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凤义 作品数:13 被引量:121 H指数:6 供职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地震行业科研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更多>>
震前重力场变化质源体边界和危险区划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2 2011年 在我国大陆开展的流动重力重复观测是监测地震前兆异常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对大地震前流动重力场观测资料研究结果表明,区域性持续的重力场增加和减少与大地震发生有显著关系。目前,区域重力场变化监测已经成为一种常规前兆观测技术手段。本文首先从三维倾斜台阶模型入手,计算了理论重力异常,并对异常进行变换,找到了一种可以更好刻画其场源边界的方法,并进一步应用空间相关系数法进行异常特征分析,得到了从概率意义上估计危险区的方法。最后,本文尝试运用此方法对青藏高原东缘地区1998—2005年的四期流动重力测网资料进行处理和分析。应用本文提出的异常处理技术,可有效地圈定异常梯级带位置,确定质源体边界形态,并可以联合背景重力异常场等其他资料,给出危险区发震概率的空间估计,分析结果在年度震情会商中可以有效地对地震危险区的划定提供技术支持。 陈石 徐伟民 祝意青 蒋长胜 卢红艳 郭凤义关键词:地震危险区 青藏高原东缘 1997~2003白家疃地震台记录的重力变化 被引量:7 2004年 本文从介绍白家疃台站的 Geodynamics TRG—1型潮汐重力仪数字化重力固体潮观测系统入手,对所记录到的1999.6~2002.6期间的重力变化及其与地震的关系进行了讨论.认为这一长达3年、变化幅度为130×10^(-8)m·S^(-2)的重力变化可能是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的远场前兆异常. 刘端法 刘克人 郑金涵 卢红艳 郭凤义关键词:地震前兆 1985~2003京津唐张地区重力变化 被引量:15 2004年 本文分析了京津唐张地区1985~2003年详实的重复重力测量资料,重力变化的图像显示该地区的重力变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最为显著的变化是测网南部地区出现的较大范围重力增加,增加幅值在(100~300)×10^(-8)m·s^(-2)之间,从可搜集到的高程及地下水资料分析,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大量开采地下流体而引起的大面积地面沉降;测网北部山区重力趋势性减小,19年减小幅值约30×10^(-87)m·s^(-2),与香山绝对重力点的变化量相当,高程及地下水对此种趋势的影响不大,大面积山区继承性、同步性的构造运动可能是造成地表重力趋势性变化的主要原因;而东部地区重力变化的明显特征是1990年6月至1994年6月间有一重力的快速下降然后上升过程,这可能是与1995年10月滦县 M 5.9地震有关的重力变化.相比之下地下水位的变化对重力趋势的影响较微弱. 卢红艳 郑金涵 刘端法 郭凤义 刘克人关键词:地表沉降 利用实测资料确定LCR重力仪的线性格值和周期误差参数 被引量:5 2004年 利用3台LCR重力仪在首都圈重力网同步观测的大量实测数据,根据其中2台(G570,G596)的基本参数,解算另一台仪器(G147)的线性格值和周期误差参数。由于该方法联立的误差方程较多(达934个),提高了解算结果的精度。结果表明,LCR147仪器格值线性参数k=0.999 380,比一般的LCR仪器小0.001,且在周期T3=7.88和T5=70.94处存在明显的周期误差,幅值分别为A3=10.2×10-8m/s2和A5=6.3×10-8m/s2;将本文计算的重力仪线性格值与周期误差参数,运用于首都圈重力地震监测的资料处理分析中,不但有效地提高了观测精度,而且对提高重力变化的可信度,削除虚假重力变化信息有重要的意义。 卢红艳 郑金涵 刘端法 郭凤义关键词:格值 利用时变重力信号研究区域尺度地下介质密度变化 <正>重力场是地球基本物理场之一,20世纪60年代起,国内外科学家就发现在大震前后区域重力场会发生显著变化这种地球物理现象,相继也提出了各种引起重力场变化的孕震模式,主要有地壳上升模式、密度变化模式、膨胀扩容模式、质量迁... 陈石 徐伟民 卢红艳 郭凤义局部重力场变化与地震发生的关系合作研究课题的回顾 由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顾功叙教授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郭宗汾(J.T.Kuo)教授倡导的中美合作项目局部重力场变化与地震发生的关系已经执行了整整20年了。该项目的研究宗旨是在京津唐张地区开展重力观测,探索与地震发生有关的... 陈运泰 刘克人 郑金涵 宋胜合 刘端法 卢红艳 郭凤义关键词:地震预测 地下流体 孕震模型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东缘重力导纳模型均衡异常时空特征 被引量:29 2011年 青藏高原东缘地处南北地震带,在卫星自由空气重力异常图上对应明显的正负异常梯级带变化特征,沿着异常梯级带分布多条深大断裂,属于构造单元的边界区域.本文利用重力导纳分析方法,计算了该区重力导纳模型均衡异常背景场;通过与Airy模型和弹性板模型的均衡重力异常特征对比,结合地震活动性分布特点,评价均衡重力异常计算结果和选择计算参数;在此基础上,对比和分析了横跨青藏高原东缘边界南北三条剖面上的均衡异常响应特征;以此均衡重力背景场为参考,进一步解释了1998~2005年流动重力观测得到的重力异常场的时空变化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导纳模型均衡异常更适用于构造边界等反均衡作用区,可反映壳内介质的横向不均衡分布特征. 陈石 王谦身 祝意青 蒋长胜 王武星 卢红艳 刘端法 郭凤义关键词:龙门山断裂带 流动重力测量 均衡重力异常 龙门山断裂带及其周边地区重力场和岩石层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2013年 继2008年汶川MS8.0地震之后,2013年4月20日又发生了芦山MS7.0地震,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同属龙门山断裂带.根据最新的重力和地形资料,采用岩石层弹性板模型,计算了龙门山断裂带及其周边地区的二维岩石层有效弹性厚度分布,并从岩石层的力学特征分析了穿过两次地震震中位置的重力剖面特征;结合以往在该地区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岩石层的力学变形问题.结果表明,以龙门山为界,四川盆地所在的扬子板块弹性厚度为33(±4)km,龙门山西北的松潘—甘孜地块的弹性厚度为13(±4)km,两侧岩石层存在明显的力学强度差异.包括两次地震震中范围的龙门山断裂带南部区域的有效弹性厚度值小于北部地区,说明该区域的岩石层更容易发生变形,可以解释在构造上具备强震发生的岩石层动力学条件. 陈石 徐伟民 石磊 卢红艳 郭凤义关键词:汶川地震 龙门山断裂 基于优化滤波法对芦山地震震区重力异常特征的分析 被引量:5 2013年 首先对具有代表性的重力异常分离方法进行简单介绍,在此基础上使用这些方法对同一组理论模型数据进行试验,优选出异常分离效果较好的优化滤波法对芦山地震震区重力异常特征进行分析,初步认识此次地震发生的深部构造背景,得出以下初步结论:龙门山断裂带在研究区布格重力异常中反映为一条近北东走向的显著重力梯度带.该梯度带在天全附近分为两支,芦山地震震区靠近重力梯度带分叉处,且MS≥3.0余震同样呈近北东向展布,与梯度带走向基本一致,认为此次强地震的发生与重力梯度带下的深部结构及构造活动密切相关;芦山地震震区浅部结构与深部构造特征存在较大差异,构造复杂及地壳深浅部耦合关系较差,说明此次强地震的发生受浅部和深部构造的共同控制. 石磊 陈石 蒋长胜 徐伟民 卢红艳 郭凤义关键词:龙门山断裂带 利用时变重力信号研究区域尺度地下介质密度变化 本文介绍时空连续地跟踪观测重力场变化对于认识孕震区和断裂带周边的内部构造活动模式意义重大。本文为了获取区域尺度上时空连续的重力变化信号量,拟选取永胜和弥渡山洞架设连续重力观测系统,方法,在探测区周边布设1~2台潮汐重力仪... Chen Shi 陈石 Xu Weimin 徐伟民 Lu Hongyan 卢红艳 Liu Duanfa 郭凤义 Guo Fengyi关键词:地震观测 精度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