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付连双

作品数:54 被引量:333H指数:11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0篇小麦
  • 35篇冬小麦
  • 21篇抗寒
  • 19篇抗寒性
  • 16篇寒地
  • 7篇低温驯化
  • 7篇小麦品种
  • 7篇胁迫
  • 7篇春小麦
  • 6篇低温胁迫
  • 6篇越冬
  • 6篇越冬期
  • 5篇土壤
  • 5篇温下
  • 4篇冬麦
  • 4篇育种
  • 4篇QRT-PC...
  • 3篇蛋白
  • 3篇冬小麦品种
  • 3篇性状

机构

  • 53篇东北农业大学
  • 9篇沈阳农业大学
  • 5篇黑龙江省农业...
  • 2篇黑龙江农业工...
  • 1篇吉林师范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黑龙江省气象
  • 1篇饶河县农业技...

作者

  • 54篇付连双
  • 44篇李卓夫
  • 43篇王晓楠
  • 12篇孙艳丽
  • 9篇孙莹璐
  • 9篇陈禹兴
  • 7篇刘灿
  • 7篇王金伟
  • 6篇谢冬微
  • 5篇刘君
  • 4篇王璐
  • 4篇宋永超
  • 4篇陈露
  • 3篇郑伟
  • 3篇孙健
  • 3篇王明芳
  • 3篇谢甫绨
  • 3篇蔡泉
  • 3篇晁美丽
  • 3篇王玉波

传媒

  • 19篇东北农业大学...
  • 14篇麦类作物学报
  • 7篇作物杂志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核农学报
  • 1篇黑龙江农业科...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蔬菜
  • 1篇作物学报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 1篇管理观察
  • 1篇教学管理与教...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6篇2016
  • 5篇2015
  • 5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2
  • 7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4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春小麦结实特性对穗粒数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试验以19个春麦品种为材料,试图探讨影响春麦穗粒数的生育阶段。结果表明,小花数多是穗粒数多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受精前的退化小花数相对来说要少于受精败育数和成胚后籽粒的退化数,也即受精前的退化小花数并不是限制穗粒数的主要因子;增加小花数同时减少小花的退化、减少受精败育数和成胚退化数是现阶段提高春麦穗粒数的关键。对于穗粒数多于40粒的品种减少小花数的退化提高可育小花数是增加穗粒数的关键;对于穗粒数在30 ̄40粒之间的品种减少成胚后籽粒的退化是提高穗粒数的关键;对于穗粒数低于30粒的品种,要增加受精前的小花数,同时要针对不同的品种,采取措施减少受精败育数或成胚后籽粒的退化数才能有效地提高穗粒数。
王晓楠付连双孙艳丽李卓夫
关键词:春小麦穗粒数
低温下冬小麦与中国春的TPS基因表达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海藻糖-6-磷酸合成酶基因(trehalose-6-phosphate synthase,TPS)是海藻糖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在植物耐寒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分析不同耐寒性的小麦品种中TPS基因在低温处理下的表达差异,明确TPS基因在抗寒中所起的关键作用,以抗寒品种东农冬麦1号(D1)和对照品种中国春(CS)为材料,设定一系列低温处理,用qRT-PCR分析7个TPS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低温驯化初期,TPS4和TPS7在D1中大量表达。低温驯化后期,D1中TPS1、TPS2、TPS4、TPS6和TPS7基因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CS中的表达量。TPS2、TPS3、TPS5和TPS6基因在小麦低温冷冻中后期相对表达量达到最高。-16℃下D1中的TPS1、TPS6和TPS7基因相对表达量分别为同时期CS的72.8倍、308.68倍和32.83倍。D1中的TPS3基因在7个冷处理中有6个为下调表达,而TPS7基因在各处理下均为上调表达。本研究结果对高抗寒性新品种的选育具有重要意义。
黄鹤李卓夫王晓楠付连双王姝彦
关键词:冬小麦海藻糖TATPSQRT-PCR
春小麦多父本杂交对F_3影响的研究
2004年
用随机区组法,研究了多父本混合花粉授粉杂交F3代及其多亲本在12个农艺性状上的表现。结果显示,小麦多父本混合花粉授粉对不同性状遗传改良效果存在明显差异,亲代对后代的影响多为正向的。综合分析后代各性状平均值、变异系数、最大值、最小值的表现以及与亲代及对照的差异,表明小麦多基因型混合花粉授粉在单株重、收获指数、千粒重上遗传改良潜力最大,容易产生突破;在主穗小穗数、主茎重、穗长上改良潜力较大,易于通过亲本选择加以遗传控制;在主穗粒重、有效小穗数、主穗粒数上改良潜力主要依懒于亲本水平提高而增强;在杂交后代中,株高有向高秆方向发展的倾向,应注意矮源引入及后代对矮秆类型的选择。
刘君蔡泉付连双李卓夫
关键词:春小麦多父本杂交F3代
低温下寒地冬小麦抗氧化生理指标的比较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为了明确低温下品种间差异的抗氧化物酶或者活性氧清除物,为低温下鉴定冬小麦品种抗寒性提供理论依据,以抗寒性不同的‘东农冬麦1号’和‘济麦22’为材料,在低温驯化期和封冻期进行取样,通过测定冬小麦品种间活性氧清除物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抗坏血酸(ASA)含量以及抗氧化酶类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结果表明,封冻后抗寒品种的相对电导率低于不抗寒品种;丙二醛含量只有在深度封冻期1月14日抗寒品种显著低于不抗寒品种。封冻后15天不抗寒品种SOD酶活性逐渐降低,而抗寒品种SOD酶活性仍在增加;封冻后30天抗寒品种的ASA含量显著高于不抗寒品种,SOD酶活性和ASA含量可以用于冬麦品种抗寒性的评价。
孙蕊林奇王晓楠付连双孙莹璐李卓夫
关键词:冬小麦低温胁迫丙二醛抗氧化剂
低温胁迫对冬小麦分蘖节膜脂脂肪酸的影响被引量:11
2013年
为了解冬小麦分蘖节膜脂脂肪酸与耐寒性的关系,以强抗寒品种东农冬麦1号和弱抗寒品种济麦22为材料,在室外和室内两种环境条件下,研究了封冻后持续降温过程中冬小麦分蘖节膜脂脂肪酸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东农冬麦1号和济麦22的亚麻酸含量在室外和室内两种持续降温过程中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油酸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其他脂肪酸无明显变化规律,且在两种环境下东农冬麦1号亚麻酸含量均高于济麦22,而棕榈酸含量低于济麦22,说明亚麻酸和棕榈酸与冬小麦的抗寒性密切相关。抗寒品种东农冬麦1号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饱和脂肪酸含量、脂肪酸不饱和度和不饱和指数在室外-18.7~-23.6℃/室内-20~-25℃开始升高,与济麦22产生明显差异。
谢冬微王晓楠付连双孙健关涛李卓夫
关键词:冬小麦膜脂抗寒性
冬小麦产量与群体整齐度遗传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文章以12个冬小麦品系为试验材料,收获后分析其产量性状、农艺性状和群体整齐度。探究有显著差异性状遗传力及群体整齐度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影响。结果表明,穗长整齐度和穗粒数整齐度与小麦产量及千粒重显著相关。育种过程中,通过提高冬小麦穗长和穗粒数整齐度增加冬小麦产量是有效途径。
李卓夫程子航王璐陈露王晓楠付连双宋永超
关键词:冬小麦群体整齐度产量性状农艺性状
低温驯化及封冻阶段不同冬小麦品种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比较被引量:29
2009年
为了解小麦品种的抗寒机制,对抗寒品种东农冬麦1号和对照品种济麦22在低温驯化及封冻阶段植株的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低温驯化阶段对照品种济麦22新叶的最大荧光产量(Fm)、PSⅡ最大量子产量(Fv/Fm)、实际量子产量(yield)、光化学淬灭(qP)显著高于东农冬麦1号,低温驯化结束后济麦22的这些参数迅速降低,显著低于东农冬麦1号新叶相应的值;调查期内东农冬麦1号新叶的初始荧光(Fo)变化稳定,降幅为26.2%,济麦22新叶Fo的降幅为52.8%;两品种老叶的荧光参数值变化趋势接近一致,低温驯化结束后东农冬麦1号老叶的Fm、qN、qP值显著高于济麦22老叶相应的值。在生产上可以利用叶绿素荧光参数对品种抗寒性进行鉴定,鉴定时期为低温驯化期结束、封冻期开始时,鉴定的部位应为植株新叶。
王晓楠付连双李卓夫杨方孙艳丽刘灿王金伟陈禹兴
关键词:冬小麦低温驯化叶绿素荧光耐寒性
寒地冬小麦抗寒性评价方法的初探被引量:2
2014年
为了快速评价寒地冬小麦耐低温特性,通过室内低温处理和自然条件种植两种方式,采用调查低温下植株成活率和反应植株受伤害程度的电导法,研究抗寒性不同的冬小麦植株低温下其受伤害程度的差异。结果表明,实验室内抗寒品种低温-24℃处理5天后植株受伤害程度一致,而不抗寒品种-18℃处理5天后植株受伤害程度一致;室内抗寒品种-12℃处理7天其成活率低于50%,而不抗寒品种-12℃处理1天其成活率低于50%。由此得出,室内种植和室外种植的冬小麦植株经冷冻后其成活率差异不显著;抗寒品种‘东农冬麦1号’的半致死温度为-32℃,不抗寒品种‘济麦22’的半致死温度为-15℃。
陈超宋吉仁王晓楠付连双谢冬微李卓夫
关键词:冬小麦抗寒性成活率半致死温度
关于《作物育种学》授课方法的探讨
2011年
通过对作物育种学授课方法的探讨,提出多种教学手段并用,特别是加强实践教学,使教与学有机结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付连双
关键词:作物育种学教学模式授课方法
低温胁迫对冬小麦恢复生长后植株细胞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被引量:65
2010年
为研究不同冬麦品种植株低温胁迫恢复生长后细胞膜受伤害程度的差异,以4个抗寒性不同的冬小麦品种(系)为材料,设置封冻期3个温度(负积温分别为120、240和480℃)和恢复生长后4个温度(未经低温胁迫、-3、-6和-9℃)处理,比较低温胁迫恢复生长后品种间细胞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的加剧,不同品种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均呈增加趋势。抗寒性强的冬麦品种恢复生长后的植株质膜稳定性大于抗寒性弱的品种。恢复生长的冬小麦对低温有一个适应过程,-3℃低温胁迫下,抗寒性有所增强;在-6℃低温胁迫下,细胞膜也有所恢复;进一步的低温,则导致膜脂过氧化的加剧。
陈禹兴付连双王晓楠李卓夫
关键词:冬小麦返青期相对电导率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