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怡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出血
  • 2篇血液
  • 2篇血液流变
  • 2篇血液流变学
  • 2篇硬变
  • 2篇肝硬变
  • 2篇肝硬化
  • 2篇并发
  • 1篇胆道
  • 1篇胆道疾病
  • 1篇胆囊
  • 1篇胆囊病
  • 1篇胆囊病变
  • 1篇血浆
  • 1篇血浆粘度
  • 1篇血液流变学改...
  • 1篇血液流变学检...
  • 1篇血液流变学特...
  • 1篇血液流变学异...
  • 1篇硬化剂

机构

  • 5篇蚌埠医学院

作者

  • 5篇田怡
  • 4篇徐希岳
  • 4篇王启之
  • 2篇吴鸿悌
  • 2篇左志成
  • 2篇马爱英
  • 1篇李凤云
  • 1篇叶元康
  • 1篇任明
  • 1篇刘丛森
  • 1篇郑德培
  • 1篇吴炎

传媒

  • 3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年份

  • 1篇1996
  • 3篇1992
  • 1篇199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肝硬化与胆囊病变关系的探讨被引量:3
1992年
本文对150例肝硬化患者进行胆囊研究,结果发现胆囊正常者仅占38.67%,胆囊异常者占61.33%;其中胆结石占21.33%,胆囊壁增厚占31.33%,胆囊肿大占4.00%,胆囊萎缩占3.33%,仅表现胆囊收缩功能减退占1.33%,胆囊结石87.5%发生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74.19%的胆结石病例伴有脾功能亢进。肝硬化患者并发胆囊病变发生率超过61%,值得临床重视。
徐希岳郑德培吴炎田怡左志成
关键词:肝硬变胆道疾病并发症病理
肝硬化患者血液流变学特征及其与出血关系的探讨被引量:1
1992年
本文对48例肝硬化患者和24例正常人进行血液流变学研究,结果显示肝硬化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其中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组血液粘度、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低于肝硬化非出血组和正常对照组。这些资料提示血液流变学异常可能是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和再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
田怡徐希岳王启之
关键词:血液流变学上消化道出血肝硬变
肝硬变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被引量:4
1996年
肝硬变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已有诸多报道,但有关研究肝硬变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者的报告确甚少。本文通过对肝硬变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血液流变学检测,并与肝硬变非出血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以探讨肝硬变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特征,为缓解病情及防治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
王启之田怡徐希岳吴鸿悌
关键词: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浆粘度血液流变学改变红细胞聚集性血液流变学检测并发出血
幽门螺旋菌与胃液pH值关系的探讨被引量:1
1991年
为探讨胃液酸度对幽门螺旋菌(HP)的影响,我们对609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进行HP检查和pH值测定,结果发现:在257例胃液pH≤2.0患者中,HP阳性率为47.5%(112/257),在311例HP阳性患者中,pH≤2.0者占39.2%(122/311);胃液pH≥4.0患者的HP阳性率高于HP<4.0者,且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5);另外,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在高胃酸环境下HP阳性率较高(为75%),并对其阳性率较高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王启之左志成徐希岳马爱英田怡李凤云叶元康刘丛森
关键词:幽门螺旋菌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
经内窥镜注射硬化剂治疗食管静脉破裂出血
1992年
本文报道36例共82次经纤维胃镜注射硬化剂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并发出血,其中急诊止血32例占88.9%,暂时有效2例为5.6%。硬化剂主要选用5%鱼肝油酸钠,注射针孔出血不止,加用利多卡因-高渗盐水正肾上腺素溶液(L-HS-E),可达立即止血效果,其中18例一年后随访,经硬化剂注射1次再出血率为50%,二次注射再出血率为2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本组并发症为:胸骨后疼痛56.0%。术后发热32.0%,腹泻24.4%,贲门口溃疡5.6%,针孔出血47.6%。
吴鸿悌任明田怡王启之马爱英
关键词: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内窥镜硬化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