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莉
- 作品数:8 被引量:56H指数:5
-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博士生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联合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下壁、后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及同步性被引量:13
- 2016年
- 目的:联合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2DSTI)与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评价下壁、后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与同步性。方法:对20例下壁、后壁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组)及健康对照组20例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得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同时存储心尖四腔心观、二腔心观、左室长轴观及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左室短轴观的足够帧频二维图像。采用Qlab 9.0软件分析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及圆周应变。采用RT-3DE获取左心室全容积图像,用Qlab 9.0软件获得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每搏输出量(SV)及射血分数(EF3d),并分析左心室16节段达收缩期最小容积点时间的标准差(Tmsv16-SD)及最大时间差(Tmsv16-Dif),并对标准差及时间差进行心率校正。结果:两种方法测得的LVEF值心肌梗死组明显小于健康对照组(P<0.05),LVEDD、LVESD、LVESV明显大于健康对照组(P<0.05),SV明显小于健康对照组(P<0.05);心肌梗死组下壁、后壁对应节段及相邻的部分节段纵向应变及圆周应变均比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心肌梗死患者Tmsv16-SD校正值和Tmsv16-Dif校正值均明显大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2DSTI和RT-3DE能更加准确无创地判断下壁、后壁心肌梗死患者的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及不同步性。
- 徐莉汪健飞郑枫张国辉
- 关键词: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心肌梗死左心室功能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房功能及同步性被引量:12
- 2018年
-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房功能与同步性。方法:对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组)及30例健康对照组使用常规超声心动图描记左房心尖四腔心面积(LAA4)及左房心尖两腔心面积(LAA2)。RT-3DE获取心尖四腔心全容积图像,用Qlab 9. 0软件获得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房最大容积(LAVmax),左房最小容积(LAVmin),左房射血分数(LAEF);结合心电图,在左房时间-容积曲线上找到左房收缩前容积(LAVpre),计算出左房主动排空分数(LAAEF),左房被动排空分数(LAPEF)。Qlab 9. 0软件同时得到左室及左房16节段达收缩期最小容积点时间的标准差(Tmsv16-SD)及最大时间差(Tmsv16-Dif)心率校正值,即Tmsv16-SD/R-R(%)、Tmsv16-Dif/R-R(%)。结果:心肌梗死组LAA4及LAA2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 <0. 05); RT-3DE测得心肌梗死组左室LVEF值明显小于健康对照组(P <0. 05),LVEDV、Tmsv16-SD/R-R(%)及Tmsv16-Dif/R-R(%)明显大于健康对照组(P <0. 05);心肌梗死组左房LAVmax、LAVpre、LAEF及LAAEF明显大于健康对照组(P <0. 05),LAVmin、LAPEF、Tmsv16-SD/R-R(%)及Tmsv16-Dif/R-R(%)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RT-3DE能及时反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房功能改变及同步性。
- 汪健飞徐莉郑枫盛佳张国辉
- 关键词: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心肌梗死左心房功能
- 缬沙坦对多柔比星诱导的心肌病大鼠心肌线粒体的影响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多柔比星诱导的心肌病大鼠心肌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SD大鼠完全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M组,n=15),缬沙坦干预组(V组,n=15)和对照组(C组,n=10)。M组及V组给予多柔比星(2 mg.kg-1,每周1次)腹腔注射。V组给予缬沙坦(30 mg.kg-1.d-1)灌胃。8周后,超声心动图观察各组大鼠心脏结构及功能的改变,电镜下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线粒体超微结构,测定各组大鼠心肌线粒体肿胀度、膜电位(ΔΨm)及心肌组织活性氧(ROS)的生成。结果:①与C组比较,M组大鼠心腔显著增大(P<0.05),心功能显著下降(P<0.05);V组大鼠心功能较M组明显改善(P<0.05);②与C组比较,电镜下M组大鼠心肌线粒体明显肿胀、嵴断裂、空泡化,钙离子诱导的心肌线粒体肿胀度下降,膜电位显著下降(P<0.05),ROS生成增多;V组大鼠心肌线粒体超微结构及肿胀度较M组改善,而膜电位水平也较M组明显提高(P<0.05),ROS生成减少。结论:缬沙坦能改善多柔比星诱导的心肌病大鼠心脏结构及功能,其对心肌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可能是其保护心肌的作用机制之一。
- 徐莉张赢予汪健飞王好张国辉苏兆亮
- 关键词:多柔比星线粒体活性氧
-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糖尿病性心肌病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 2009年
-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糖尿病性心肌病(DCM)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组)和DCM造模组,DCM造模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DCM大鼠模型,将建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DCM组和DCM+GSH组。8周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测,血糖、血脂及各项生化指标检测,并作病理学检查。结果与C组比较,DCM组大鼠血糖和LDL-C,TG,TC,SBP,DBP,MBP显著升高(P<0.05),HR,LVEDD,LVEF,LVFS显著降低(P<0.05),LVESD有降低趋势(P>0.05);DCM+GSH组大鼠血糖和TC显著升高(P<0.05),HR,LVEDD,LVEF,LVFS显著降低(P<0.05),其余指标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P>0.05)。与DCM组比较,DCM+GSH组血糖有降低趋势(P>0.05),TG,SBP,DBP,MBP显著降低(P<0.05),LVEF和LVFS显著升高(P<0.05),HR,LVEDD,LVESD,HDL-C,LDL-C,TC,CK,LDH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GSH对DCM大鼠的心功能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 张赢予方春钱张国辉苏兆亮汪健飞徐莉王丽高静
- 关键词:糖尿病心肌病谷胱甘肽心功能
- 超声心动图评价急性心肌梗死Ⅱ期心脏康复前后心功能及同步性被引量:9
- 2023年
-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Ⅱ期心脏康复前后心功能及同步性改变。方法:对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Ⅱ期心脏康复前后使用脉冲多普勒结合心电图计算主肺动脉射血前时间差,即心室间机械延迟时间(IVMD)。于心尖四腔心切面,使用M型超声心动图,计算出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使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获取心尖四腔心全容积图像,在Qlab 9.0软件下获得心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房最大容积(LAVmax)和左房射血分数(LAEF)。软件自动计算出左室16节段达收缩期最小容积点时间最大时间差(Tmsv16-Dif)心率校正值,即LVTmsv16-Dif/R-R(%),以及左房16节段达收缩期最小容积点时间最大时间差(Tmsv16-Dif)心率校正值,即LATmsv16-Dif/R-R(%)。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Ⅱ期心脏康复后心率、LATmsv16-Dif/R-R(%)明显低于康复前(P<0.001和P<0.05),LVEF、LAEF明显高于康复前(P<0.001和P<0.05),康复前后IVMD、TAPSE、LVEDV、LAVmax、LVTmsv16-Dif/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Ⅱ期心脏康复后左心收缩功能及左房同步性较康复前改善。
- 徐莉汪健飞郑枫黄艳
-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心肌梗死心脏康复心功能
-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联合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尿毒症心肌病左心室收缩功能及其同步性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联合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2DSTI)与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评价尿毒症心肌病(uremic myocardiopathy,UM)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与同步性。方法:对33例UM患者及35例健康体检者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M型超声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后壁厚度(LVPWd)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M-EF);留取左室短轴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二维灰阶动态图像,采用Qlab软件分析左室短轴16节段(心尖除外)收缩期峰值轴向应变及应变率;采集左心室实时三维全容积图像,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射血分数(EF3d),分析左心室16节段(心尖除外)达收缩期最小容积点时间的标准差(Tmsv 16-SD、Tmsv 12-SD、Tmsv 6-SD)及最大时间差(Tmsv 16-Dif、Tmsv 12-Dif、Tmsv 6-Dif),并对标准差及时间差进行心率校正。结果:UM组LVESV、LVEDd、IVSd及LVPWd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EF3d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左室短轴3个切面的应变及应变率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UM患者16节段、12节段(中间段和基底段)和6节段(基底段)Tmsv的标准差和最大时间差值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2DSTI和RT-3DE能更加准确无创地判断UM患者的左心收缩功能及同步性。
- 郑枫汪健飞徐莉张国辉
- 关键词: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尿毒症性心肌病左心室收缩功能
-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犬缺血心肌局部功能及侧支循环的应用价值
- 2010年
-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犬缺血心肌局部功能及侧支循环建立的应用价值.方法 10只杂种犬,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主干建立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分别于术前、LAD结扎后即刻、30、60、180、240、360 min,采集左心室短轴二尖瓣水平及乳头肌水平二维灰阶动态声像图,QLAB软件分析左心室短轴基底部及乳头肌水平12节段心肌整体收缩期平均峰值周向应变(CS)、径向应变(RS)及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的变化.实验结束后行心肌组织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结果 ①与术前相比,LAD结扎术后30~60 min,左心室短轴缺血节段(前间隔、前壁及侧壁)的心肌应变CS及RS收缩期峰值均显著降低(P<0.05);60 min后CS及RS收缩期峰值均有恢复趋势,但与术前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非缺血节段后壁及下壁术后部分CS及RS收缩期峰值较术前有所下降(P<0.05),后间隔CS及RS无明显变化.②与术前相比,LAD结扎术后60~360 min,左心室短轴缺血节段(前间隔、前壁及侧壁)的LVFS均显著降低(P<0.05),非缺血节段LVFS均无显著改变.③TTC染色结果显示,左心室短轴心肌梗死节段为LAD供血的前间隔、前壁及侧壁,与CS和RS的结果相一致.结论 心肌应变参数CS、RS能够敏感反映急性心肌缺血的范围、程度及侧支循环建立后局部心肌节段应变的变化.
- 汪健飞盛佳张赢予徐莉张国辉
-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侧支循环二维斑点追踪显像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室功能的评价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室收缩功能。方法选取我院60例肺动脉高压患者,按照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每组各20例;另选健康成年人20例作为正常组对照。比较各组常规超声所测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右室面积变化分数(RVFAC)、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S’)及右室心肌做功指数(RIMP),以及RT-3DE所测右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右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右室每搏输出量(RVSV)及右室射血分数(RVEF)的差异;同时分析RVEF与常规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随着肺动脉高压程度增加,TAPSE、S’及RVFAC测值降低,RIMP测值增加,且中度组与对照组和轻度组,以及重度组与正常组和轻度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RVED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肺动脉高压程度越重,RVESV越大,RVSV及RVEF值越低;其中,除轻度组与正常组、中度组与重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VEF与TAPSE、RVFAC及S’均呈正相关(r=0.658、0.832、0.886,均P=0.000),与RIMP呈负相关(r=-0.759,P=0.000)。结论 RT-3DE能准确判断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室收缩功能,对临床评价及预后判断有指导意义。
- 郑枫徐莉张国辉汪健飞
- 关键词:肺动脉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