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欣欣

作品数:14 被引量:42H指数:5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学科
  • 4篇高校
  • 2篇教育
  • 1篇电极
  • 1篇电极材料
  • 1篇电解
  • 1篇电解槽
  • 1篇电解制氢
  • 1篇信息技术
  • 1篇学科分类
  • 1篇学科建设
  • 1篇学科门类
  • 1篇学科目录
  • 1篇学科评价
  • 1篇学科组织
  • 1篇学生全面发展
  • 1篇学术
  • 1篇学术人员
  • 1篇研究生教育
  • 1篇演进逻辑

机构

  • 14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大连海事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4篇李欣欣
  • 4篇姜华
  • 1篇李爽
  • 1篇程子洪
  • 1篇宋小燕
  • 1篇任增元
  • 1篇李欣欣
  • 1篇马伟
  • 1篇吕腾飞
  • 1篇张君

传媒

  • 3篇上海教育评估...
  • 2篇中国高校科技
  • 1篇高等工程教育...
  • 1篇现代大学教育
  • 1篇高教发展与评...
  • 1篇现代教育管理
  • 1篇重庆高教研究
  • 1篇教学与管理
  • 1篇物理化学进展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主体创新能力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度研究——基于2010—2019年上海市数据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创新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是创新活动的重要主体,明确各主体创新活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上海市为例,选取2010-2019年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计算上海市创新活动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率,并分析各主体创新活动的贡献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上海市创新活动对该地经济发展贡献率为49.03%;科研院所与高校的创新活动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度相当,工业企业略低;科技经费投入对各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动均具有积极意义,科研人力投入对高校有正向影响,对科研院所和工业企业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基于上述研究结果,论文对提升各主体的创新能力以及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出了相关建议。
付夏李欣欣张君
关键词:科技进步贡献率
从电解水技术发展探讨污水电解制氢同时去除污染的前景被引量:4
2013年
结合电解水制氢的技术研究现状和发展,针对能耗的结构构成分析,讨论了电解水制氢技术在污水电解方面的发展,主要针对电极形式、污水类型进行了综述和总结;对根据污水的类型进行针对性的电极材料和电解槽的设计和完善进行了展望。
马伟程子洪吕腾飞宋小燕李欣欣刘友海
关键词:污水电解氢气电极材料电解槽
民生银行事业部改革现状及对策研究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步完善和愈演愈烈的竞争环境,使得银行业的效益逐渐下滑。尤其是国外大银行的进入,更使得国内银行业的发展更加艰难。这种情况还会持续下去。所以,如何保证银行业的持续发展和业绩提升成为了...
李欣欣
关键词:事业部改革股权结构
国际视野下的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建设路径——兼评《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全球视野与本土构建》被引量:5
2019年
创业教育课程作为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从内部来看要受到创业型大学发展变革的影响,从外部来看要受到政策法规、资金和创业文化的制约。对国内外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进行“冷思考”与“热观察”有利于重新构建创业课程体系,使得创业教育课程回归“育人”本质。《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全球视野与本土构建》一书从现实角度出发,探索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发展之路,为研究高校创业教育相关领域的学者们提供了有益借鉴。
姜华李欣欣
关键词:创业教育课程建设
以质量为导向的评价:高校教师科研评价制度重构研究被引量:8
2020年
教师科研评价制度作为高校学术管理的基本制度之一,在提高学术成果质量、引导高校教师学术行为以及调节学术风气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目前高校教师科研评价制度从理念、方式和监督层面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物化逻辑的渗入导致评价偏离学术本位理念、过度的量化评价导致教师产生"负效应"、监督机制的不完善导致评价出现"漏洞"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制约着质量理念的落实。通过对以上问题进行原因剖析,提出优化对策:坚持"三个统一"的理念,以学术本位促进质量理念的落实;以学术思维完善代表作制度并推行科研失败机制,从评价方式上真正落实质量理念;建立学术打假机构,以完备的监督体系为质量理念保驾护航。
李欣欣李欣欣
关键词:高校教师
“交叉学科”门类设置的价值意蕴被引量:7
2022年
交叉学科具有跨学科性、创造性、实用性和动态性的特点,在学科分类体系中设立“交叉学科”门类,既体现了知识发展内在逻辑的客观要求,又满足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较好地适应了社会和科技进步的时代指向。通过分析中美两国学科分类体系中“交叉学科”的设置情况可以发现,美国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交叉学科体系,学科目录修订过程中的背景研究、征求建议、召开会议和公示结果等环节都延续了其统计服务功能。相比之下,中国的交叉学科体系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且展现出规范指令性的特点,下一步还需要构建以动态管理和准确把握为原则的“交叉学科”门类管理体制,建立以实践创新为目标的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和以问题为导向的交叉学科评价模式。
李欣欣陈妍君邢政权
关键词:学科目录学科评价
基于教室空间架构的教学改革的思考被引量:2
2021年
教室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发生的主要场所,为教学活动提供了特定的物质性基础,同时也是各种教育关系共存的空间所在,因而具有物理空间与社会空间双重意蕴。教室空间架构与教学模式两者具有耦合关系:从外在表现来看,教室空间架构模式对不同教学模式的支持程度不同;从内在逻辑上来看,教室空间架构事关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教育学的核心问题。从现实情况来看,基于教室空间架构的教学改革仍然在“路上”,当前知识承载方式的转变对教室与教学提出新的挑战,基于智慧教室的教学结构变革是当下教学改革的应有之义。
李欣欣
关键词:教室空间架构教学改革
国家文化距离促进学术人员国际流动了吗
2023年
学术人员国际流动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种手段,对于扩大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实现普及化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借助Hofstede的文化模型,采用实证分析法,从国家文化距离视角探索学术人员国际流动中的文化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我国与他国的文化距离既具有引力作用又具有推力作用,并且推力作用更强,表现为更大规模的学术人员是从中国流向美国、英国等与中国文化差异大且文化辐射力强的国家。进一步而言,文化距离的引力和推力作用在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学术人员流动中更强,表现为在经济成本、交通成本得到补偿的前提下,国内学者与其他文化差异较大的发达国家有更大规模的学术互动,以求在多元文化环境下的知识交流中增加学术创新;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而言,其经济成本、地理成本对学术人员流入我国的制约性作用凸显,同时他国的经济实力、语言差异成为我国学术人员国际流出的基础性引力,文化距离的引力和推力作用较弱。为了深入推进学术人员国际流动,从深化流动认知、提升文化地位和分类制定政策3个方面提出立足本土文化特色,深入认识学术跨国流动和提高中华文化地位,扩大学术人员国际流动规模和结合他国经济实力,分类制定学术国际流动政策的对策建议。
李倩文李爽李欣欣
关键词:国家文化文化距离学术人员
基于资源依赖理论的一流学科发展策略被引量:3
2020年
一流学科的持续生存和健康发展,是建设一流大学的必要条件。资源是一流学科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但对政府资源的单一性依赖也对学科组织的健康发展构成了威胁。为保证"双一流"目标的实现,必须采取相应的策略,降低学科组织对单一性资源的依赖程度。基于资源依赖理论提出一流学科的发展策略,包括学科精准定位、主动跨越学科边界、学术创业和创造适合学科发展环境等,以期为一流学科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邢政权姜华李欣欣曹茂甲
关键词:一流学科资源依赖
学科依赖的现实表现、主要成因及纠偏路径
2023年
学科依赖是高校学科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一种对研究方向、组织方式和资源渠道的依赖现象。当学科对原有竞争优势的依赖达到固化且难以改变的程度时,这一依赖就会转变为障碍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科的演进。高深知识的群体拥有性与知识惯性的存在、分门而立的学科分类体系以及学术资源配置的惯性,都助推了学科依赖现象的生成。破除学科依赖现象,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在知识层面要实现学科间的深度合作,凝聚研究新方向;在组织层面要优化教师学缘结构,构建多科型人才队伍;在资源层面要扩宽资源渠道,形成多元投入格局。
姜华李欣欣陈妍君
关键词:学科组织高深知识学科分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