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乘波
- 作品数:6 被引量:53H指数:4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环磷酸鸟苷/蛋白激酶G信号通路的激活与再灌注损伤挽救激酶信号通路的关系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观察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激活环磷酸鸟苷/蛋白激酶G(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protein kinase G,cGMP/PKG)信号通路的心肌保护作用是否与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1/2,ERK1/2)、磷酸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PI3K)蛋白激酶的激活有关。方法:将84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7组(n=12):假手术组;对照组;BNP组;BNP+LY294002组(LY294002为PI3K抑制剂);LY294002组;BNP+PD98059组(PD98059为ERK1/2抑制剂);PD98059组。除了假手术组只开胸不结扎冠状动脉外,其余6组均于结扎左回旋支45 min后恢复左回旋支血流,进行再灌注180 min。全程观察血流动力学及心电变化;实验终末,各组随机抽取6只兔子心脏做左室梗死面积测定,采用伊文思蓝和氯化三苯基四氮唑双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每组另外6只兔子心脏取梗死边缘区组织,Western blot方法测定PAkt/Akt、P-ERK1/2/ERK1/2的表达。结果:心率(heart rate,HR)和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MABP)在基线水平上无明显差异(P>0.05)。与基线水平相比,HR和MABP在缺血以及再灌注时期有明显下降(P<0.05),而在再灌注时期维持较稳定的水平。各组之间HR、MA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BNP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减少(P<0.003 125)。与BNP组比较,BNP+LY294002组、LY294002组、BNP+PD98059组及PD98059组心律失常明显增加(P<0.003 125),BNP+LY294002组和LY294002组,BNP+PD98059组和PD98059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3 125);假手术组无心肌梗死。与对照组比较,BNP组心肌梗死范围明显减少(P<0.05)。与BNP组比较,BNP+LY294002组、LY294002组、BNP+PD98059组及PD98059组梗死面积明显增加(P<0.05)。BNP+LY294002组和LY294002组,BNP+PD98059组和PD98059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BNP组Akt、ERK1/2的磷酸化水平明显增加(P<0.05)。与BNP组相比,BNP+LY294002组Akt的磷酸化水平及BNP+PD98059组E
- 潘国焰林荣吴兵洪美满陈乘波黄雪娥
- 关键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环磷酸鸟苷
- 脑利钠肽激活环鸟苷酸/蛋白激酶G信号通路对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和糖原合成激酶-3β磷酸化的影响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观察脑利钠肽(BNP)激活环鸟苷酸/蛋白激酶G(cGMP/PKG)信号通路对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开放和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磷酸化的影响。方法将48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12只):假手术组;对照组;BNP组;BNP+KT5823组(KT5823为蛋白激酶G抑制剂)。除了假手术组,其余3组均于结扎左回旋支45 min后恢复左回旋支血流,进行再灌注180 min。全程观察血流动力学及心电变化;实验终末,各组随机抽取6只兔子,采用伊文思蓝和氯化三苯基四氮唑双染色法测定左心室心肌梗死面积;每组另外6只兔子心脏取梗死边缘区组织,用TUNEL法检测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ting方法测定P-GSK-3β/GSK-3β、细胞质细胞色素C/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表达。结果各组之间HR、MA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相比,BNP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减少(8.3%比83.3%,P<0.0125)。与BNP组比较,BNP+KT5823组心律失常明显增加(75.0%比8.3%,P<0.0125);假手术组无心肌梗死。与对照组比较,BNP组心肌梗死范围明显减少(26.02%±2.17%比40.99%±1.23%,P<0.05)。与BNP组比较,BNP+KT5823组梗死面积明显增加(38.94%±2.04%比26.02%±2.17%,P<0.05);与对照组比较,BNP组GSK-3β的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0.7800±0.0506比0.3610±0.0570,P<0.05),细胞质细胞色素C/线粒体细胞色素C明显减少(0.3420±0.0921比0.9530±0.2054,P<0.05)。与BNP组相比,BNP+KT5823组GSK-3β的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0.4037±0.0437比0.7800±0.0506,P<0.05),细胞质细胞色素C/线粒体细胞色素C显著增加(0.8037±0.1001比0.3420±0.0921,P<0.05)。与对照组比较,BNP组心肌细胞凋亡数明显减少(4.6%±2.0%比13.1%±2.7%,P<0.05),与BNP组相比,BNP+KT5823组心肌细胞凋亡数显著增加(12.8%±2.3%比4.6%±2.0%,P<0.05)。结论 BNP激活cGMP/PKG信号通路所产生的心肌保护作用与抑制mPTP的开放有关,cGMP/PKG信号通路的激活可以促进GSK-3β磷酸化。
- 潘国焰林荣吴兵洪美满陈乘波黄雪娥
- 关键词:环鸟苷酸
- 阿托伐他汀和缬沙坦联合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逆转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和缬沙坦联合治疗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心室肥厚(LVH)的逆转。方法:将135例伴LVH的老年EH患者随机分成缬沙坦组和缬沙坦加阿托伐他汀治疗组,设定血压达标值为收缩压(SBP)<140mmHg(1mmHg=0.133kPa)和舒张压(DBP)<90mmHg。2组患者分别口服起始剂量缬沙坦80mg/d和阿托伐他汀20mg/d加缬沙坦8Omg/d。随访周期为2周,若血压未能达标,则增加缬沙坦剂量至160mg/d。2组患者均口服氢氯噻嗪25mg/d。总疗程24周。检测治疗前后24h动态血压、左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2组治疗后LVMI分别较治疗前显著性降低(均P<0.01)。缬沙坦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前后LVMI的降低幅度大于单独缬沙坦治疗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加缬沙坦联合治疗在逆转LVH和抑制心脏交感活性方面较缬沙坦单药治疗具有更加显著的作用,且这些作用独立于降压疗效之外。
- 陈乘波颜如玉王清木李扬亿
-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阿托伐他汀
- 川芎嗪通过JAK2/STAT3信号通路调节线粒体自噬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被引量:25
- 2021年
- 目的:探究川芎嗪对心肌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与机制。方法:结扎SD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缺血30 min后再灌注60 min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IR组)、川芎嗪治疗组(Lig组)、川芎嗪治疗且Janus酪氨酸蛋白激酶2(JAK2)抑制剂AG490处理组(Lig-AG组)及AG490处理组(AG组)。通过传感器检测左心室舒张压(LVDP)、心率(HR)、左心室压力微分(±dp/dt_(max))及冠脉血流量(CF);TTC染色法检测心肌梗死面积;TUNEL染色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丙二醛(MDA)测定试剂盒、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测定试剂盒、过氧化氢(H_(2)O_(2))测定试剂盒及总谷胱甘肽(T-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测定试剂盒分别检测MDA、SOD、H_(2)O_(2)的表达及GSH/GSSG比值;Western blot检测JAK2、STAT3、Bcl2及Bax蛋白表达。结果:与IR组相比,Lig组LVDP、HR、±dp/dt_(max)和CF明显升高,心肌组织氧化应激指标SOD活性、Eh水平及线粒体膜电位明显增加,JAK2、STAT3、Bcl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减少,心肌组织中MDA、H_(2)O_(2)水平及Bax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ig组相比,Lig-AG组、AG组LVDP、HR、±dp/dt_(max)和CF水平明显降低,心肌组织氧化应激指标SOD活性、Eh水平及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JAK2、STAT3、Bcl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心肌组织中MDA、H_(2)O_(2)水平及Bax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可缓解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对线粒体自噬及JAK2/STAT3信号通路的调控有关。
- 陈乘波陈天宝许友榜
- 关键词:川芎嗪JAK2/STAT3信号通路缺血再灌注损伤
- 轮状病毒感染患儿并发心肌炎的临床治疗分析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感染患儿并发心肌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为该病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方法对2013年9月-2015年9月50例轮状病毒感染并发心肌炎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密切监测其心电图变化;所有患儿均于治疗前后静脉采血2ml,检测乳酸脱氢酶(LDH)、肌钙蛋白-T(cTnT)和血清肌酸激酶(CK)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同时观察其心肌酶恢复正常和住院时间,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50例患儿出院时心肌酶均恢复正常,恢复正常时间为(17.92±4.51)d,住院时间为(21.54±3.26)d;治疗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50例患儿LDH、cTnT、CK和CK-MB含量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轮状病毒感染患儿并发心肌炎,应尽早的给予对症支持治疗,从而改善其临床症状与体征;同时,综合性治疗可以改善患儿心肌功能,并提高临床整体疗效。
- 陈乘波李少澍李扬亿林志鹏朱德晓
- 关键词:轮状病毒心肌炎
- 不同剂量立普妥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炎症标记物的影响
-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在PCI术前使用不同剂量立普妥治疗对体内C-反应蛋白(CRP)、血清可溶性CD40L配体(sCD40L)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炎症标记物的影响,探讨立普妥在其中可能存在的...
- 陈乘波
- 关键词:立普妥冠脉综合征C-反应蛋白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