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菲菲

作品数:15 被引量:90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术后
  • 5篇愈合
  • 5篇创面
  • 4篇创面愈合
  • 3篇痔术后
  • 3篇混合痔
  • 3篇混合痔术
  • 3篇混合痔术后
  • 3篇肛裂
  • 3篇肛瘘
  • 2篇穴位
  • 2篇穴位电刺激
  • 2篇镇痛
  • 2篇镇痛疗效
  • 2篇深部
  • 2篇湿热
  • 2篇湿热敷
  • 2篇湿热下注
  • 2篇湿热下注型
  • 2篇术后创面

机构

  • 15篇上海中医药大...

作者

  • 15篇沈菲菲
  • 12篇张雅明
  • 11篇夏泽华
  • 6篇张冬梅
  • 6篇杜佳琦
  • 3篇潘琼
  • 2篇张卫刚
  • 2篇王昱

传媒

  • 3篇上海中医药杂...
  • 2篇长春中医药大...
  • 1篇医学综述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湖南中医杂志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湖北中医药大...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内置式深部冲洗引流套管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置式深部冲洗引流套管,包括内层冲洗装置和外层引流装置,所述内层冲洗装置包括第一冲洗管道、第二冲洗管道、冲洗管道出水口、锥头孔;所述外层引流装置包括套管外层本体、外层引流孔;第一、二冲洗管道互不相通,两...
夏泽华张雅明张冬梅沈菲菲杜佳琦潘琼
文献传递
肛周深部瘘道的冲洗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肛周深部瘘道的冲洗装置,包含冲洗管,冲洗管的端部开设有主出水口,冲洗管的管身上环绕开设有多个侧出水口,冲洗管内还分别形成与主出水口和各侧出水口连通的第一和第二管腔;其中,第一和第二管腔相互隔开;该肛周深...
张雅明夏泽华沈菲菲张冬梅张卫刚王昱杜佳琦
肛痈方对大鼠肛周脓肿创面愈合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观察肛痈方对大鼠肛周脓肿创面愈合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SPF级别SD大鼠8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马应龙组、肛痈方组。模型组、马应龙组、肛痈方组建立肛周脓肿模型。马应龙组、肛痈方组肛周脓肿创面外敷相应药物,对照组与模型组大鼠肛周脓肿创面不予处理,持续4周。试验结束后,测定肛周脓肿创面组织成纤维细胞数、毛细血管水平、Notch1、核转录因子-κB(NF-κB)mRNA与蛋白水平、白细胞介素(IL)-2、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肛周组织新生毛细血管数密度、成纤维细胞数、闭合指数水平明降低(P<0.05),Notch1、NF-κB mRNA与蛋白、IL-2、IL-6、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马应龙组、肛痈方组肛周组织新生毛细血管数密度、成纤维细胞数、闭合指数明显升高(P<0.05),Notch1、NF-κB mRNA、蛋白、IL-2、IL-6、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马应龙组、肛痈方组肛周组织上述指标水平相近(P>0.05)。结论肛痈方能减轻大鼠肛周脓肿创面炎症反应,促进创面愈合;其机制与肛痈方能抑制Notch1、TGF-β1 mRNA、蛋白的表达进而抑制创面炎症反应有关。
沈菲菲夏泽华张雅明
关键词:肛周脓肿创面愈合
柏氏清热散瘀方熏洗对Ⅱ期肛裂患者术后创面愈合及疼痛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观察柏氏清热散瘀方熏洗对Ⅱ期肛裂患者术后创面愈合及疼痛的影响。方法将我院Ⅱ期肛裂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与和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给予柏氏清热散瘀方熏洗干预,对照组给予高锰酸钾液熏洗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时间、出血消失时间,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新生毛细血管数量、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及中国人生活质量普适量表(QOL)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脓肿、便秘、出血各项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出血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毛细血管数量多于对照组,EGF水平及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柏氏清热散瘀方熏洗加速Ⅱ期肛裂患者术后创面愈合,减轻创面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陶一秋沈菲菲杜佳琦张冬梅王昱
关键词:肛裂视觉模拟评分
自拟促愈汤对湿热下注型低位肛瘘术后止痛促愈作用被引量:24
2016年
目的观察自拟利湿养阴促愈汤治疗湿热下注型低位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湿热下注型低位肛瘘诊断标准的96例低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煎服自拟促愈汤,对照组煎服萆薢渗湿汤,观察2组术后第1、5、9、14天创面疼痛、水肿、渗出、创面缩小率及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组术后第5、9天创面疼痛评价优于对照组,第5、9、14天服用止痛药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第5、9、14天创面水肿和渗出评价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第5、9、14天创面缩小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24.04±2.12)d优于对照组的(28.02±2.69)d(P<0.05);治疗组术后第30、35天,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促愈汤可减轻湿热下注型肛瘘术后创面不适、促进创面愈合,临床效果优于利湿药。
夏泽华张雅明沈菲菲
关键词:低位肛瘘湿热下注证益气养阴
一种肛管内置式自适应负压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肛管内置式自适应负压装置,所述负压装置包括球状头部、头部圆孔、气囊、充气管、唇状结构、锥头孔、肛管,肛管首端与球状头部底部相连,肛管尾端置于肛门外,肛管的表面有气囊,气囊通过充气管与气阀相连,距气囊远侧...
夏泽华张雅明张冬梅沈菲菲杜佳琦潘琼
文献传递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混合痔术后镇痛疗效的临床观察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在混合痔术后镇痛的疗效。方法将11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治疗组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对照组予口服泰勒宁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天,观察临床疗效、V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4.55%;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术后第3、术后第7天的VAS评分比较,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3)术后第3天,治疗组尿潴留、排便困难、肛门肿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尿潴留、排便困难评分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肛门肿胀评分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可显著缓解混合痔术后患者肛门疼痛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沈菲菲夏泽华
关键词:混合痔经皮穴位电刺激长强足三里
柏氏清热散瘀方对低位肛瘘术后促愈合作用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观察柏氏清热散瘀方对低位肛瘘术后促愈合作用。方法将70例低位湿热下注型肛瘘行肛瘘切除或肛瘘切开术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予柏氏清热散瘀方换药,对照组予龙珠软膏换药。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时间,并分别于术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创面局部症状(疼痛、肿胀)。结果 (1)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均为10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内比较,两组术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疼痛积分均较本组术后第1天降低(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术后第7天肿胀积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3)治疗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柏氏清热散瘀方能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改善肛瘘术后创面肿胀、促进创面愈合。
沈菲菲张雅明
关键词:龙珠软膏创面愈合
经皮穴位电刺激在混合痔术后镇痛疗效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在混合痔术后的镇痛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柏氏肛肠科收治的混合痔患者90例,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外剥内扎手术治疗,术后对照组采用口服洛索洛芬钠药物镇痛,研究组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镇痛。比较两组术后镇痛效果、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术后镇痛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后镇痛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100. 0%(45/45)比91. 1%(41/45)](P <0. 05)。两组术后1 d、3 d VAS评分较术前降低,研究组术后1 d、3 d VAS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时点间、组间和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研究组首次疼痛时间晚于对照组[(8. 8±1. 6) h比(6. 7±1. 4) h](P <0. 05),疼痛消失时间早于对照组[(145. 6±6. 1) h比(184. 8±5. 0) h](P <0. 05);研究组术后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肛门肿胀、尿潴留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在治疗混合痔患者术后疼痛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患者术后镇痛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是混合痔术后镇痛的有效方法。
沈菲菲夏泽华张雅明
关键词:混合痔经皮穴位电刺激镇痛外剥内扎术
自拟中药方湿热敷对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消肿止痛作用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方湿热敷对湿热下注型混合痔(内痔Ⅲ期)术后的消肿止痛作用。方法将88例湿热下注型混合痔(内痔Ⅲ期)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治疗组于术后用自拟中药方湿热敷,对照组用痔疾洗液湿热敷。两组疗程均为14天,分别于术后第2天、第7天、第14天观察出血、疼痛、渗液、充血及外痔水肿情况,并于疗程结束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均为100%,组间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术后第7天与第2天比较,渗液、充血分级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天与第7天比较,出血、疼痛、渗液、充血分级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第7天与第2天比较,充血分级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天与第7天比较,出血、疼痛、渗液、充血分级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第7天、第14天疼痛、渗液、充血分级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组、对照组术后第7天与第2天、第14天与第7天、第14天与第2天比较,水肿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中药方可明显减轻湿热下注型混合痔(内痔Ⅲ期)术后患者的肛门出血、疼痛、渗液、充血、水肿等术后症状,临床疗效优于痔疾洗液。
张雅明夏泽华沈菲菲
关键词:术后中药湿热敷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