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荣

作品数:61 被引量:297H指数:9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4篇心肌
  • 19篇心肌梗死
  • 19篇梗死
  • 14篇急性心肌梗死
  • 10篇心电
  • 9篇电图
  • 9篇心电图
  • 6篇动脉
  • 6篇心动图
  • 6篇再灌注
  • 6篇缺血
  • 6篇房颤
  • 6篇超声心动图
  • 5篇心肌病
  • 5篇心力衰竭
  • 5篇再灌注损伤
  • 5篇衰竭
  • 5篇灌注损伤
  • 4篇心房
  • 4篇心房颤动

机构

  • 33篇福建医科大学
  • 28篇福建省泉州市...
  • 6篇泉州医学高等...
  • 4篇厦门市第一医...
  • 2篇武汉大学
  • 1篇福建省立医院
  • 1篇惠安县医院

作者

  • 60篇林荣
  • 19篇戴若竹
  • 12篇洪美满
  • 11篇郭南鸥
  • 11篇吴兵
  • 8篇王凌
  • 7篇郭炳章
  • 7篇曾碧英
  • 7篇黄子厚
  • 7篇颜如玉
  • 5篇施行舟
  • 5篇陈天宝
  • 5篇颜宝华
  • 4篇林美华
  • 4篇苏敬荣
  • 4篇潘国焰
  • 3篇林守卫
  • 3篇黄继义
  • 3篇白蓉
  • 2篇刘德斌

传媒

  • 7篇临床心电学杂...
  • 6篇中国实用内科...
  • 4篇福建医药杂志
  • 3篇医学综述
  • 3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心血管康复医...
  • 2篇医学理论与实...
  • 2篇心脏杂志
  • 2篇中国循环杂志
  • 2篇中国康复医学...
  • 2篇中国心血管杂...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现代康复
  • 1篇临床超声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临床医学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6
  • 1篇2015
  • 8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 8篇2008
  • 8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 5篇1998
  • 2篇1997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环磷酸鸟苷/蛋白激酶G信号通路的激活与再灌注损伤挽救激酶信号通路的关系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观察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激活环磷酸鸟苷/蛋白激酶G(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protein kinase G,cGMP/PKG)信号通路的心肌保护作用是否与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1/2,ERK1/2)、磷酸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PI3K)蛋白激酶的激活有关。方法:将84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7组(n=12):假手术组;对照组;BNP组;BNP+LY294002组(LY294002为PI3K抑制剂);LY294002组;BNP+PD98059组(PD98059为ERK1/2抑制剂);PD98059组。除了假手术组只开胸不结扎冠状动脉外,其余6组均于结扎左回旋支45 min后恢复左回旋支血流,进行再灌注180 min。全程观察血流动力学及心电变化;实验终末,各组随机抽取6只兔子心脏做左室梗死面积测定,采用伊文思蓝和氯化三苯基四氮唑双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每组另外6只兔子心脏取梗死边缘区组织,Western blot方法测定PAkt/Akt、P-ERK1/2/ERK1/2的表达。结果:心率(heart rate,HR)和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MABP)在基线水平上无明显差异(P>0.05)。与基线水平相比,HR和MABP在缺血以及再灌注时期有明显下降(P<0.05),而在再灌注时期维持较稳定的水平。各组之间HR、MA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BNP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减少(P<0.003 125)。与BNP组比较,BNP+LY294002组、LY294002组、BNP+PD98059组及PD98059组心律失常明显增加(P<0.003 125),BNP+LY294002组和LY294002组,BNP+PD98059组和PD98059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3 125);假手术组无心肌梗死。与对照组比较,BNP组心肌梗死范围明显减少(P<0.05)。与BNP组比较,BNP+LY294002组、LY294002组、BNP+PD98059组及PD98059组梗死面积明显增加(P<0.05)。BNP+LY294002组和LY294002组,BNP+PD98059组和PD98059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BNP组Akt、ERK1/2的磷酸化水平明显增加(P<0.05)。与BNP组相比,BNP+LY294002组Akt的磷酸化水平及BNP+PD98059组E
潘国焰林荣吴兵洪美满陈乘波黄雪娥
关键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环磷酸鸟苷
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Amplatzer封堵术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及动脉导管未闭(PD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或/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对21例ASD、9例VSD和12例PDA患者行经导管Amplatzer封堵术治疗。结果41例患者Amplatzer封堵术成功,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1例巨大PDA合并肺动脉高压近期存在少量残余分流。结论超声心动图对于Amplatzer封堵ASD、VSD、PDA术前病例选择、术中指导监测、选择封堵器型号与术后疗效评价及随访均有重要价值。
颜如玉白蓉林荣戴若竹吴文海吴兵陈天宝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缺损房间隔室间隔动脉导管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临床及冠脉病变特点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及冠脉病变特点。方法:分析706例AMI住院患者,经确诊为AMI并房颤者91例,比较非房颤组与房颤组患者临床表现、冠脉病变的差异;比较心肌梗死部位与房颤发生率的差异;根据房颤发生时间比较房颤早发亚组和房颤晚发亚组间心肌梗死部位的差异;对房颤组死亡患者AMI部位进行比较。结果:AMI并房颤的心衰、心源性休克发生率高,冠脉病变严重(P<0.05);AMI并房颤早发亚组中下壁心肌梗死明显增多(P<0.05),房颤晚发亚组中前壁心肌梗死明显增多(P<0.05);AMI中前壁心肌梗死房颤发生率最高,死亡的发生率高(P<0.05)。结论:AMI并房颤患者的病情严重,而AMI并房颤中前壁心肌梗死发生率最高,近期预后不良。
邓少雄林荣郭南鸥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房颤动冠脉病变
心房颤动经导管消融的方法学研究
2008年
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过对心房颤动电生理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各种导管消融策略不断出现。已在临床上广泛推广的消融策略包括以下几种:节段性肺静脉电隔离术、三维标测系统引导下的左房线性消融术、三维标测系统引导下肺静脉前庭环形电隔离术和心腔内超声监测下肺静脉前庭环形电隔离术。各种方法治疗成功率均达90%以上,使心房颤动根治成为可能。本文对各种导管消融方法进行综述。
张克连林荣
关键词:心房颤动射频消融电生理学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常用溶栓药物及其进展被引量:5
2020年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溶栓治疗是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和降低病死率的有效方法,当前静脉溶栓药物已发展至第三代,第一代溶栓药物代表为尿激酶和链激酶,其价格低廉且安全有效,但在应用过程中常伴药物相关不良反应而影响其疗效;第二代溶栓药物代表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和尿激酶原,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均得以提高,溶栓后血管再通率达60%~70%;第三代溶栓药物包括瑞替普酶、替奈普酶等,其在半衰期、安全性、特异性、溶栓效率等方面均优于第一代和第二代溶栓药物,是目前院前溶栓治疗的首选药物。本文就STEMI常用溶栓药物及其进展进行介绍。
林荣邱利利吴兵
关键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尿激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替奈普酶
心血管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分析
2014年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医院感染患者的病原学特点,为临床心血管内科防治医院感染、加强对医院感染的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3年5月心血管内科住院1 1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于确诊为医院感染的患者,根据病原学检测报告,对心内科医院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1 132例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98例、119例次,感染率8.66%、例次感染率10.51%;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为主占48.74%;检出病原菌共13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4株占62.69%,革兰阳性菌39株占29.10%,真菌11株占8.21%;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敏感率分别为100.00%、96.55%,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及哌拉西林100.00%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的敏感率最高,均为100.00%,而对苯唑西林、青霉素G则100.00%耐药。结论心血管内科患者医院感染其感染部位主要以呼吸道为主,其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且病原菌耐药性较高,治疗应严格坚持细菌培养以及药敏试验的原则,针对性地使用抗菌药物。
刘文捷林荣郭志军周艺军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医院感染病原学
心房颤动的预防被引量:1
2008年
董永达林荣
关键词:心房颤动心动过速性心肌病老年人房颤心房重构抗凝治疗阵发性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程序康复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0
2000年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 (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 ,AMI)患者早期程序康复的意义及中长期随访的作用。方法 对 89例患者进行两周程序康复及随访。结果  8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康复程序 ,其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显著节省 (两者P值均为 0 .0 0 0 1)。其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少 ,而住院死亡率、梗死后心绞痛、心功能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康复组的两项乘积还有所降低 (P <0 .0 5 )。随访[平均 ( 3 .97± 1.46)年 ]结果表明 ,康复组的死亡率、心绞痛及心功能不全等心脏并发症并未增加且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在AMI早期对患者实施程序康复不但安全、可行 ,还可以节省住院时间、减少住院开支并改善心脏功能 ,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戴若竹林荣邓少雄施行舟黄子厚郭南鸥郭炳章刘德斌黄继义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脑利钠肽激活环鸟苷酸/蛋白激酶G信号通路对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和糖原合成激酶-3β磷酸化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脑利钠肽(BNP)激活环鸟苷酸/蛋白激酶G(cGMP/PKG)信号通路对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开放和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磷酸化的影响。方法将48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12只):假手术组;对照组;BNP组;BNP+KT5823组(KT5823为蛋白激酶G抑制剂)。除了假手术组,其余3组均于结扎左回旋支45 min后恢复左回旋支血流,进行再灌注180 min。全程观察血流动力学及心电变化;实验终末,各组随机抽取6只兔子,采用伊文思蓝和氯化三苯基四氮唑双染色法测定左心室心肌梗死面积;每组另外6只兔子心脏取梗死边缘区组织,用TUNEL法检测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ting方法测定P-GSK-3β/GSK-3β、细胞质细胞色素C/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表达。结果各组之间HR、MA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相比,BNP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减少(8.3%比83.3%,P<0.0125)。与BNP组比较,BNP+KT5823组心律失常明显增加(75.0%比8.3%,P<0.0125);假手术组无心肌梗死。与对照组比较,BNP组心肌梗死范围明显减少(26.02%±2.17%比40.99%±1.23%,P<0.05)。与BNP组比较,BNP+KT5823组梗死面积明显增加(38.94%±2.04%比26.02%±2.17%,P<0.05);与对照组比较,BNP组GSK-3β的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0.7800±0.0506比0.3610±0.0570,P<0.05),细胞质细胞色素C/线粒体细胞色素C明显减少(0.3420±0.0921比0.9530±0.2054,P<0.05)。与BNP组相比,BNP+KT5823组GSK-3β的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0.4037±0.0437比0.7800±0.0506,P<0.05),细胞质细胞色素C/线粒体细胞色素C显著增加(0.8037±0.1001比0.3420±0.0921,P<0.05)。与对照组比较,BNP组心肌细胞凋亡数明显减少(4.6%±2.0%比13.1%±2.7%,P<0.05),与BNP组相比,BNP+KT5823组心肌细胞凋亡数显著增加(12.8%±2.3%比4.6%±2.0%,P<0.05)。结论 BNP激活cGMP/PKG信号通路所产生的心肌保护作用与抑制mPTP的开放有关,cGMP/PKG信号通路的激活可以促进GSK-3β磷酸化。
潘国焰林荣吴兵洪美满陈乘波黄雪娥
关键词:环鸟苷酸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心肌缺血的再灌注治疗一方面恢复了心肌的血供,另一方面可能加重缺血心肌的损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一直以来是心血管医疗工作者的焦点问题。在保证再灌注治疗的心肌保护作用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如何减少再灌注损伤,国内外研究者们历经了艰辛的探索,相继提出了心肌缺血预适应-心肌药物预适应-心肌缺血后适应-心肌药物后适应的概念。该文就当今这一研究新热点及其发生、发展过程和心肌保护作用机制等进行综述。
潘国焰林荣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预适应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