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寒冰

作品数:7 被引量:89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学院北京市食品风味化学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篇色谱
  • 2篇相色谱
  • 2篇酶解
  • 2篇机械自动化
  • 2篇白酒
  • 1篇顶空
  • 1篇顶空-固相微...
  • 1篇样品前处理
  • 1篇液相色谱
  • 1篇液相色谱法
  • 1篇质谱联用
  • 1篇色谱法
  • 1篇水解度
  • 1篇酿酒
  • 1篇酿造
  • 1篇气相色谱
  • 1篇气相色谱-质...
  • 1篇前处理
  • 1篇人工催陈
  • 1篇萃取

机构

  • 7篇北京工商大学

作者

  • 7篇廖永红
  • 7篇马寒冰
  • 6篇张弦
  • 4篇徐曼
  • 3篇徐瑾
  • 3篇张影
  • 3篇钱冲
  • 2篇赵爽
  • 2篇陈鹏
  • 2篇李铮
  • 2篇樊星
  • 1篇刘丽
  • 1篇张毅斌
  • 1篇吴子君
  • 1篇佟若楠
  • 1篇朱丽娴
  • 1篇朱涵俊

传媒

  • 2篇中国酿造
  • 1篇中国调味品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食品科学
  • 1篇酿酒科技
  • 1篇食品安全质量...

年份

  • 3篇2014
  • 4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酒醅微量挥发性成分的HS-SPME和GC-MS分析被引量:20
2013年
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析白酒酒醅的微量挥发性成分。研究不同型号萃取头、水浴温度、超声波萃取时间、以及样品萃取量对微量挥发性成分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萃取条件为65μm PDMS/DVB萃取头、水浴温度60℃、不超声萃取、酒醅用量10g。该方法在酒醅整个发酵过程中共检出105种微量挥发性成分,得到发酵过程中微量挥发性物质种类的个数和相对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赵爽张毅斌张弦吴子君佟若楠徐曼马寒冰廖永红
关键词: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酒醅挥发性物质
粉末活性炭脱色豆粕蛋白酶解液的条件优化被引量:6
2013年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的方法,用粉末活性炭对豆粕蛋白酶解液进行脱色处理,以脱色率和肽保留率为指标,考察pH、粉末活性炭用量、脱色温度和吸附时间等因素对脱色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40mL豆粕蛋白酶解液在pH4.0、粉末活性炭用量0.6%、脱色温度50℃、吸附时间50min的条件下脱色效果明显,但有一定的肽损失。在此条件下脱色率为86.52%,肽保留率为75.04%。
徐曼马寒冰李铮陈鹏朱涵俊赵爽廖永红
关键词:酶解粉末活性炭脱色
白酒酿造新技术应用进展被引量:15
2014年
近年来,中国传统白酒在继承传统酿造工艺的同时,积极开拓新技术,在提高白酒的生产率、出酒率、优质率,以及缩短贮存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积极推动我国白酒产业现代化的发展。本课题概述了大曲强化技术、机械自动化生产技术、人工催陈技术、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调控技术、风味导向技术,以及现代生物技术的技术原理和在白酒行业中的研究应用现状。
钱冲廖永红张弦马寒冰徐瑾樊星张影
关键词:白酒酿造机械自动化人工催陈
白酒生产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进展被引量:38
2013年
近年来,中国传统白酒在继承传统酿造工艺的同时,积极开拓新技术,该文在总结白酒生产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概述制曲、酿酒、勾兑、包装等方面的技术原理和研究应用现状,并展望机械自动化技术在白酒行业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钱冲廖永红张弦马寒冰徐瑾樊星张影
关键词:白酒生产机械自动化酿酒勾兑
红曲产品桔霉素定量检测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桔霉素是红曲霉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具有肾毒性的真菌毒素,普遍存在于我国红曲产品中。随着其毒性和代谢机理研究的逐渐深入,近年各国纷纷提出了对红曲产品中桔霉素的限量标准。而红曲产品成分复杂、色素含量高,桔霉素因含量微量而定量检测困难,如何建立准确、可靠、灵敏、快速的红曲产品桔霉素定量检测技术就成为食品安全关注的研究热点。本文对红曲产品桔霉素定量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张弦廖永红马寒冰刘丽钱冲徐瑾张影
关键词:桔霉素高压液相色谱法样品前处理
响应面法优化豆粕蛋白酶解条件被引量:3
2013年
采用响应面法对豆粕蛋白酶解条件进行优化研究。以水解度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的方法考察了pH值、底物质量浓度、加酶量、水解温度和水解时间等因素对水解度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根据中心组合(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在分析各个因素的显著水平和交互作用后,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pH值6.96、底物质量浓度5.21g/100mL、加酶量3%、酶解温度53.8℃、酶解时间6h。在该条件下水解度达到23.67%。
徐曼马寒冰李铮朱丽娴陈鹏张弦廖永红
关键词:酶解水解度响应面法
DA201-C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大豆多肽条件优化被引量:8
2014年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豆粕蛋白酶解液中的大豆多肽,经静态吸附和解吸试验表明:DA201-C大孔吸附树脂对大豆多肽的吸附性能及脱盐效果优于其他8种树脂,其最佳工艺条件:上样流速1.08mL/min、上样浓度13.6mg/mL、上样体积240mL、水洗脱体积400mL、75%乙醇洗脱体积500mL,在此条件下,大豆多肽含量提高了70.35%、糖含量降低了70.8%、盐含量降低了93.93%、大豆多肽回收率为62.16%。
马寒冰廖永红徐曼张弦
关键词:大豆多肽大孔吸附树脂纯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