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克智

作品数:561 被引量:1,698H指数:20
供职机构:西北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金属学及工艺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06篇期刊文章
  • 184篇专利
  • 66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23篇一般工业技术
  • 62篇化学工程
  • 39篇金属学及工艺
  • 23篇航空宇航科学...
  • 17篇理学
  • 14篇自动化与计算...
  • 10篇建筑科学
  • 9篇机械工程
  • 7篇医药卫生
  • 4篇电气工程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冶金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59篇复合材料
  • 359篇复合材
  • 129篇炭复合材料
  • 129篇C/C
  • 118篇C/C复合材...
  • 93篇碳复合材料
  • 83篇纳米
  • 77篇涂层
  • 76篇
  • 57篇化学气相
  • 43篇碳纤维
  • 39篇改性
  • 38篇微观结构
  • 37篇气相沉积
  • 37篇纳米线
  • 36篇碳化硅
  • 35篇力学性能
  • 35篇力学性
  • 34篇化学气相沉积
  • 30篇摩擦材料

机构

  • 552篇西北工业大学
  • 12篇哈尔滨工业大...
  • 8篇陕西铁路工程...
  • 7篇西安石油大学
  • 6篇榆林学院
  • 4篇长安大学
  • 3篇深圳大学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运城学院
  • 3篇咸阳职业技术...
  • 3篇质量检验中心
  • 2篇西安理工大学
  • 2篇华北工学院
  • 2篇商洛学院
  • 2篇西安航天复合...
  • 2篇太原机械学院
  • 2篇中国兵器工业...
  • 1篇中国兵器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上海大学

作者

  • 561篇李克智
  • 491篇李贺军
  • 110篇付前刚
  • 82篇郭领军
  • 50篇张守阳
  • 39篇张磊磊
  • 38篇张雨雷
  • 37篇卢锦花
  • 34篇史小红
  • 30篇王闯
  • 24篇刘皓
  • 24篇付业伟
  • 24篇褚衍辉
  • 23篇费杰
  • 23篇赵建国
  • 22篇翟言强
  • 20篇宋强
  • 15篇齐乐华
  • 14篇张秀莲
  • 14篇李爱军

传媒

  • 26篇新型炭材料
  • 24篇无机材料学报
  • 23篇固体火箭技术
  • 18篇稀有金属材料...
  • 17篇材料工程
  • 16篇炭素技术
  • 14篇材料导报
  • 12篇硅酸盐学报
  • 9篇机械科学与技...
  • 8篇材料研究学报
  • 8篇复合材料学报
  • 8篇材料科学与工...
  • 7篇功能材料
  • 6篇西北工业大学...
  • 6篇宇航材料工艺
  • 5篇西安交通大学...
  • 5篇摩擦学学报
  • 5篇航空学报
  • 5篇兵器材料科学...
  • 5篇第八届全国新...

年份

  • 2篇2024
  • 13篇2023
  • 8篇2022
  • 9篇2021
  • 11篇2020
  • 4篇2019
  • 13篇2018
  • 14篇2017
  • 9篇2016
  • 15篇2015
  • 17篇2014
  • 43篇2013
  • 27篇2012
  • 38篇2011
  • 33篇2010
  • 39篇2009
  • 40篇2008
  • 53篇2007
  • 42篇2006
  • 34篇2005
5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有序碳纳米管阵列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序碳纳米管阵列的制备方法,针对现有技术工艺过程复杂、制备成本高等问题,以含碳聚合物为碳源,阳极氧化铝为模板,首先通过无毒的浸渍工艺将含碳聚合物引入到模板孔道中,然后在惰性气氛条件下高温热解,在模板孔道内...
李克智魏剑李贺军胡志彪付前刚
文献传递
筒形件反旋时工艺参数对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被引量:14
1997年
筒形件强旋时 ,由于不均匀的塑性变形 ,在旋压件内产生残余应力。残余应力的大小及其分布规律对旋压件的使用性能有重要的影响。本文用弹塑性有限元法对旋压件内的残余应力进行了预测 ,求得了减薄率、进给比、旋轮工作角、毛坯壁厚、材料性能等因素对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并将有限元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了比较。
李克智李贺军薛克敏吕炎
关键词:筒形件反旋残余应力弹塑性
C/C复合材料等温CVI工艺T-S模糊系统研究被引量:6
2004年
等温 CVI是目前制备高性能碳 /碳 (C/ C)复合材料的重要技术 ,其主要不足之处是周期长 ,成本高。建立 CVI工艺参数与沉积速率或均匀性之间的关系模型 ,进而来指导工艺的设计与优化 ,是达到降低 C/ C复合材料开发成本的重要途径。本文提出基于模糊推理系统理论 ,建立等温 CVI工艺基于实验的 T- S模糊系统模型 ,来挖掘和表达实验中所积累的无法用公式来描述的经验 ,根据该模型得到了一类盘状制件 CVI工艺主要沉积条件的作用机理 ,为工艺优化、设计和控制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
顾正彬李贺军李克智史小红李爱军
关键词:热解碳模糊系统化学气相渗透
碳纤维-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多尺度增强体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纤维-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多尺度增强体的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碳纤维表面经氧化石墨烯涂覆改性后原位生长碳纳米管,制备多尺度增强体的制备方法。将氧化石墨烯涂覆在碳纤维表面,在不损失碳纤维的前提下改善了其表面活...
李克智宋强张磊磊李贺军
文献传递
炭/炭-铜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炭/炭-铜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利用无机铜盐水溶液真空浸渗-无机铜盐高温分解-原位炭热还原反应法向炭/炭复合材料中引入铜。将已石墨化的密度为0.6~1.40g/cm<Sup>3</Sup>的炭/炭复合材料试...
李贺军刘磊史小红李克智姚西媛吴恒
均匀化技术对短炭纤维增强沥青碳基C/C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采用模压半炭化成型工艺和普通压力机,在大气环境下制备蹦出了短炭纤维增强沥青碳基C/C复合材料。借助无级变速搅拌机,材料万能试验机和电子扫描显微镜研究了均匀化技术对短炭纤维增强沥青碳基C/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郭领军李贺军李克智
关键词:短炭纤维炭炭复合材料力学性能
文献传递
烧蚀产物ZrO2对ZrC改性C/C复合材料烧蚀的影响被引量:13
2009年
采用ZrOCl2溶液浸渍法把含锆组元引入碳纤维预制体,结合热梯度化学气相渗透、高温石墨化工艺制备了ZrC改性C/C复合材料.用氧-乙炔烧蚀测试材料的烧蚀性能,XRD测试材料烧蚀前后的物相组成,采用SEM观察材料的微观形貌.烧蚀结果表明:随着烧蚀次数的增加,若每次烧蚀后不去除ZrO2,材料的线、质量烧蚀率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最后趋于稳定;若每次烧蚀后去除ZrO2,材料的线、质量烧蚀率均呈增大的趋势.产物ZrO2的蒸发吸收了材料烧蚀表面的热量,减缓了火焰对烧蚀表面的冲蚀,材料的线烧蚀率减小,然而,ZrO2的蒸发会增加材料的质量损失速度,导致材料的质量烧蚀率增大.
沈学涛李克智李贺军兰逢涛冯涛
关键词:ZRCC/C复合材料烧蚀氧-乙炔
浸渍用锆改性酚醛树脂的制备与表征
2014年
采用苯酚、甲醛、八水氧氯化锆、乙酰丙酮等为原料,乙醇为溶剂,在氢氧化钠催化下制备了可溶于乙醇的锆改性酚醛树脂,用于浸渍裂解工艺制备碳化锆改性碳/碳复合材料;采用FT-IR,XPS,TG对所合成树脂的结构、成分、热性能进行了表征,采用XRD对热处理后的物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改性树脂中的锆通过Zr-O或Zr-O-C键与苯环相连,锆的质量分数可达15.92%,树脂的最大热解温度约为580℃。随着锆含量的增加,改性树脂的热解温度降低,热解速率加快,850℃时残碳率为60%;不同锆含量改性树脂1500℃热处理后均转化为ZrO2和ZrC,且随着树脂中锆含量的升高,产物中ZrO2的相对含量有升高的趋势。
刘长青李克智张守阳张雨雷
关键词:酚醛树脂改性热解
在炭/炭复合材料表面制备出高界面结合强度生物活性涂层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炭/炭复合材料表面制备出高界面结合强度生物活性涂层的方法,通过在炭/炭复合材料表面涂刷Si<Sub>3</Sub>N<Sub>4</Sub>微米带,然后在Si<Sub>3</Sub>N<Sub>4</Su...
张磊磊李贺军李克智张守阳刘守杰
短碳纤维复合材料中纤维均匀化技术的研究现状被引量:11
2003年
短碳纤维在基体材料中的均匀化技术对短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性能有显著的影响。总结了短碳纤维复合材料中纤维的几种均匀化技术及其工艺特点 ,并提出了评价纤维均匀化效果的几个表征方法。但由于目前碳纤维的均匀化技术始终未能同时解决好短碳纤维在均匀化过程中所面临的三个突出问题———分布要均匀、损伤程度最小、体积分数要高 ,因此 ,短碳纤维在基体材料中的均匀化技术仍然是未来大力推广低成本、高性能。
郭领军李贺军李克智
关键词:短碳纤维复合材料
共5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