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俊杰

作品数:41 被引量:289H指数:12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农业科学
  • 16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3篇水稻
  • 9篇气候
  • 7篇土壤
  • 7篇降水
  • 6篇玉米
  • 6篇气候变化
  • 6篇气象
  • 5篇冷害
  • 5篇干旱
  • 4篇土壤湿度
  • 3篇灾害
  • 3篇省水
  • 3篇热量指标
  • 3篇降水量
  • 3篇黑龙江省水稻
  • 3篇春季
  • 2篇低温冷害
  • 2篇异常降水
  • 2篇玉米产量
  • 2篇增产

机构

  • 40篇黑龙江省气象...
  • 16篇黑龙江省气象
  • 4篇中国气象局
  • 3篇黑龙江省气候...
  • 2篇东北农业大学
  • 2篇双鸭山市气象...
  • 2篇学研究院
  • 1篇吉林省气象局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黑龙江省农业...
  • 1篇中国气象局沈...
  • 1篇宁夏回族自治...
  • 1篇黑龙江省生态...

作者

  • 41篇韩俊杰
  • 22篇姜丽霞
  • 14篇闫平
  • 13篇王萍
  • 9篇李秀芬
  • 8篇南瑞
  • 8篇纪仰慧
  • 7篇朱海霞
  • 6篇高永刚
  • 5篇吕佳佳
  • 5篇何锋
  • 4篇王晨轶
  • 4篇王晾晾
  • 4篇李帅
  • 3篇闫敏慧
  • 3篇翟墨
  • 2篇孙彦坤
  • 2篇于成龙
  • 2篇董杰
  • 2篇刘艳华

传媒

  • 10篇黑龙江气象
  • 4篇灾害学
  • 3篇中国农业气象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现代化农业
  • 1篇大豆科学
  • 1篇气象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南京气象学院...
  • 1篇Agricu...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气象与环境科...
  • 1篇东北农业科学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4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1篇1999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近46a黑龙江水稻障碍型冷害及其与气候生产力的关系被引量:14
2010年
利用黑龙江省稻作区46 a(1961—2006年)每年7—8月逐日平均气温、5—9月逐旬平均气温、降水量资料,采用气候统计方法分析了自然低温下障碍型冷害发生的规律和时空变化特征,基于logistic曲线方程模拟粳稻气候生产力,建立起5个区域粳稻气候生产力与障碍型冷害期间平均温度和冷害持续时间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近46 a间,20世纪70年代是障碍型冷害高发期,20世纪80年代是障碍型冷害发生频率由多至少的转折期,21世纪初为低发期。黑龙江省北部稻作区、东部稻作区和中部稻作区为障碍型冷害重发区,南部稻作区为中等发生区,西部稻作区为轻发区。5个区域障碍型冷害发生期间的平均温度与粳稻气候生产力相关性均不显著,而冷害持续时间对粳稻气候生产力影响显著,并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北部、东部和南部极显著(通过0.01信度的显著性检验),冷害持续时间每延长1 d,北部、东部和南部粳稻气候生产力分别下降119.89 kg/hm2、213.60 kg/hm2、133.84 kg/hm2,西部和中部影响不显著。
姜丽霞李帅申双和闫平韩俊杰朱海霞纪仰慧郭建平
关键词:障碍型冷害水稻气候生产力
利用气象卫星资料对哈尔滨市春季土壤水分监测的地面响应模型
分析了卫星遥感中利用热惯量法监测土壤水分的不足,在热惯量法的基础上,考虑辐射平衡和潜热交换,并分析了土壤热通量与地面辐射的关系及显热交换和潜热交换对土壤热通量的影响,建立利用土壤温度资料监测春季裸地土壤水分模型,得到春季...
姜丽霞闫平王萍韩俊杰孙守军张志国
LCA简介及小城镇生活垃圾治理以及在环境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6年
针对当前小城镇生活垃圾的特点,根据SETAC和ISO14000关于生命周期评价的技术框架,应用生命周期评价对小城镇生活垃圾生命周期各个阶段成本消耗和环境影响进行定量化分析和评估,同时结合复合生态学理论,提出小城镇的生活垃圾的治理途径,保证小城镇生态建设规划的实施。
韩俊杰王萍南瑞闫平
关键词:小城镇生活垃圾生命周期评价
低温冷害对玉米含水率的影响被引量:14
1999年
在分析不同品种玉米热量指标的基础上分析了成熟度与籽粒百粒重的关系以及成熟度对玉米籽粒含水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玉米不同品种在不同地区的成熟度及其概率,从而为品种合理布局提供依据。
孙孟梅姜丽霞韩俊杰孙守军
关键词:低温冷害成熟度籽粒含水率玉米热量指标
1971-2016年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季降水量时空演变特征被引量:2
2020年
利用黑龙江省78个气象站1971-2016年作物生长季内(5-9月)逐日降水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季各月降水量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71-2016年间,研究区作物生长季5月降水量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6月、7月降水量呈上升变化(P>0.05),8月、9月降水量呈减少趋势(P>0.05);研究期内,生长季各月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总体存在中部多的态势,但略有差异,6月、8月为东西少、中部多,5月西部少、中东部多,7月西多东少,而9月呈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增多的趋势;生长季各月降水量的离散程度不同,总体表现为7月>8月>6月>9月>5月,盛夏7月降水量离散程度最大,春季5月最小。
王晓明吕佳佳季生太吴琼何锋闫平韩俊杰姜丽霞
关键词:作物生长季降水量
黑龙江省松嫩平原春季极端干旱变化特征及其与环流因子的关系
2024年
基于1961—2021年黑龙江省松嫩平原32个气象站3—5月逐日降水量数据和同期大气环流、海温指数资料,以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LCDD)作为表征春季极端干旱的指标,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春季极端干旱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以及大气环流、海温对LCDD的影响。结果表明:松嫩平原地区春季极端干旱总体呈减轻趋势,变化速率为-1.2 d·10 a^(-1),年际间振荡较强,年代际变化总体呈下降态势,1960s最高,2000s最低,2010s小幅回升;松嫩平原春季极端干旱在1971年发生突变,存在3个主周期,即28、14、6 a;空间上呈西多东少分布,高值区位于松嫩平原西部;前冬11月—3月西太平洋副高面积指数、东大西洋-西俄罗斯遥相关型指数、印缅槽强度指数、北美大西洋副高面积指数、850 hPa西太平洋信风指数、北美区极涡强度指数等6个大气环流主导因子对LCDD影响极显著(P<0.01);黑潮区海温指数、亲潮区海温指数、尼诺4区海表温度距平指数和西风漂流区海温指数等4个海温主导因子对LCDD影响极显著(P<0.01)。LCDD能够表征松嫩平原极端干旱变化规律,前期大气环流因子和海温因子可作为其预测信号。
韩俊杰姜丽霞田宝星初征班晋巩敬锦于成龙石红艳嵇志华庞云超
关键词:春季干旱环流因子松嫩平原
黑龙江省玉米播种出苗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近年来,东北地区气候变化存在暖干化趋势,玉米生长发育进度,尤其是播种、出苗期受到怎样的影响是生产中关心的一个问题。本文在黑龙江省东、南、西、北、中五个区域各选一个代表站,依托1980-2009年黑龙江省玉米播种期、出苗期...
韩俊杰
关键词:玉米气侯变化
文献传递
未来气候情景下高寒区水稻延迟型冷害演变特征研究
2025年
利用中国区域气候模式BCC-CSM 1.0模拟的日平均气温数据,结合国家标准中5—9月温度和的距平(ΔT)指标,判识RCP4.5情景下2024—2060年水稻延迟型冷害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该模式数据对研究水稻冷害较为可靠;2024—2060年,研究区水稻延迟型冷害识别年数为5~12 a,随时间呈减少趋势,其中2024—2030年、2030s为冷害高发期,2040s为低发期,2050s未发生冷害,与基准时段(1969—2005年)相比,冷害总年数大幅减少;空间分布上,水稻延迟型冷害发生频率总体呈北少南多,冷害发生频率在13.5%~32.3%,高值区位于哈尔滨东部、鸡西南部和牡丹江,而齐齐哈尔、大庆区域为低值中心,与基准时段相比,冷害高频区向南收缩并东移。研究区冷害发生范围在不同年份存在差异,IOC值呈“弹跳式”波动变化,2024、2026、2028、2029、2030、2031、2033、2035、2036、2046、2049年冷害发生范围较大,IOC高于0.42,与基准时段相比,IOC为0的年数增加,IOC高于0.50的年数减少。
韩俊杰石红艳初征翟墨那荣波季生太何锋庞云超姜丽霞
关键词:水稻延迟型冷害
基于WOFOST模型的黑龙江省水稻产量动态预报研究被引量:18
2011年
基于黑龙江省气候变暖、水稻种植范围扩大、种植界限北移等事实,利用Mann-Kendall统计检验方法对1961-2008年黑龙江省的年平均气温进行了突变性检验,并以气候变暖的突变点为时间节点,利用黑龙江省水稻生长发育观测资料(发育期、生物量、种植品种、熟型)和同期的气象资料,结合当地的实际种植情况,重新划分WOFOST模型水稻适宜区,改进原有发育参数,实现了WOFOST模型在黑龙江省水稻生长模拟中的动态化应用。同时,探讨了利用WOFOST模型进行水稻产量动态预报的方法,通过建立不同时期水稻模拟生物量与实际产量的相关统计模型,实现了WOFOST模型在水稻产量动态预报业务中的应用。通过对1997-2006年历史预报检验和2007-2008年预报试验,结果表明,6月30日、7月31日、8月31日水稻历史预报检验单产平均准确率分别为96%、93%、94%,预报试验单产平均准确率分别为93%、95%、95%;实现了水稻产量的动态、定量预报,可进行业务应用。
杜春英李秀芬王晨轶王萍韩俊杰
关键词:WOFOST模型气候变暖水稻
黑龙江省近35年气候变化对粳稻发育期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5
2008年
利用黑龙江省水稻主产区的38个气象观测站1971-2005年的气象数据,以温度、降水量、日照时数作为主要因子,重点分析了黑龙江省西部稻区、中南部稻区、南部稻区的平均温度、降水量、日照时数的时空分布、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气候变暖,黑龙江省水稻主产区在过去的35 a中生长季平均气温升高了0.9℃,平均每10 a升高0.225℃;生长季降水量年代际间波动较大,20世纪70年代-90年代年降水量增加,至本世纪初减少;生长季日照时数呈现出20世纪80年代减少、90年代增加、而本世纪初又下降的规律。气候变化使水稻除抽穗期和成熟期外,其它各生育期基本随年代的增加而提前。相关分析显示,影响黑龙江省水稻产量丰歉的主要因子是气温。
王萍李廷全闫平朱海霞纪仰慧韩俊杰李铁
关键词:气候变化发育期水稻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