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娇 作品数:6 被引量:49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彩超引导下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哺乳期乳腺炎 被引量:7 2021年 探讨彩超引导下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哺乳期乳腺炎的的临床应用效果。2018年5月—2019年7月,手术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形成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9例。研究组行彩超引导下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对照组行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术,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切开瘢痕、复发率情况。结果显示,术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复发。研究组术后6、24 h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瘢痕VSS评分和瘢痕长度小于对照组(均P<0.05)。结果表明,彩超引导下的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对哺乳期乳腺脓肿治疗效果较好,创伤小,瘢痕少,疼痛轻和低复发率风险。 张云微 王娇关键词:脓肿切开引流术 乳腺炎 乳腺纤维导管镜在乳头溢液疾病中的诊治价值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乳腺纤维导管镜在乳头溢液疾病中的诊治价值。方法应用乳腺纤维导管镜对100例乳头溢液患者进行诊断,直接观察乳腺导管内的情况,初步判断其疾病性质并准确定位。并将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00例患者中乳管炎35例,乳管扩张症26例,乳管内占位性病变39例(乳管内乳头状瘤32例,乳管内乳头状瘤病4例,乳腺导管浸润癌3例)。病理检查结果与镜下诊断符合率为87.18%(34/39)。乳管炎和乳管扩张症患者于检查后直接进行镜下药物灌注治疗,治愈或好转率为89.09%。乳管内占位性病变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结论纤维乳腺导管镜检查可以明确乳头溢液病因,直接、安全、有效。且在其协助下经溢液乳孔放置乳腺定位针进行手术,可避免手术盲目性。 王娇 金光华 曲文志 赵嫚 涂巍关键词:乳头溢液 156例单孔透明色乳头溢液诊治分析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分析156例单孔透明色乳头溢液的纤维乳管镜诊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单孔透明色乳头溢液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纤维乳管镜检查,并予以局部冲洗,对反复冲洗仍然存在乳头溢液的患者行纤维乳管镜辅助定位下病变乳管切除术。观察156例患者纤维乳管镜下表现及随访情况。结果156例患者均为一次置入纤维乳管镜,无反复扩管过程。其中,132例(84.62%)患者临床表现为:管腔内可见黄白色絮状物,导管相对扩张,管腔通畅,管腔内无隆起改变,管腔内未见明显占位病变;24例(15.38%)患者临床表现为:管腔内可见金属样絮状物渗出,管腔阻塞,部分病例管腔可见明显隆起改变及局灶占位病变。156例患者中,130例患者行纤维乳管镜检查诊断为乳管炎,并行病变乳管冲洗后,随诊1年,无乳头溢液复发,治愈率为83.33%(130/156);26例患者经反复冲洗无效后行病变乳管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乳管扩张19例(12.18%),乳管内乳头状瘤7例(4.49%),术后随访1年,25例患者未见乳头溢液,1例患者再次出现乳头溢液,反复冲洗无效后行病变乳管切除术,对复发性乳头溢液的治愈率为96.15%(25/26)。结论纤维乳管镜技术在局部乳管冲洗治疗及手术定位中具有重要积极作用。 张云微 王娇 张莉乳腺理疗联合局部冷敷治疗哺乳期急性非化脓性乳腺炎效果分析 被引量:4 2021年 探讨乳腺理疗联合局部冷敷治疗哺乳期急性非化脓性乳腺炎的临床效果。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门诊治疗哺乳期急性非化脓性乳腺炎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9例。研究组行乳腺理疗仪器及冷敷联合治疗,对照组行单纯乳腺理疗仪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疼痛、肿块大小、病程长短、复发率情况。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化脓性乳腺炎。研究组患者治疗后24、48、72 h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24、48、72 h肿块直径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程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愈后随诊1个月,均无复发病例。乳腺理疗联合局部冷敷能够减轻哺乳期急性非化脓性乳腺炎患者疼痛、缩短病程。 张云微 王娇关键词:乳腺炎 哺乳期 急性 非化脓性 冷敷 ER和PR及HER-2表达与乳腺癌分子分型及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8 2014年 目的:利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将乳腺癌简易分为4种分子亚型,并探讨这4种分子亚型的临床特征和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根据ER、PR及HER-2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采用回顾性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75例乳腺癌患者简易分为类luminal A型、类luminal B型、类HER-2(+)型及类basal-like型4种类型。对各型的临床特征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并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分析各型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情况及预后因素。结果:在175例乳腺癌患者中,类luminal A型、类luminal B型、类HER-2(+)型及类basal-like型分别占56.00%(98/175)、17.71%(31/175)、12.57%(22/175)和13.71%(24/175)。类basal-like型与类luminal A型相比,患者无瘤生存率较低(P<0.05)。经Cox多因素预后分析,淋巴结阳性患者的预后较淋巴结阴性患者差;类luminal A型患者预后最好,而类basal-like型患者预后最差。结论:淋巴结状况及分子分型是影响乳腺癌预后的重要因素。依据ER、PR及HER-2行乳腺癌分子分型与国际公认分型的临床表现及预后基本一致,对指导基层医院的乳腺癌预后及治疗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王娇 温健 涂巍 赵嫚 于作夫 曲文志关键词:孕激素受体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分子分型 预后 空气波压力疗法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侧上肢丹毒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侧上肢丹毒采用常规治疗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6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侧上肢丹毒的18例患者资料。其中10例采取常规方案进行丹毒治疗(常规治疗组),8例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患侧上肢空气波压力治疗(联合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放疗比例、皮肤破损、体质量指数、基础疾病及患肢水肿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18例患者经治疗后均达显著好转,联合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10.9 d vs.14.5 d,P=0.001)。结论: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能够进一步提高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上肢丹毒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有效缩短治疗时间。 温健 张竞宇 范莹 王娇 赵嫚 涂巍关键词:丹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