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琳娜

作品数:48 被引量:277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领域

  • 2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7篇天文地球
  • 2篇生物学
  • 2篇水利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23篇污染
  • 17篇地下水
  • 10篇污灌
  • 8篇同位素
  • 8篇土壤
  • 8篇污灌区
  • 6篇油污染
  • 6篇石油污染
  • 6篇污染土
  • 6篇污染土壤
  • 5篇石油污染土壤
  • 4篇地下水污染
  • 4篇有机污染
  • 4篇水土
  • 4篇水污染
  • 4篇径流
  • 4篇包气带
  • 3篇地下水硝酸盐
  • 3篇有机污染物
  • 3篇原位

机构

  • 48篇中国地质科学...
  • 7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长安大学
  • 1篇石家庄经济学...
  • 1篇河北地质职工...

作者

  • 48篇马琳娜
  • 33篇张胜
  • 31篇张翠云
  • 30篇殷密英
  • 29篇李政红
  • 18篇何泽
  • 15篇陈立
  • 9篇宁卓
  • 8篇张发旺
  • 7篇耿新新
  • 5篇孙振华
  • 4篇宋淑红
  • 3篇裴丽欣
  • 3篇王文中
  • 3篇毕二平
  • 2篇么红超
  • 2篇侯宏冰
  • 2篇张翼龙
  • 2篇郭晓静
  • 2篇曹文庚

传媒

  • 8篇南水北调与水...
  • 5篇全国地下水与...
  • 2篇地球学报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现代地质
  • 2篇水文
  • 2篇微生物学通报
  • 2篇人民黄河
  • 2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水处理技术
  • 1篇核技术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水资源保护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重庆大学学报
  • 1篇第九次全国环...
  • 1篇第六届世界华...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2
  • 3篇2011
  • 13篇2010
  • 3篇2009
  • 6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某储油库地下水有机污染健康风险评价被引量:35
2010年
本文以USEPA推荐使用的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方法为基础,结合污染场地实际情况,分析、评价了某储油库地下水有机污染对场址内暴露人群造成的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该储油库地下水有机污染物为1,2-二氯乙烷、苯、三氯甲烷和甲苯。污染场址内的工人和居民受到的非致癌风险均小于1,在可接受范围;而污染对场址内的工人和居民产生的致癌风险较大,分别为1.7×10-4、9.0×10-3,是不可接受的。产生致癌风险的主要污染物为1,2-二氯乙烷,占总致癌风险的99.80%,可致人产生多种形态的肿瘤,并具有潜在的遗传毒性。主要暴露途径是吸入吸收,占总致癌风险比例大于70%,其次为口入吸收。皮肤接触暴露途径产生的致癌风险较小,占总致癌风险比例小于1%。
李政红张胜毕二平于娟王文中马丽莎马琳娜何泽张翼龙
关键词:健康风险评价地下水有机污染储油库
污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3
2010年
通过调查分析污灌区土壤重金属铅、镉和铬的总量、有效态含量,并结合土壤性状和土壤中细菌总数、硫酸盐还原菌的分布,研究了污灌区农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污水灌溉已引起研究区土体重金属的污染,生活、工业污水灌区镉的污染已达到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的限值,且可给性高,有效态/总量比值大,最高达72%。镉和铅的含量具有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污水来源、土壤性状和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分布状况都是影响土壤重金属含量的重要因素。
李政红张胜马琳娜何泽殷密英张翠云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土壤污灌
一种固体溶质溶液配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固体溶质溶液配制系统,包括溶剂提供装置、溶解装置和混合装置,所述溶剂提供装置包括溶剂池、溶剂泵,所述溶解装置包括溶解箱、溶解槽、喷淋管,溶解箱上端面设有密封盖;所述混合装置包括储液池和混合桶。本实用新...
王哲马琳娜宋淑红申建梅聂振龙刘学全朱谱成
文献传递
污灌区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来源的氮同位素示踪被引量:21
2012年
为了识别石家庄市南部污灌区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来源,采集5种潜在污染源和19组地下水样用于化学和氮同位素分析.灌溉污水NH4+的δ15N值较低(4.0‰),施化肥土壤和粪堆下土壤NO3-的δ15N值分别为1.4‰和12.4‰;仅施厩肥的蔬菜种植区下伏近30m厚包气带沉积物NO3-的δ15N分布显示,来自动物粪便的NO3-已运移到11.5m以下包气带,均值10.9‰;污水灌溉农田下伏厚层包气带沉积物样品分析结果指示,土壤层下伏包气带沉积物δ15N值变幅较小,均值5.7‰.污灌区内除一深井外,其他水井地下水硝酸盐浓度变化在52.6~124.5mg/L之间,均值79.72mg/L,δ15N值变化在5.3‰~8.3‰之间,均值7.0‰.污灌区地下水的δ15N值较污灌区土壤层下伏包气带沉积物的δ15N值高,表明地下水NO3-除了来自灌溉的污水外,还有δ15N值更高的其他来源,这些来源主要是人和动物粪便.利用线性混合模型计算,污灌区地下水NO3-来自灌溉的污水,约占76%,而来自人和动物粪便的NO3-约占24%.为控制污灌区地下水NO3-浓度进一步增长,不仅要加强污水灌溉管理,还要加强人和动物粪便的管理.
张翠云张胜马琳娜殷密英
关键词:氮同位素硝酸盐污染地下水污灌区包气带环境地球化学
微生物在稳定同位素测试分析中的应用
样品预处理是稳定同位素测试分析中非常方法有其局限性.利用微生物也能进行样品预处理,这种方法是通过生物化学方法将样品转化为适于质谱分析的气体.由于酶的专一性,生物化学方法具有许多优点.本文以反硝化细菌法测定硝酸盐中氮氧同位...
张翠云张胜李政红马琳娜
关键词:微生物
文献传递
Visual Modflow在石家庄市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模拟中的应用被引量:19
2007年
利用Visual Modflow软件建立了石家庄市长达42a的二维潜水水流模型和硝酸盐运移模型。收集整理大量地下水监测报告和研究报告提供的数据用于模型的建立,详细的地下水位和硝酸盐浓度监测数据以及不同时期的等水位线图用于模型校正。敏感度分析显示面状硝酸盐补给浓度是引起地下水NO3-浓度变化最敏感因子。利用校正的模型分3种管理方案预测了未来30a内地下水硝酸盐浓度的变化。拟合、验证和预测结果显示该模型可作为石家庄市地下水管理的有效工具。
张翠云马琳娜张胜李政红殷密英臧逸中
关键词:VISUALMODFLOW水流模型地下水
地下水微生物学研究进展综述被引量:11
2007年
综述了地下含水层系统中微生物作用。引用研究实例论述了微生物作用不但可以改变地下水化学组分,而且还可以改变含水层的水力性质。微生物作用对地下水系统的影响程度主要受微生物代谢速度、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层岩性等多种因素控制。地下水系统中电子供体与电子受体间的丰度关系是影响微生物代谢速度的主要因素。在未污染的含水层中,电子供体的可用性限制了微生物的新陈代谢,而在人类活动污染的含水层中,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受电子受体的可用性的限制。利用微生物作用可以降解地下水系统中氯代化溶剂、烃类、硝酸盐、有毒金属等多种化学污染物。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李政红张翠云张胜殷密英马琳娜郭秀红
关键词:微生物作用地球化学生物修复
中原地区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通过对中原油田石油残留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实验研究,利用优化原位土著微生物菌群辅以物理和化学相结合的修复技术,进行了土壤中石油残留污染的室内模拟降解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土壤中残留石油含量在13420.0mg/kg、10220.0mg/kg、8660.0mg/kg、时,经过56d微生物的降解实验,土壤中石油含量降解可达62.67%~72.4%,为土壤石油残留污染的修复提供了技术方法和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张胜陈立李政红张翠云殷密英何泽孙振华马琳娜宁卓张发旺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修复
地下水污染自然衰减研究进展被引量:22
2010年
监测自然衰减法作为地下水污染修复的一种可选方法已得到普遍认可,执行监测自然衰减法之前必须进行自然衰减有效性评价。综述了国内外地下水污染自然衰减研究进展,特别是我国在污灌区水土污染自然衰减研究进展,介绍了在不同土地利用下厚近30m包气带和地下水在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氮同位素等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张翠云张胜殷密英马琳娜何泽宁卓
关键词:自然衰减地下水包气带污灌区
石家庄污灌区水土环境中有机污染物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为了查明污灌区水土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的自然衰减作用,采集了1组污灌渠水样,9组地下水样;1组污灌渠底泥样,8组土壤样。本次检测挥发性有机污染物26项,有机氯农药9项,多环芳烃1项。检测结果表明,污灌区水土环境中有机污染物均具有较强的自然衰减作用,其中浅层地下水中氯仿的衰减率达73.3%,而六六六的衰减率达100%;土壤在取样范围内(50m)检出的有机污染物主要有氯仿、苯、甲苯、乙苯及二甲苯、六六六、六氯苯、DDT及多环芳烃-苯并[α]芘,随着深度的增加其含量也随之减小,甲苯的衰减率和二甲苯的衰减率较弱分别为62.5%和87.5%,其余各项均为100%。
殷密英张胜李政红马琳娜何泽宁卓张翠云
关键词:污灌有机污染物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