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宗群

作品数:13 被引量:45H指数:5
供职机构:汕头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汕头市医疗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慢性
  • 4篇梗死
  • 3篇心肌
  • 3篇心肌梗死
  • 3篇心力衰竭
  • 3篇衰竭
  • 3篇急诊
  • 3篇急诊科
  • 2篇心肌梗死患者
  • 2篇心衰
  • 2篇血浆
  • 2篇肾损
  • 2篇肾损伤
  • 2篇生长分化
  • 2篇生长分化因子
  • 2篇生长分化因子...
  • 2篇中性粒细胞
  • 2篇住院
  • 2篇阻塞性
  • 2篇阻塞性肺疾病

机构

  • 10篇汕头市中心医...
  • 3篇广州医学院第...

作者

  • 13篇蔡宗群
  • 5篇郭舜奇
  • 4篇卢森荣
  • 4篇郭旭武
  • 3篇刘世明
  • 3篇莫沛
  • 3篇钟赟
  • 3篇欧晓敏
  • 3篇李爱群
  • 2篇翁增杰
  • 2篇陈楚鹏
  • 2篇廖清高
  • 1篇赵贤武

传媒

  • 2篇临床心血管病...
  • 2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临床急诊杂志
  • 1篇岭南急诊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第三届中山国...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平均体积与临床并发症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AMI患者220例,根据入院时MPV水平四分位分组:Q1组(MPV≤9.62fL),Q2组(MPV 9.79~11.08fL),Q3组(MPV 11.09~12.37fL),Q4组(MPV≥12.38fL)。每组55例,进行AMI并发症发生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不同MPV水平并发症发生风险的优势比。采用二元变量相关分析MPV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BG)、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相关性。结果:AMI患者MPV水平与并发症发生风险之间存在正相关性,调整了年龄、性别、吸烟史、糖尿病、高血压病、血小板其他参数、凝血功能指标、心肌肌钙蛋白(cTnI)、左室射血分数(LVEF)、梗死部位、梗死面积和治疗方式等因素后显示:MPV水平最高四分位数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是最低四分位数患者的1.79倍(95%CI:1.26~2.41,P〈0.05)。结论:MPV增高与AMI患者并发症可能密切相关。
蔡宗群郭舜奇郭旭武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血小板平均体积临床并发症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肾损伤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危险因素,初步建立AKI的预警评分。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4月从广东汕头市中心医院急诊科转移到心血管内科的NSTEMI患者296例。回顾性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发生AKI前后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根据患者住院后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和非AKI组。以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再通过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NSTEMI患者住院后发生AKI相关独立危险因素,进而根据各危险因素的比值比(OR值),初步建立预警评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其分辨能力,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价其校准能力。结果共入选296例NSTEMI患者,AKI发病率为18.4%,其中AKⅡ期35例(64.8%),AKIⅡ期12例(22.2%),AKIⅢ期7例(13.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心功能Killip分级、贫血、发病至急诊科时间,未使用B一受体阻滞剂是NSTEMI患者住院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而初步建立NSTEMI患者发生AKI的预警评分,总分为各独立危险因素评分之和,最高分为13分,根据约登指数,预测AKI风险的最佳界值为3.5分,从而获得评分系统的风险分层标准为:评分≤3.0分预示低危风险,评分≥4.0分预示高危风险。初步建立AKI评分系统分辨能力较高(AUC=0.806,P〈0.01),具有较好的校准能力(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P=0.503)。结论年龄、心功能Killip分级、贫血、发病至急诊科时间,未使用β-受体阻滞剂是NSTEMI患者住院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初步建立的AKI预警评分可能有助于急诊医师早期识别高危AKI患者并进行积极干预。
蔡宗群廖清高郭旭武翁增杰欧晓敏卢森荣
关键词:急诊科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肾损伤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变化的意义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193例作为急性发作期组,其中存活172例为存活组,死亡21例为死亡组;82例COPD临床缓解期患者作为缓解期组,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记录各组功能性呼吸困难分级评分和Anthonisen症状评分,检测各组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水平,计算NLR,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二元变量相关分析NLR与CRP、功能性呼吸困难分级评分和Anthonisen症状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急性发作期组和缓解期组NL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发作期组高于缓解期组(P<0.05);功能性呼吸困难分级≥2级者NLR水平比<2级者升高(P<0.05);Anthonisen症状评分3分者NLR水平比2分者和1分者升高(P<0.05),2分者比1分者升高(P<0.05);死亡组NLR水平比存活组升高(P<0.05);NLR分别与CRP、功能性呼吸困难分级和Anthonisen症状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NLR可作为反映COPD病情变化及预后的指标。
陈楚鹏蔡宗群欧晓敏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反应蛋白
血浆生长分化因子-15水平检测对左心衰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通过检测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血浆水平来探讨其与左侧心力衰竭(心衰)的关系,并与脑钠肽(BNP)比较其在左心衰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入选左心衰患者110例和正常人36例。ELISA检测血浆GDF-15水平。结果:左心衰组血浆GDF-15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2 368.65(1 493.96,3 859.89)ng/L∶1 090.80(892.59,1 749.35)ng/L,P<0.01],且随着NYHA程度的加重而增加。相关分析显示,GDF-15分别与NYHA分级(r=0.567,P=0.00)、左室舒张末径(r=0.209,P=0.030)、左室射血分数(r=-0.226,P=0.019)、BNP(r=0.223,P=0.020)有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仅有NYHA分级(标化的相关系数B=0.576,P=0.000)与GDF-15密切相关。ROC曲线分析表明,GDF-15与BNP均可用于诊断慢性心衰。结论:GDF-15是良好心衰标志物,可作为辅助诊断左心衰的指标。
蔡宗群钟赟李爱群莫沛莫沛
关键词:心力衰竭生长分化因子-15脑钠肽
急诊科偶然发现的CT检查结果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急诊科患者计算机断层显像(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偶然发现的影像学结果发生率以及患者出院时收到的告知程度。方法:入选2011-09-2012-06急诊科20岁以上行CT检查的患者738例。收集临床资料,比较患者入院时主诉与CT检查影像学结果作为评估CT检查的偶然发现,通过患者出院时的记录资料来判断患者是否被告知CT检查偶然发现。结果:738例患者共进行了857项CT扫描检查,头颅扫描608项,胸部扫描127项,腹部扫描122项,总共有281个偶然发现,至少有1个偶然发现的CT结果发生率为26.7%(229/857),其中有33(11.7%)个偶然发现在出院记录中显示告知患者,同时具有两项以上偶然发现的告知率比仅有一项偶然发现的告知率增高(P=0.00)。性别和年龄分别在偶然发现率和告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科CT检查的偶然发现是常见的,但对患者的告知却不是常见的。急诊医师应高度重视准确把握对患者的告知义务和不断提高告知能力。
蔡宗群郭舜奇郭旭武卢森荣翁增杰
关键词:急诊科计算机断层显像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与住院死亡风险的关系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与住院死亡风险的关系。方法 选取通过急诊科转移到住院部且死亡的患者400例作为死亡组,另外400例是按照配对原则,同期从急诊科转移至住院部且存活病例中选择性别相同,年龄相似患者作为存活组,入选患者至急诊科后检测外周血RDW,根据患者RDW值分为RDW增高组和RDW正常组。结果 RDW增高患者在住院死亡组和存活组分别为40.0%和13.0%,OR值2.34(IC 95%:1.45~3.97)。RDW增高组Charlson合并症指数(CCI)比RDW正常组增高(4.83±2.51比3.09±2.75,〈0.05)。多元回归分析调整了性别、年龄、住院时间、入院原因和合并症等因素的影响后仍然显示出RDW增高与患者住院死亡独立相关。结论 RDW增高与患者住院死亡风险有相关,RDW增高患者有较高的Charlson合并症指数。
蔡宗群郭舜奇郭旭武
关键词: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生长转化因子-15与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通过检测和分析GDF-15血浆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关系、并探讨GDF-15与心脏超声指标的相关性及其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入选CHF患者115例,对照36例。CHF患者按病因分为缺血性心衰组(n=...
蔡宗群钟赟李爱群莫沛刘世明
文献传递
人生长分化因子-15对不同原因急性呼吸困难患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索血浆生长分化因子(GDF)-15浓度在不同原因急性呼吸困难的变化情况、评价GDF-15水平对呼吸困难病因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选择因急性呼吸困难就诊的急诊患者120例,依据引起呼吸困难病因分为单纯肺部疾病组、肺源性心脏病组、左心功能不全组、其他原因呼吸困难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所有参与研究对象的GDF-15、左室舒张末径(LVEDD)、舒张末室间隔(IVS)、左室后壁(LVPW)、左房前后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期E峰与A峰比值(E/A值),分组比较并评价各参数对于急性呼吸困难病因鉴别诊断的价值。结果急性呼吸困难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在LVEDD、LAD、LVEF、LVPW、IVS和E/A比值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及性别组成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呼吸困难患者平均GDF-15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不同原因急性呼吸困难患者GDF-15平均水平也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左心功能不全组患者GDP-15平均水平显著高于其余3组(P<0.05);其他原因呼吸困难组患者GDP-15平均水平显著高于单纯肺部疾病组和肺源性心脏病组患者(P<0.05);单纯肺部疾病组和肺源性心脏病组患者GDP-15平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功能不全组患者GDF-15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76。结论单纯肺部疾病、肺源性心脏病以及左心功能不全等原因造成急性呼吸困难的患者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GDF-15可作为鉴别呼吸困难病因的特异性指标。
卢森荣郭舜奇蔡宗群
关键词:急性呼吸困难
血清新蝶呤与高敏C反应蛋白与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血清新蝶呤(Npt)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来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2例,将脑梗死(CI)患者45例作为CI组,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27例作为LI组,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研究对象40例为正常对照组。Npt的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采用乳胶免疫比浊法对HS-CRP进行测定。结果 CI组及LI组患者的Npt、HS-CRP在24 h时呈现明显的升高,72 h升高的程度最大,而在7 d时出现降低。CI组患者与LI组及对照组比较相同时间点的Npt及HS-CRP均明显较高(P<0.05);LI组与对照组比较,相同时间点的Npt及HS-CRP均明显较高(P<0.05)。24 h、72 h、7 d、14 d、28 d各时间点CI组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与Npt、HS-CRP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在炎症反应中Npt的作用与HS-CRP具有相似性,对于脑梗死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李岳鹏蔡宗群彭鹏忠
关键词:脑梗死新蝶呤高敏C反应蛋白
生长转化因子-15与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分析
2011年
目的通过检测和分析GDF-15血浆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关系、并探讨GDF-15与心脏超声指标的相关性及其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入选CHF患者115例,对照36例。CHF患者按病因分为缺血性心衰组(n=69)和非缺血性心衰组(n=46),按左室射血分数分为收缩性心力衰竭组(n=31)和舒张性心力衰竭组(n=81)。ELISA检测血浆GDF-15水平。结果 CHF组血浆GDF-15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且随着心功能纽约分级(NYHA)程度的加重而增加。GDF-15水平与NYHA分级(r=0.638,P=0.00),LA(r=0.250,P=0.002)、LV(r=0.295,P=0.000)均呈显著正相关;与左室射血分数(r=-0.233,P=0.004)呈显著负相关。进一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仅有NYHA分级(标化的相关系数B=0.616,P=0.000)、年龄(标化的相关系数B=0.173,P=0.013)和CREA(标化的相关系数B=-0.140,P=0.046)与GDF-15独立相关。应用ROC曲线分析表明:GDF-15与BNP均司用于诊断慢性心衰,但GDF-15与BNP比较,其在诊断心衰各亚组(缺血性、非缺血性、收缩性和舒张性)的价值无统计学差别。联合GDF-15和BNP两种指标后与单独BNP比较,发现仅在收缩性心衰诊断中有统计学差别(P=0.046)。结论 CHF患者血浆GDF-15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与NYHA分级严重程度相关。GDF-15是良好心衰标志物,GDF-15与BNP均可用于诊断慢性心衰。其升高的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蔡宗群钟赟李爱群莫沛刘世明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左室射血分数收缩性慢性心衰血浆水平缺血性心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