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调搏
  • 4篇心房
  • 4篇血管
  • 4篇食管
  • 3篇心动过速
  • 3篇心房调搏
  • 3篇食管心房
  • 3篇食管心房调搏
  • 3篇经食管心房调...
  • 2篇电图
  • 2篇动脉
  • 2篇心电
  • 2篇心电图
  • 2篇心房扑动
  • 2篇心血管
  • 2篇心血管病
  • 2篇心血管病学
  • 2篇血管病
  • 2篇血管病学
  • 2篇折返

机构

  • 8篇泰达国际心血...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胸科医...
  • 1篇中国航空工业...

作者

  • 8篇陈元禄
  • 8篇陈庆华
  • 7篇王建勇
  • 4篇李玉亮
  • 3篇刘芳
  • 3篇李翠
  • 3篇韩丽英
  • 1篇高静
  • 1篇王丹凤
  • 1篇邸成业
  • 1篇练毅
  • 1篇任自文
  • 1篇宋煜
  • 1篇齐向前
  • 1篇徐薇
  • 1篇赵丹
  • 1篇张健

传媒

  • 2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临床心电学杂...
  • 1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2008第四...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09
  • 2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经食管心房调搏终止心房扑动的疗效评价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评价经食管心房调搏转复心房扑动(简称房扑)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4例单中心房扑患者,采用经食管心房分级递增或连续递增刺激进行终止。调搏频率为快于房扑频率的10%,经食管起搏心房15~30 s;若未成功转复,可将调搏频率加到扑动频率的120%~130%开始逐级递增或连续递增,最高起搏频率不超过500次/分。观察房扑转复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124例房扑患者中转为窦性心律69例,成功率55.6%。典型房扑(97例,成功率63.9%)和左心房正常(74例,成功率78.4%)的房扑,成功率高于非典型房扑(27例,成功率25.9%)和左房大(50例,成功率36.0%)的房扑。有与无明确心脏病或心脏手术史的房扑患者转复率无差异[55.4%(51/92) vs 56.3%(18/32),P<0.05]。结论食管心房调搏转复房扑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尤其是典型房扑和左心房正常的房扑。
陈庆华赵少锋陈元禄王建勇李翠李玉亮卢俊霞韩丽英刘宇帆赵蕊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经食管心房调搏心房扑动转复窦性心律
食管调搏终止心外科术后心房扑动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3年
目的 探讨经食管心房调搏(TEAP)终止心外科术后心房扑动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单中心心脏外科术后5 d内发生心房扑动的患者298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胺碘酮治疗(对照)组150例和TEAP治疗(观察)组148例,分析2组心房内径和手术相关指标差异,以及有效率、不良反应、术后6个月的复发率等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TEAP终止房扑疗效的因素。结果 2组心房内径及手术相关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增加(47.3%vs. 83.8%,P<0.05),2组不良反应、住院期间病死率、术后6个月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较大的左房前后径(OR=1.156,95%CI:1.066~1.255)、连续刺激终止方式(OR=6.019,95%CI:1.911~18.953)是TEAP治疗房扑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EAP终止心脏外科术后心房扑动疗效可靠,刺激方式建议采用递增刺激。
赵少锋陈元禄陈庆华高静崔壮
关键词:心脏外科手术心房扑动电生理学技术心脏
直立倾斜试验阳性反应发生时间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性别、年龄、基础心率、基础收缩压及基础舒张压对直立倾斜试验阳性反应发生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7年4月因晕厥在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就诊且直立倾斜试验检查阳性患者761例,分为基础试验阳性者141例与激发试验阳性者620例,分析2种试验的阳性反应发生时间与性别、年龄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在基础试验中,与年龄≤30岁患者相比,年龄≥60岁患者阳性反应发生时间明显延长[(26.48±7.70)min vs(19.50±9.66)min,P<0.05];与男性比较,女性阳性反应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12±9.94)min vs(21.32±9.54)min,P=0.023];男性患者阳性反应发生时间随年龄增大呈逐渐延长的趋势,与年龄≤30岁、31~59岁男性患者相比,年龄≥60岁男性患者阳性反应发生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随年龄的增长,女性患者阳性反应发生时间先延长后缩短,与年龄≤30岁、≥60岁女性患者比较,31~59岁女性患者阳性反应发生时间有所延长,但三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激发试验中,与女性比较,男性阳性反应发生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5,10)min vs 6(5,9)min,P=0.007]。结论在基础试验阳性患者中,女性阳性反应发生时间较男性延迟,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阳性反应发生时间逐渐延迟。而在激发试验阳性患者中,仅发现男性患者出现阳性反应的时间比女性延迟,与其他因素无关。
王建勇陈元禄邸成业陈庆华李翠韩丽英
关键词:晕厥血管迷走神经性直立性倾斜台试验
冠状动脉前降支闭塞致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ST段偏移特点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单支闭塞所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心电图(ECG)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LAD急性闭塞所致AMI患者心电图ST段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 V_2导联ST段抬高<0.2 mV预测LAD远段闭塞敏感度为52.9%,特异度为88.2%,在胸导联ST段抬高的情况下,特异度增高(96.2%)。V_6导联ST段压低预测LAD近段闭塞敏感度为26.5%,特异度100%,在胸导联ST段抬高的情况下,V_1导联ST段抬高≥0.2 mV预测LAD近段闭塞敏感度53.8%,特异度88.9%。下壁导联Ⅱ、Ⅲ、aVF ST段压低预测LAD近段闭塞特异度较高,Ⅲ、aVF导联组合较Ⅱ、Ⅲ、aVF导联组合判断LAD近段闭塞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高。结论 V_1导联ST段抬高、V_6导联ST段压低、下壁导联ST段压低有助于判断LAD近段闭塞,V_2导联ST段抬高<0.2 mV有助于判断LAD远段闭塞。
王丹凤陈元禄刘芳赵丹陈庆华王建勇李玉亮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电描记术冠状血管
经食管心房调搏终止分支性室性心动过速一例被引量:7
2018年
患者男,37岁,突发心悸半小时,伴头晕、胸闷。心电图示宽QRS波心动过速,经食管心房调搏诊断,分支性室性心动过速。插管深度41.5cm采用S1S1200次/分连续刺激成功起搏心房并下传夺获心室,成功终止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跟踪随访5个月未见复发。
赵少锋陈元禄王建勇陈庆华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分支性室性心动过速经食管心房调搏
RR间期不齐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六例发生机制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RR间期不齐的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机制。方法分析来我院就诊的6例RR间期不齐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心电图及其发生机制。结果 3例确诊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3例确诊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发生RR间期不齐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原因分别为:患者1和患者2受折返环路组织不应期的影响;患者3和患者4是由于折返环路发生改变;患者5是由于窦性心律干扰了折返激动;患者6是由于折返环路以下的双侧束支发生了传导阻滞。结论心动过速时组织不应期的影响,折返环路的改变,折返环路内、外心律的变化,折返环路以下部位传导的异常等均可导致RR不齐的发生。
王建勇陈元禄陈庆华李翠韩丽英徐薇
关键词:RR间期经食管心房调搏
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对比分析被引量:14
2008年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心电图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探讨心电图在冠状动脉病变中的诊断作用。方法选择2003年11月至2005年11月住院患者中行冠脉动脉造影并符合非继发性ST-T改变的患者1178例,对心电图和冠脉动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冠状动脉狭窄<70%组比狭窄50%~70%组、狭窄<70%组比无狭窄组更易发现ST-T异常(p<0.01),单支病变组与双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诊断性试验表明ST段比T波异常特异性高,T波比ST段异常敏感性高。③胸痛组敏感性稍优于非胸痛组(54.9%vs48.9%),特异性基本一致(67.9%vs67.3%)。结论心电图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偏低,但除外其它继发性ST-T改变的存在,心电图在一定程度上能准确反映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无ST-T改变情况下,有胸痛患者应进一步行心电连续监测和心电图负荷试验等确定诊断。
刘芳陈元禄齐向前宋煜张健任自文陈庆华王建勇李玉亮
关键词:冠心病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
RP'间期在短RP室上性心动过速诊断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RP'间期在鉴别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O-AVRT)和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SF-AVNRT)中的作用. 方法:测量经心内电生理证实的264例AVRT和156例AVNRT患者体表心电图的R...
陈元禄刘芳王建勇李玉亮练毅陈庆华
关键词: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