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运芳
- 作品数:71 被引量:443H指数:16
- 供职机构:西藏农牧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西藏林芝地区马铃薯适宜播种期研究
- 1996年
- 西藏林芝地区马铃薯适宜播种期研究栾运芳(西藏农牧学院八一860000)191言西藏林芝地区地处高寒地带,海拔3000m左右,温度偏低,昼夜温差大,无霜期180d,年降雨量650mm,多集中在6、7、8月份,很适于马铃薯生长发育。因此,马铃薯在本地区分...
- 栾运芳
- 关键词:马铃薯播种期
- 调整种植业结构 发展经济作物被引量:2
- 2003年
- 从西藏种植业的基本现状 ,发展经济作物生产的有利条件及存在问题 ,谈西藏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和对策。
- 栾运芳胡单
- 关键词:种植业经济作物
- 西藏油菜种质资源的RAPD分子标记分析被引量:37
- 2003年
- 采用 RAPD分子标记 ,对西藏地区部分白菜型和芥菜型油菜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 ,2 2条引物在 10 6份白菜型油菜中共扩增出 2 36条带 ,多态性位点比率为 89% ;2 4条引物在 5 0份芥菜型油菜中共扩增出 2 76条带 ,多态性位点比率为 94 %。通过 U PGMA聚类分析 ,将西藏白菜型油菜分为 和 类群 ;芥菜型油菜分为 、 、 和 类群。品种吉西肥 ,既不属于白菜型油菜 ,又区别于芥菜型油菜 ,它可能属于芸薹属的另一类。
- 旦巴涂金星胡书银何余堂王建林陈宝元栾运芳尼玛卓玛孟霞卓嘎
- 关键词:油菜种质资源RAPD分子标记白菜型芥菜型
- 西藏地区马铃薯茎尖脱毒快繁及试管薯生产技术被引量:26
- 1999年
- 马铃薯是生长期短、产量高、适应性强、营养丰富的粮菜兼用作物。我区气候冷凉,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很适合马铃薯栽培。但目前我区马铃薯生产水平不高,产量较低,其中最为关键的限制因子是品种退化,现已公认:马铃薯种薯退化主要是由病毒侵染引起的,在植株体病毒的...
- 陈芝兰栾运芳次柏何艳
- 关键词:马铃薯试管薯
- 西藏青稞品质和功能成份及生态性状的典范相关分析被引量:11
- 2009年
- 为了解西藏青稞品质和功能成份及其生态性状的相关性,采用典范相关分析方法,对64份青稞材料,在大田种植、常规考种、品质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西藏气候数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各性状间简单相关可以看出,西藏青稞产量主要受千粒重等可遗传的生态性状的影响,与生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不密切,而品质和功能成份的高低则主要受到生态环境因子如海拔高度、年均气温等的影响,但与植株可遗传的生态性状之间的关系不密切;从各性状间典范相关分析可以得到,影响西藏青稞产量性状最大的性状是品质和功能成份性状,品质和功能成份性状的好坏主要受制于产地气候性状;从各性状间典型变量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产量高低与千粒重的大小主要与β-葡聚糖含量、维生素E总量的多少有很大的相关性,而影响品质和功能成份性状的气候性状主要是随着年均气温的升高,粗蛋白含量会增加、随着≥0℃年积温的增加,其维生素E总含量会降低、而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β-葡聚糖、粗蛋白含量将会明显增加。
- 栾运芳赵慧芬大次卓嘎冯西博
- 关键词:产量性状西藏青稞
- 油菜的起源及演化问题研究被引量:7
- 2002年
- 本文通过分析认为,禹氏三角反映油菜种间关系过于简单,实质上仅反映了油菜演化的最初阶段,未能较为系统地揭示油菜演化的整个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油菜演化的二阶段假说。即:第一阶段形成衍生芥菜种、衍生欧洲油菜和衍生阿比西利亚芥,也就是禹氏三角所反映的内容;第二阶段形成现代油菜各大类型及众多的地方品种。此外,还讨论了中国油菜的起源问题。
- 王建林栾运芳胡书银旦巴孟霞尼玛卓玛唐琳
- 关键词:油菜
- 西藏野生芥菜类型油菜地理分布与表型分化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在西藏6地市21个县(乡)用GPS定位,采集获得野生芥菜类型油菜38份的基础上,于2005年在西藏林芝种植,通过生育期、植株形态、籽粒等农艺性状比较观察研究,发现:①西藏各地(县)野生芥菜类型油菜与栽培芥菜类型油菜相比,在表型分化上具有一些明显不同,其表型分化多样性丰富;②野生芥菜类型油菜的垂直分布,在海拔高度上明显高于栽培的芥菜类型油菜,西藏野生芥菜类型油菜种植的海拔高度可以达到4630m以上;③野生芥菜型油菜的水平分布,从藏东三江流域到雅鲁藏布江中游,随着经度的西移,表型分化趋势丰富,特别在山南、日喀则地区最集中,零星分布着成片的野生芥菜类型油菜,并据此往西藏的北部和西部扩散。
- 栾运芳王建林大次卓嘎何燕旦巴卓嘎昌西
- 关键词:油菜
- 西藏种植冬小麦以来品种产量及产量因素的演变被引量:1
- 2004年
- 从引进和杂交选育的冬小麦品种中 ,选择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品种 ,以主栽品种肥麦作比较 ,进行了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演变分析 ,分析了从种植冬小麦以来品种更换过程中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表现和稳定性的变化。产量水平 2 0 0 1年与 1 975年比较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了 1 1 6 4% ,产量的提高是在保持一定亩穗数的基础上 ,改变了栽培条件 ,加强了田间管理 ,增加了穗粒数和千粒重。结合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 ,提出了今后西藏冬小麦产量育种目标。
- 栾运芳
- 关键词:冬小麦选种种植面积
- 中国十字花科(Cruciferae)的地理分布被引量:24
- 2006年
- 在评述十字花科(Cruc iferae)分类系统,分析主要性状演化趋势和科、属分布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十字花科植物可能是本土起源的观点,其起源中心和分布中心可能在以青藏高原为主体的西部高山和丘陵地区,起源时间至少在第三纪晚期以前,并认为中国十字花科植物自起源地(青藏高原)可能有3条主要的散布途径:第1条是自青藏高原向东北部,沿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到达东北大小兴安岭一带,并在蒙古高原及东北山地形成次分布中心;第2条自青藏高原向东,经重庆、湖南、湖北,沿长江流域分布,到达东部沿海一带;第3条自青藏高原向东南部,经贵州、广西、广东、福建,延伸到台湾。
- 王建林栾运芳大次卓嘎常天军
- 关键词:十字花科地理分布
- 基因型与环境效应对西藏春青稞β-葡聚糖和食用纤维含量的影响被引量:6
- 2009年
- 为了解基因型、环境及互作效应对西藏春青稞β-葡聚糖和食用纤维含量的影响,选择西藏不同地区春青稞8个品种(品系),分别在四个地区种植,对其β-葡聚糖和食用纤维含量进行了分析。通过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春青稞品种(品系)的β-葡聚糖含量在四个地区间存在差异,而食用纤维含量没有差异;地区间的青稞品种食用纤维含量存在差异,β-葡聚糖含量则不存在差异;从基因型、环境以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对二者含量的影响分析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青稞β-葡聚糖含量的变异主要来自供试品种和环境的互作效应作用,其次是品种间差异,环境作用相对较小;而对食用纤维含量的变异主要来自环境效应作用,其次是品种和环境的互作效应,而品种间的差异相对较小。用AMMI模型对β-葡聚糖与食用纤维基因型和环境互作的影响进行分析可以看出:990852在各区域的β-葡聚糖平均含量相对较高,PCA1值较小,对环境的反应比较稳定,是β-葡聚糖含量较理想的品种;品种990625、山青24和喜马拉雅19的食用纤维含量相对较低,但其PCA1值很小,即与环境的互作效应很小,是食用纤维含量较理想的品种。
- 栾运芳赵慧芬何燕
- 关键词:基因型互作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