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 作品数:7 被引量:38 H指数:3 供职机构: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RRM1对胆道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胆道系统恶性肿瘤(BTC)组织中核苷酸还原酶 M1(RRM1)表达对术后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采集164例接受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期Ⅰ~Ⅲ期 BTC 患者标本,其中接受吉西他滨术后辅助化疗4周期以上者86例(化疗组),未化疗者78例(未化疗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 RRM1表达,Kaplan-Meier 生存曲线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164例样本中 RRM1高表达率43.3%;低表达率56.7%。胆囊癌、胆管癌、壶腹癌患者 RRM1表达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RRM1表达与 BTC 患者各临床病理特征无统计学相关性(P 均>0.05)。未化疗组中,RRM1高表达者的总生存期(OS)高于低表达者(P <0.05);化疗组中,RRM1高表达者 OS 低于低表达者(P <0.001)。结论在 BTC 术后未化疗患者中,RRM1高表达提示预后较好;而在接受吉西他滨辅助化疗患者中,RRM1低表达者更能从术后吉西他滨化疗中受益。 韩月婷 邓婷 潘虹 刘锐 王霞 巴一关键词:胆道系统恶性肿瘤 M1 亚基 术后辅助化疗 维持治疗在晚期结直肠癌化疗后达稳定患者中的价值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探讨晚期结直肠癌姑息化疗后获得疾病稳定患者的预后异质性及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应用。方法:研究收集2008年4月至2014年10月204例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接受标准一线和(或)二线化疗后获得疾病稳定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分析该人群临床病理特征,筛选预后异质性分层因子,并评估姑息化疗后治疗手段(即单纯观察或维持治疗)对于特殊人群的影响。结果:单因素生存分析表明化疗线数、基线CA724、CEA、CA19-9水平、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姑息化疗后治疗手段为预后影响因素。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一线化疗、基线CA19-9低水平、PLR低水平、姑息化疗后维持治疗患者预后较好。亚组分析显示PLR高水平患者中,维持治疗组与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13.43个月和10.63个月(P=0.003)。结论:基线CA19-9、PLR水平及姑息化疗后治疗手段为获得疾病稳定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子。疾病稳定人群尤其是PLR高水平者宜接受维持治疗。 陈幸运 周礼鲲 王霞 白明 刘锐 李鸿立 巴一 黄鼎智关键词:晚期结直肠癌 预后 化疗对胃癌SPARC表型的影响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化疗对胃癌SPARC(secreted protein,acidic and rich in cysteine)表型的影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32例胃癌组织中SPARC的表达情况。132例胃癌组织中,54例取自新辅助化疗后手术胃癌患者,78例取自无新辅助化疗手术的胃癌患者,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例组织标本中SPARC的表达,分析化疗对SPARC表型影响。结果:较正常胃组织及肿瘤细胞周围的间质组织,SPARC在胃癌细胞中高表达;SPARC高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相关。新辅助化疗组的SPARC高表达比例较无新辅助化疗的对照组低(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新辅助化疗后SPARC表型表达为新辅助化疗后手术组胃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子;多因素分析表明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新辅助化疗后SPARC表型表达为独立的预后影响因子。结论:SPARC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胃癌患者预后相关;新辅助化疗可改变胃癌SPARC表型。 高永银 韩如冰 王霞 葛少华 李鸿立 邓婷 巴一 黄鼎智关键词:胃癌 免疫组化 化疗 钙黏附蛋白及降钙素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浸润转移的机制以及上皮间质转化现象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4份前列腺癌组织(观察组)和10份前列腺增生组织(对照组)中上皮性钙黏附蛋白(E-cadherin)、神经性钙黏附蛋白(N-cadherin)及降钙素表达。结果观察组E-cadherin、N-cadherin及降钙素阳性率分别为44.1%、67.6%、44.1%;对照组分别为90.0%、0.0%、10.0%;P均<0.05。E-cadherin表达随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减少,与N-cadherin和降钙素表达呈负相关,N-cadherin与Calcitonin表达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E-cadherin、N-cadherin和降钙素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明显相关,可作为判断前列腺癌恶性进展的指标。 王霞 章明放 张玉洁关键词:前列腺癌 上皮性钙黏附蛋白 降钙素 乳腺癌骨转移患者血清和癌组织白细胞介素11的表达水平与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1(IL-11)在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组织和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和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7年5月—2009年1月收治的180例乳腺癌患者,均经组织学病理证实;按是否发生骨转移分为乳腺癌骨转移组90例、乳腺癌无骨转移组90例.健康对照组为同期本院20名健康体检者,均排除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和其他慢性疾病史.抽取外周血标本,应用酶联免疫法定量检测IL-11的表达情况.同时收集乳腺病理科有完整存档资料的40例有骨转移和40例无骨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相应的肿瘤组织,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IL-11的表达情况.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分析不同乳腺组织IL-11 mRNA表达.筛选出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预后指标,以血清浓度中位数水平分层,并用Log-rank检验评价分层间死亡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 IL-11的血清浓度在乳腺癌骨转移组、无骨转移组及健康对照组分别为(242.9±56.3)μg/L、(85.9±35.7) μg/L及(66.4±20.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532,P<0.05);在骨转移组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t=40.44,P<0.001).IL-11的高表达率在骨转移组和无骨转移组分别为57.5%和14.3%,骨转移组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x2=36.626,P<0.01).IL-11高水平的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生存时间为25.2个月,短于IL-11低水平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44.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550,P<0.01).结论 IL-11的表达与乳腺癌骨转移的发生相关,高表达IL-11的乳腺癌可能更易发生骨转移. 任丽 于洋 王霞 葛洁 文柳静关键词:肿瘤转移 白细胞介素11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CD_(133)、ER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抗原(CD133)、雌激素受体(ER)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手术切除的子宫内膜癌标本75份(肿瘤组)、增生子宫内膜标本30份(增生组)和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标本10份(正常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CD133、ER表达,并分析两指标间及与子宫内膜癌组织分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肿瘤组CD133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增生组及正常组,ER阳性率明显低于增生组及正常组,P均<0.01。CD133、ER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有相关性,两者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CD133、ER异常表达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陈玥 章明放 王霞关键词:子宫内膜癌 雌激素受体 肿瘤干细胞 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CgA、NSE、Syn、ER、PR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样腺癌(EC)组织中嗜铬素A(CgA)、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突触素(Syn)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EC组织(观察组)及40例同期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的内膜组织(对照组)中的CgA、Syn、NSE、ER、PR。结果观察组CgA、NSE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中,高中分化组织CgA、NSE、ER、PR阳性率均高于低分化组织,P均<0.05;浸润深度<1/2组织ER、PR阳性率均高于浸润深度≥1/2组织,P均<0.05。EC组织中,CgA与ER、NSE与PR表达均呈正相关(r=0.381、0.453,P均<0.05)。结论 EC组织中CgA、Syn表达升高,CgA、Syn、NSE等神经内分泌因子有助于EC的病情判断。 刘亮洪 章明放 吴亚威 王霞 王文普 张爱丽关键词:子宫内膜样腺癌 突触素 孕激素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