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瞿文超

作品数:50 被引量:125H指数:8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8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7篇乳腺
  • 21篇乳腺癌
  • 21篇腺癌
  • 17篇中药
  • 13篇乳腺炎
  • 13篇腺炎
  • 12篇细胞
  • 10篇乳痈
  • 10篇粉刺
  • 10篇粉刺性乳痈
  • 8篇生存率
  • 8篇术后
  • 8篇中药复方
  • 8篇总生存率
  • 7篇乳癌
  • 7篇乳癌术
  • 7篇乳腺癌患者
  • 7篇生存期
  • 7篇细胞性
  • 7篇癌患者

机构

  • 50篇上海中医药大...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上海中医药大...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同济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50篇瞿文超
  • 40篇万华
  • 35篇吴雪卿
  • 32篇冯佳梅
  • 30篇高晴倩
  • 24篇邵士珺
  • 6篇张婷婷
  • 6篇顾沐恩
  • 5篇李欣荣
  • 4篇陶颖娜
  • 4篇傅勤慧
  • 4篇陈玮黎
  • 3篇姜晓燕
  • 3篇沈坤炜
  • 2篇李卓
  • 2篇刘晓鸫
  • 2篇徐兆东
  • 2篇周绍荣
  • 2篇潘琼
  • 2篇葛彦

传媒

  • 4篇中国中西医结...
  • 3篇上海中医药杂...
  • 3篇第十一届全国...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中国临床研究
  • 1篇上海医药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医药学报
  • 1篇江苏中医药
  • 1篇中成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陕西中医
  • 1篇四川中医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光明中医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年份

  • 5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8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丹芩消郁合剂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6年
目的评价丹芩消郁合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开放、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方法,选择符合乳腺增生病(肝郁化火证)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丹芩消郁合剂)、对照组(他莫昔芬)和联合用药组(丹芩消郁合剂+他莫昔芬),用药周期为两个月经周期,经期不停用药物。观察并记录患者服药前及服药1个月经周期、2个月经周期后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包括乳房肿块积分、乳房疼痛积分;中医症候疗效积分,以及患者的一般情况及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结果 1 3组在治疗前后的乳房疼痛积分、乳房肿块积分、中医症状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3组治疗乳腺增生病均有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6.7%,90.0%,100.0%,疗效相近。3全部治疗过程中,3组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所有实验室安全性检查异常指标均能够排除试验药物影响。结论丹芩消郁合剂对乳房疼痛的疗效显著,丹芩消郁合剂联合他莫昔芬能对乳房肿块的疗效上显著提高。
冯佳梅万华吴雪卿孙佳晔高晴倩瞿文超邵士珺
关键词:他莫昔芬乳腺增生病临床疗效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柴胡清肝汤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作用机制
2023年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柴胡清肝汤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和Uniprot数据库筛选柴胡清肝汤的有效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信息,利用GeneCards数据库获取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相关靶点,并利用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药物-成分-共同靶点关系网络。通过Venny 2.1.0构建韦恩图获取药物和疾病的共同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获取核心蛋白的相互作用网络,运用DAVID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GO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运用AutoDock及Pymol对关键靶点与相应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分析柴胡清肝汤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潜在作用机制。结果共获得柴胡清肝汤有效活性成分199个,药物-疾病作用靶点23个,其中槲皮素、山柰酚、β-谷甾醇、豆甾醇、黄芩素等关键有效活性成分与IL-6、TNF、ALB、IL-1β、CXCL8、STAT3、CCL2、IL-4等靶点相互作用,调控IL-17、Toll样受体、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NF-κB、TNF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筛选的主要活性成分与其对应靶蛋白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柴胡清肝汤通过多组分、多靶点、多通路的效应特点发挥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作用,可能与调控巨噬细胞功能相关。
谢璐万华吴雪卿冯佳梅高晴倩瞿文超邵士珺孙佳晔
关键词:柴胡清肝汤肉芽肿性乳腺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巨噬细胞功能
一种治疗乳腺癌的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中药制药领域,涉及一种治疗乳腺癌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以益气养阴、调摄冲任为治则,采用下述中药原料的提取物:黄芪,党参,白术,枸杞子,南沙参,仙灵脾,山茱萸配以辅料,制成治疗乳腺癌的小制剂。经动物实验...
万华吴雪卿冯佳梅傅勤慧高晴倩李欣荣瞿文超陶颖娜
文献传递
托里消毒散与柴胡清肝汤干预热盛肉腐证化脓性非哺乳期乳腺炎初期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观察托里消毒散与柴胡清肝汤治疗热盛肉腐证化脓性非哺乳期乳腺炎(NPM)的临床疗效及对相关血清免疫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研究方法,将72例热盛肉腐证化脓性NPM初期患者采用区组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试验组内服托里消毒散治疗,对照组内服柴胡清肝汤治疗,疗程均为28天。入组第1~28天,每14天清晨抽取空腹血,测量肿块大小,记录脓肿形成及皮肤破溃程度。结果试验组治疗第14天较对照组脓肿范围更大,脓肿表面溃破数量及程度更严重(P<0.05);治疗28天,试验组肿块缩小程度、红细胞沉降率(ESR)下降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化脓性NPM初期患者免疫功能紊乱,表现为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补体(C)4、T淋巴细胞亚群CD3^(+)和CD4^(+)、调节T淋巴细胞(Treg)以及CD19^(+)B淋巴细胞(CD19^(+))异常升高,C3、活化人类白细胞Ⅱ类抗原DR(HLA-DR)T淋巴细胞以及自然杀伤(NK)细胞异常降低,两组治疗后异常指标水平均趋于正常,试验组对HLA-DR T细胞的调节作用更强(P<0.05)。结论与柴胡清肝汤比较,托里消毒散在促进化脓性NPM初期肿块缩小、抗炎及免疫调节方面作用更好。
杜楠楠万华冯佳梅瞿文超邵士珺孙佳晔吴雪卿
关键词:托里消毒散柴胡清肝汤
中药复方对乳腺癌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的影响
目的:观察“乳癌术后方”对乳腺癌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以及总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随访和统计592例乳腺癌患者,其中中药组352例,对照组240例。中药组患者必须于手术后的1年内开始服用“乳癌术后方”,服药时间≥1年;对照组患...
瞿文超沈坤炜万华吴雪卿冯佳梅高晴倩邵士珺张婷婷顾沐恩梅章懿陈小松
关键词:中药复方
乳腺导管内脂质样分泌物与非哺乳期乳腺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脂质样分泌物与非哺乳期乳腺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乳腺科手术、病史资料完整且治愈的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共232例,采用Spearmen等级相关分析探讨乳腺导管内脂质样分泌物与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及治疗复发情况的相关性。结果 232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手术中乳腺导管内脂质样分泌物评分为0分(无分泌物)93例(40.09%),2分(分泌物量少)60例(25.86%),4分(分泌物量中)55例(23.71%),6分(分泌物量多)24例(10.34%)。不同分泌物评分在患者生育次数、末次生育至发病时间、乳房肿块、乳房皮红、乳房疼痛、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住院时间、痊愈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在年龄、体质指数、哺乳时间、乳房脓肿、血清垂体泌乳素(PRL)、创口愈合时间、复发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乳腺导管内脂质样分泌物与生育次数、乳房肿块、乳房皮红、乳房疼痛、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住院时间、痊愈时间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末次生育至发病时间呈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乳腺导管内脂质样分泌物与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病相关,分泌物积聚会加重局部症状、延长治疗时间。
仲姗姗万华陶颖娜冯佳梅瞿文超
关键词:非哺乳期乳腺炎乳腺导管
LncRNA MCM3AP-AS1调节miR-424-5p/PSAT1轴对乳腺癌恶性进展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lncRNA)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3相关蛋白-反义链1(MCM3AP-AS1)调节微小核糖核酸(miR)-424-5p/磷酸丝氨酸氨基转移酶1(PSAT1)轴对乳腺癌恶性进展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法检测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和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BT549、BT20中LncRNA MCM3AP-AS1、miR-424-5p和PSAT1信使核糖核酸(m RNA)的表达水平。构建LncRNA MCM3AP-AS1低表达模型、miR-424-5p敲低与过表达模型,并使用RT-qPCR方法验证转染模型构建的成功。分别采用四氮甲基唑蓝(MTT)法、Transwell实验检测乳腺癌细胞株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MDA-MB-231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和PSAT1蛋白的表达。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后,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与RNA免疫共沉淀(RIP)实验分别验证LncRNA MCM3AP-AS1与miR-424-5p、miR-424-5p与PSAT1之间的靶向关系。结果:在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BT549、BT20中MCM3AP-AS1、PSAT1 m 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MCF-10A(P<0.05),miR-424-5p表达水平显著低于MCF-10A(P<0.05)。敲低MCM3AP-AS1或过表达miR-424-5p均可以降低MDA-MB-231细胞的吸光度(OD490)值、细胞迁移数目和细胞侵袭数目、CyclinD1、N-cadherin和PSAT1蛋白表达水平(P<0.05),提高细胞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P<0.05)。敲低miR-424-5p的表达逆转了下调MCM3AP-AS1对MDA-MB-23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以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与RIP实验证实MCM3AP-AS1靶向负调控miR-424-5p表达,miR-424-5p靶向负调控PSAT1的表达。结论:LncRNA MCM3AP-AS1在乳腺癌中呈高表达,其低表达可通过靶向调节miR-424-5p/PSAT1轴抑制乳腺癌的恶性进展。
冯佳梅万华高晴倩瞿文超邵士珺孙佳晔吴雪卿
关键词:乳腺癌
一种治疗乳腺癌的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中药制药领域,涉及一种治疗乳腺癌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以益气养阴、调摄冲任为治则,采用下述中药原料的提取物:黄芪,党参,白术,枸杞子,南沙参,仙灵脾,山茱萸配以辅料,制成治疗乳腺癌的小制剂。经动物实验...
万华吴雪卿冯佳梅傅勤慧高晴倩李欣荣瞿文超陶颖娜
文献传递
盾构切开术治疗复杂性浆细胞性乳腺炎32例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 :探讨盾构切开术治疗复杂性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盾构切开术治疗32例复杂性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观察该方法对复杂性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治疗效果。结果 :盾构切开术治疗复杂性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痊愈率为84.38%(27/32),总有效率为96.77%(30/31),平均创口愈合时间为53.59 d,平均痊愈时间为62.70 d。患者治疗前后乳房外形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t=1.11,P=0.28)。结论 :盾构切开术治疗复杂性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良好,且能维持患者乳房的原有外形。
陆娟懿瞿文超冯佳梅高晴倩邵士珺吴雪卿万华
关键词:疗效观察
中药复方对不同分子的分型乳腺癌患者总生存率的影响
目的 :观察"乳癌术后方"对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随访和统计545例不同分子分型的乳腺癌患者,其中luminal型412例,Her-2(+)型32例,三阴性101例。中药组患者必须于手术后的1...
瞿文超吴雪卿冯佳梅高晴倩邵士珺张婷婷顾沐恩梅章懿陈小松沈坤炜万华
关键词:乳腺癌分子分型中药复方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