 h时达高峰,ALT(3992.6±290.7)U/L、AST(10 114.7±1 014.2)U/L,T-BIL(32.9±2.0)μmmol/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4 h病理改变表现为肝细胞坏死、肝索解离,小叶及汇管区大量炎性细胞浸润。5-LO mRNA表达于造模后升高,8 h表达最高;与对照组比较,肝衰竭4、8、16 h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造模后肝组织5-LO表达呈持续升高,24 h表达最高。LTB4含量与5-LO变化趋势相同,于造模后24 h浓度最高,为(355.4±22.2)pg/ml。结论5-LO及其产物LTB4参与急性肝衰竭的病理生理过程,并发挥重要的作用。
李璐马春华李珊珊张丹丹丁美陈煜
关键词:急性肝衰竭5-脂氧合酶白三烯B4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对急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价
【目的】:通过观察肝衰竭患者吲哚菁绿清除试验15 min滞留率(ICG R15)与其他常用肝脏储备功能指标变化,评判ICGR15对预测肝衰竭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对32例肝衰竭患者采用脉搏光度分析法(即PDD法),检...
马春华
文献传递
恙虫病的流性特征和早期诊断方法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恙虫病的流行特征及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科收治的恙虫病患者10例,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病原学诊断。结果10例恙虫病患者中男5例,女5例,年龄以>60岁为主(5例),多发生于4—12月份,均有草丛接触史(100.0%)。临床表现以发热、皮疹、特异性焦痂及淋巴结肿大为主,伴有肝功能异常,外斐反应OXK抗体检测与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s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检测的阳性率均为80.0%。结论恙虫病以发热、皮疹、特异性焦痂及淋巴结肿大为特征,伴有肝功能异常,临床常被误诊。针对合并症较多、病情危重的患者,可根据其经济条件选择mNGS检测,以快速识别病原体。
吉杉马春华梁连春
关键词:恙虫病
脓毒症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清FGF21、SP-A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探究脓毒症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6年3月至2020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102例和未并发ARDS患者67例。对于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根据入院24 h内氧合指数(PaO_(2)/FiO_(2))将其分为轻度组(n=31)、中度组(n=49)和重度组(n=22);根据入院后28 d内生存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n=72)和死亡组(n=30)。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FGF21、SP-A水平并比较;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血清FGF21、SP-A水平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的相关性;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FGF21、SP-A对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脓毒症未并发ARDS患者相比,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血清FGF21水平[(711.50±228.34) pg/mL vs.(349.64±105.92) pg/mL]明显升高,SP-A[(21.02±6.83)ng/mL vs.(34.36±7.59)ng/mL]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并发ARDS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患者血清FGF21水平依次明显升高,SP-A水平依次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PaO_(2)/FiO_(2)值、SP-A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APACHEⅡ评分、FGF21水平及机械通气时间≥4 d、住ICU时间≥12 d人数占比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血清FGF21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503,P<0.001),血清SP-A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0.655,P<0.001)。血清FGF21、SP-A水平评估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1(95%CI:0.700~0.903)、0.812(95%CI:0.728~0.896),最佳截断值分别为691.22 pg/mL、21.48 ng/mL;血清FGF21、SP-A联合预测脓毒症并发ARD
张龙玉梁连春马春华段忠辉张寅
关键词:肺表面活性蛋白A预后评估
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肝组织内巨噬细胞形态变化特点
2013年
目的探讨肝组织内巨噬细胞在急性肝功能衰竭(acute liver fnilure.ALF)大鼠模型中的形态变化及其在肝脏炎性损伤中的意义。方法 Wistar大鼠分为两组;实验对照组6只,模型组24只。通过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DGalN)及脂多赭(LPS)建立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动态观察各时间点(4、8、16、24 h)大鼠肝组织的病理变化以及ALT、AST,TBil和TNF-α的含量变化,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各时间点大鼠肝组织中巨噬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 D-GalN/LPS联合注射成功诱导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表现为建立模型后ALT、AST及TBil水乎显著上升,于造模后24 h表达最商(P<0.01),病理变化符合急性肝功能衰竭的病理特点。以细胞体积增大、形状不规则、胞质伸出较多微绒毛和伪足者为激活的巨噬细胞判断标准。建立模型后,在同样放大倍数下,肝组织中巨嘴细胞形态发生变化,以8 h模型组的大鼠肝组织中巨噬细胞的形态变化最为明显,随着炎性反应的进一步发展,其形态变化反面减弱。与此同时,TNF-α建立模型后其含量逐渐升高,以8 h模型组的大鼠血清内含量最高,此后逐渐下降。结论肝组织中巨噬细胞参与急性肝功能衰竭的瘸理生理过程,其在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初始阶段及促进炎性反应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李璐高原李珊珊张丹丹马春华许永枫陈煜
关键词:急性肝功能衰竭巨噬细胞透射电镜肿瘤坏死因子-Α
慢性肝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rs2943650位点变异及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胰岛素抵抗的特点,并寻找导致胰岛素抵抗的可能途径。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3月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肝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67例,分析在慢性肝炎及肝硬化阶段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和胰岛素抵抗情况,并检测rs2943650位点是否变异,分析该位点变异与不同程度肝损伤的胰岛素抵抗的关系。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Kruskal Wallis H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慢性肝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的分泌功能与肝硬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2. 72±34. 56 vs 52. 35±36. 59,t=0. 24,P=0. 99),胰岛素抵抗指数在二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 33±0. 62 vs 2. 08±1. 79,t=2. 27,P=0. 02)。rs2943650位点变异组胰岛素抵抗与未变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 11,P=0. 04); rs2943650变异和未变异在肝脏疾病的不同阶段存在明显差异(χ~2=6. 73,P=0. 01),rs2943650位点变异在肝硬化患者中更多见。结论慢性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随着肝损伤的加重,胰岛B细胞功能下降不明显,而胰岛素抵抗明显增加,rs2943650位点变异与胰岛素抵抗明显相关,其变异加重导致胰岛素抵抗,并且随着肝损伤加重而明显增加,可能是肝病合并糖尿病导致胰岛素抵抗的重要途径。
窦爱华惠威刘梅魏琳琳赵娟马春华郑小勤熊芳杨雪张美徐斌
关键词:肝疾病胰岛素抵抗
肠道病毒71型与非肠道病毒71感染所致的合并神经系统损害手足口病的对比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比较肠道病毒71型(EV71)与非EV71感染所致的合并有神经系统损害手足口病(HFMD)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细胞因子水平。方法选择合并有神经系统损害的HFMD患儿共126例,总结其临床表现,并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分为EV71感染组和非EV71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细胞因子水平。结果126例患儿均出现皮疹及精神萎靡,其次以发热(92.06%)常见,部分患儿存在易惊、肢体抖动、恶心呕吐、嗜睡、呼吸节律不齐、抽搐、肌无力、颅神经麻痹。两组患儿年龄、性别、合并肺炎及死亡情况、发病至入院天数、发病至神经系统受累天数、发热天数、发热最高体温以及入院时心率、呼吸频次、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V71感染组的乳酸脱氢酶、白细胞介素(IL)-2、IL-6及IFN-γ水平均高于非EV71感染组(P<0.05)。结论在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的HFMD患儿中,EV71阳性率较高,EV71感染者比非EV71感染者更容易出现组织细胞损坏和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
张维李娜李侗曾马春华梁连春
关键词:手足口病乳酸脱氢酶细胞因子
膦甲酸钠注射液致周身麻木、呼吸困难1例分析
2021年
目的探讨膦甲酸钠导致周身麻木、呼吸困难的机制及相关文献分析。方法我院既往诊治1例肝衰竭合并巨细胞感染患者,在应用膦甲酸钠时出现周身麻木及呼吸困难等症状,通过文献分析,探讨其发生机制,并结合该病例阐述膦甲酸钠相关不良反应概况。结果膦甲酸钠可导致周身麻木、呼吸困难,其机制可能与低钙血症相关。结论膦甲酸钠应用中应严密监测患者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
刘洋马春华梁连春
关键词:膦甲酸钠药品不良反应
重症手足口病死亡病例分析
2014年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重症患儿死亡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4月~2013年11月收治的22例手足口病死亡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入院时临床表现以发热、皮疹最为常见,神经系统症状最常见的是易惊和肢体抖动,临床体征最常见的是高热、呼吸频率增加、肌力下降和血压升高,患者的血常规有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C反应蛋白、血糖升高,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平均水平升高,入院后20例(91%)收入重症监护室(ICU)治疗,但是患儿病情进展快,死亡距离入院的中位时间仅有1d。结论手足口重症病例早期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缺乏特异性,容易漏诊,病情进展迅速,一旦出现心肺功能受累,预后差。
李侗曾马春华梁连春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对急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价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通过观察肝衰竭患者吲哚菁绿清除试验15 min滞留率(ICG R15)与其他常用肝脏储备功能指标变化,评判ICGR15对预测肝衰竭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对32例肝衰竭患者采用脉搏光度分析法(即PDD法),检测入院时ICG R15,同时检测常用肝功能指标,包括ALT、AST、TBil、Alb、GGT、胆碱酯酶(CHE)、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和胆固醇(CHO)。计算MELD评分。同时选取15例慢性肝炎患者、94例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检测ICG R15及同期Alb、CHE、PTA和CHO。对肝衰竭组患者进行了3个月随访,确定存活及死亡情况,并对ICG R15、MELD评分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探讨其对预后的判断意义。结果(1)在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衰竭组ICG R15、Alb、PTA、CHE、CHO在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ICG R15,Alb,CHE,PTA在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G R15、PTA、CHO在肝硬化和肝衰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个月时肝衰竭存活组与死亡组ICG R15分别为(50.05±9.04)%、(56.27±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肝衰竭组ICG R15和MELD评分进行ROC曲线分析,二者曲线下面积分别为75.9%和60.4%,ICG R15对预后的判断优于MELD评分;当ICG R15为52.5%时对预后判断的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70.6%。(4)肝衰竭组入院时ICG R15≤50%10例,3个月时死亡2例,病死率20%;>50%22例,3个月时死亡14例,病死率63.6%。结论 (1)在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衰竭组,随着病情加重PTA逐渐下降,ICG R15逐渐升高,两者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优于其他指标。(2)比较ICG R15和MELD评分对肝衰竭患者的预后判别作用,ICG R15对3个月预后的判断优于MELD评分。(3)肝衰竭患者ICG R15>50%时预后较差。
马春华陈煜陈成伟倪鎏达段钟平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吲哚花青绿光密度测定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