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晁美丽

作品数:4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黑龙江省博士后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冬小麦
  • 4篇小麦
  • 2篇抗寒
  • 2篇抗寒基因
  • 2篇基因
  • 2篇寒地
  • 1篇低温胁迫
  • 1篇电导
  • 1篇电导率
  • 1篇冬麦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定量
  • 1篇越冬
  • 1篇越冬期
  • 1篇越冬期间
  • 1篇植株
  • 1篇实时荧光
  • 1篇实时荧光定量
  • 1篇实时荧光定量...
  • 1篇水分

机构

  • 4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作者

  • 4篇晁美丽
  • 3篇李卓夫
  • 3篇付连双
  • 3篇王晓楠
  • 2篇冯玉磊
  • 1篇孙莹璐
  • 1篇谢甫绨
  • 1篇陈禹兴
  • 1篇关涛

传媒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作物杂志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东农冬麦1号抗寒性鉴定及CBF2基因克隆和表达分析
适应高寒地区种植的冬小麦品种,其抗寒水平是最主要的适应性状之一。在培育强抗寒冬小麦品种的过程中,其变异材料的抗寒水平准确鉴定为其育种进展的最关键环节之一。以往主要以田间自然越冬后的返青率为鉴定标准,但由于自然条件年际之间...
晁美丽
关键词:冬小麦抗寒性鉴定抗寒基因基因克隆
文献传递
寒地冬小麦CBF转录因子的克隆与表达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研究以已经报道的抗寒相关基因CBF的序列设计引物,从冬小麦"东农冬麦1号"中进行PCR,克隆得到长482 bp的CBF2序列,并对该序列进行比对、功能预测和RT-qPCR分析。结果表明,克隆得到的序列与一粒小麦的COR/DREbindg fartor 2(AY951945.1)、黑麦的CBFIVa-2B(ABY59787.1)和大麦的CBF(2ABE02653.1)相似度分别为100%、99%和100%;该序列N端40~60区域氨基酸表现为较强的疏水性;RT-qPCR结果表明,在小麦叶片中的CBF2表达量4℃作用6 h达到最高,24 h后降到最低;0℃作用2 h,CBF2表达量最高。
李卓夫晁美丽王晓楠付连双
关键词:寒地冬小麦抗寒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
寒地冬小麦返青期抗氧化特性被引量:12
2012年
为了解寒地冬小麦返青期抗氧化特性,以返青率存在明显差异的5个寒地冬小麦品系为试验材料,通过返青期田间分阶段取样,测定和分析了MDA、GSH和AsA含量,以及SOD和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降温后冬小麦幼苗叶鞘MDA含量增加,且与返青率呈显著负相关;返青期大幅度降温过程中返青率较高的品系的SOD活性和AsA含量增加较快,AsA含量与返青率显著正相关;POD活性与MDA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SOD活性、AsA和GSH含量与MDA含量相关不显著。因此,提高寒地冬小麦返青期SOD活性和AsA含量,降低MDA含量,能减轻膜质过氧化程度,增强抗寒性。
冯玉磊王晓楠付连双晁美丽关涛孙莹璐李卓夫
关键词:冬小麦返青期低温胁迫抗氧化
土壤水分对冬小麦越冬期间植株电导率的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采用抗寒性不同的2个冬小麦品种东农冬麦1号和济麦22为试验材料,设置了土壤绝对含水量15%±2%、30%±2%、45%±2%和对照(CK,35%~40%)4个水分处理,对越冬期冬小麦的叶片与叶鞘相对电导率进行了测定,并对春季返青率进行了调查。研究表明,随着取样日期的延后,相对电导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东农冬麦1号的相对电导率小于济麦22;CK处理相对电导率低于其他水分处理,不同水分处理下返青率差异极显著,表现为CK>30%±2%>45%±2%>15%±2%。入冬前土壤绝对含水量为35%~40%时,有利于冬小麦的安全越冬。
付连双王晓楠李卓夫谢甫绨陈禹兴冯玉磊晁美丽
关键词:土壤水分电导率冬小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