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爱英

作品数:5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幽门螺
  • 2篇幽门螺旋菌
  • 2篇幽门弯曲菌
  • 2篇培养基
  • 2篇曲菌
  • 2篇弯曲菌
  • 1篇羊血
  • 1篇氧化酶
  • 1篇硬化剂
  • 1篇硬化剂治疗
  • 1篇幽门螺杆菌
  • 1篇十二指肠
  • 1篇十二指肠溃疡
  • 1篇食管
  • 1篇食管静脉破裂
  • 1篇食管静脉破裂...
  • 1篇食管静脉曲张
  • 1篇尿素酶
  • 1篇破裂出血
  • 1篇曲菌感染

机构

  • 5篇蚌埠医学院
  • 1篇蚌埠市第二人...

作者

  • 5篇马爱英
  • 4篇王启之
  • 3篇李凤云
  • 3篇叶元康
  • 3篇张明霞
  • 3篇左志成
  • 2篇唐素兰
  • 2篇刘从森
  • 2篇田怡
  • 1篇何先弟
  • 1篇贾继辉
  • 1篇任明
  • 1篇徐希岳
  • 1篇吴鸿悌
  • 1篇刘丛森
  • 1篇宋淑英
  • 1篇孙晓龙

传媒

  • 4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年份

  • 1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1
  • 2篇199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双快试验诊断幽门弯曲菌感染
1990年
本文应用双快(尿素酶、氧化酶)试验,对200例胃疾病患者的胃粘膜活检标本进行幽门弯曲菌检查,并与直接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相对照,我们认为较单项尿素酶试验更为可靠。经统计学检验证明双快试验是一种简便、快速的诊断方法。
李凤云叶元康刘从森唐素兰张明霞左志成王启之马爱英
关键词:幽门弯曲菌尿素酶氧化酶
一种新的选择鉴别幽门弯曲菌(CP)培养基
1990年
新改良的CP选择鉴别培养基系在国内常用的选择性CP培养基的基础上加入2、3、5氯化三苯四氮唑(TTC),对CP的分离不但有选择作用,而且有鉴别作用。CP在新培养基上菌落呈现金黄色伴有金属光泽。该培养基对分离和鉴定CP方便易行,有利于临床实践推广应用。
叶元康李凤云唐素兰张明霞刘从森左志成马爱英王启之
关键词:幽门弯曲菌培养基
经内窥镜注射硬化剂治疗食管静脉破裂出血
1992年
本文报道36例共82次经纤维胃镜注射硬化剂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并发出血,其中急诊止血32例占88.9%,暂时有效2例为5.6%。硬化剂主要选用5%鱼肝油酸钠,注射针孔出血不止,加用利多卡因-高渗盐水正肾上腺素溶液(L-HS-E),可达立即止血效果,其中18例一年后随访,经硬化剂注射1次再出血率为50%,二次注射再出血率为2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本组并发症为:胸骨后疼痛56.0%。术后发热32.0%,腹泻24.4%,贲门口溃疡5.6%,针孔出血47.6%。
吴鸿悌任明田怡王启之马爱英
关键词: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内窥镜硬化剂
幽门螺旋菌与胃液pH值关系的探讨被引量:1
1991年
为探讨胃液酸度对幽门螺旋菌(HP)的影响,我们对609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进行HP检查和pH值测定,结果发现:在257例胃液pH≤2.0患者中,HP阳性率为47.5%(112/257),在311例HP阳性患者中,pH≤2.0者占39.2%(122/311);胃液pH≥4.0患者的HP阳性率高于HP<4.0者,且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5);另外,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在高胃酸环境下HP阳性率较高(为75%),并对其阳性率较高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王启之左志成徐希岳马爱英田怡李凤云叶元康刘丛森
关键词:幽门螺旋菌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
卵黄悬液代替羊血用于幽门螺旋菌培养基研究
1993年
用卵黄悬液代替羊血对实验室保存的已知幽门螺旋茵(HP)菌株及胃粘膜活检标本的分离培养.结果表明在分别含有10%卵黄悬液或羊血的培养基中,已知菌株形成的菌落数,前者明显多于后者(P<0.01);在Skirrow培养基中进行生长速度的动态观察,前者也明显快于后者.对80例胃粘膜活检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其中含卵黄的培养基检出HP35例,检出率为43.75%,含羊血培养基检出HP31例,检出率38.75%,分离阳性率前者高于后者,经统计学分析,两者无显著性差别.
张明霞贾继辉何先弟马爱英孙晓龙宋淑英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羊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