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艳卫
- 作品数:25 被引量:39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北省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胆道闭锁患儿血清MMP-7和uPAR水平与肝纤维化和预后的关系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胆道闭锁(BA)患儿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和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水平与肝纤维化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月3月至2019年3月在该院接受肝门空肠吻合术(Kasai术)治疗的70例BA患儿作为BA组,同期在该院体检的5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并根据肝纤维化程度将70例BA患儿分为轻度纤维化组(42例)和重度肝纤维化组(28例)。根据总肝红素(TB)水平将70例患儿分为非黄疸组(40例)和黄疸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MMP-7和uPAR水平,分析MMP-7和uPAR与肝纤维化和预后的关系。结果BA组患儿手术前及手术后2个月血清MMP-7、uPAR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2个月时血清MMP-7、uPAR水平均明显高于手术前(P<0.05);重度肝纤维化组患儿手术前及手术后2个月血清MMP-7、uPAR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肝纤维化组患儿(P<0.05),黄疸患儿手术前及手术后2个月血清MMP-7、uPAR水平均明显高于非黄疸组患儿(P<0.05);轻度肝纤维化患儿手术后2个月血清MMP-7、uPAR水平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黄疸患儿手术后2个月血清MMP-7、uPAR水平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肝纤维化患儿手术后2个月血清MMP-7、uPAR水平明显高于手术前(P<0.05),黄疸组患儿手术后2个月血清MMP-7、uPAR水平明显高于手术前(P<0.05)。结论BA患儿血清MMP-7和uPAR水平的升高与肝纤维化的加重及术后黄疸的发生相关,可能有助于BA患儿病情及预后的评估。
- 宫颖新王萍白玉坤张桂枝焦晗亮刘伟栋李杨祁艳卫
- 关键词:胆道闭锁基质金属蛋白酶-7肝纤维化
- 胰岛素样因子3对体外培养的小鼠睾丸引带细胞增殖和收缩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因子3(INSL3)对体外培养的小鼠睾丸引带细胞增殖和收缩活性的影响。方法手术放大镜解剖出3日龄雄性昆明小鼠的睾丸引带组织,进行原代细胞培养后传代。将传代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加入INSL3,浓度分别为3.3×10-3μmol.L-1、3.3×10-4μmol.L-1、3.3×10-5μmol.L-1及3.3×10-6μmol.L-1,分别持续作用12 h、24 h、48 h,利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其细胞增殖情况;细胞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细胞纤维状肌动蛋白(F-actin)的结构变化及表达情况。结果不同浓度INSL3作用后的不同时间点,检测细胞增殖和收缩活性的相关指标,结果均存在时间-剂量效应,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及各实验组细胞均呈持续性增殖,24 h后增殖更明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NSL3可刺激睾丸引带细胞骨架重塑,细胞周边肌动蛋白丝带增多,胞质中微丝F-actin明显粗大、变长,细胞中F-actin表达量增加。各实验组中以3.3×10-3μmol.L-1组变化尤其明显。结论 INSL3对睾丸引带细胞增殖和收缩活性有直接促进作用,可能参与睾丸引带发育甚或睾丸下降过程的调节。
- 李建宏祁艳卫蒋学武段守兴张镟杨新彬唐水平
- 关键词:胰岛素样因子3睾丸引带肌动蛋白小鼠
- 胰岛素样因子3对培养小鼠睾丸引带细胞的影响
- 目的: 许多研究表明,男性生殖系统分化和发育异常明显增加,大多数与睾丸发育、下降不全相关,而睾丸引带与睾丸发育、下降关系密切。人类胰岛素样因子3(INSL3)基因广泛存在,其表达的蛋白多肽是胰岛素样家族激素的一部分,是...
- 祁艳卫
- 关键词:细胞培养F-肌动蛋白
- 文献传递
- 小儿腹部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4例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小儿腹部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临床对于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作者收治的4例腹部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4例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儿均经手术完整切除,其中1例术后复发,经二次手术后进行全身化疗。结论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是低度恶性软组织肿瘤,临床症状不典型,主要依靠病理诊断。手术切除是唯一可靠的治疗手段,复发患儿可配合全身化疗提高疗效。
- 祁艳卫李杨刘伟栋高磊冯峰白玉坤王萍
- 关键词:肌纤维母细胞瘤儿童
- 小儿肝母细胞瘤术前应用C5V化疗方案效果分析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研究术前应用C5V化疗方案(顺铂+5-氟尿嘧啶+长春新碱)在小儿肝母细胞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4月河北省儿童医院外科收治的15例术前应用C5V为基础化疗方案的肝母细胞瘤患儿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总结其临床疗效。结果15例肝母细胞瘤患儿术前应用C5V方案化疗3~6疗程,13例患儿肿瘤不同程度缩小,甲胎蛋白均明显下降,PREREXT期别降低得以行根治术,其中11例患儿为R0切除,2例患儿为R1切除。另外2例患儿更换为其他化疗方案,C5V方案术前化疗的治疗有效率达86.7%。2例患儿复发死亡,其余13例患儿无瘤生存。不良反应方面:脱发最常见68.5%(37/54),恶心、呕吐发生率31.5%(17/54),骨髓抑制发生率25.9%(14/54),肝功能异常发生率9.3%(5/54),肾功能异常发生率3.7%(2/54),其中Ⅲ度/Ⅳ度骨髓毒性发生率为9.3%(5/54),Ⅲ度/Ⅳ度脱发毒性反应发生率为5.6%,未见其他Ⅲ度/Ⅳ度不良反应。所有患儿未见听力损害及不良反应相关致死事件。结论C5V为基础化疗方案的术前化疗可缩小肿瘤,减少微小转移病灶,耐受性良好,有效提高手术切除率,改善肝母细胞瘤患儿预后。
- 祁艳卫冯峰高磊高文斌王萍李想
- 关键词:肝母细胞瘤儿童术前化疗
- 先天性纤维肉瘤1例被引量:1
- 2011年
- 5岁以下小儿的纤维肉瘤为先天性纤维肉瘤(Congenital fibrosarcoma)。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小儿外科近期收治1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 段守兴李建宏张镟王广欢谢肖俊钟军祁艳卫蒋学武
- 关键词:先天性纤维肉瘤小儿外科
- 胆道闭锁患儿血清microRNA-21水平的表达及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胆道闭锁患儿血清microRNA-21(miR-21)水平的表达及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76例作为胆道闭锁组,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婴幼儿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qRT-PCR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清miR-21 mRNA相对表达量,进一步根据胆道闭锁组的miR-21 mRNA相对表达量中位数将其分为高miR-21组和低miR-21组,每组38例。比较不同miR-21 mRNA相对表达量胆道闭锁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肝组织纤维化评分及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比值(APRI)、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酶(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ol)]水平、肝脏组织上皮-间质细胞转化(EMT)相关分子[E-cadherin、ZEB1]水平的差异。分析胆道闭锁患儿血清miR-21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结果高miR-21组、低miR-21组、正常对照组血清miR-21 mRNA相对表达量和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miR-21组血清miR-21 mRNA相对表达量和总胆红素水平高于低miR-21组;低miR-21组miR-21 mRNA相对表达量和总胆红素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高miR-21组肝组织纤维化评分、APRI、LN、HIA、PCⅢ、Ⅳ-Col水平高于低miR-21组(P<0.05)。高miR-21组肝脏组织E-cadherin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低miR-21组(P<0.05);ZEB1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低miR-21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胆道闭锁患儿血清miR-21水平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肝组织纤维化评分、APRI呈正相关(r=0.546、0.669和0.578,均P<0.05);与肝纤维化指标LN、HA、PCⅢ、Ⅳ-Col的水平呈正相关(r=0.781、0.663、0.503和0.628,均P<0.05);与E-cadherin mRNA相对表达量呈负相关(r=-0.614,P<0.05),与ZEB1 mRNA相对表达量呈正相关(r=0.607,P<0.05)。结论高表达的miR-21可能参与胆道闭锁患儿肝纤维化过程,可能与其促进EMT的作用相关。
- 宫颖新王萍白玉坤张桂枝焦晗亮刘伟栋李杨祁艳卫
- 关键词:胆道闭锁MICRORNA-21肝纤维化
- 婴儿臀部骨外尤因肉瘤一例
- 2018年
- 女婴,7月2天。因发现右侧臀部肿物20 d入院。检查:右臀部外侧区可见皮肤隆起,局部无发红及破溃,可触及一肿物,直径约3.0 cm,质韧,活动度可,无触痛,无波动感,皮温正常。彩超:右臀部隆起处皮下低回声包块(图1)。CT回报:右臀部皮下脂肪层软组织团块(图2)。完善术前准备后行右臀部肿物切除术,术中探查:右臀部浅筋膜浅层可见肿物,呈暗红色,无明显包膜,与周围组织界限尚清晰,肿物内可见浅褐色鱼脑样物质,完整切除肿物(图3)。
- 祁艳卫李杨王萍
- 关键词:臀部尤因肉瘤骨外婴儿皮下脂肪层术中探查
- 外周血NLR、hs-CRP/ALB、HMGB1与小儿腹腔镜下肠套叠复位术后医院感染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超敏C反应蛋白/白蛋白(hs-CRP/ALB)、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小儿腹腔镜下肠套叠复位术后医院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接受小儿腹腔镜下肠套叠复位术的10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将其分为未感染组和感染组,再根据感染程度将感染组患儿分为轻度组和中重度组。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计算NLR。采用ELISA法检测hs-CRP、ALB、HMGB1水平,并计算hs-CRP/ALB。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外周血NLR、hs-CRP/ALB、HMGB1水平对小儿腹腔镜下肠套叠复位术后医院感染的预测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小儿腹腔镜下肠套叠复位术后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与未感染组相比,感染组外周血NLR、hs-CRP/ALB、HMGB1水平及手术时间≥2 h患儿比例较高(P<0.05)。NLR、hs-CRP/ALB、HMGB1及三者联合预测小儿腹腔镜下肠套叠复位术后医院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2、0.785、0.724、0.922,特异性分别为88.6%、85.7%、57.1%、78.6%,敏感度分别为61.8%、61.8%、79.4%、91.2%。NLR、hs-CRP/ALB、HMGB1升高均为小儿腹腔镜下肠套叠复位术后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与轻度组相比,中重度组肠套叠患儿外周血NLR、hs-CRP/ALB、HMGB1水平较高(P<0.05)。结论外周血NLR、hs-CRP/ALB、HMGB1水平异常升高与小儿腹腔镜下肠套叠复位术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术后感染、评估感染程度的重要指标。
- 高磊刘伟栋祁艳卫王萍
- 关键词:医院感染高迁移率族蛋白B1
- 儿童软组织肉瘤15例误诊分析
- 2020年
- 目的分析儿童软组织肉瘤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总结防范误诊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8年10月收治的误诊为其他疾病的儿童软组织肉瘤1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均因患儿家长发现患儿体表肿块就诊,均为单发病灶,发病部位为躯干9例,四肢3例,头颈2例,阴唇1例,肿块直径为0.4~5(1.82±0.24)cm。误诊时间15~20 d,误诊为表皮样囊肿7例,皮脂腺囊肿、纤维瘤各3例,脂肪瘤2例,均行单纯性肿块切除。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软组织肉瘤,确诊为纤维肉瘤9例,横纹肌肉瘤、脂肪肉瘤各3例,确诊后行再次扩大切除术+化疗6例,行再次扩大切除术5例,行单纯化疗4例。15例3年生存率为60.00%(9/15),5年生存率为33.33%(5/15)。结论临床医师应加强对儿童软组织肉瘤的认识,综合分析相关资料,避免误诊误治。
- 冯峰祁艳卫
- 关键词:纤维肉瘤横纹肌肉瘤脂肪肉瘤儿童表皮样囊肿纤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