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承哲 作品数:26 被引量:107 H指数:6 供职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哲学宗教 更多>>
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治疗预防并发症的效果 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治疗对预防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症的疗效。方法随机将21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康复治疗组和常规观察组,两组各109例患者,其中康复治疗组患者在发病后除给予内科药物治疗外并于2 d后即给予康复锻炼治疗,包括电疗和运动锻炼等;常规观察组患者给予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结果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经1个月的治疗,康复治疗的患者提高程度明显优于常规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在治疗早期即给予康复治疗,可以明显促进患者运动和自理能力的康复。 范承哲 刘悦 毕齐关键词:卒中 康复 日常生活活动 CABG术前颈动脉重度狭窄亚满意血管成形术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分析CABG术前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的亚满意球囊扩张和小直径支架置入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神经介入科连续3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左主干或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合并颈内动脉重度狭窄(≥70%)患者,行小球囊亚满意扩张及小直径支架置入术,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临床和影像资料等。30例中冠心病左主干病变6例,三支病变24例。既往同侧颈动脉狭窄伴脑梗塞2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6例。技术成功定义为颈内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前向血流mTICI3级,且残余狭窄<50%。围手术期并发症定义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和CABG术后30天内出现急性缺血性或出血性卒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全因性死亡。亚满意成形定义为球囊扩张和支架成形至靶血管管腔直径的80%。结果全组手术成功29例(96.7%,29/30)。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1例,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术后随访30天,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塞各1例,无心脏相关并发症。结论CABG术前接受亚满意球囊扩张和小直径支架置入术安全可行,可减少颈动脉狭窄介入术中迷走反射所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不良事件和CABG围手术期低灌注致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生。 郭旭 范承哲 马玉栋 王力锋 张楠 王洋 于蕾 何晓芬 杨新健关键词:颈动脉狭窄 支架置入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椎动脉起始部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发生及影响探讨 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椎动脉起始部位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椎动脉起始部位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n=21)和未狭窄组(n=53),对比2组一般资料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74例患者中21例(28.38%)发生再狭窄,且均见于术后6个月内;单因素分析显示,再狭窄组的术前后循环不足、合并颈内动脉狭窄、对侧椎动狭窄均与非狭窄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颈内动脉狭窄为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椎动脉起始部位支架置入术后6个月内存在较高的再狭窄风险,主要与合并颈内动脉狭窄有关,其他相关影响因素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范承哲 博力杨 李放关键词:支架植入术 椎动脉 再狭窄 脑CT灌注成像联合颈动脉高分辨磁共振成像在颅外段颈动脉狭窄诊断及支架成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探讨脑CT灌注成像(CTP)联合颈动脉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在颈动脉狭窄诊断及支架置入术中的评估价值。方法:经颈动脉B超证实颅外段颈动脉重度狭窄90例患者,行脑CTP联合颈动脉HR-MRI检查,对结果分析、评估基础上,选取合适的颈动脉支架置入。结果:共筛查85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高危患者,其中CTP异常75例。最终64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存在易损斑块(含纤维帽破裂、斑块内出血),行闭环自膨支架治疗,余21例患者行开环自膨支架置入,术中所有患者使用保护伞装置。手术成功率97.6%,围手术期内出现1例脑叶出血、1例下肢静脉血栓,未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结论:脑CTP联合颈动脉HR-MRI可充分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并了解狭窄段管腔斑块成分,为颈动脉支架的选择及降低围手术期风险提供重要指导。 郭旭 博力杨 毕齐 刘悦 王力锋 范承哲关键词:脑灌注成像 磁共振成像 颈动脉狭窄 血管成形术 Neuroform EZ支架在重度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中的初步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评价Neuroform EZ支架在重度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神经介入科采用Neuroform EZ支架进行治疗的36例重度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资料(规范药物治疗下仍有缺血性卒中发作),所有患者术前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以明确诊断,术后30 d、6个月随访,主要终点事件定义为术后30 d内发生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出血性或缺血性卒中、任何原因引起的死亡。结果36例患者支架置入成功率100%,支架置入后罪犯血管狭窄率由93.6%±4.5%降为18.8%±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36,P<0.001);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为0,术后6个月随访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为0。术后6个月内TIA发生率2.78%(1例),无缺血性卒中死亡病例。结论Neuroform EZ支架在规范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重度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治疗中安全有效,但仍需长期随访、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加以验证。 范承哲 王力锋 马玉栋 郭旭 张楠关键词:颅内动脉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 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层下梗死和白质脑病1例报告 2005年 冯立群 范承哲 毕齐关键词:白质脑病 病例报告 肌电图 泌尿外科门诊心理健康的单中心调查 被引量:4 2012年 焦虑和抑郁障碍是一类常见的临床精神疾患,常与躯体疾病共同存在^[1],逐渐被临床各个专业领域的医生所重视。但目前综合医院门诊对焦虑、抑郁的诊断和治疗率仍较低^[2],距离“初级医疗机构对抑郁/焦虑障碍的识别率达到50%以上”^[3]的目标还有相当差距。尤其在外科系统。 李青 李明川 范承哲 刘俊敏 罗勇 王永兴关键词:心理健康 外科门诊 泌尿 焦虑障碍 初级医疗机构 精神疾患 生活方式控制联合纳豆红曲胶囊降低血脂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研究生活方式控制联合纳豆红曲胶囊降低血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募集高脂血症志愿者,按照2:1的比例随机分为纳豆红曲组(生活方式控制+纳豆红曲胶囊)20例和生活方式控制组(单纯生活方式控制)10例。两组试验期间均进行生活方式控制,纳豆红曲组同时服用崇健纳豆红曲胶囊1.35 g bid,共90 d;入组后第0天、30天、60天及90天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访视,记录0 d及90 d的血脂四项、肝肾功能及各访视点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分析两组试验前后血脂四项、肝肾功能变化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等。结果纳豆红曲组试验前后比较,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明显下降(P<0.05);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有明显下降(P<0.05);生活方式控制组试验前后LDL-C及T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各自试验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血肌酐(creatinine,Cr)各自试验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试者试验期间均未发生不良事件。结论与单纯生活方式控制相比,对高脂血症患者予生活方式控制联合纳豆红曲胶囊干预可以有效降低LDL-C及TC水平。 于逢春 周洋 张新宇 范承哲 李会军 宋哲 陈志刚 毕齐关键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总胆固醇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在症状性基底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中作用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初步探讨术前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VWI)在症状性基底动脉重度狭窄血管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神经介入科连续收治的15例症状性基底动脉重度狭窄(狭窄率≥70%)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所有患者均采用HRMR-VWI评估基底动脉狭窄处粥样斑块的位置、易损性及其与重要分支血管的关系。15例患者中,2例接受单纯球囊扩张术,13例行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评估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死率,通过临床随访明确随访期间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通过影像学随访评估基底动脉有无再狭窄。结果15例患者术前的HRMR-VWI检查结果提示,动脉粥样斑块位于基底动脉背侧9例,腹侧2例,左侧壁7例,右侧壁6例。4例患者存在易损斑块表现。2例患者的动脉斑块毗邻左侧小脑前下动脉,5例位于基底动脉下段及双侧椎动脉汇合处。术中无一例发生基底动脉穿孔和下游血管栓塞。术后30 d内,1例患者发生1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5例患者均无出血性卒中和死亡事件。15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7.5个月(范围为5.0~9.0个月),无卒中及死亡事件,末次随访时mRS的中位数为1分(范围为0~1分)。8例患者术后6个月行影像学随访,其中1例患者发生基底动脉再狭窄(狭窄率为50%),其余7例行影像学复查未发现靶血管存在≥50%的再狭窄。结论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症状性基底动脉重度狭窄,HRMR-VWI可用于评估动脉狭窄处的斑块位置、易损性及其与重要分支血管的关系,有助于增加其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 郭旭 张楠 范承哲 马玉栋 王力锋关键词: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基底动脉 新型长鞘在颈动脉重度狭窄血管内治疗路径建立的初步探讨 2024年 目的:探讨新型长鞘在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治疗路径建立初步使用经验。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神经介入科、脑血管病科颈动脉(包括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C1段)重度狭窄(≥70%)患者,使用新型长鞘建立路径,收集一般资料、临床及影像资料等。共30例,颈总动脉狭窄者6例(20.0%),颈内动脉C1段狭窄18例(60.0%),颈总动脉、颈内动脉C1段共同受累者6例(20.0%)。既往同侧颈动脉狭窄伴脑梗死者21例(70.0%),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9例(30.0%)。技术成功定义颈总动脉靶血管到位率及颈内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前向血流(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modified 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nfarction score,mTICI,mTICI)3级,且残余狭窄<30%为技术成功;技术失败定位为路径建立失败更改其他介入材料,围手术期并发症定义为术后30d内同侧颈动脉急性缺血性或出血性卒中和全因性死亡。结果:30例患者均患者手术成功。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中1例出现短暂性全面性遗忘;术后随访30d同侧颈动脉脑梗死1例,未出现死亡并发症。结论:新型长鞘在颈动脉路径建立中是安全可行的,可增加迂曲颈总动脉通路导管到位率,减少路径建立过程中血管损伤。 郭旭 何晓芬 王力锋 范承哲 张楠 霍晓川关键词:颈动脉狭窄 支架置入术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