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俊明
- 作品数:240 被引量:162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作家协会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字更多>>
- 安静石板下有凛凛的寒霜——“初读”许红军 评论
- 2016年
- 之所以这篇文章叫"初读"许红军,一则在于我对这位从2015年才开始诗歌写作的年轻诗人从来没有接触过,再有他的诗歌自身也带有"最初"的状貌,所以说"初读"是比较确切的。而多年来《滇池》以及"诗手册"所秉承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推荐优秀的、有潜力的"无名"青年诗人。
- 霍俊明
- 关键词:诗歌写作青年诗人心象虚无感分娩阵痛
- “我和革命越走越远”--读梁晓明
- 2018年
- 我坐着看见这一切发生,我无言我转身带着自己孤独的远去……
- 霍俊明
- 关键词:小说文学文学作品现代文学
- 逆风中的“潍河滩”与“单向街”——韩宗宝诗歌论
- 2015年
- 韩宗宝的诗一直以来让我深有感触甚至是震颤,但是我又一直保持着对话的沉默,因为好的诗歌从来都不会缺少发现的读者。而其中更为重要的原因则是,韩宗宝的诗不是一种天才式的写作,他的早期诗作显然有或显或隐的欠缺与不足,但是2000年以来的韩宗宝,他的诗几已达到了一个相当成熟的境地,或者说,韩宗宝的生活方式、承担方式最终找到了丰富而独特的诗歌矿藏。需要强调的是,韩宗宝是一个自觉的写作者,在他看来。
- 霍俊明
- 关键词:本雅明
- 他是一个持续性的“少数者”——田中禾近作与“当代”写作的难度
- 2012年
- 米沃什曾经说过“写作比现实更可靠”,而这对于田中禾这样的有着几十年写作历史的中国“当代”作家而言无疑更是如此。而田中禾的近作,无论是小说《十七岁》《父亲和她们》还是散文随笔集《在自己心中迷失》都无比印证了“当代”写作的难度。
- 霍俊明
- 关键词:写作持续性散文随笔集《十七岁》迷失亲和
- 千载知音:杜甫与大唐乐舞
- 2023年
- 众所周知,杜甫是“百科全书”式的诗人,他的诗歌与整个唐代的宫廷、政治、战乱、艺术、宗教、文化、民生及日常生活之间建立起深度的对话关系。在此,我们谈谈杜甫与大唐乐舞文化的互动。正在热映的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就涉及到了剑舞,而大唐剑舞的代表人物是裴曼将军和公孙大娘,在本文中我们将一起感受杜甫对公孙大娘及其弟子李十二娘剑舞的魅力。
- 霍俊明
- 关键词:杜甫剑舞乐舞文化
- 不断淬炼的精神升阶书——论阿尔丁夫·翼人的长诗《沉船》
- 2015年
- 核心提示:阿尔丁夫·翼人的诗歌写作尤其是长诗写作,有力地在历史想象力的启示下呈现了一个民族的精神肖像和一代人的诗歌史、心灵史和生活史。在中国1990年代以来的“长诗”写作版图上,阿尔丁夫·翼人的长诗写作具有启示录的价值和意义。但似乎有很多专业研究者对他以及他多年来的长诗写作缺乏必备的了解。
- 霍俊明
- 关键词:长诗《沉船》诗歌写作诗歌史
- 肖像小史或且做心僧 评论
- 2020年
- 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我们为了讲述而在记忆中重现的日子。——加西亚·马尔克斯:《活着为了讲述》前世出家今在家,不将袍子换袈裟。——周作人:《五十自寿诗》举头天外看无云,谁似人间吾辈人。——苍雪禅师本雅明童年时期的第一张肖像显然富有戏剧性,而难以摆脱的是表情和动作背后的精神世界以及过早成形的阴郁人格,"那是我在一次拍照时遇到的情形。
- 霍俊明
- 关键词:活着本雅明肖像阴郁
- 胡风诗论研究:合理与偏颇间展开的视界
- 2006年
- 胡风的诗论构成了其文艺理论中不可忽视的部分,他的诗论注重诗人的人格力量和道德感,重视诗人的主观战斗精神和战士身份,并推崇和鼓吹无拘束的奔放的自由诗歌体式,对诗艺和其它诗歌体式则相对忽视,对诗人身份的认定也有偏颇之处。胡风的诗论正是在合理与偏颇之间同时展开与进行的。
- 霍俊明岳志华
- 关键词:人格力量真诚诗歌形式
- 分层的诗歌或写作的可能——2016年诗歌综述被引量:1
- 2017年
- 今年的诗歌是好是坏?新诗百年我们如何予以有效地总结和反思?新媒体形成的文本形态(文本电子化)、阅读心态(临屏阅读的即时性快感)和诗歌生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诗歌文体认知的局限何时才能突破?
- 霍俊明
- 关键词:诗歌文体写作文本形态阅读心态即时性
- 公开的知识与隐秘的缺憾:1990年代诗歌再认识被引量:3
- 2010年
- 霍俊明
- 关键词:诗歌史再认缺憾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