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代读

作品数:115 被引量:879H指数:19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5篇期刊文章
  • 3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9篇天文地球
  • 7篇生物学
  • 7篇水利工程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文化科学
  • 3篇历史地理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9篇长江
  • 23篇长江三角
  • 23篇长江三角洲
  • 12篇第四纪
  • 12篇三角洲
  • 12篇晚第四纪
  • 10篇地层
  • 10篇海岸
  • 9篇全新世
  • 9篇古环境
  • 8篇水下三角洲
  • 8篇海平
  • 8篇海平面
  • 7篇长江水下三角...
  • 7篇潮汐
  • 7篇沉积环境
  • 6篇矿物
  • 6篇长江口
  • 5篇层序
  • 4篇地层特征

机构

  • 114篇同济大学
  • 8篇华东师范大学
  • 6篇长江大学
  • 4篇南京大学
  • 4篇天津地质矿产...
  • 4篇国家海洋局
  • 3篇国家海洋局第...
  • 3篇青岛海洋地质...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河海大学
  • 2篇河南理工大学
  • 2篇台湾中山大学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上海科技馆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15篇范代读
  • 35篇李从先
  • 15篇杨守业
  • 11篇吴伊婧
  • 10篇尚帅
  • 9篇涂俊彪
  • 8篇邓兵
  • 6篇陈玲玲
  • 6篇张悦
  • 5篇蔡进功
  • 5篇王扬扬
  • 5篇张艳伟
  • 5篇赵娟
  • 4篇吴国瑄
  • 4篇张梦莹
  • 4篇冷伟
  • 3篇许惠平
  • 3篇郭艳霞
  • 3篇王强
  • 3篇丛友滋

传媒

  • 13篇海洋地质与第...
  • 10篇古地理学报
  • 9篇同济大学学报...
  • 8篇第二届深海研...
  • 6篇科学通报
  • 4篇地球科学进展
  • 4篇第四纪研究
  • 3篇沉积学报
  • 3篇海洋通报
  • 3篇第十三届全国...
  • 3篇第三届全国沉...
  • 3篇第十二届全国...
  • 2篇海洋科学
  • 2篇微体古生物学...
  • 2篇海洋学报
  • 2篇中国科学(D...
  • 2篇海洋地质动态
  • 2篇海洋学研究
  • 2篇2001年全...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6篇2021
  • 2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11篇2014
  • 6篇2013
  • 17篇2012
  • 3篇2011
  • 7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 8篇2004
1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杭州湾庵东浅滩潮坪层序粒度特征及应用被引量:8
2005年
庵东浅滩位于潮差和流速急剧变化的杭州湾南岸,不同断面潮坪沉积物粒度特征明显不同,但粒度参数的垂向变化却是有规律的,并可相互对比.依据粒度参数可进行潮坪沉积亚相的划分,其中砂和粘土的体积分数是主要依据,分选系数是重要依据,偏态和峰态变化比较复杂,只具参考价值.由沉积物粒度特征确定的高、中、低潮坪界线与仅依潮位划分的界线相似,仅位置有所区别,但前者能更好地反映沉积与动力之间的关系,而且更便于古代潮坪沉积的对比研究.采用粒径趋势分析方法推断钻孔岩芯中沉积物的净搬运方向,其结果与已知潮流向基本一致,说明趋势分析方法在钻孔沉积物输运方向的研究中也有一定的适用性,可用于古流向研究.
范代读郭艳霞李从先原龙虎
关键词:潮坪沉积粒度参数相分析古流向
福建兴化湾外近海210Pb法沉积速率及校正方法被引量:6
2019年
运用γ谱仪,对采自福建省兴化湾外近海海域的D37和FJ3-12孔进行了 210Pb 、 226Ra和 137Cs 活度的测试,得到这3种核素活度随深度变化特征。分别运用210Pb 法的CFCS模式(恒定通量恒定沉积模式,Constant Flux and Constant Sedimentation)和CRS模式(恒定供给速率模式,Constant Rate of Supply)以及 137Cs 时标法计算平均沉积速率,发现3种方式的计算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在排除粒度变化对核素剖面的影响后,对比不同取样深度的结果发现,指数衰减剖面不完整度(取样深度未达 210Pb 的本底值区)对运用CFCS和CRS模式计算平均沉积速率均有不利影响,其中对CRS模式的影响随剖面不完整性愈强而愈显著。为此提出了相关校正方法作为参考,即先根据CFCS模式估算平均沉积速率和相应的 210Pbex 累积量,再通过CRS法建立钻孔年龄框架,由此可计算得出D37和FJ3-12孔的平均沉积速率分别为2.76cm/yr和4.35cm/yr.
王晓慧吴伊婧范代读
关键词:沉积速率校正方法
长江水下三角洲YD0902孔研究及其与邻近钻孔的对比
<正>对长江水下三角洲泥质区钻孔YD0902进行粒度分析、高分辨率元素扫描和14C测年分析,选取部分元素数据,对比粒度特征以及岩性特征,将钻孔自上而下划分为五个沉积相:1前三角洲相(0~14.08m):灰色、灰褐色块状泥...
苏建锋范代读冷伟陈玲玲
文献传递
泥质沉积物和泥岩中有机质的赋存形式与富集机制被引量:47
2007年
运用多学科的、系统的分析方法,研究泥质沉积物和泥岩中有机质赋存形式与富集机制的差异性.黏土粒级的有机碳和氯仿沥青A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粒级,说明黏土矿物对富集有机质具重要作用;其中氯仿沥青A含量增加尤为显著,表明黏土矿物富集的主要是可溶有机质.热重(TG)和差热分析(DTA)结果显示,有机质富集和赋存形式具明显的多样性,除在黏土粒级中主要富集可溶有机质外,在其他粒级中见大量的生物碎屑和无定形有机质的存在,在DTA曲线上表现为多个放热峰的出现.泥岩样经不同方法预处理后,进行X射线衍射(XRD)和DTA分析.在XRD曲线上黏土矿物层间距随温度变化,DTA曲线上的有机质放热峰也随温度变化.在350℃附近黏土矿物层间距与有机质放热峰的变化具有一致性,且极其稳定,这是有机质进入黏土矿物层间形成有机黏土复合体的显著特征.由此可见,有机质与黏土矿物结合并不完全是简单的表面吸附,部分有机质进入到黏土矿物的层间,形成非常稳定的有机质黏土复合体.有机质在沉积物和泥岩中的保存形式和富集机制的研究对于深入理解全球碳循环过程和通量,以及评价有机质的生烃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蔡进功包于进杨守业王行信范代读徐金鲤王爱萍
关键词:黏土矿物可溶有机质
苏北海岸带潮成辐射砂脊群的形成及其古地理意义被引量:20
2004年
南黄海潮成辐射砂脊群的面积约为 2 0 0 0 0km2 ,以 16 0°的角度从弓京港向海展开。它与以弓京港为顶点的辐聚辐散潮流场相伴而生。 6 0余个钻孔揭示 ,毗邻海区辐射砂脊体系的江苏沿岸平原上存在一个面积约30 0 0km2 潮成砂区 ,其顶点位于东台 ,同样呈扇形以 130°的角度向东展开。在潮成砂区内潮成砂质沉积单元位于冰后期海侵型砂坝 -湖沉积层之上 ,二者之间具明显的冲刷面。砂坝 -湖沉积层位于晚更新世基底硬粘土层之上 ,二者之间有较长的沉积间断。潮成砂沉积层上覆潮坪沉积层 ,二者呈渐变关系。以潮成砂层底部的侵蚀面为界 ,其下为海侵序列 ,其上为海退序列。古潮流的研究揭示 ,潮成砂区内同样存在辐聚辐散的古潮流场 ,其顶点位于东台附近。由此推断 ,沿海平原的潮成砂区内也是辐射状潮成砂脊体系 ,它形成于全新世海退时期。由于长江和黄河三角洲的前展 ,以东台为顶点的潮成砂脊体系逐渐暴露成陆。陆上和海域潮成辐射砂脊群形成于相同的潮汐动力环境 ,但处在不同的发育阶段 ,前者形成于全新世中期 ,后者发育于全新世晚期。矿物分析揭示 ,陆上和海区的潮成辐射砂脊体系主要由长江和黄河沉积物组成 ,其中长江沉积物由南向北运移 ,且时间较早 ;黄河沉积物由北向南运移 ,时间较迟 ,这种泥沙的运移?
赵娟范代读李从先
关键词:古地理海岸带南黄海
瓯江三角洲南翼晚第四纪孢粉、藻类记录及其古环境意义
张梦莹范代读尚帅吴国瑄
长江口低氧区百年尺度沉积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正>河口陆架区的低氧水体(DO<2.0 mg/L)不论对自然生态系统还是人类生产活动都会产生重要影响。然而由于低氧程度及发生频率的不同,诸如U/Th、V/Cr、Ni/Co等古海洋氧化还原条件的定量元素地化指标在近岸并不...
吴伊婧范代读
文献传递
台湾浊水溪辫状河与扇三角洲沉积特征分析
<正>台湾是非常年轻的造山带,是近500Ma年来由欧亚板块、冲绳板块和菲律宾板块挤压而不断隆升的岛屿。构造活动非常活动,地震时常发生,处在东亚季风带,同时又受到台风强烈影响等,使得台湾成全球产沙量最高的区域。境内河流源短...
范代读刘祖乾
文献传递
瓯江三角洲南翼晚第四纪孢粉、藻类记录及其古气候意义被引量:19
2012年
YQ0902孔位于瓯江三角洲南翼的海岸平原上,沉积相与AMS^(14)C测年分析表明,钻孔底部为MIS 3阶段的河湖相沉积,之上为形成于MIS 2的硬粘土层。约在10cal.kaB.P.海侵到达本区,沉积了一套厚约29m的海侵-海退沉积旋回。古气候重建表明,50~35cal.kaB.P.凉爽干燥,35~25cal.kaB.P.温和湿润,25~10cal.kaB.P.寒冷干燥,10~9cal.kaB.P.凉爽偏干,9.0~6.5cal.kaB.P.暖热潮湿,6.5~4.8cal.kaB.P.温凉偏干,4.8~1.8cal.kaB.P.温暖潮湿,1.8cal.kaB.P.之后趋同于现代气候。受中全新世东亚夏季风减弱影响,研究区降雨减弱始于6.5cal.kaB.P.,这与前人研究认为季风区降雨减弱年限随纬度增加有时滞的观点相一致。孢粉记录的两次百年尺度(6.9~7.3cal.kaB.P.和5.0~5.5cal.kaB.P.)降温事件,与全球性强降温事件(7.3cal.kaB.P.和5.5cal.kaB.P.)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张梦莹范代读吴国瑄尚帅陈玲玲
关键词:古气候全新世
长江口低氧区沉积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沉积环境与底层水含氧量演化历史初探
吴伊婧范代读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