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毕二平

作品数:56 被引量:352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医药卫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2篇天文地球
  • 3篇医药卫生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农业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2篇理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22篇地下水
  • 15篇污染
  • 7篇水污染
  • 6篇地下水污染
  • 5篇有机污染
  • 5篇土壤
  • 4篇教学
  • 3篇有机碳
  • 3篇有机污染物
  • 3篇三唑
  • 3篇沙星
  • 3篇生物碳
  • 3篇生物炭
  • 3篇授课
  • 3篇污染物
  • 3篇高岭土
  • 3篇苯并三唑
  • 3篇PH
  • 2篇地下水脆弱性
  • 2篇地下水环境

机构

  • 35篇中国地质大学...
  • 16篇中国地质大学...
  • 9篇中国地质科学...
  • 3篇北京市水科学...
  • 2篇中国水利水电...
  • 2篇石家庄市环境...
  • 2篇生态环境部环...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国土资源...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北京市水利规...
  • 1篇北京市水务局

作者

  • 56篇毕二平
  • 6篇陈鸿汉
  • 5篇张胜
  • 5篇李政红
  • 3篇张翠云
  • 3篇韩占涛
  • 3篇张发旺
  • 3篇马琳娜
  • 2篇张翼龙
  • 2篇赵晓丽
  • 2篇刘菲
  • 2篇殷密英
  • 2篇梁静
  • 2篇孔祥科
  • 2篇马剑飞
  • 2篇崔晓梅
  • 2篇陈坚
  • 2篇王文中
  • 2篇陈宗宇
  • 2篇何泽

传媒

  • 4篇地球学报
  • 4篇水文地质工程...
  • 4篇环境科学
  • 3篇环境科学研究
  • 3篇环境化学
  • 3篇水资源保护
  • 3篇农业环境科学...
  • 3篇南水北调与水...
  • 3篇环境工程学报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 2篇地学前缘
  • 2篇勘察科学技术
  • 2篇科技信息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环境工程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国土资源遥感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4
  • 4篇2001
  • 1篇2000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某储油库地下水有机污染健康风险评价被引量:35
2010年
本文以USEPA推荐使用的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方法为基础,结合污染场地实际情况,分析、评价了某储油库地下水有机污染对场址内暴露人群造成的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该储油库地下水有机污染物为1,2-二氯乙烷、苯、三氯甲烷和甲苯。污染场址内的工人和居民受到的非致癌风险均小于1,在可接受范围;而污染对场址内的工人和居民产生的致癌风险较大,分别为1.7×10-4、9.0×10-3,是不可接受的。产生致癌风险的主要污染物为1,2-二氯乙烷,占总致癌风险的99.80%,可致人产生多种形态的肿瘤,并具有潜在的遗传毒性。主要暴露途径是吸入吸收,占总致癌风险比例大于70%,其次为口入吸收。皮肤接触暴露途径产生的致癌风险较小,占总致癌风险比例小于1%。
李政红张胜毕二平于娟王文中马丽莎马琳娜何泽张翼龙
关键词:健康风险评价地下水有机污染储油库
苯并三唑在土壤中的吸附特性
2015年
为了解苯并三唑(BTA)在水-土系统中的迁移转化,通过批实验方法研究了BTA在华北平原土样(GSS13)中的吸附,考察了平衡时间、土壤投加量、溶液初始p H以及共存阳离子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阶段,土壤对BTA的吸附速率较快,之后随着吸附点位的减少,吸附逐渐变慢;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土壤对BTA的平衡吸附为非线性吸附,吸附等温线为Freundlich型;随着土壤投加量的增大,单位质量土壤吸附BTA的量减少,可能原因是所选土壤对BTA的吸附存在"固体浓度效应"。溶液的p H通过改变BTA的存在形式和土壤表面的带电性而影响吸附,当溶液p H在BTA的p Ka2(8.6)附近时,土壤对BTA的吸附效果最好。此外,溶液中共存阳离子对土壤吸附BTA有不同的影响,Na+对吸附影响不明显,而不同浓度Ca2+对BTA的吸附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戴金娥毕二平
关键词:苯并三唑土壤PH
宁夏南部“南北古脊梁”岩溶裂隙水流系统分析被引量:17
2004年
运用构造控水分析、水化学同位素等方法 ,对宁南“南北古脊梁”岩溶裂隙水系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讨论。该区储水空间以岩溶裂隙为主 ,岩溶水的空间分布明显受SN向大型断裂构造控制。岩溶地下水以大气降水起源为主 ,并表现为多元水混合而成。水质分布呈现南优北劣的分带特征 ,北部水 岩相互作用形式为溶滤 蒸发浓缩型 ,呈高矿化咸水 ,南部为溶滤 混合型 ,呈低矿化淡水。根据水动力场和水化学场特征 ,划分了 3个相对独立的岩溶水子系统。
李向全张发旺毕二平韩占涛
关键词:岩溶裂隙水地下水
Research on the Adsorption States of Ammonium Nitrogen in a Sandy Soil
2011年
[Objective] This research aimed to explore the existing forms of ammonium nitrogen adsorbed in a sandy soil with different particle sizes by extraction experiments an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investigating the transport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ammonium in the vadose zone.[Method] Sandy soil sample was collected from a landfill and sieved into coarse sand and fine sand.The three kinds of samples were soaked in NH4Cl solution with different initial concentrations,respectively.Then,ammonium adsorbed in soil samples were extracted by three kinds of extraction agents with different extraction capacity,including water,KCl and CaCl2.[Result] The order of extraction capacity of different extraction agents was:water KCl CaCl2;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ammonium was low in solution,the ammonium preferentially adsorbed in the exchangeable positions of minerals and mainly existed in the form of exchangeable ammonium;with the increase of concentration,ammonium entered inside the 2:1 clay minerals with enough driving force of the concentration differences and existed in the form of fixed ammonium;little fixed ammonium was observed in coarse sand samples,which was mainly existed in 2:1 clay minerals with strong extraction capacity.[Conclusion] The existing forms of ammonium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mineral compositions in soil and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s of ammonium.
梁静陈鸿汉徐基胜陈坚毕二平
关键词:EXTRACTION
生物炭增强黄绵土对西替利嗪的吸附作用被引量:2
2017年
生物炭可以作为稳定剂控制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削减其环境风险.以西替利嗪(cetirizine,CTZ)为目标污染物,黄绵土为供试土壤,采用吸附批实验法,研究添加了不同质量比、不同碳化温度核桃壳生物炭的土壤对CTZ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生物炭对CTZ的吸附能力均强于土壤.添加400~700℃制备的生物炭可显著增强黄绵土对CTZ的吸附能力,这主要与添加生物炭后比表面积(SA)和含碳量相比土壤增大有关.土壤-生物炭混合体系(除添加300℃制备的生物炭)对CTZ吸附分配系数的实验值相比理论值偏小.这是由于土壤和生物炭组分之间发生了一定的相互作用,土壤中有机质及其它组分会与生物炭吸附位点相互堵塞或相互竞争.添加400~700℃制备的核桃壳生物炭有利于稳定土壤中的CTZ,但溶液中CTZ浓度相对较低、添加生物炭的量相对较高时,忽略土壤与生物炭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会高估混合体系对CTZ的吸附能力.
吴志娟毕二平
关键词:生物炭黄绵土西替利嗪
乙醇对腐植酸吸附甲苯的影响
2013年
为客观地评价乙醇汽油组分在环境中的迁移规律,并为其环境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通过静态吸附批量实验,研究了汽油组分甲苯在腐植酸上的吸附行为及乙醇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乙醇体积分数(fc)的增加,甲苯的溶解度呈线性增加。腐植酸对甲苯的吸附过程为快速吸附缓慢平衡,其吸附等温线均很好地符合Freundlich吸附模式。其中溶剂中乙醇的体积分数对甲苯在腐植酸上的吸附行为影响显著,在pH为(5.9±0.2),温度为(25±1)℃的情况下,随着溶剂中乙醇体积分数从0增加到20%,甲苯在腐植酸上的吸附系数(K)从(0.143±0.021)降至(0.066±0.012)mgn+1·L-n·g-1,并且吸附参数(1/n)有接近1的趋势,表明乙醇不仅能降低腐植酸吸附甲苯的能力,而且能够使腐植酸表面变得更加均质,从而使其吸附甲苯的等温吸附线线性增加。最后,通过拟合数据可得出,在实验条件下通过吸附数据计算出来乙醇的共溶剂效力值3.45,小于通过溶解数据计算出来乙醇的共溶剂效力值3.87,表明在乙醇影响下腐植酸可能会发生一定的溶胀。
赵一杨广元毕二平
关键词:腐植酸甲苯乙醇
不同形态洛美沙星在高岭土上的吸附特性被引量:3
2019年
本研究采用批实验方法探究了不同形态洛美沙星(LOM)在高岭土上的吸附特性。LOM吸附动力学结果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数据可用Langmuir方程很好地拟合。随着溶液pH值增大,洛美沙星吸附量先增大后减小,且pH值在洛美沙星pKa1与pKa2间吸附量达到最大。不同形态LOM在高岭土上的吸附量排序为LOM^±>LOM^+>LOM^-。溶液离子强度和无机阳离子种类对LOM^+在高岭土上的吸附影响十分微弱,但均明显抑制了LOM^±的吸附,且离子强度越大,抑制作用越明显。不同无机阳离子抑制程度排序为Mg^2+>Ca^2+>K^+>Na^+。LOM^+在高岭土上的吸附机理主要是内层络合和阳离子交换;LOM^±在高岭土上的吸附机理主要是阳离子交换、氢键作用和静电引力作用;LOM^-与高岭土表面存在较大静电斥力,导致吸附量很小,可能是外层表面络合引起少量的吸附。
卞馨怡毕二平
关键词:洛美沙星高岭土
再生水地表入渗补给地下水过程中极性有机污染物的吸附和迁移机理
再生水回补地下水过程中会将其所含的极性污染物带入到地下环境中。为评估这些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风险并对其进行污染防控,本研究选取了典型极性污染物,探究了它们与土壤主要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并研究了生物炭作为高效廉价的吸附...
毕二平于成龙李艳丹吴林苗秋慈全瑶王佳怡吴志娟张良静
关键词:土壤生物炭溶解性有机质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粤北某地区地下水脆弱性评价及其风险管控被引量:1
2023年
针对传统DRASTIC模型在参数权重确定过程中主观性强问题,以粤北某地区浅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利用采集的地下水相关数据和新增土地利用类型参数,在优化BP神经网络算法和构建DRASTICL模型基础上,借助地下水NO-3浓度进行模型验证,建立耦合BP神经网络算法的BP-DRASTICL模型,进而根据地下水脆弱性空间分布特点提出了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对策。结果表明:训练函数为trainlm、学习率为0.1、隐含层神经元节点数为6时,BP神经网络算法效果最好,相应地获得的最优BP-DRASTICL模型参数权重依次为0.1420(地下水埋深,D)、0.1151(净补给量,R)、0.0791(含水层介质,A)、0.1833(土壤介质,S)、0.0908(地形,T)、0.1574(包气带介质影响,I)、0.0891(渗透系数,C)和0.1433(土地利用类型,L)。D、S、T和L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最大。与DRASTIC模型、DRASTICL模型相比,BPDRASTICL模型的Pearson和Spearman相关系数最高,分别达到0.615和0.656,表明硝酸盐浓度与脆弱性指数之间具有很高的线性关系。研究区地下水脆弱性总体属于极低脆弱性和低脆弱性,高脆弱性和极高脆弱性地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部。针对研究区脆弱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差异化提出了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对策。利用BP神经网络算法确定DRASTICL模型参数权重,因减少了人为主观性的影响,比传统专家打分法更准确。
张涛王夏晖毕二平黄国鑫杨瑞杰
关键词:DRASTIC模型地下水脆弱性
妫水河湿地植物作用及调水水质响应模拟被引量:9
2020年
本文基于湿地植物在河流湖泊中的物理、生化反应机制,应用MIKE21中EcoLab的编辑功能,建立湿地植物的水质模块,将植物的阻流、产氧、耗氧及微生物和植物吸收营养盐过程参与计算中,耦合湿地水动力实现水质模拟.在对妫水河表流湿地调研及监测基础上,建立妫水河下游与三里河的模型,考虑湿地植物类型、分布及水量变化下的植物有效面积等作用,定量研究工程尺度上河流湿地水动力及水质净化效果.计算中采用实测数据率定湿地植物对水质作用的关键参数,并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通过模拟,无循环系统对支流三里河及上游调水时,岸带湿地建设后相比建设前,下游出口处氨氮、磷酸盐和总氮的浓度下降了14.29%、33.33%和20.00%;循环系统运行后,三里河和妫水河上游流量分别增加0.4 m^3·s^-1,使得部分河段水位抬升,断面平均流速略有增加,三里河和妫水河的有效湿地覆盖率分别增加了144.44%和13.16%,出水口处水质与工程前相比,氨氮、磷酸盐和总氮分别下降了35.71%、50.00%和46.67%,循环体系的建设加强了湿地净化功能.模型有机地将湿地植物分布融合进模型水质计算中,为河湖湿地生态修复、方案设计和水利调控等综合措施下的水质响应研究提供了模型方法和技术支撑.
李亚娟杜彦良毕二平王亮陈翠柏
关键词:水质模拟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