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琛

作品数:34 被引量:97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动脉
  • 7篇手术
  • 6篇血管
  • 6篇细胞
  • 6篇胶质
  • 5篇动脉搭桥术
  • 5篇烟雾病
  • 5篇搭桥术
  • 5篇大脑
  • 4篇动脉狭窄
  • 4篇中动脉
  • 4篇手术治疗
  • 4篇浅动脉
  • 4篇颞浅动脉
  • 4篇颞浅动脉-大...
  • 4篇细胞瘤
  • 4篇颈动脉
  • 4篇大脑中动脉
  • 3篇动脉内
  • 3篇动脉内膜

机构

  • 33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邯郸市中心医...
  • 1篇安阳市人民医...
  • 1篇华北理工大学

作者

  • 33篇李琛
  • 11篇杨吉鹏
  • 10篇孙晓枫
  • 10篇王立群
  • 9篇曹旭华
  • 8篇马志昭
  • 8篇张皓峰
  • 6篇李朝晖
  • 5篇杨悦
  • 5篇吴建梁
  • 5篇胡福广
  • 5篇胡红超
  • 4篇卢圣奎
  • 4篇焦保华
  • 4篇邱翔
  • 3篇扈玉华
  • 3篇梁朝辉
  • 3篇赵宗茂
  • 3篇史学芳
  • 3篇杨建凯

传媒

  • 8篇脑与神经疾病...
  • 5篇中华实验外科...
  • 4篇中华神经外科...
  • 3篇肿瘤防治研究
  • 2篇河北医药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河北中医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肿瘤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海南医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肿瘤药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8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8
  • 7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09
  • 2篇2008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iR-128-3p靶向抑制HOXA5调控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增殖、侵袭与凋亡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索HOXA5在胶质母细胞瘤(GBM)中高表达的原因及miR-128-3p调控胶质母细胞瘤进展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慢病毒转染上调或下调U87细胞中miR-128-3p的表达水平,再利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HOXA5的表达水平的变化来探索miR-128-3p与HOXA5在GBM中表达的相关性。利用双荧光素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28-3p对HOXA5的靶向抑制关系。利用miR-128-3p与HOXA5过表达的质粒转染U87细胞进行拯救实验,通过CCK-8、Transwell、流式细胞学分析与裸鼠体内实验验证miR-128-3p调控GBM增殖、侵袭及凋亡方面的分子机制。结果上调U87细胞中miR-128-3p表达后HOXA5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下调U87细胞中miR-128-3p表达后HOXA5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两者表达呈显著负相关。miR-128-3p可靶向结合HOXA5基因的3’UTR区并抑制HOXA5表达。miR-128-3p+Control组U87细胞增殖、侵袭及抗凋亡能力显著下降。结论miR-128-3p可通过靶向抑制HOXA5负向调控GBM细胞的增殖、侵袭及抗凋亡能力,HOXA5在GBM中呈高表达与miR-128-3p表达水平降低有关。
杨吉鹏邱翔李琛杨建凯刘红江焦保华
关键词: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增殖凋亡
混合现实技术在前床突脑膜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混合现实(MR)技术在前床突脑膜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7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1例前床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对所有患者行头颅CT、MRI、弥散张量成像(DTI)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采用3D-Slicer软件构建三维模型并应用MR技术全息呈现,从而判断肿瘤与周围重要血管、神经的位置关系,制定个体化的手术策略。术后复查头颅MRI,判断肿瘤的切除程度;记录患者的肢体肌力、感觉、共济等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结果11例患者术前均成功构建三维模型,通过头戴式显示系统均可全息呈现。11例患者的肿瘤体积为(40485±24261)mm^(3)(5653~100140 mm^(3)),均明显挤压同侧视神经。9例患者的肿瘤包裹颈内动脉及其分叉部,其中2例成功构建穿支动脉、另7例未成功;2例患者的肿瘤单纯压迫或推挤颈内动脉及其属支,使其明显移位。11例患者的术中所见和手术操作均与术前手术策略相一致。术后复查头颅MRI显示,7例为肿瘤完全切除;另4例为次全切除,其中1例的肿瘤与其包绕的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之间无明显蛛网膜界面,3例的肿瘤侵入海绵窦。术后无一例出现脑脊液漏。术后1周,患者的肢体肌力为,Ⅴ级6例,Ⅳ级4例,0级1例。4例患者的患侧存在轻度共济失调,3例视力较术前改善。结论MR技术在前床突脑膜瘤手术治疗前可辅助术者制定个性化的手术策略,减少术中对重要结构的损伤,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贾景元杨吉鹏任洪波张丽巧李琛李朝晖刘晓鹏胡红超杨悦孙晓枫
关键词:脑膜瘤前床突多模态
胶质瘤组织中ClC-3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2017年
目的探讨胶质瘤组织中Cl C-3表达变化及其对术后化疗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 2012年6月~2016年3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胶质瘤患者78例,均接受手术+术后化疗。取术中胶质瘤组织、癌旁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其中Cl C-3蛋白表达量。根据胶质瘤组织中Cl C-3蛋白的中位表达量将其分为高Cl C-3组和低Cl C-3组,各39例,对比不同Cl C-3蛋白表达量的胶质瘤患者的化疗效果差异。结果胶质瘤组织中Cl C-3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高Cl C-3组血清中胶质瘤标志物天冬酰胺内肽酶(AEP)、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含量高于低Cl C-3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含量低于低Cl C-3组;血清中肿瘤生长相关指标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转化生长因子(TGF-β)、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的含量高于低Cl C-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胶质瘤组织中Cl C-3蛋白表达量增加,且其表达量与胶质瘤术后化疗效果直接相关,可作为胶质瘤术后化疗效果预测的可靠指标。
张广宇李琛贾世峰张晓炜曹旭华焦保华
关键词:胶质瘤CLC-3化疗肿瘤标志物血管新生
颞肌贴敷与颅内外血管搭桥联合治疗烟雾病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颞肌贴敷与颅内外血管搭桥联合治疗烟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治疗的32例烟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6例,对照组患者进行脑-硬脑膜-颞浅动脉贴敷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颞肌贴敷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改良m RS评分的变化,并比较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和搏动指数(PI)。结果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改良m RS评分为(1.28±0.4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7±0.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Vm、PI分别为(72.25±12.14)cm/s、(0.50±0.18),与对照组的(63.47±11.97)cm/s、(0.68±0.2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颞肌贴敷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联合治疗烟雾病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李琛曹旭华马志昭张皓峰胡福广王立群孙晓枫
关键词:烟雾病颞肌贴敷颅内外血管搭桥疗效
CT灌注成像对烟雾病直接搭桥术后脑血流的评估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应用CT灌注成像(CTP)方法探讨烟雾病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对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5月本院就诊的烟雾病患者35例,由全脑血管造影术(DSA)确诊为烟雾病。分别于术前、术后7d检查头颅CTP,在术侧及对侧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划定相应位置作为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取得各参数后,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患者行颞浅-大脑中动脉搭桥术,94%患者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较术前增加,平均通过时间(MTT)较前缩短,达峰时间(TTP)无明显变化。术前、术后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两两比较P<0.05。相对达峰时间(rTTP)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CTP)对烟雾病直接搭桥术患者术前、术后脑血流的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刁勋胡福广梁朝辉王立群李琛李国胜张皓峰马志昭田剑光赵林
关键词:烟雾病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
混合现实技术在听神经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2023年
目的探讨混合现实技术在听神经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25例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行颞骨CT、循环相位稳态采集快速成像和弥散张量成像等检查,利用3D-Slicer软件建立三维模型,并经混合现实技术呈现三维模型影像,预测肿瘤与面听神经的位置关系,从而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以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结果作为金标准,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价术前重建面神经的走行与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定位的一致性。25例患者均经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术前及术后1周采用House-Brackmann分级评估患者的面神经功能。结果25例患者术前均成功重建听神经瘤三维模型,肿瘤重建后的中位体积为6.18 cm^(3)(0.73~16.86 cm^(3))。其中23例(92.0%)成功重建面神经,余2例重建失败。开颅时关键孔定位的满意率为96.0%(24/25),无静脉窦损伤的患者。术前成功重建面神经的23例患者中,20例与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定位的面神经完全一致,准确率为86.9%;Kappa一致性检验显示,术前重建面神经的走行与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定位具有较强的一致性(Kappa=0.836,P<0.01)。25例患者术后复查头颅MRI显示肿瘤均全切除,术后1周House-Brackmann分级Ⅰ级6例,Ⅱ级9例,Ⅲ级6例,Ⅳ级4例,无脑脊液漏患者。结论术前行混合现实技术重建三维模型可辅助听神经瘤的手术切除,有利于术中面神经的保护,减少手术的副损伤。
杨吉鹏贾景元卢圣奎吴艳凯宋登浩李琛李朝晖杨悦牛伟浩孙晓枫
关键词:面神经显微外科手术电生理学
3DSlicer软件辅助经对侧纵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镰旁脑膜瘤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评价利用3DSlicer软件辅助经对侧纵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镰旁脑膜瘤的效果。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诊治的镰旁脑膜瘤患者18例作为观察组,利用3DSlicer软件辅助并采取对侧纵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术前完善头颅CT核磁平扫与强化、核磁动脉成像与核磁静脉成像等影像学检查,并利用3DSlicer软件建立肿瘤、上矢状窦、大脑上动脉等模型并分析肿瘤与上矢状窦及大脑上静脉的位置关系,采取对侧纵裂入路切除肿瘤。另选取2019年1—12月经传统同侧纵裂入路手术治疗的19例镰旁脑膜瘤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周肢体肌力恢复率与头痛、头晕缓解率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18例患者重建的肿瘤与其基底上方的大脑上静脉的位置关系与术中实际情况均完全一致,均行SimpsonⅠ级切除术,术中均无大脑上静脉及静脉窦损伤;观察组12例一侧下肢肌无力患者术后1周肢体肌力恢复9例,对照组13例一侧下肢肌无力患者术后1周肢体肌力恢复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而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术后1周头痛、头晕缓解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应用3DSlicer软件可帮助术前评估镰旁脑膜瘤与大脑上静脉、上矢状窦等结构的位置关系,指导医师经对侧纵裂入路切除肿瘤,显著减少术中对大脑上静脉、功能区脑皮质等重要结构的副损伤,有助于患者肢体肌力的恢复。
杨吉鹏李晓瞳王同聚孙晓枫李朝晖胡红超李琛
关键词:脑膜瘤显微手术大脑镰旁
多模态全息影像技术辅助中央区脑膜瘤手术切除的应用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多模态全息影像技术在中央区脑膜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0月神经外科收治的中央区脑膜瘤患者13例作为观察组,其中镰旁脑膜瘤2例,镰旁窦旁脑膜瘤6例,凸面脑膜瘤5例。术前完善颅脑CT、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利用3DSlicer、Matlab与Dsi Studio等软件建立颅骨、肿瘤、大脑皮层与上矢状窦的三维影像,参考三维全息影像制术前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术中协助肿瘤定位并辅助13例中央区脑膜瘤的手术切除。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治疗的中央区脑膜瘤患者15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1周肢体肌力的差异。结果术中采用弧形切口3例,马蹄形切口10例,肿瘤均定位准确;术中证实肿瘤与静脉及脑皮层的实际位置关系与术前重建影像均完全吻合;13例肿瘤SimpsonⅠ级切除8例,SimpsonⅡ级切除5例。术后1周肢体肌力正常11例,对侧上肢肌力Ⅲ级1例,对侧下肢肌力Ⅳ级1例,分别于术后第4周及第2~3周肌力恢复正常,复查颅脑CT出现脑水肿1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0.23±0.42)d。对照组患者术后1周肢体肌力正常5例,对侧下肢肌力Ⅳ级6例,对侧肢体肌力Ⅲ级4例,复查头颅脑CT出现脑水肿7例,术后平均住院(14.07±0.92)d,2组患者术后1周肌力、脑水肿情况及术后平均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态全息影像技术可有效辅助中央区脑膜瘤手术方案的制定及肿瘤的精准定位,有助于术中上引流静脉与功能区大脑皮层的保护,减少手术副损伤。
杨吉鹏王同聚卢圣奎宋燕飞刘洪亮孙晓枫霍浩然杨悦郭丽斯李琛
关键词:脑膜瘤上矢状窦显微手术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合并同侧未破裂动脉瘤的手术治疗(附2例病例)
曹旭华李琛贾亮马志昭张皓峰王立群
3DSlicer软件在乙状窦后入路开颅术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评价3DSlicer软件在乙状窦后入路术中的应用价值,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开颅辅助方法。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0年8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患者45例,听神经瘤33例,脑膜瘤9例,表皮样囊肿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与对照组(25例),术前完善颞骨CT、MRV等影像学检查,观察组利用3DSlicer软件建立颅骨与静脉窦3D模型,于颅骨表面标记关键孔位置并测量关键孔与星点与二腹肌沟上末端的距离,根据两组距离确定术中关键孔的位置。为对照组中患者开颅时术者根据影像学结果经验性的定位关键孔。结果观察组20例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患者关键孔均可显露横窦-乙状窦结合处的内侧缘,定位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0例手术均实现单骨孔骨瓣形成,无1例损伤静脉窦,开颅时间缩短,颅骨缺损减少,骨瓣复位良好,术后无1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结论应用3DSlicer软件可有效辅助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骨瓣开颅时关键孔的精准定位,有利于保护静脉窦与减少颅骨缺损。
杨吉鹏邱翔李晓瞳李琛李朝晖胡红超陈晓雷徐兴华孙晓枫
关键词:乙状窦后入路桥小脑角区病变颅骨切开术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