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辉华 作品数:41 被引量:182 H指数:8 供职机构: 浙江省台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11例分析 2002年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特征 ,以期引起对该病的认识和重视。方法 :对 11例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合文献讨论本病的可能发生机制。结果 :11例患者平均 67 3岁 ,10例单眼受累 ,1例双眼受累 ,2例瞳孔病理性不等大 ,1例瞳孔散大 ,8例眼内肌无影响。结论 :本病突然起病 ,多为单侧不完全性动眼神经麻痹 ,瞳孔正常。及时诊治 ,预后良好。 陈为安 蒋辉华 包任尧关键词:糖尿病 动眼神经麻痹 发病机制 微血管病变 代谢障碍 CXCL16基因rs2277680位点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的关系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汉族人群血清趋化因子CXC配体16(CXCL16)基因rs2277680位点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台州医院神经内科自2013年9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420例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同期26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CXCL16基因rs2277680位点多态性并比较组间差异。结果rs2277680位点的AA+GA基因型频率和A等位基因频率在脑梗死组和对照组间(87.9% vs 82.1%;69.5% vs 6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AA+GA基因型是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OR= 2.050,P=0.043,95%CI:1.021-4.113)。结论CXCL16基因rs2277680位点AA+GA基因型与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的发病密切相关;A等位基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的遗传易感基因。 陈云 周元林 朱敏 蒋辉华 朱峰 王恩 柯绍发 韩文胜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死 多态现象 脑出血并发高钠血症18例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24 2002年 15 2例脑出血患者按血钠水平分为高钠血症组 (18例 )和对照组 (134例 ) ,对两组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高钠血症组死亡 11例 ,病死率 6 1.11%;对照组死亡 2 6例 ,病死率 19.40 %,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丘脑出血发生率 ,高钠血症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空腹血糖浓度≥ 6 .1mmol/L、血白细胞计数≥ 10 .0 g/L、血压≥ 2 3.9/14.6kPa、体温≥ 39℃及血肿破入脑室者百分比 ,高钠血症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果表明 ,脑出血并发高钠血症主要与其自身病理生理机理有关 ;其病死率高 ,多预后不良。 陈为安 蒋辉华 包仕尧关键词:脑出血 高钠血症 电解质紊乱 病理生理 病例分析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测的临床价值探讨 被引量:5 2002年 对 75例经CT、MRI确诊的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超声作相关分析 ,并将其分为非梗死侧组与梗死侧组 ,对两组的超声病理改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 81.3%,以多发斑块为主 ,颈动脉超声病理改变与梗死部位不一定有关 ,但软斑与梗死的发生及其部位、病情、预后有相关性。结果表明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关系密切 ,软斑能预示病情及预后 ,颈动脉超声对脑梗死是一种重要、无创而又实用的检测手段。 蒋辉华 周旭平 包仕尧 赵合庆关键词:脑梗死 颈动脉超声 颈动脉粥样硬化 MRI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超声及血脂分析检查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脂水平对脑梗死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80例脑梗死病人及70例健康体检者行颈动脉超声及血脂分析检查,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将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病人分成A、B、C三组,并对不同程度的颈动脉... 蒋辉华 陈秋月 屈铁军 金笑平文献传递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分子表达分析 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分子表达变化,探讨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活化程度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84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及61例对照者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PAC-1、CD62P阳性率,分析其与脑梗死的病程、病灶部位及大小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急性脑梗死组PAC-1、CD62P阳性率均显著增高(P<0.05);发病3d内PAC-1、CD62P阳性率>15d以上者,且与梗死灶大小密切相关,与梗死的部位无关。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明显提高,与病情严重性有一定的关系,宜早期加强抑制血小板活化的治疗。 陈秋月 蒋辉华 卓红英 陈葆国关键词:血小板活化 脑梗死 流式细胞术 以眩晕发病的脑梗死3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2010年 眩晕(vertigo)是神经科常见症状,对于临床无明确体征且头颅CT无阳性发现的患者临床上常首先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现将我科2008年10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36例单纯眩晕发病、神经系统无明确定位体征而最终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资料分析如下。 郑海滨 马莉亚 蒋辉华 余玲萍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发病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定位体征 急性脑梗死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病人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及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为预防和控制脑梗死后并发肺部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498例急性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筛选10个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同时对发生肺部感染的病人进行痰培养,将培养结果与各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最终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的危险因素有7个,按OR值的大小,各危险因素依次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史、侵入性操作、吞咽困难、意识障碍、吸烟、合并基础疾病、年龄;脑梗死后肺部感染的菌种以G-菌为主,但在伴有吞咽困难及侵入性操作时G+菌的感染机会大大增加。结论急性脑梗死病人并发肺部感染有其独特的临床特点,充分认识这些特点,对预防和控制脑梗死病人肺部感染有帮助。 蒋辉华 崔可 林琳 江毅卿 金笑平关键词:脑梗死 肺部感染 两种剂量阿托伐他汀与丁苯酞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常规剂量和高剂量阿托伐他汀与丁苯酞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55例)和B组(55例);其中A组患者... 蒋辉华 林琳 周元林 洪卫军 郑海宾文献传递 神经梅毒的临床诊断探讨 被引量:14 2007年 目的对神经梅毒的临床特点进行探讨,加深临床医师的认识,减少误诊与漏诊。方法对11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别从发病年龄、易感人群、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诊断特点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神经梅毒起病隐袭,临床表现复杂,多发于中壮年、文化水平较低且职业不太固定,有非婚性行为的人群,临床容易被误诊为脑炎、脑梗死、各种脑病、亚急性联合变性、周围神经病、多发性硬化等,对于疑似病例,及时行血清及CSF抗体检查,可获得早期诊断。结论临床医师只有充分认识上述临床特点,才能减少误诊、漏诊。 蒋辉华 林琳 江毅卿关键词:神经梅毒 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