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毛知耘

作品数:48 被引量:406H指数:14
供职机构:西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前期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5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7篇紫色土
  • 12篇
  • 10篇小麦
  • 9篇施肥
  • 8篇耐氯
  • 7篇
  • 6篇稻麦
  • 6篇施用
  • 6篇土壤
  • 5篇营养
  • 5篇氯素
  • 5篇轮作
  • 5篇钾肥
  • 5篇钾素
  • 4篇氮磷
  • 4篇施钾
  • 4篇水稻
  • 4篇氯素营养
  • 4篇化肥
  • 4篇含氯化肥

机构

  • 47篇西南农业大学
  • 4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贵州省农业科...
  • 1篇四川大学
  • 1篇西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四川省水土保...

作者

  • 48篇毛知耘
  • 28篇周则芳
  • 21篇石孝均
  • 14篇刘洪斌
  • 5篇熊明彪
  • 4篇魏世强
  • 4篇熊俊芬
  • 3篇宋光煜
  • 2篇刘陈
  • 2篇余贵芬
  • 1篇余贵芳
  • 1篇万兆良
  • 1篇曹叔尤
  • 1篇杨晓
  • 1篇胡尚钦
  • 1篇雷孝章
  • 1篇王定勇
  • 1篇杨端
  • 1篇胡恒
  • 1篇巩劼

传媒

  • 28篇西南农业大学...
  • 4篇植物营养与肥...
  • 2篇土壤
  • 2篇西南农业学报
  • 2篇云南农业大学...
  • 2篇土壤农化通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化肥工业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纯碱工业
  • 1篇中国工程科学
  • 1篇中国土壤学会...

年份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4篇2001
  • 6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8
  • 3篇1997
  • 2篇1996
  • 3篇1995
  • 19篇1990
  • 3篇1989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氯化铵中氯的硝化抑制效应研究被引量:18
2001年
通过盆栽试验 ,在种与不种作物条件下 ,研究了不同氮肥品种在土壤中的硝化作用 ,氯化铵中氯离子的硝化抑制效应及其对玉米营养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氮肥品种在土壤中硝化作用大小为 :尿素 >硫酸铵 >氯化铵 ;氯化铵与尿素或硫酸铵配合施用能明显降低其氮素的硝化作用。氮素的硝化率与土壤含氯量呈显著负相关 ,氯化铵中氯能抑制氮素硝化作用 ,其硝化抑制效应强弱与氮肥品种和作物生长有关 ,氯对尿素的硝化抑制作用大于对硫酸铵的作用。不种作物时 ,氯化铵中氯的硝化抑制效应稳定且与双氰胺相当 ;种玉米促进了氮素的硝化作用。随着玉米生长及其对氯的吸收 ,氯的硝化抑制效应逐渐降低。硝化作用过强或过弱都不利于玉米苗期生长 ,玉米吸收NH+ 4 N与NO- 3 N需要一定比例。本试验条件下 ,玉米吸收土壤NH+ 4 N与NO- 3 N的最适比例为 1∶0 7~ 1∶1。合理配施氯化铵能调节土壤中NH+ 4 N与NO- 3 N的供给比例 ,提高玉米苗期生物产量。
周丕东石孝均毛知耘
关键词:硝化作用氯化铵
水稻生育期内紫色土钾素动态变化的研究被引量:6
2001年
研究了水稻吸钾规律及其生育期内紫色土钾素动态变化。结果如下 :水稻移栽后 0~ 4 5天内 ,吸钾量逐渐上升 ,4 5天时达最高 ,随后逐渐下降。在 0~ 3 0天内 ,土壤速效钾、非交换性钾变化不明显 ,3 0~ 4 5天则明显下降 ,4 5天时达最低 ,随后逐渐回升 。
熊明彪石孝均毛知耘
关键词:水稻钾素动态紫色土生育期
紫色土区作物耐氯临界值类型的研究被引量:3
1990年
用五种紫色土和15种作物,以施N、P、K为对照,设8级施氯水平(0~3200ppm)进行盆栽试验。根据作物产量、品质与对照等产等值的原则,将作物耐氯力划分为强、中、弱三种类型,并确定其植株及土壤的耐氯临界值和求出作物产量与施氯水平的曲线回归方程,以指导含氯化肥应用,较传流施肥更为科学。
周则芳毛知耘刘洪斌魏世强
关键词:紫色土作物
紫色土氯锌锰与氮磷钾配施对小麦的营养效应研究被引量:2
1990年
含氯复(混)合肥对小麦产量和品质无不良影响。在钙质紫色土上施用氯铵与磷、钾、锌、锰配制的含氯复(混)合肥和用尿素配制的非含氟复(混)肥同样优质高产。当土壤有低锌为0.3ppm时,施锌肥对小麦显著增产。当土壤有效锰为13.3ppm时,施锰肥未见增产。施锌可提高小麦蛋白质和淀粉含量。施磷明显降低了小麦植株含锌量。
石孝均周则芳毛知耘
关键词:小麦营养紫色土
氮素在紫色土中的迁移及小麦利用率研究被引量:1
1998年
不同品种的氮肥(尿素、氯化铵)在紫色土中的迁移与小麦吸N试验在池内进行。结果表明:在小麦生长期中,淋溶的N以NO3-N为主,且主要分布在40-60cm深度、并随时间的延伸而下移。氮肥施用量的啬提高了NO3-N淋深量,但小麦吸氮却反而下降,且产量并无显著提高。NH4CL处理者的NO3-N淋溶量较尿素处理者低,且小麦的产量提高了,对N素的利用率二者相当。
余贵芬毛知耘
关键词:紫色土利用率氮素小麦施肥
川中丘陵区盐辐矮早三号大麦肥料效应的系统分析被引量:1
1990年
根据田间试验资料,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对川中丘区盐辐矮早三号大麦的肥料效应作了分析。结果表明,控制适当有效穗数是调控该大麦品种产量的主要手段。由此建立了大麦各生育期群体大小与氮、磷、钾施用量及产量构成要素间关系的控制方程,并对大麦生产系统的功能进行了模拟,得出了三套适用于川中丘陵区大麦的适宜群体结构及相应的氮、磷、钾肥用量和施用比例、
魏世强毛知耘周则芳
关键词:大麦丘陵地肥料效应
长期水旱轮作条件下紫色土养分供应能力的研究被引量:45
2004年
通过10年稻—麦水旱轮作定位试验,研究了紫色土生产力以及N、P、K自然供应能力和变化。结果表明,在水旱轮作下,紫色土对稻、麦产量的地力贡献率平均为58%和51%,肥料的增产贡献率可达42%~49%。紫色土N、P、K养分自然供给力在小麦上分别为60%、70%、91%,在水稻上分别为70%、90%、92%,小麦对肥料的依赖性高于水稻;N、P、K养分的自然供应量在小麦上分别为37 1、5 4、45 9kg hm2,在水稻上分别为81 8、13 6、103 0kg hm2。随着试验年份的延长,旱作季节紫色土N、P、K养分的供应能力逐年降低,水作季节N、P、K供应力则相对稳定,旱作对地力的消耗比水作大。环境输入的养分在维持水田稳定供肥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紫色土这种基础养分供给力可维持每年生产小麦1 4t hm2、稻谷3 5t hm2左右。
王定勇石孝均毛知耘
关键词:长期定位试验水旱轮作紫色土生产力土壤肥力
长期定位施肥对紫色土磷素的影响被引量:14
2000年
经过 6年田间定位试验 ,结果表明 :紫色土不施磷或单施猪粪土壤磷亏缺 ,单施猪粪不能维持土壤磷素平衡。而每年施 15 0kg/hm2 P2 O5(6 6kg/hm2 P)土壤磷累积盈余 191 3kg/hm2 ,速效磷增加 9 2mg/kg ,全磷增加 111 2mg/kg。
熊俊芬石孝均毛知耘
关键词:长期定位施肥中性紫色土磷素平衡
植物氯素营养与含氟化肥科学施用被引量:1
1996年
毛知耘
关键词:氯素营养含氯化肥施肥
再论氯化铵氮肥的发展前景被引量:15
2000年
近 2 0年来 ,在十多种土壤类型上对 3 0多种作物的氯素营养和含氯化肥进行了大量试验研究 ,提出了科学施用含氯化肥的崭新概念。第一 ,更新了植物氯素营养概念 ,将“忌氯作物”更新为“作物耐氯力强弱”的概念 ,并进行了定量化测定分类 ,为含氯化肥科学施用奠定了理论依据。第二 ,提出了“作物的土壤氯容量”新概念 ,为含氯化肥科学施用提供了基础依据。第三 ,明确了在非盐渍化土壤地区 ,氯在土壤中残留量少 ,尽管随年降雨量多少氯残留量有波动 ,但就多年平均来看这是一个常数 ,而不是累加效应。这就为持续施用含氯化肥提供了实践依据。据此提出了氯化铵等含氯化肥的施用原则 :优先用于耐氯力强的作物 ,优先用于含氯量低的土壤 ,针对含氯化肥本身特性采用合理施用技术 ,根据降雨量等气候条件 ,因地制宜科学施用。研究表明 ,我国年产氯化铵50 0 0~ 60 0 0kt,作物—土壤是可以容纳的。只要用量适宜、用法得当 ,完全可以获得与不含氯化肥同样的优质高产效果。
毛知耘周则芳石孝均刘洪斌
关键词:作物氯化铵氮肥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