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大德

作品数:28 被引量:79H指数:6
供职机构:肇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文化科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原尾蜥虎
  • 6篇繁殖
  • 5篇蟾蜍
  • 5篇黑眶蟾蜍
  • 5篇壁虎
  • 5篇壁虎科
  • 4篇两性异形
  • 4篇南草蜥
  • 3篇生态学
  • 3篇爬行动物
  • 3篇蝌蚪
  • 3篇习性
  • 2篇幼体
  • 2篇摄食
  • 2篇生态习性
  • 2篇生态学研究
  • 2篇生物学
  • 2篇食性
  • 2篇自切
  • 2篇两栖

机构

  • 27篇肇庆学院
  • 4篇杭州师范大学
  • 4篇南京师范大学
  • 4篇厦门大学
  • 2篇广州工商学院
  • 1篇广东药学院
  • 1篇丽水学院
  • 1篇山西师范大学

作者

  • 28篇徐大德
  • 6篇叶志强
  • 6篇刘文华
  • 5篇李方满
  • 5篇李军
  • 4篇陆洪良
  • 4篇计翔
  • 4篇罗斯特
  • 2篇莫灿坤
  • 2篇姜玉霞
  • 1篇郝琦蕾
  • 1篇吴秀兰
  • 1篇安虹
  • 1篇袁柱森
  • 1篇贝伟剑
  • 1篇林植华
  • 1篇黎泳梅
  • 1篇丁国骅
  • 1篇赵海洲
  • 1篇叶灵娟

传媒

  • 7篇四川动物
  • 4篇生态科学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肇庆学院学报
  • 2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Curren...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经济动物学报
  • 1篇广东药学院学...
  • 1篇六盘水师范高...
  • 1篇六盘水师范学...
  • 1篇中国动物学会...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5篇2001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原尾蜥虎的选择体温、热耐受性和食物同化的热依赖性被引量:10
2007年
(Tsel)、热耐受性和体温对食物同化的影响。Tsel无显著的日时间变化,两性个体的Tsel、临界低温(CTMin)和临界高温(CTMax)无显著的差异。Tsel、CTMin和CTMax的平均值分别为30.9℃、3.2℃和43.3℃。体温对动物食物通过时间有显著的影响。在25℃-33℃范围内,食物通过时间随体温升高而缩短;体温超过33℃后,食物通过时间随体温升高而延长。温度对原尾蜥虎的摄食量、表观消化系数(ADC)和同化效率(AE)有显著的影响。在25℃-37℃范围内,动物在低体温下(25℃和27℃)的摄食量、ADC和AE小于更高体温下动物的对应数值。种间比较结果显示,原尾蜥虎是生活于南方的蜥蜴中具有较强耐受极端体温的种类。
徐大德安虹陆洪良计翔
关键词:壁虎科原尾蜥虎选择体温热耐受性食物同化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被引量:4
2008年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包括合并实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采取开放实验室、改革实验考核方法等措施,以促进实验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徐大德李方满
关键词: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
黑眶蟾蜍蝌蚪的适应性温度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实验报道了黑眶蟾蜍蝌蚪(Bufo melanostictusdyi Schneider)在9℃、16℃和23℃三个不同驯化温度下最适温度、逃避温度和致死温度的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在9℃实验条件下,蝌蚪的最适温度是17.2℃,逃避温度是26.4℃;在16℃条件下,蝌蚪的最适温度是23.6℃,逃避温度是31.3℃;在23℃的条件下,25.9℃和33.5℃为黑眶蟾蜍蝌蚪的最适温度和逃避温度。实验的高温致死温度范围是39~41℃,而低温致死温度均是2℃。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驯化温度对最适温度与逃避温度影响差异显著(P<0.05),而驯化温度对蝌蚪的致死温度没有差异显著性(P>0.05)。通过对黑眶蟾蜍蝌蚪进行热耐受性调节,能提高其对环境温度波动的适应性。
徐大德徐大德罗斯特
关键词:最适温度致死温度
pH和盐度对黑眶蟾蜍变态期蝌蚪的影响
2021年
在正常盐度不同pH、正常pH不同盐度和相同水温23.2~25.7℃的条件下,研究pH和盐度对黑眶蟾蜍变态期蝌蚪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为7.6~8.0时,盐度在4.0~7.0 g/L范围内对变态期蝌蚪96 h内存活率无明显影响(均在80%以上),盐度对变态期蝌蚪的24、48、72、96 h TL m值分别为8.99、8.25、7.99和7.64 g/L,安全浓度为2.17 g/L。在不同pH试验条件下,黑眶蟾蜍变态期蝌蚪适宜生存的pH为3.6~10.4,pH对变态期蝌蚪24、48、72、96 h TL m值分别为10.90、10.76、10.57和10.50,最低耐受限为3.21,最高耐受限为12.67。
徐大德徐大德罗斯特
关键词:黑眶蟾蜍盐度PH
何首乌提取物对MPP^+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研究何首乌提取物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SH-SY5Y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SH-SY5Y细胞,建立MPP+致SH-SY5Y细胞损伤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MPP+损伤模型组、何首乌提取物干预组。干预组在MPP+损伤的基础上,给予不同浓度何首乌提取物(终质量浓度5、25、100 mg/L)。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Hoechst33258染色和白光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比色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及细胞中丙二醛(MDA)含量;通过荧光强度观察活性氧(ROS)的含量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中细胞活性显著降低,Hoechst33258染色和白光下可见细胞胞体变小、核皱缩、碎裂有明显的颗粒状和固缩状荧光,并且细胞上清液中LDH泄漏明显增多、细胞中MDA含量和ROS显著升高而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预先4 h给予不同浓度的何首乌提取物(5、25、100 mg/L)能明显改善SH-SY5Y细胞的活性,降低细胞产生的LDH、MDA含量,并恢复线粒体膜高能电位,且对ROS有明显的抑制效果(P<0.01)。结论何首乌提取物对MPP+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与其抗氧化应激作用有关。
杨旭赵海洲徐大德罗展远朱晶刘文华贝伟剑
关键词:何首乌提取物SH-SY5Y细胞
沼蛙的两性异形和雌性繁殖特征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研究沼蛙的两性异形状况。[方法]从肇庆地区采集67头沼蛙,测量其形态指标,统计雌性沼蛙的怀卵量,研究沼蛙的两性异形和雌性繁殖特征。[结果]雄性成体沼蛙的平均体长为(75.07±1.21)mm,雌性的平均体长为(78.67±1.23)mm。雌性沼蛙在体长和体重上与雄蛙存在显著差异,说明沼蛙体长和体重均存在显著的两性异形。两性异形程度指数为0.05。沼蛙的局部形态指标皆与体长呈正相关。雌蛙的平均怀卵量为4 916粒/只。雌性沼蛙的怀卵量与体长和体重皆呈正相关。[结论]肇庆地区沼蛙存在明显的两性异形。
叶志强刘文华姜玉霞徐大德
关键词:沼蛙两性异形繁殖特征怀卵量
爬行动物的温度依赖型性别决定被引量:1
2010年
脊椎动物性别决定模式一直是进化生物学领域的热点问题,它对个体发育和自然种群性比组成都具有深刻的影响。性别决定模式根据主要成因可分为基因依赖型性别决定(GSD)和环境依赖型性别决定(ESD)2大类,其中温度依赖型性别决定(TSD)又是ESD中的主要性别决定模式。多数羊膜类脊椎动物具有稳定的GSD模式,而爬行动物的性别决定模式则丰富多样,即使是亲缘关系很近的物种也具有不同的模式。研究者们以爬行动物为模型动物开展了许多关于脊椎动物性别决定方面的工作。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爬行动物TSD的最新研究进展,回顾了温度和性激素对TSD爬行类动物的影响及其进化适应意义,以及气候变化与TSD爬行类的关系,并提出了今后爬行动物TSD研究的重点。
丁国骅杨晶徐大德李宏计翔
关键词:爬行动物温度依赖型性别决定温度性激素气候变化
原尾蜥虎繁殖生态的探讨被引量:2
2001年
对原尾蜥虎 (Hemidactylusbowringii,Gray)的雌雄成体外形差异、性腺发育、产卵与孵化特性进行了观测。其雄性成体头部大于雌性成体。雌雄性腺发育具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变化。雄性睾丸 5月为最大值 ,重量 2 2 5mg ,其长径为 7 2 8( 6 8~ 7 5 )mm ,短径为 4 2 9( 4 0~ 4 5 )mm ,8月降为最低值 ,重量 3 74mg,其长径为 4 62 ( 4 5~ 5 0 )mm ,短径为 1 2 2( 1 1~ 1 4)mm ;雌性产卵盛期 5~ 6月 ,一年一次性产卵 2枚 ,卵重 0 2 9( 0 2 4 8~ 0 32 5 )g,卵的长径为 9 5 8( 8 45~ 1 1 4)mm ,短径为 7 91 ( 7 70~ 8 41 )mm。孵化期 42~ 46d。 6月中旬出现当年幼体。
徐大德
关键词:原尾蜥虎繁殖生态性腺发育
摄食对原尾蜥虎代谢率的影响被引量:2
2006年
通过测定摄食后原尾蜥虎成体的耗氧量变化,研究摄食特殊热动力作用(SDA).蜥虎分为摄食黄粉虫幼虫实验组和禁食对照组,两组动物平均体重无显著差异.测定耗氧量前,将所有动物在30℃恒温室内禁食3天.用容积为300 ml的封闭式呼吸室测定两组蜥虎在30℃条件下连续3天的耗氧量,测定间隔时间为4~12 h.禁食组动物实验期间的耗氧量无显著的时间变异,实验组动物耗氧量的时间变异显著,这些结果表明摄食影响原尾蜥虎的代谢率.实验组动物摄食4 h后耗氧量已显著大于禁食组,摄食40 h后两组动物的耗氧量无显著差异.原尾蜥虎达到SDA峰值的平均时间约为20.0 h,SDA峰值耗氧量是禁食对照组动物耗氧量的1.5倍.原尾蜥虎单次摄食实验中的SDA具有进食后耗氧量迅速增加、达到峰值后下降至摄食前水平的典型模式.
徐大德李方满陆洪良
关键词:原尾蜥虎摄食耗氧量
肇庆七星岩原尾蜥虎生态学研究被引量:2
2001年
报道了原尾蜥虎 (HemidactylusbowringiiGiray)的生态学观察研究。成体平均全长10 7 0 4mm ,尾长为体长的 1 11倍 ,尾再生能力强。 5~ 10月为活动盛期 ,5~ 6月为繁殖高峰期 ,此期雌雄易鉴别。秋季种群结构明显 ,个体最多。 15℃以下完全入眠 ,2 0℃以下陆续出蛰。雌雄性腺发育具有较明显的季节变化 ,雄性睾丸 5月为最大值 ,重量 2 2 5mg ,其长径为 7 2 8(6 8~ 7 5 )mm ,短径为 4 2 9(4 0~ 4 5 )mm。 8月降为最低值 ,重量 3 74mg ,其长径为 4 6 2 (4 5~ 5 0 )mm ,短径为 1 2 2 (1 1~ 1 4)mm。一年一次性产卵 2枚 ,卵重 0 2 941g ,其长径为9 5 8(8 45~ 11 4)mm ,短径为 7 91(7 70~ 8 41)mm ,孵化期 42~ 46d 。
徐大德
关键词:原尾蜥虎生态学爬行动物生态习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