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全乐

作品数:50 被引量:154H指数:8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7篇生物学
  • 20篇农业科学
  • 9篇文化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3篇山黧豆
  • 11篇基因
  • 10篇生物化学
  • 7篇教学
  • 5篇大岩桐
  • 5篇植物
  • 5篇克隆
  • 5篇基因克隆
  • 5篇ODAP
  • 3篇蛋白
  • 3篇思政
  • 3篇腈基
  • 3篇小麦
  • 3篇功能分析
  • 3篇合成酶
  • 3篇ERECTA
  • 2篇氧化酶
  • 2篇叶序
  • 2篇异位表达
  • 2篇植物发育

机构

  • 44篇西北农林科技...
  • 7篇兰州大学
  • 4篇天水师范学院
  • 3篇陕西理工大学
  • 2篇黄河科技学院
  • 2篇陇东学院
  • 1篇安阳地区医院
  • 1篇定西市农业科...

作者

  • 47篇徐全乐
  • 18篇胡鑫
  • 9篇李科友
  • 7篇罗鑫娟
  • 7篇刘凤娟
  • 5篇张新梅
  • 5篇陈鹏
  • 5篇王崇英
  • 4篇阮美煜
  • 3篇张明科
  • 3篇蒋景龙
  • 3篇陶英杰
  • 2篇张大鹏
  • 2篇郭瑞军
  • 2篇李荣硕
  • 2篇张劲
  • 1篇张大玲
  • 1篇李学俊
  • 1篇王新宇
  • 1篇白娟

传媒

  • 8篇西北植物学报
  • 7篇生命的化学
  • 4篇北方园艺
  • 4篇西北农业学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植物生理学通...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草地学报
  • 1篇中国林业教育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草业科学
  • 1篇植物病理学报
  • 1篇园艺学报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高等农业教育
  • 1篇中国科教创新...
  • 1篇中国细胞生物...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6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4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山黧豆160年研究历程及进展被引量:7
2021年
在全球范围内曾多次发生因过量食用山黧豆导致神经中毒事件,使得国内外对于山黧豆的种植和利用存在一定的误解和偏见,山黧豆的优良农艺价值和潜在功能食品利用价值也受到一定限制。但山黧豆适应性强、分布范围广,是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地力维持的优选作物,在食品安全、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新形势下,进一步研究和挖掘利用这一古老的优良作物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山黧豆相关研究报道可追溯到1861年,距今已有160年的历史。在同行学者的不懈努力下,山黧豆基础研究及种质资源利用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该文系统回顾了山黧豆研究160年以来的发展历程,依托历史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分析。首先,基于山黧豆神经活性物质β-ODAP的分离和鉴定、神经山黧豆中毒机制的探索、β-ODAP生物合成途径解析等重要研究节点将整个山黧豆研究进程划分为山黧豆中毒因素的探索、神经山黧豆中毒机理解析和神经山黧豆中毒及β-ODAP生物学功能的再认识等三个阶段。其次,总结了山黧豆在毒理学研究、种质资源利用、品质改良基础研究等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特别是以兰州大学为代表的中国学者在β-ODAP的分析检测、生物合成途径、山黧豆生理生态学研究及种质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确立了中国在国际山黧豆研究中的主流地位。最后,针对目前山黧豆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相对滞后、种质资源缺乏系统利用等问题进行了展望,提出了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为山黧豆种质资源的进一步深入挖掘和应用提供参考。
徐全乐蒋景龙焦成瑾张大伟Neil C.TurnerShiv Kumar熊友才
关键词:山黧豆膳食平衡功能食品
山黧豆β-腈基丙氨酸合成酶基因LsCAS的原核表达及蛋白聚合状态分析
2021年
该研究从山黧豆种子萌发6 d后的幼苗根中扩增到β-腈基丙氨酸合成酶基因(LsCAS)的CDS序列,并构建pGEX2T-LsCAS表达载体;经诱导表达后,通过GST亲和层析进行LsCAS蛋白纯化,并利用GST标签抗体和大豆半胱氨酸合成酶(Cysteine synthase,CS)抗体对纯化蛋白进行Western-blot验证;纯化后的LsCAS蛋白经凝血酶切除GST标签抗体后,利用凝胶过滤预装柱Superdex 200 Increase 10/300 GL分析判断分子量。结果显示:(1)山黧豆LsCAS基因的CDS序列为1035 bp,编码344个氨基酸;其编码的蛋白质具有典型的CBS-like蛋白功能结构域胱硫醚β-合酶(CBS)和半胱氨酸合成酶(CS)。(2)成功构建LsCAS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GEX2T-LsCAS并进行蛋白纯化;SDS-PAGE检测表明,所获融合蛋白条带单一,大小在64 kD左右;Western-blot分析发现,诱导后的菌体蛋白和纯化后的重组蛋白中均能检测到特征条带,说明所获融合蛋白为山黧豆LsCAS蛋白。(3)纯化的山黧豆LsCAS蛋白在412 nm的特征吸收峰显示,LsCAS隶属于磷酸吡哆醛(PLP)依赖的半胱氨酸合成酶家族;分子排阻试验证实山黧豆LsCAS为PLP依赖性蛋白酶,可能以四聚体方式发挥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山黧豆LsCAS的调控及其功能奠定了基础。
贾海燕李辰浩宋瑶瑶刘凤娟焦成瑾徐全乐
关键词:山黧豆原核表达蛋白纯化
在基础生物化学教学中应用复合教学手段的探讨被引量:4
2010年
基础生物化学是高等农林院校很多专业的基础理论课。在目前的教学体系下,基础生物化学教学面临学时少、教学任务重的状况;采用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课程体系改革的需要。本文探讨了复合教学手段在基础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并对生物化学知识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分析。
徐全乐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手段知识体系
小麦ERECTA基因的克隆及其功能分析
ERECTA基因是从拟南芥中克隆的一个基因,它编码一个受体激酶。该受体激酶可调节拟南芥果荚的形状和大小;可调控胚珠的发育;也参与拟南芥对细菌萎蔫病和真菌侵染的抵抗。ERECTA基因还可调节气孔的分化和模式形成。引人注目的...
胡鑫徐全乐
文献传递
山黧豆CASase基因的克隆及RNAi载体的构建被引量:6
2016年
β-腈基丙氨酸合成酶(CASase)是调控山黧豆(Lathyrus sativus)内源毒素β-ODAP合成的关键酶。本研究以山黧豆幼根RNA为模板,利用RT-PCR扩增了505bp的山黧豆CASase基因序列;通过Gateway BP反应将扩增片段连接到入门载体构建pENTR-CASase。经测序验证后,将目的片段插入到植物表达载体构建pSGRNAiCASase,并将其转化到农杆菌GV3101中;为进一步的遗传转化奠定了基础。
张明科刘凤娟陶英杰胡鑫李荣硕徐全乐
关键词:山黧豆GATEWAYRNAI载体构建
PttKN1基因对碎米荠的遗传转化
PttKN1(Populus tremula×tremuloides knotted1)基因是从杨树的维管束形成层中克隆到的一个KNOXI家族基因。目前,PttKN1基因已经被导入到拟南芥、烟草、矮牵牛、康乃馨、竹节海棠...
徐全乐胡鑫
文献传递
一株产棕色素放线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色素性质被引量:4
2013年
从太白山汤峪国家森林公园土壤样品中分离到1株产棕色素的放线菌菌株A-3。该菌株在高氏Ⅰ号培养基上可产生水溶性棕色素,镜检气生菌丝灰白色、呈分枝状,孢子丝直,孢子成链、呈柱状。结合菌落形态及培养特征,初步鉴定菌株A-3属链霉菌属灰褐类群。16SrDNA序列分析显示,该菌株与Streptomycesalbospreus,Streptomyces cavourensis等同源性较高。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后,菌株A-3与S.cavourensis聚在一类。对水溶性、棕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长,NaCl、蔗糖、温度、pH和O2等因素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进行探讨。
郭瑞军张明科徐全乐胡鑫李荣硕
关键词:链霉菌属RDNA棕色素色素稳定性
一株耐镉假单胞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镉的吸附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从污染水域筛选获得了1株可在含有100 mg/L Cd2+的培养基上生长的耐镉菌株Cd-t1。通过形态观察、16S r DNA扩增及系统发育分析,将其初步鉴定为嗜碱性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lcaliphila)。不同Cd2+浓度处理下菌株的生长曲线显示,各浓度Cd2+处理延缓了该菌株的生长时期。进一步利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与质粒消除试验发现,该菌株的Cd2+耐受性与其形态适应性变化和C、N、O、P、Na、K、Ca等元素含量的改变相关,并决定于质粒上的镉耐受基因。
陈雪姣郭雪玲南昊刘怡玮胡鑫张明科徐全乐
关键词:镉污染假单胞杆菌RDNA能谱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
山黧豆抗氧化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克隆山黧豆抗氧化酶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及表达模式分析,为研究抗氧化酶基因在山黧豆中的抗旱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萌发7d的山黧豆叶片为材料,通过RT-PCR克隆山黧豆抗氧化酶基因的编码序列(CDS);采用荧光定量PCR分析抗氧化酶基因的组织表达模式;利用在线软件ExPASy ProtParam、SignalP4.1、TMHMM V.2.0、TargetP 1.1分别分析抗氧化酶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理化性质、信号肽、跨膜区域以及亚细胞定位;利用在线工具Conserved Domain、SOPMA预测蛋白质保守结构域和二级结构,利用MEGA 6.0软件构建蛋白系统进化树;并利用20% PEG 6000溶液模拟干旱处理山黧豆,采用荧光定量PCR分析干旱胁迫不同时间抗氧化酶基因在叶片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RT-PCR克隆获得山黧豆抗氧化酶基因APX、CAT、MnSOD、FeSOD和Cu/Zn SOD的编码序列,其长度分别为864,1 485,723,1 005和942 bp.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APX、CAT、MnSOD、FeSOD和Cu/ZnSOD抗氧化酶均为酸性不稳定蛋白质,且均由a-螺旋、延伸链、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共4种二级结构组成;山黧豆抗氧化酶均包含高度保守的结构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山黧豆的APX、CAT、MnSOD、FeSOD、Cu/Zn-SOD依次与蒺藜苜蓿、蚕豆、豌豆、豌豆和锦鸡儿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较近的亲缘关系和遗传距离.表达分析结果表明,APX、CAT、MnSOD、FeSOD和Cu/ZnSOD基因在山黧豆根、茎、叶组织中均有表达.APX、CAT和MnSOD基因均响应了干旱胁迫,其中APX、CAT基因的表达量在干旱胁迫后迅速升高,3h后达到最高,分别是0h的5和4.3倍.[结论]成功克隆了山黧豆抗氧化酶基因APX、CAT、MnSOD、FeSOD和Cu/ZnSOD,推测其可协同清除干旱胁迫下产生的活性氧.
王辉刘晓宁徐全乐
关键词:山黧豆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
小麦CAMTA家族在小麦与条锈菌互作过程中的功能分析
2023年
由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引起的小麦条锈病严重危害我国小麦的生产。钙调素结合转录激活因子(calmodulin-binding transcription activator,CAMTA)是植物中最重要的受Ca2+/CaM调节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在植物响应生物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从小麦与条锈菌互作的转录组数据库中筛选出4个Pst处理下调表达的小麦CAMTA基因家族成员,通过实时定量PCR(qRT-PCR)以及病毒介导的基因沉默(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技术对其在小麦与条锈菌互作中的功能进行了初步解析。结果表明,在亲和互作中,TaCAMTA1-A、TaCAMTA1-B和TaCAMTA3-D在不同时间点明显下调表达,而TaCAMTA2-B在条锈菌处理12 h显著上调表达。通过VIGS技术沉默TaCAMTAs基因后发现,沉默TaCAMTA2-B后与对照组相比,小麦叶片坏死斑和孢子数量均明显减少,抗病性增强。在此基础上,克隆了小麦TaCAMTA2-B基因,通过烟草亚细胞定位发现TaCAMTA2-B定位于细胞核,此外,酵母自激活实验验证TaCAMTA2-B具有转录激活活性。外源激素SA、ABA和JA处理表明TaCAMTA2-B受ABA诱导上调表达,同时TaCAMTA2-B在小麦的根、茎、叶中均有表达,在根中的表达量最高。以上结果表明TaCAMTA2-B可能作为一个感病相关基因在小麦对条锈病互作过程中发挥功能,通过进一步解析小麦TaCAMTAs可能参与的感病机制,为创制广谱持久的小麦抗条锈菌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张艳琴曾鹏郭双元甘鹏飞王晓杰康振生康振生张新梅
关键词:小麦条锈菌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