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守业

作品数:224 被引量:1,959H指数:31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6篇期刊文章
  • 93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3篇天文地球
  • 17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经济管理
  • 4篇水利工程
  • 3篇农业科学
  • 3篇理学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67篇沉积物
  • 46篇示踪
  • 44篇长江
  • 40篇地球化
  • 40篇地球化学
  • 32篇同位素
  • 24篇矿物
  • 22篇河流
  • 18篇碎屑
  • 18篇物源示踪
  • 17篇化学风化
  • 15篇陆架
  • 14篇沉积环境
  • 13篇元素地球化学
  • 13篇表层沉积物
  • 1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1篇示踪意义
  • 11篇风化
  • 9篇锆石
  • 8篇新生代

机构

  • 217篇同济大学
  • 25篇青岛海洋地质...
  • 16篇南京大学
  • 15篇国土资源部
  • 12篇中国科学院
  • 5篇国家海洋局第...
  • 5篇中山大学
  • 5篇香港大学
  • 4篇天津地质矿产...
  • 4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上海市地质调...
  • 3篇中国极地研究...
  • 3篇自然资源部第...
  • 2篇广州海洋地质...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西北师范大学
  • 2篇亚琛工业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224篇杨守业
  • 35篇王中波
  • 34篇李从先
  • 31篇李超
  • 21篇郭玉龙
  • 16篇毕磊
  • 15篇范代读
  • 13篇黄湘通
  • 12篇张志珣
  • 12篇苏妮
  • 11篇邓凯
  • 11篇赵云
  • 9篇窦衍光
  • 9篇郑洪波
  • 8篇蔡进功
  • 7篇徐娟
  • 6篇王爱萍
  • 6篇王权
  • 6篇李保华
  • 5篇邓兵

传媒

  • 22篇海洋地质与第...
  • 10篇地球化学
  • 9篇地球科学进展
  • 7篇同济大学学报...
  • 7篇第十届全国第...
  • 6篇第四纪研究
  • 6篇古地理学报
  • 6篇中国科学:地...
  • 5篇科学通报
  • 5篇沉积学报
  • 5篇矿物岩石地球...
  • 4篇海洋学报
  • 4篇中国科学(D...
  • 4篇第十一届全国...
  • 3篇海洋地质动态
  • 3篇第十届全国同...
  • 3篇中国矿物岩石...
  • 3篇中国矿物岩石...
  • 2篇地质学报
  • 2篇岩矿测试

年份

  • 3篇2024
  • 8篇2023
  • 1篇2022
  • 5篇2021
  • 6篇2020
  • 9篇2019
  • 12篇2018
  • 13篇2017
  • 12篇2016
  • 19篇2015
  • 16篇2014
  • 11篇2013
  • 16篇2012
  • 12篇2011
  • 15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7篇2007
  • 9篇2006
  • 4篇2005
2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洋钡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2021年
随着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在地学的众多研究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钡同位素在早期主要用于行星演化研究,而随着其分析精度的提升,被较广泛地用来示踪研究地球表生过程和环境演变。近些年,钡同位素在海洋学研究中发展迅速,尤其是在示踪(古)海洋生产力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本次研究综述了海洋钡的主要储库——海水、沉积物和珊瑚的钡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示踪(古)海洋生产力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分析当前研究薄弱点,进而展望钡同位素地球化学在海洋科学研究的广阔应用前景。
金晨阳苟龙飞李超杨守业
关键词:钡同位素海洋沉积物
苏北滨海平原冰后期古地理演化与沉积物物源研究被引量:72
2000年
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长江与黄河对冰后期的苏北滨海平原发育与苏北南黄海潮成砂体的形成影响巨大。冰后期早期长江物质影响大于黄河。黄河供给泥沙量较少 ,且对本区影响主要在北部、中部地区。公元 112 8年黄河改道由苏北入海之后 ,黄河影响范围明显大于长江。长江仅由个别狭窄的汊道提供有限的物质而影响范围较小。古长江主流并未由琼港地区入海 ,而携带大量物质建设潮成砂体。最近 2 0 0 0年来本区沉积物主要由黄河提供。分析表明元素地球化学方法在沉积物物源判别时 ,可有效的避免水动力因素影响 。
杨守业李从先张家强
关键词:冰后期古地理演化沉积物物源元素地球化学
长江水系沉积物碎屑矿物组成及其示踪意义被引量:86
2006年
长江碎屑矿物组成研究表明,轻矿物以石英、长石和岩屑为主,不同支流轻矿物组成特征不同,成熟度指数平均是2.0,一般干流高于支流,成熟度随沉积物搬运距离增加而增大。QFL及QtFL三角图解显示长江沉积物主要来自再旋回造山带物源区,流域风化剥蚀速度较快,不同支流物质汇入干流,使得干流轻矿物组成复杂多变而难以和支流区别。重矿物含量从长江上游至下游呈递减趋势,其主要组合是磁铁矿—普通角闪石—普通辉石—石榴子石—绿帘石—褐铁矿—钛铁矿。红柱石和磷灰石是金沙江沉积物的特征矿物组合;蓝晶石是岷江流域的特征矿物;涪江的特征矿物是榍石;汉江的特征矿物组合是磷灰石、紫苏辉石和硅镁石;锆石是湘江的特征矿物。不同流域的特征矿物指示其源岩性质。上游的雅砻江、大渡河以及岷江等支流沉积物对中、下游干流沉积物的贡献较弱。涪陵以上长江流域风化作用强烈,母岩主要是沉积岩类(碎屑岩、泥岩);其下流域沉积物中近源弱风化物质明显增加,其源岩类型体现为岩浆岩和变质岩类;而金沙江攀枝花地区及湘江、沅江沉积物则更多来自流域内广泛分布的大片变质岩类。
王中波杨守业李萍李从先蔡进功
关键词:长江沉积物碎屑矿物
沉积物Li同位素示踪大陆风化的可靠性
和全球大洋生物碳酸盐的Li同位素记录相比,沉积物Li同位素基本不受生物分馏作用的影响,且能给出某个特定区域风化-气候响应的信息。钻孔沉积物的Li同位素组成可以恢复历史时期特定流域沉积物化学风化强度,特别是气候转型期流域土...
郭玉龙杨守业杨承帆
树脂柱串联法分离地质样品中Sr-Nd-U
2023年
Sr、Nd、U等同位素体系被广泛应用于地球表生过程中年代测定及物源示踪等研究,高效地分离这些同位素体系,对于推广这些同位素方法的应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若要同时分析地质样品中Sr、Nd、U三种元素的同位素,现有方法往往需要消解两份样品,一份用于Sr-Nd而另一份用于U的分离提纯。这种方法不但增加了样品用量,而且需要多次蒸干溶液转换介质,既延长了分离流程也增加了样品被污染的风险。为了提高样品利用率和分析效率,本文通过将树脂柱串联改进了分离流程,提出一种仅需消解一份样品,便可同时提取Sr、Nd、U三种元素的新方法。本方法中Sr的分离采用Sr特效树脂,包含Nd在内的稀土元素(REE)的分离采用AG50W-X8树脂,U的分离采用UTEVA特效树脂。实验中将三种树脂柱串联,采用3mol/L硝酸淋洗液淋洗,同步进行平衡树脂、上样、洗杂志,避免了蒸干操作。分离后的淋出液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试元素含量。结果表明:U的回收率接近99.9%,Sr的回收率超过90%,Nd的回收率超过80%;同时三种树脂柱串联的分离流程,主要基体元素(K、Ca、Na、Ba、Fe、Rb等)的去除率均超过99%,降低了对Sr、Nd、U高精度同位素分析的干扰;REE中的Sm则可以通过后续使用Ln树脂等进一步去除。此外,本文还交换了Sr特效树脂和UTEVA树脂的位置,比对两种不同串联顺序对分离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树脂柱串联顺序对目标元素的分离并无显著影响。使用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实现Sr、Nd、U的分离,在减少操作步骤的同时节省约一半的样品用量,提高了同位素分析效率。
骆正骅李超赖正王晨羽郭玉龙段知非徐娟杨守业
关键词:U同位素分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东海低氧区表层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研究意义
黄湘通杨守业高诗婷王锐
长江水下三角洲记录的全新世以来的环境信息被引量:5
2012年
分析长江水下三角洲YD 0901孔的粒度、TOC(总有机碳)和TN(总氮),建立全新世以来高分辨率年代地层图(平均分辨率为20a).结果显示,"中全新世大暖期"(距今7ka~6ka)水下三角洲加速营造,同时闽浙泥质区开始缓慢形成.TOC和TN测试数据表明:在距今2.7ka左右,YD0901孔的TN含量逐渐增加,说明流域人类活动逐渐加剧;而TOC由于部分的成岩作用,含量并未明显增加.通过沉积相分析,得到最大海侵面的深度,为准确估算冰后期最大海侵以来水下三角洲沉积总量提供了可靠依据.
王敏杰郑洪波杨守业范代读
关键词:全新世长江水下三角洲沉积速率总有机碳总氮
28 ka以来海平面和黑潮变化对于冲绳海槽南部沉积物源汇过程的控制:Sr-Nd-Pb同位素和REE的制约
窦衍光杨守业石学法李超邵菁清
现代长江主要支流与干流沉积物的REE组成
<正>亚洲河流地球化学是近几年国际河流研究的热点,也受到国际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关注。长江作为发源于青藏高原地区的第一大河,流域主要位于扬子地块上,跨越了不同的地形地貌和大地构造单元,流域地质构造和源岩类型比亚洲...
杨守业王中波
文献传递
末次盛冰期以来青藏高原-孟加拉湾“源-汇”系统研究进展
2023年
近20年来,国际上对末次盛冰期以来青藏高原-孟加拉湾“源-汇”系统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为及时跟踪研究前沿,并进一步为地球系统科学思想指导下东北印度洋源汇过程研究提供新思路,本文按照从源到汇的思路,从流域风化侵蚀、海洋沉积物来源、沉积模式、源汇系统响应等几个方面总结了目前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并指出了未来的主要突破方向。概括起来,主要取得如下认识: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尺度的物理侵蚀过程主要受控于季风气候变化,而化学风化过程与季风气候关系复杂,温度、降水、植被和冰川等因子在特定时期均可能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孟加拉湾沉积物主要来自周边河流输入的流域风化产物,以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输入的青藏高原物质为主,同时也有部分来自印度半岛和缅甸的物质;末次盛冰期以来青藏高原源区物质贡献占据绝对优势(>70%),且整体变化不大,但各物源端元贡献比例在千年尺度上出现明显波动变化。孟加拉湾陆架发育典型的风暴控制型三角洲-陆架沉积,而底层浊流和表层环流作为孟加拉湾最重要的两个输运动力,对孟加拉湾深海扇沉积物组成和分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总体看来,末次盛冰期以来青藏高原-孟加拉湾“源-汇”系统演化主要受印度夏季风和海平面变化控制。未来的研究应以地球系统科学思想为指导,加强海陆结合的现代沉积过程的长期连续观测,聚焦沉积记录中环境替代指标的精确解译,揭示流域风化过程对季风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结合数值模拟和海洋大数据分析,预测快速全球变化背景下青藏高原-孟加拉湾“源-汇”系统的演化趋势及环境效应,同时加强与世界大陆边缘其他典型源汇系统的比较研究。
石学法李景瑞乔淑卿刘升发万世明万世明
关键词:印度季风海平面
共2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