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友健
- 作品数:30 被引量:104H指数:5
- 供职机构:江西省儿童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拉莫三嗪的浓度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 建立测定人血浆中拉莫三嗪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为SunFire C18(4.6 mm×250mm,5μm),流动相为水-乙腈-三乙胺(64.5:35:0.5,v/v/v),磷酸调节pH至6.5,流速为1.0 mL min-1,血浆标本经乙酸乙酯-二氯甲烷(75:25,v/v)提取后,在237 nm波长下进行检测。结果 拉莫三嗪在0.312 5~40.0μg mL-1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0.047 2X+0.069 3,r2=0.999 2),相对回收率均在82%~105%,日内和日间RSD均〈5%。结论 该方法专属性强、准确度好、灵敏度高、操作简便,适合临床上对拉莫三嗪血药浓度的常规监测。
- 熊友健谭和平涂琼
- 关键词:拉莫三嗪高效液相色谱法血药浓度
- 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变化对癫痫患儿临床疗效的影响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评价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变化对癫痫患儿临床疗效的影响,为癫痫患儿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癫痫患儿21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给予卡马西平治疗,治疗后检测患儿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分析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变化对癫痫患儿临床疗效影响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儿经卡马西平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并不随血药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其疗效,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随其血药浓度的上升而上升,其中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处于4.0-8.0μg/mL范围内,治疗癫痫患者的总有效率为最高(67.21%),且不良发生率较低(11.47%)。结论:提高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并不增加其治疗效果,相反易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因此监测卡马西平血药浓度控制在治疗窗范围内,可获得最理想的疗效和最低的不良反应。
- 黎忠良彭维杰熊友健
- 关键词:癫痫卡马西平血药浓度临床疗效
- 拉莫三嗪在12岁以下癫痫患儿中的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 目的运用NONMEM软件建立拉莫三嗪在12岁以下癫痫儿童中的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118例服用拉莫三嗪的癫痫患儿159份血药浓度数据及临床资料。用NONMEM及辅助软件建立癫痫儿童的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用自举...
- 熊友健涂琼卢庆红
- 关键词:拉莫三嗪癫痫群体药代动力学
- 文献传递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拉莫三嗪、卡马西平和苯巴比妥的血药浓度
-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浆中拉莫三嗪(LTG)、卡马西平(CBZ)和苯巴比妥(PB)血药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为SunFireTMC18(4.6mmx250mm,5μm),流动相为水-乙腈-三乙胺(64.5∶3...
- 熊友健谭和平卢庆红余晓耕
- 关键词:血浆检测拉莫三嗪卡马西平苯巴比妥血药浓度高效液相色谱法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拉莫三嗪、卡马西平、苯巴比妥的血药浓度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拉莫三嗪(LTG)、卡马西平(CBZ)、苯巴比妥(PB)血药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色谱柱:SunFire^TM 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水-乙腈-三乙胺(64.5:35:0.5),磷酸调节pH6.5;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37nm;血浆样品经乙酸乙酯-二氯甲烷(75:25)提取,以布洛芬为内标。结果:LTG、CBZ在0.625~40.000Fg/mL、PB在1.5625~100.0000μg/mL的血药浓度范围内,其相应峰面积和内标峰面积的比值与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对回收率91%~101%,日内和日间RSD均〈8%。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准确灵敏、操作简便,适用于LTG、CBZ、PB血药浓度监测和药动学研究。
- 熊友健涂琼卢庆红吴澄清
- 关键词:拉莫三嗪卡马西平苯巴比妥高效液相色谱法血药浓度
- 药物传递靶蛋白寡肽转运蛋白1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为相关临床安全用药和新药研发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文献,综述了寡肽转运蛋白1(PEPT1)的组织分布、分子结构与功能、转运机制、底物、与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内容。结果:PEPT1主要在小肠表达,肝和肾中表达较少;其基因编码的蛋白上有多个N-糖基化和蛋白激酶的识别位点,它们可能参与肽转运的调控,且其上的His-57是最关键的组氨酸残基,可能是转运蛋白发挥吸收功能时最关键的结合位点;其对大多数的二肽和三肽有高亲和性,能转运某些特定四肽,但不能转运更长的肽段;其转运机制为主动转运;其底物为二肽、三肽化合物等,但不包括氨基酸和四肽以上的大分子;其主要介导口服给药的肽类及肽类似物相关药物的相互作用。结论:虽然现国内有关PEPT1的研究才刚起步,但由于PEPT1具有底物丰富,能够转运亲脂性的、带电荷的以及不同大小的药物分子的特点,使其将会成为设计前药很好的靶蛋白。
- 杨少林李焕德彭珍珍熊友健赵绪元
- 关键词:转运机制底物相互作用
- 补肾清热合剂治疗外周性性早熟女童的临床疗效与评价
- 2023年
- 目的:探究补肾清热合剂治疗儿童外周性性早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江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40例外周性性早熟患儿,给予补肾清热合剂治疗,观察患儿身高、体重、子宫容积、卵巢容积、雌激素水平变化、乳房分期及有无不良事件发生。结果:补肾清热合剂治疗3、6个月时身高逐步增长,但9个月时部分患儿未增长,12个月时继续增长;治疗3、6个月时,体重缓慢增加;治疗3、6、9、12个月时,患儿子宫容积和卵巢容积缓慢增大;治疗3个月时患儿雌二醇水平迅速下降,但治疗6、9、12个月时,部分患儿雌激素水平再次升高;补肾清热合剂治疗后,患儿乳房分期保持B2-B3不变。全部患儿口服补肾清热合剂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补肾清热合剂治疗外周性性早熟患儿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较小,值得应用。
- 熊友健陶艳红张东光胡榕
- 关键词:雌激素
- 某三甲儿童医院174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 2023年
- 目的分析某三甲儿童医院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探讨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为儿童用药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某三甲儿童医院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严重ADR报告,共174例。从涉及严重ADR患者的年龄、性别、ADR关联性评价和转归情况,怀疑药品种类、剂型、给药途径和生产厂家情况,累及器官(系统)和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严重ADR174例,男84例(48.28%),女90例(51.72%),主要发生在6~12岁(47.70%)的年龄段,大部分患者获得好转;鞘内给药(42.53%)、静脉滴注(35.06%)和静脉注射(12.07%)为主要给药途径,以鞘内给药途径最多;抗肿瘤药物和激素及相关药物引发严重ADR居多,以抗肿瘤药物为主;严重ADR主要造成全身性损害,临床表现为骨髓抑制、过敏性休克、发热、肝损伤等。结论儿童中严重ADR的发生与年龄、性别、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等因素均有关,主要以抗肿瘤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为主,临床使用时应加强抗肿瘤药物ADR监测和管理,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 熊友健胡榕万璐张娟
-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儿童合理用药
- 当归提取物及佛手柑内酯对伏立康唑和伊曲康唑体外细胞转运的影响
- 一、目的:
通过建立Caco-2细胞模型,预测和筛选与当归提取物及其呋喃香豆素类成分可能发生相互作用的药物;研究当归提取物及佛手柑内酯对伏立康唑(Voriconazole,VOR)和伊曲康唑(Itraconazol...
- 熊友健
- 关键词:当归提取物佛手柑内酯伏立康唑伊曲康唑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伏立康唑的浓度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伏立康唑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为Hedera ODS-2(4.6 mm×250mm,5μm),流动相为:0.1 mol·L-1磷酸二氢钠-水-乙腈(20∶35∶45),流速为1.0 mL·min-1,血浆样品经乙酸乙酯-二氯甲烷(75∶25)提取后,在255 nm波长下进行检测。结果伏立康唑在0.10112.16μg·mL-1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Y=0.5345X+0.00254,r2=0.9995),相对回收率均在95%110%,日内和日间RSD均〈6%。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适合伏立康唑的血浆浓度测定及药动学研究。
- 杨玉明熊友健姜松方平飞赵绪元
-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伏立康唑血浆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