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旭华
- 作品数:20 被引量:66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同期冠状动脉搭桥合并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治疗体会(附三例报告)被引量:2
- 2017年
- 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若管径狭窄达75%以上,可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甚至猝死;而脑动脉粥样硬化者则可引起脑缺血、脑萎缩,或造成脑血管破裂出血.冠状动脉狭窄和颈动脉狭窄可同时存在,据统计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中,约12%~17%的患者颈动脉狭窄>50%;而66%~77%的颈动脉狭窄患者同时合并冠心病,其中28%的患者需行冠状动脉搭桥术[1-2].研究表明冠状动脉狭窄和颈动脉狭窄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并且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进展,颈动脉狭窄亦有加重的趋势[3].因此,为冠状动脉狭窄合并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制定手术方案至关重要.本文报道2014年3月至2015年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3例冠状动脉狭窄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探讨治疗体会.
- 曹旭华马志昭李琛程洪博时光张皓峰王立群
- 关键词:冠状动脉搭桥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粥样硬化
- 颈动脉狭窄并发烟雾病的治疗体会
- 2019年
- 目的总结颈动脉狭窄并发烟雾病(MMD)患者的治疗的临床体会。方法收集本科收治的10例颈动脉狭窄并发MMD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颈动脉狭窄并发MMD患者的治疗方法与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行CEA,术后5~7d复查头颈上胸段CT血管成像(CTA),可见血流通畅,患者临床痊愈出院。术后3个月随访患者,所有患者症状消失,未出现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症状。结论颈动脉狭窄并发MMD患者如果颅内大脑前动脉或大脑中动脉正常存在,则应考虑CEA,以保证颅内正常血管的血供。
- 曹旭华马志昭张皓峰王立群
-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烟雾病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合并同侧未破裂动脉瘤的手术治疗(附2例病例)
- 曹旭华李琛贾亮马志昭张皓峰王立群
- 氯离子通道蛋白-3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观察氯离子通道蛋白-3(ClC-3)对胶质瘤BT-235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的子机制。方法:采用siRNA技术构建ClC-3表达沉默的人胶质瘤BT-235细胞株,设为siClC-3组,并设置空白对照组和空载体组;采用Western bolting检测3组细胞中ClC-3的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增值活性,ranswell实验用于测定细胞侵袭能力,通过测量细胞容积检测细胞调控性容积下降率,流式细胞术用于测定细胞周期;采用Western bolting检测cyclin D1、MMP-2和MMP-9的表达。结果:相对于空白对照组,siClC-3组ClC-3表达明显降低(P<0.01),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P<0.01),细胞迁移率明显降低(P<0.01);空白对照组细胞调控性容积下降率为(79.35±2.31)%,而siClC组仅为(19.46±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养48 h的空白对照组BT-235细胞G0/G1期占比率为(57.2±3.1)%,而siClC-3组G0/G1期占比率提升至(71.3±4.0)%,产生明显的G0/G1期阻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对于空白对照组,siClC-3组G1期调控蛋白cyclin D1、侵袭相关蛋白MMP-2和MMP-9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ClC-3能明显增强胶质瘤BT-235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其作用机制与增加细胞调控性容积下降率,诱导cyclin D1、MMP-2和MMP-9表达有关。
- 张广宇贾世峰曹旭华张晓炜焦保华
-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增殖
- 颈动脉闭塞复合手术再通治疗三例
- 2018年
-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对于预防缺血性卒中,改善脑组织的血流供应效果确切[1]。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自20世纪90年代用于颈动脉狭窄的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耗时短等优点,对于无法进行CEA的颈动脉狭窄患者,是较好的替代治疗方式。
- 曹旭华马志昭王黎一郑俊青张皓峰王立群
- 关键词:颈动脉闭塞复合手术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颈动脉狭窄ARTERY
- 颞浅-大脑中动脉搭桥治疗烟雾病疗效分析
- 曹旭华马志昭
- 烟雾病68例患者综合治疗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烟雾病(MMD)患者治疗模式及其疗效。方法 68例MMD患者(缺血型54例,出血型14例)分别接受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手术、脑膜脑动脉血管融通术及内科治疗,随访并观察治疗疗效。结果接受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STA—MCA)40例患者、2例接受脑膜脑动脉血管融通术(EDAS),合并动脉瘤的2例行夹闭术及24例接受内科治疗。24例患者在随访过程中接受STA-MCA手术6例,EDAS手术4例。20例患者术后6个月内复查脑血管造影或CTA提示桥血管通畅及CTP提示颅内脑血流灌注显著改善,随访9.3±2.7个月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未发生责任侧脑缺血发作;3例出血性MMD接受STA-MCA手术,其中1例患者1年后搭桥侧再次脑出血。结论 STA-MCA手术能够有效提高缺血性MMD患者颅内脑血流灌注,降低脑缺血事件发生。
- 梁朝辉胡福广赵林王帅马志昭李琛曹旭华田剑光张皓峰王立群
- 关键词:烟雾病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抗血小板治疗
-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4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缺血性卒中是我国威胁人群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颈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狭窄是造成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可通过外科干预而消除的卒中高危因素.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是通过切除增厚的颈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从而预防由于斑块脱落导致的卒中的一种治疗方法.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1月至2015月6月采用CEA治疗4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手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曹旭华王黎一李琛贾亮马志昭张皓峰王立群
-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缺血性卒中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狭窄
- 烟雾病患者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中朝向大脑中动脉近心端实施血管吻合的效果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观察烟雾病(MMD)患者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搭桥术中朝向大脑中动脉近心端实施血管吻合的疗效。方法 MMD患者59例,STA-MCA搭桥术中朝向大脑中动脉近心端实施血管吻合,应用mRS评分方法评估术前1 d及术后3个月患者的神经功能。TCD测量术中血管吻合前MCA流速及流向;血管吻合后,分别测量吻合口MCA近心端、MCA远心端流速及流向。结果术前1 d与术后3个月mRS评分分别为(1.12±0.892)、(0.41±0.698)分,手术前后比较,P <0.05。术前MCA流速、术后MCA近心端流速、术后MCA远心端流速分别为(8.00,6.00)、(52.00,50.00)、(21.00,31.00),两两比较,P均<0.05。结论烟雾病患者STA-MCA搭桥术中朝向大脑中动脉近心端实施血管吻合疗效较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搭桥方法。
- 田泽东封娣冯岩曹旭华郑俊青马志昭张皓峰王立群
- 关键词:烟雾病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血管吻合
- 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的易感因素分析被引量:20
- 2019年
- 目的研究影响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感染患者对亚胺培南(Imipenem,IPM)、美罗培南(Meropenem,MEM)和头孢哌酮舒巴坦(Cefperazone-Sulbactam,SCF)耐药的易感因素。方法收集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标本,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944株,其中931株进行了IPM药物敏感试验,712株进行了MEM药物敏感试验,887株进行了SCF药物敏感试验,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为耐药组和非耐药组,比较其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MDRAB)的检出率,比较不同性别、是否侵入性操作、是否泌尿道插管、是否气管插管、是否气管切开、是否使用呼吸机、是否进行中心静脉插管、是否手术、是否入住外科、是否入住ICU、住院次数、感染前住院时间、感染季节等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耐药性,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耐药组IPM、MEM和SCF的MDRAB检出率远高于不耐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在IPM组、MEM组还是SCF组,男性、有侵入性操作、有泌尿道插管、有气管插管、有气管切开、应用呼吸机、行中心静脉插管、行手术、入住外科、入住ICU者均较女性、无侵入性操作、无泌尿道插管、无气管插管、无气管切开、未使用呼吸机、未行中心静脉插管、未行手术、未入住外科、未入住ICU者耐药检出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显示:使用呼吸机是促进AB对3种药物耐药概率升高的共同院内感染防控因素(P<0.05);男性、入住ICU、感染前使用抗生素≥5d和冬春季均是增加AB对IPM和MEM 2种药物耐药概率的共同危险因素(P<0.05);入住外科和住院1次均是增加AB对IPM耐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应针对各种抗生素耐药发生的高危人群、高发季节和高发时段设计院内感染防控措施,缩短使用抗生素时间,重视早期细菌学检测,提高入院早期送检率,有效控制�
- 王黎一曹旭华史利克王悦
- 关键词:鲍氏不动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